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路径培养的策略

2015-12-17 10:4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应用型人才是相对于学术型(理论型)人才而言的,是一种人才类型。所谓学术型(理论型)人才,是指主要从事基础理论或应用基础理论研究以及从事相关研究的理论工作者。其任务主要是运用抽象的价值符号系统构建某个学科或领域的概念、定律和学说,发现新知识。所谓应用型人才,主要是指从事非学术研究性工作的实际操作者。他们的任务是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化的操作运用,将抽象的理论符号转化成具体的操作构思或产品构型,将新知识应用于实践。前者侧重于理论研究,后者侧重于实际操作。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应用型体育人才,是指具有大学专科层次的知识与智能水平的体育专业人才,具有从事体育专业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趋势

  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今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而重要的任务。所以,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育功能进行研究,对于我国进一步确立合理的高等教育目标,不断创新和完善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我国大力发展应用型专科教育,体现了教育主体对教育活动的期待和价值选择,既包括社会对人才质量规格的要求和设定,也包括个人通过教育活动获得幸福和实现发展的愿望和要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不仅明确要求“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并且强调教育以“育人为本”的工作方针。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活动。从根本上来说,人应该是教育的出发点,教育的最直接目的是满足个体生存发展的需要,即要发挥教育的个体功能,通过个体功能的发挥与实现,促成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与完善。

  现代教育发展观把教育的焦点指向人本身,认为教育首先应为发挥人的一切潜力而创造条件,人既是发展的第一主角,又是发展的终极目标;主张培养完整的人,追求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着眼于受教育者的根本利益和终身幸福,实现受教育者在身体、精神、情感、心智等方面的有机统一。

  因此,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教育功能展开研究,力求从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教学体系的完善、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教育教学环境的优化等方面做出探讨,在教育的个体功能与社会功能之间寻找到一种平衡,从而构建起具有现代意义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育系统工程。

  二、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体育人才的实现途径

  1.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在突出培养目标的职业性、课程设置的应用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实现学历教育、职业能力、综合素质协调的基础上,突出职业技能培养特点,即增设职业能力培养课程,强化职业道德、职业认知和职业技能的教育;突出职业能力集中训练,增设专业技能竞赛项目和技能训练月;探索职业技能培养的激励措施和质量评价方法等。

  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格与标准,要求毕业生应达到专科层次的学业标准,又要符合应用型教育的特殊要求,重在知识运用和技术创新,侧重于改造世界;建立符合学校定位和培养目标的质量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够用,动手能力增强。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将职业技能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增加应用性知识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课程;突出课程内容实用性,以理论够用为原则,优化课程结构,拓宽实训课,强化专业实践课,加大实践教学学分比重;构建新型的实习实训体系;鼓励学生将社会中的现实问题作为选题依据,在“社会实践”中完成毕业论文(设计)。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的办学理念,将加强教学管理作为稳定与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要逐步建立一支以主任教授和专业(课程)首席教授为核心,以教授、副教授为骨干的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结构较为合理的师资队伍。逐步形成一支教育教学水平高、素质优良、结构较为合理的体育教师队伍。为不断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促使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应制订一系列培养专家教授的规章制度和激励政策。

  经常组织示范教学与授课竞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出并推进青年教师下企业顶岗实践;安排青年体育教师下厂、下基层学习、锻炼,了解生产与社会实际,了解新工艺、新技术以及社区体育建设需求,或安排青年体育教师外出进修。始终坚信教学质量的提高,必须建立在过硬的师资队伍、充足的硬件设施、规范的教学管理和良好的教风学风基础之上。

  3.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改变单一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贴近和还原现实情景,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鼓励采用研讨、案例分析、现场教学等,实现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由以理论传授为重向实习实训为重的转变。

  燕京理工学院探索和总结出的项目教学改革,值得在体育类课程的教学中推广应用。该校发明的“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具有目标指向多重性、培训周期短与见效快、可控性好、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特点。

  项目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职业生涯发展为目标;以工作项目为参照点设置课程(课程设置必须与工作任务相匹配,打破按学科边界设置课程的传统技术路径);按照从实践到理论的基本顺序编排课程(为学生提供体验完整工作过程的学习机会,逐步实现从学习者到工作者的角色转换);以任务为参照点设计每门课程的学习项目;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以典型产品或服务为载体设计教学活动。

 4.强化培训资金保障

  加大高技能体育人才队伍建设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多渠道资金筹措机制。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渠道筹措的高技能体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根据高技能体育人才工作需要,对高技能体育人才的评选、表彰、师资培训、教材开发等工作经费给予必要的支持。地方各级政府要按规定合理安排城市教育费的使用,对高技能体育人才培养给予支持。机关事业单位要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高技能体育人才培养投入机制。要从国家安排的 职业教育基础设施专项经费中,择优支持高技能体育人才培养成效显著的职业院校。将高技能体育人才实训基地建设纳入国家职业教育发展规划。企业要加大对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劳动者,特别是高技能体育人才培训工作的经费投入。

  应按相关规定足额提取职工工资总额的1.5%的职工教育经费,重点保证高技能体育人才培养。对自身没有能力开展体育专业技能培训,以及未开展高技能体育人才培训的社区、企业和事业单位,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可依法对其职工教育经费实行统筹,由劳动保障部门统一组织培训服务。鼓励社会各界和海外人士对高技能体育人才培养提供捐赠和其他培训服务。鼓励金融机构为公共实训基地建设和参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体育人才的职业院校提供融资服务。各类职业院校可按照高技能体育人才实际培养成本,提出收费标准,经物价部门核定后,向学生收取培训费用。

  5.建立联合实训基地

  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是打破教育改革瓶颈,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校企联合培养人才是以企业(社区)需求为导向,以学校和企业(社区)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为宗旨,依托学校和企业(社区)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达到学校、企业(社区)和学生三方共赢的目的,从而使学生的各项素质、技能得到提高,最终满足企业(社区)对人才需求的培养模式。它的基本内涵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满足企业(社区)需要的高级人才;二是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社区)的不同职能,实现人才培养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学校主要承担理论基础教育任务,为学生在企业(社区)开展生产实习教学奠定理论基础;企业(社区)主要承担实际职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任务,为校企合作提供人力、物力和财力保证,以保障企业自身对人才的需求。

  南昌大学充分利用本校附近的的创业产业园,建立校企联合培训基地,这值得各地院校仿效。这一培训基地的建立,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降低培训成本,学生不用到异地实训,免除了去异地的住宿费、交通费和其他开销;第二,有些课程跟校内课程可以穿插进行,不用对教学计划做彻底的调整;第三,能够大规模地完成培训,跟学校原来各个系的教学型实验室不一样,在企业环境中,能够大规模接受学生实训,相当于企业在岗实训模式。

  参考文献:

  [1]吴耀兴,陈政辉.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及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2).

  [2]夏明忠.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历与技能有机融合[N].中国教育报,2013-06-09(08).

  [3]褚丹宁.走内涵发展之路育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跨越式发展纪实[N].西安晚报,2011-06-24(28).

  [4]项目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实施活动总结[EB/OL].http://www.ncbuct.com/wfy/xueyuantese/xiangmujiaoxue/2012-06-09/678.html.

  [5]宋歌.“卓越计划”背景下高校与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思考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12,(0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