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学生合作与交往能力的培养问题和策略分析

2015-11-12 09: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长期以来,由于受师资、经济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传统的大班式教学(一般每个班级的人数都在60人左右,有的班级甚至在70人左右)的限制,我国的英语课堂教学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仍然是当前英语教学的主流形式,而这种简单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由于其课堂教学节奏无法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它所导致的必然结果是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匮乏及不良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只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缺乏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认为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是当前在学校课堂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特别强调自主、合作与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和课本为中心的传统“三中心”教学模式,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而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学生“能用英语描述和表达个人意见,同他人交流思想感情;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自律、自信和自择”。为了适应新教材”突出语言运用、全面发展个人能力”的特点,以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新形式,使英语课堂教学更能适应学生个性能力的发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小组合作学习便适应了这种需要,合作式教学模式的推广,有利于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1. 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及其必要性 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外学者就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外语教学的新理念。建构主义大师皮亚杰(Piaget)、布鲁诺(Brunner)、维果茨基(Vygotsky)高度揭示了学习和认识的建构性和能动性。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中获得的。它重视知识的构建过程,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成品,发展学生的交际能力,支持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学习需要交流与合作,重视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在此模式的引领下,教师在课堂上成为发问者﹑引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在评价方面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和互动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我们的教学对象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正处于逐渐走向身体和心理成熟的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一方面渴望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另一方面又不愿主动而积极的发言。随着独立意识的增强,他们希望摆脱对教师的依赖。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搞“一言堂”,那就不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要求,反而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降低他们的学习兴趣;而且个别提问气氛比较紧张,学生回答问题时往往容易“卡壳”,而错误和挫折又增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而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对一些消极、被动的学生来说,全班集体授课时个别提问不能产生直接的刺激,只会减低他们的注意力和参与度,而合作学习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难题。
  2. 合作学习的特征及优点
  2.1 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合作学习是一种同伴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它要求学习者之间应该建立一种积极的、相互配合的关系,即学习者在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他们需要相互依赖才能成功地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别人发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更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扩展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2.2 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合作学习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评价依据的,也就是说,所有学习者都为一个共同目标而努力。每个人对完成任务的成功与否都负有责任。
  2.3 合作学习能增进学生的感情,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合作学习的小组活动是一种面对面的交际活动,学习必须能通过总结,提供和接受各种解释来达到相互学习,相互作用和相互交流。在各自能够学习语言材料的同时,也能帮助他人学习语言材料,在活动中逐渐学会基本社交技能。
  2.4 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主张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它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其它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认真预习课文,遇到不会的单词主动查字典,查找资料中的有关注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提高了。
  2.5 合作学习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对英语表达方式掌握不好,会因害怕出错而不敢开口。这种情况下就有必要选择合作学习。这种形式可以减轻学生怕出错的心理压力。当他们发现自己的同伴也不能用完全标准无误的英语表达意思时,便可以在轻松的气氛下大胆交际。这种形式能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体验到成功的愉悦,也能使“失败者”重新找到学习英语的自信,重新鼓起学习英语的勇气。
  3. 小组合作学习的分组方法 合理分组。我将学生按其知识结构、学习动机,学习策略,学习风格,母语和二语能力水平、个性爱好、性别等因素,混合分成几组,让每个组尽量均衡,尽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具有同样的竞争力。一般可有三类分组法。
  (1)自愿结组——依据学生的性格爱好等特点进行合作。以调动组内各个学生的积极性,让其在宽松、和谐的合作氛围中完成各种学习任务。这种小组合作学习特别适合于班级中一些性格内向、孤僻的学生,让他们自由选择愿意与他们合作的学生在一起讨论、学习,他们的积极性会大大地调动起来,使他们与他人合作中,不仅学习上取长补短,而且慢慢地也养成了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2)同等水平编组——依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合作。即:采取组内同质、组间异质的合作方式。教师在设计合作任务时,可设计一些共同必须完成的任务,要求每个小组都完成。在此基础上再设计一些要求较高的任务,供学习程度较高的合作小组完成。这样小组合作学习,既面向了全体学生,又满足了不同类型和不 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积极性。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也给他们提供了施展自己才华的机会。
  (3)大交叉分组——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按照他们的学习程度,母语和二语水平,学习习惯,学习的参与度和努力度,以及个性爱好和学习风格进行大交叉的异质分组,同时在组中要分工明确,选择有责任心的学生负责本小组的各项活动,组长负责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活动,下属格各成员有进行搜集资料的,有进行会谈记录的,有代表本小组发言的,有最后完成总结报告的。
