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管理论文

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问题和策略研讨

2015-07-15 10:3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等工科院校应该培养出实践与创新能力型人才。鉴于此,在分析普通高等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以期培养出能够全面适应时代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5)01002102现今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偏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目前,我国必须拥有数量众多的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才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此,普通高等工科学校的责任就是培养并造就一批具有竞争性、高素质、高质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我国跨世纪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高等工程教育不断改革发展的趋势。 
  [S2][10][SZ]1[SBZ]我国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的现状[5"SS] 
  现代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随着世界工业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已经来临,高等教育培养质量代表着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潜力,如何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当代教育最大的核心所在。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普遍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1企业对工科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不高 
  工科毕业生在校期学习了专业学科理论知识,但是不能把所学与具体工作实际相结合。同时,对企业生产模式熟悉较慢,甚至不熟悉,再加上不愿意深入去研究企业的生产实际,又不能虚心地与企业技术管理干部及工人进行沟通,有的毕业生已经工作两三年还不能独立承担工作任务。基本技能不过硬,如做图软件的应用、技术文件的总结等基本功不扎实,也没有养成用图形、图表进行交流和表达设计方案、技术思想的习惯,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不愿意到科研和生产一线去工作等等。 
  企业希望大学生能深入了解社会,端正就业态度;了解社会目前的情况,及时调整就业心态,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提高自身素质,多参加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务实勤奋。 
  12工科大学生就业困难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大学生就业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开展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是高等教育的迫切要求,也是破解当前就业难问题的重要途径。现在的大学毕业生中,只有能够充分满足并能尽快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人才才有竞争的优势。现今企业招聘大学毕业生时,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其次为“潜力”,再次为“品德”。 
  每年应届毕业生在就业时,都要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有的企业走进校园举办专场招聘会,各高校的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到招聘信息后,纷纷到招聘地点去投简历,有的学生甚至把自己的简历做成像宣传单一样,向各企业投放,但是真正能够收到企业面试信息的却很少。这一方面说明学生不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盲目地投简历,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做什么,能否胜任企业的工作;另一方面,在就业之前,没有充分对在校期间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进行归纳总结,其中包括:国家对学生要求的外语及计算机等级考核是否合格、在校期间参加的各项实践活动、国家级或省(校)级各类创新能力赛等。以上几方面原因导致毕业生被企业拒之门外。 
  近几年佳木斯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如下:(1)格力空调公司首先要通过招聘网页中的能力测试题(基本上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题目),对学生进行测试,通过后才能进入面试阶段,学校今年有5名同学在网上答题,其中有3人不过关,没有得到面试的机会;(2)长城汽车公司在笔试中,出一些行测题目,目的是要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笔试后才能进入面试。佳木斯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学生近三年共有25人签约长城汽车公司,这些学生都是通过该公司层层面试选拔出来的,通过对这些学生走访,学校了解到了现今企业需要什么人才,为下一步重新制定培养方案奠定了理论基础。还有些企业在招聘学生时会出一些工程实践的题目,目的是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虽然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成绩相当好,但在公司笔试及工程实践能力测试中却不能通过,说明当前我国工科大学生的实践及综合能力普遍偏低,而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S2][10][SZ]2[SBZ]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确定[5"SS] 
  我国现今工科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如下图所示,各工科院校都对培养方案进行了相关的修订,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课程设置不能与具体实践相结合,专业工程实践比较少,造成学生在就业后不能很快地适应所签工作的需要,这主要是培养目标出现偏差造成的。 
  由于人们大多狭义地理解实践能力就是动手能力、操作能力,所以一些工科教师认为学生的实践能力应该通过实践教学活动来培养,而忽视了课堂教学活动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所以制定好培养方案,是所有工科院校面临的主要问题。佳木斯大学针对国家教育部专业骨干课程调整文件,对毕业生进行了走访,与有关用人单位进行沟通,修订了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培养方案,主要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增加了实践环节的周次,在选修课中注重现今的企业对本专业的需求。基于以上情况, 2012—2014年,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连续三年对培养方案进行了修定。针对实践能力培养,2014年制定的修定培养方案如表1所示。[6][J1][6SS]表1[JZ][5"]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6SS][J2][BG(!][BDFG2,W4,13,4,4,4W]序号实 践 名 称学 期周 数备 注[BDG12,W4,13ZQ2,4,4,4W]1金工实习42周[B]2机械综合课程设计52周[B]3驾驶实习71周[B]4专业测试实习※72周[B]5专业课程设计73周[B]6生产实习82周[B]7毕业设计813周[B]8工程制图测绘短Ⅰ1周[B]9专业认知实习短Ⅰ1周[B]10金工实习C短Ⅱ2周[B]11科技创新与科研训练实习※短Ⅱ2周[B]12专业综合实训※短Ⅲ1周[B]13发动机拆装与锅炉运行实习短Ⅲ3周[BG)F][J0][5"SS][J5/9]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时,在原有培养方案的基础上,增加了带“※”的实践环节,同时增加了实践学时,如表2所示。[6][J1][6SS]表2[JZ][5"]学分要求及学时比例[6SS][J2][BG(!][BDFG2,W14,4,6,5W]课 程 模 块学 分学 时学时比例[BDG12]通识教育课程497762915%[B]学科基础课程5511184200%[BDG42,W6,23W]专业课程[ZB(][BDWG12,W8,4,6,5W]专业必修课3255582096%[BDG12]专业选修课105210[G2]789%[B]实践性教学环节3838周[ZB)W][BDG12,W14,4,6,5W]合计1852662+38周[BG)F][J0][5"SS][J5/9]佳木斯大学通过对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培养方案的重新修定,使毕业生掌握了工程热物理、机械学和电子控制技术的综合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从事能源与动力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制造、运行和管理的基本能力,有良好的适应性和继续深造的基础,符合教育部对本科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能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需要,避免学生到企业中不能够适应企业的工作,为国家培养出了具有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 
  工科大学生毕业后主要工作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设计、制造、运行、研究和管理等工作。因此,高等工程教育直接作用于社会外部环境(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生态等等),双方的互动性很大,因此工科大学生的培养必须优先考虑外部需求。高校、大学生、用人单位之间如果不沟通,会导致人力资源不能合理、有效配置,对整个社会来说会造成巨大的人力资源浪费,对三方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近年来,为了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国家接连出台了多项就业促进政策。高校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阵地,也纷纷通过各种手段,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提高就业率,而要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提高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对我国工科大学生的现状进行分析与研究,制定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是目前高校必须考虑的问题。创新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不是四年本科大学能够完全做到的,还需要学生在具备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及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具体的工程实践的锻炼和各类设计大赛的磨炼。同时,要求工科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工作来抓,才能培养出适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 一论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本科毕业 论文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应时代发展的工程技术人才。参考文献:[SS][1][Z(#]皮桥辉如何构建工科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机制及实现途径[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2010,(9)[2]潘云鹤论研究型大学工科学生的能力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4)[3]李军,戴永胜,孙鹏燕工科大学生科技实践能力提高途径探讨[J]石油教育,2004,(2)[4]李昊,杜长冲工科类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以江苏科技大学张家港校区为例[J]教育实践研究,2010,(3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