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试论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特色的实现途径研究

2015-10-04 14: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在服务行业和区域发展中彰显特色是农林类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应从着力人才培养、着实应用研究、着眼经济发展等途径探讨农林类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及产学研合作方式,从而凸显其服务社会的特色。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特色;实现途径
  
  高等教育的三大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而高职教育的办学定位为教学服务型,这就要求高职教育在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的同时,体现服务社会、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主导产业发展的服务功能,特别是农林类高职院校更应将服务“三农”作为立足区域经济办出特色的出发点,必须坚持“立足行业、服务地方发展”的方向定位,将行业办学的特点转化并发展为学院办学的特色与优势,并在服务行业产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的同时,使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得到不断提升。
  着力“三农”人才培养,彰显职业教育育人功能
  高职教育要更好更快地持续发展,必须创新办学思路,科学定位。一般而言,高职教育是有别于学科型、研究型、工程型高等教育的新的教育类型,其主体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教育。这表明,高职院校的社会功能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也决定了其教育功能除了学历教育外,还应为其他教育形式的毕业生提供高级职业训练;为成人提供继续教育或训练;为人们提供在任何地方接受高职教育或培训的机会。目前,我国的高职院校尚处在以学历教育功能为主导、职业培训功能尚未充分发挥的重要转型时期,原教育部高教司张尧学司长认为“中国高职教育的新模式正在形成”,即“一二二一”模式,有的高校提出的两个“1∶1”(即在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达到1∶1),更是将学习社会与终身教育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wwW.133229.coM我国1998年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建立终身学习制度、知识创新体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法国成人教育家保罗·朗格朗认为“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接受教育应该是一个人从生到死永不休止的事情,教育应当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这些都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背景和契机。
  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这就对高职院校的育人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构建多层次、多形式的人才成长成才的立交桥。教育部强调从事职业教育的各类院校要学会“三条腿”走路,即全日制学历教育、非全日制学历教育、面向在岗职工和社会的职业技能培训三者并重,协调发展。中共湖南省委明确要求支持涉农高等院校设置和强化农林水类专业,培养更多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专门人才。高职院校要明确“一主两翼”的发展思路,以全日制学历教育为主,以非全日制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为辅,相得益彰、互为促进,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非全日制学历教育方面,我院举办的继续教育层次与形式包括研究生教育(合作培养农业推广硕士、风景园林硕士)、本科教育(合作开办函授教育、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远程教育)、专科教育(独立开办函授教育、合作开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职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旨在形成多层次、多形式的高职教育体系,构筑高等教育立交桥,满足人们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
  着实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打造职业教育产学研模式
  农林类高职院校体现服务社会的职能更直接的方式表现在科研上,但应与本科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方向与重点有所不同,更加注重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研发展之路。
  拓展产学研合作渠道农林类高职院校的行业性与针对性较强,政府及职能部门进行统筹指导与协调仍是主要方式,也是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好方法;也可以通过联系各类商会、行业协会,寻求合作伙伴,拓展合作形式;此外,还可以通过校友企业及校友资源开展多形式的合作,形成服务社会、服务行业的工作网络。

  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首先,要建设、利用好学校自己的平台,学校自身的专业群建设、实验实训、应用技术推广等均应建设成为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平台,要以项目驱动、辐射带动、培训联动等形式进行平台建设。其次,要积极参与社会平台建设,特别是政府及职能部门、企业集团构建的平台,辐射影响面较宽,高职院校应主动参与、融入其中。
  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农林类高职院校要在政府及职能部门搭建的产学研平台上努力探索产学研合作机制,以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要积极创建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平台,将应用成果进行推广,将科研论文写在希望的田野上;要努力探索新型社会化体系中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良好运行机制,联合、共建、共管农林行业的教育培训机构,承揽政府培训职能;要更好更快地培养区域经济和新农村建设紧缺的技能型人才,构建满足农民脱贫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教育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打造产学研合作模式在打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新模式的过程中,要携手区域内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对接产业、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与咨询、科技研发与推广、学生实习实训与就业、技术培训及技能鉴定等方面进行产学研合作,通过院市合作、院县合作、院局合作等途径全面开展科技战略合作,以科技讲座、实用技术培训、科技攻关、对口帮扶、一村一品、转移就业、技术咨询、技能鉴定等为载体,探索技术服务型、项目带动型、基地示范型、科技包户型、培训就业型等服务新途径。要在政府职能部门的项目驱动下,全面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及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构建以点带面、任务导向、项目驱动的农科教结合、产学研合作模式。
  着眼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凸现职业教育服务特色
  高等教育肩负着引领社会、服务社会的职能,其发展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一致。高职教育也不例外,不仅要与“富民强省”目标相适应,而且要与新型工业化、“两型社会”建设相对接,如嵌合到位、融入较深,可使高职教育发挥旺盛的生命力,实现高职院校的社会价值,而服务与特色是实现其价值的核心指标。高职教育为区域经济服务,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后又可反哺高职教育,这也是高职教育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因与理想选择,据此可以形成新的办学增长极,凝练服务特色,实现由外延型(规模、数量)发展向内涵型(质量、特色)建设的转变。高职院校探索的“立足行业办学,围绕专业办产业,产业发展促专业”的办学模式已得到行业及市场的普遍认同。将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成果转化紧密结合起来,立足行业经济和区域经济,以服务求生存,以贡献求发展,为“三农”服务,为行业经济、区域经济服务,形成“产学研结合、服务地方经济”的办学特色,可以使学校成为教学指导中心、实习实训中心、师资培训中心、技能鉴定中心、劳动力转移培训中心及科技推广示范中心。
  以专业建设为契合点,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为使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具有更强、更广的产业适应能力,应主动寻求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建设的契合点,不断拓展专业方向和专业层面,丰富专业内涵,形成适应产业发展的特色专业群。我院现已形成以园林技术为代表的环境美化特色专业群、以畜牧兽医技术为代表的服务“三农”特色专业群、以森林生态旅游技术为代表的绿色旅游服务特色专业群、以生物技术应用为代表的生物产品开发特色专业群、以室内设计技术为代表的优化人居环境特色专业群和以护理技术为代表的社区护卫特色专业群等6大专业群,支撑了学院为建设“生态湖南”而构筑的32个优势专业的发展。
  以成熟技术为突破口,引领产业发展高职院校具有丰富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科技资源,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和应用成果,要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担负为区域科技创新、发展高新技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结构升级、实现产业化服务的重任。我院近年来立项的一百三十多个课题中,90%以上是衡阳市和湖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应用型横向课题,11个省、市科技进步获奖项目均为农林技术类研究成果。我院在湖南(衡山)现代科技示范园建成了湖南油茶优良品种繁育推广基地,其成果已辐射、推广到周边3个市、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但要求高职院校与有关产业界建立稳定持久的合作办学关系,而且要求高职院校密切关注地方产业发展新趋势,及时发现和培育高职教育新的生长点,使职教发展链与产业发展链实现“无缝对接”,并不断延伸。
  以集团化办学为纽带,统筹区域内职教资源为整合职教资源,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由我院牵头,联合衡阳市四十多个农林类职业学校、县级职教中心、涉农龙头化产业企业、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组建了集教学培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对外交流与合作于一体的规模化连锁化的农林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之间在信息、师资、技术、教学资源、实验实训设备、实习就业等方面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开创了我省集团化办学的新路子,构建了以高职发展带动中职办学,以重点项目辐射全面发展,以高职为龙头,以中职为骨干,以乡镇农校、县级职教中心、职业技术培训机构为基础的,能够满足经济发展需求和人民教育需求的现代职业教育网络体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