  4. 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可行性运用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小组竞赛、小组互测、小组帮差、小组交流等多样化的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灵活贯彻于听、说、读、写的教学过程中。
  (1)合作性学习活动在听、说教学中的运用。 听在语言教学过程中是一种重要的输入形式。目前,高中英语教师一般都采用放录音、做练习、核对答案的训练方法。由于学生对所听材料的背景知识缺乏了解,这样做往往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障碍,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但是,如果在听前安排适当的小组活动,对听力教材的背景知识作些讨论,则能有效地排除学生所遇到的听力障碍。同时,教师在学生完成了听力训练之后,还可以就听力材料提出相应的有针对性的问题,供学生思考和各个小组讨论,之后要求学生作口头或书面总结。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听的能力的提高。
  同时,学生学完一段对话后,一般要求他们角色表演。如果单纯地照本宣读,易使人感到乏味。教师可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表演对话或小组讨论开展竞赛。进行这一活动的关键是教师不能布置任务后马上进行,应让学生有时间准备,最后从读音是否标准、对话是否有感情、表情是否得体等各方面综合考虑,选出最佳小组。为了小组的荣誉,每个学生都不甘落后。一般说来,英语成绩好的学生都乐于承担内容较复杂的角色,英语成绩较差的学生也不甘示弱,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每个组员都能在小组活动中充分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最后教师比较各组的表演,表扬表演得好的,对较为典型的问题做适当评析,并帮助表演欠缺的小组分析原因,引导他们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争取下次演得更好。同时让学生学完对话后,笔者经常让学生分组归纳总结.某一语言结构的功能或用法。如在教学“The Million Pound Note”这一单元时,我让学生归纳总结提出建议的句子及其回答方法。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并小组讨论后发现有许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它们的回答也有很多种。然后,我再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句型中动词的形式。学生对于经过自己思考归纳出的知识印象更深刻,记忆更牢。
  (2)合作性小组活动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阅读是获取书面信息的解码过程。能否顺利地完成这一过程,不仅取决于学生的语言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受学生的阅读技能、背景知识等的影响。而小组活动则是拓宽学生背景知识、提高其阅读技巧的重要手段。所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计一些合作性的小组活动,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手段。这种活动可安排在阅读前、阅读中及阅读后。
  ①在上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预习课文,了解课文的背景知识,讨论课文中呈现的问题,如在学习SBⅡUnit3 computers单元前,我就让学生利用网络等媒介合作预习课文,由于此单元的中心话题是“计算机”,具体涉及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及计算机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等。让学生可以上网搜寻一些计算机发展历史及其功能的知识信息,并就个人对计算机的的喜好作好小组发言。由于学生课前合作预习,上课气氛异常活跃,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②上课文时对文章的理解透彻后,让学生对一些较难的问题经常进行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如在学习SBⅡUint2 Olympic Games时对于一些题目进行合作讨论:
  a.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old Olympic Game and modern Olympic Game?
  b. What is the motto of the modern Olympic Game?
  c. What is your favourite sports game? Why?
  ③在进行课堂阅读后,同样也可以开展小组活动对课文内容展开拓及进行德育渗透等。如:在学完SBⅡUnit2 Wildlife Protection 后可让学生进行讨论:
  What should we do to protect the endangered animals?
  在学完SBⅡUnit1 Cultural Relics后可让学生课余讨论:
  How to protect the cultural relics?
  通过此途径可以让学生对课文作一复习回顾,并促使其进一步地进行更深入的 思考。
  (3)合作性小组活动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 在写作课上,学生很容易觉得枯燥乏味。在教学中,我一般安排以下小组任务:①独立思考三分钟。让学生考虑文章的主要时态、格式,以及重要的短语,为小组讨论做准备。②集体列出写作要点。首先让中等生确定格式和主要短语,鼓励差生大胆参与,优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③小组报告讨论结果。选择一二个小组口头报告讨论结果,并让其他组评价指正。④教师介绍写作格式、介绍一些可能用到的短语。⑤学生独立写作。⑥小组交换批改。⑦教师展示学生作品,提供最终的评价结果,给学生给予评价。
  5. 合作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合作学习是由教师分配学习任务和控制教学进程的。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就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教学过程的督导者。为保证小组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师应关注以下问题:
  (1)在合作性的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扮演好组织者和指导者的角色。教师应对各学习小组的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要保证每一个成员在小组活动中受到及时的鼓励和平等对待,使每个成员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和优势,并总是在学习者最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避免个别学生受到冷落。
  (2)组织合作性小组活动时要考虑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能力,使活动具有可操作性并要考虑小组成员在性格爱好、学业成绩等方面的具体差异,分工合作中要确保每个组员都能承担一个较合理的角色,而不是旁观者。
  (3)在合作性的小组活动中,教师应该自始至终关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小组中的表现与作用与整个活动的成效息息相关 ,整个活动应能体现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群体的认可,从而获得自我满足感。
  (4)在合作性的小组活动中,教师应该具有高的模糊容忍度,不能太看重学生语言的正确度,而应看重能否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或提供信息。
  (5)在合作性的小组活动中,教师应恰当地运用竞争机制并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使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小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个人目标的实现必须依托于集体目标的实现,以此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在小组评价时,对个人合作学习参与度、积极性、独创性等也要给予恰当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小组内树立榜样,激发组内竞争,调动每位成员参与的积极性,打消个别学生的依赖思想。
  教育学家第斯多惠说:“教学不是传授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激发、启迪和活跃”。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使学生的心智得到启迪,是一种提高中学学校英语教学效果的有效办法。
  参考文献
  [1] 张肇丰.试论研究性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2000,6
  [2] 周文胜.研究性课程探析[J].教育理论研究,2003,5
  [3] 冯新瑞.研究性学习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探讨[J].课程.教材.教法,2002
  [4] 刘蜿华,罗朝猛.聚焦研究性学习:从理论到实践[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3
  [5] 王琦.信息技术下的外语教学研究[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