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职业教育论文

浅析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策略

2015-09-17 11: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训练提升的重要依托,是开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笔者亲身参与了2010级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全过程,认识到顶岗实习是学院对学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夯实顶岗实习过程化管理对于学院、学生和企业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目前,在学生顶岗实习中仍有很多的问题和不完善的运行体系和机制亟待解决,本文将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整理并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 过程管理的内涵及顶岗实习实行过程化管理的重要性
  过程管理是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强调的管理方法,它主要是在企业管理当中的每个节点进行质量控制,通过每个过程细节进行控制管理,从而达到全面质量管理。过程管理覆盖了组织的所有活动,涉及组织的所有部门,并聚焦于关键/主要过程,它包括过程策划(计划)、过程实施、过程检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
  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计划中要有至少半年的顶岗实习教学环节,是教育部16号文件明确提出的,旨在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职业能力和综合素养,促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实施。重视顶岗实习,实行过程化管理,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在实践中夯实理论知识、形成整套实习经验来提高就业竞争力,切实完成顶岗实习任务;有利于高职院校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提高顶岗实习的教学质量;有利于企业与学校建立紧密联系,建立人才储备库以备长远可持续性发展。
  二、 顶岗实习中过程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前期准备工作不充分
  学生思想认识不到位,忽视实习重要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五学期末,当企业到学校招聘实习生时,学生们并不积极响应,很多单位的招聘计划完成不了。存在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把顶岗实习看作就业,对于来校的企业挑三拣四,考虑地域、薪酬、岗位等因素;二是,顶岗实习是教学计划中必修的课程、是适应社会适应工作的缓冲,学生对此没有清醒认识,对实习有抵触心理。
  学校对实习安排仓促,缺乏对企业了解。第一,对部分招聘企业的资质、岗位数量和专业对口率不了解,是导致实习期间学生离岗离职的原因。第二,未和企业明确相关责任和义务,未能建立长效的合作机制,是造成顶岗实习质量不高的关键因素。第三,未对学生做实习前的辅导,如学生到员工角色的转换、实操学习方法的掌握、安全防范意识的加强、人际关系的处理等。
  企业忽视实习意义,当学生为廉价劳动力。首先,企业往往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主要目标,顶岗实习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不明显[1],故在校企合作中的意识和积极性都不高,仅充当配角。其次,多数企业是在缺工时来校招聘,只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以缓解用工短缺之急,未考虑顶岗实习是企业发现人才和储备人才的有效方式。
  (二)实习期间监管不到位
  1.学校缺乏监管,学生流动性大,存在安全隐患。第一,考核制度不完善,学生管理不到位。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远离学校且较分散,是学校监管的薄弱环节。尽管依据《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要求校内指导老师按月按周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学生,但是由于考核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考核方式[2],这种监管实际上是缺位的。尤其是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只要不愿意与老师沟通,就很难与其联系,使学生管理处于真空状态,存在诸多安全隐患。
  第二,指导方式有欠缺,学生状态难知晓。学校和指导教师参与度不够,通过电话、QQ和邮件这种“放风筝”式的沟通方式仅能获得学生在岗的信息,缺乏对学生思想教育、心理沟通以及学生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提供帮助,工作方式常常是形式大于内容。 这种“放羊式”管理的结果就是学生不能认真完成顶岗实习,出现问题不能及时发现和解决。
  第三,与企业权责不明,相关保障未落实。学生去企业实习,既是员工又是学生,其权益应该受到学校和企业的双重保障。但是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安全问题意识淡薄,既未与企业就安全保障问题达成相关的协议,也未给学生购买实习保险,造成学生在企业遇到安全事故,学校与企业之间相互推诿责任,学生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2.企业缺乏责任心,校企合作流于形式。第一,目前多数企业招聘实习生的目的实际上是为了缓解用工难的问题,他们急需的是具有较强技能和实战经验,能够创造最大价值的员工 [2],而高职院校的“准毕业生”还是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因此,对于高职院校的实习生企业没有制定和形成一整套合理有效的实习生管理制度及人才培养储备流程,而是把学生当成临时工,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大和无工伤保险等都是造成学生离职率高的因素。
  第二,尽管学校都与企业签订有校企合作协议,但具体责任条款是没有真正落实的,甚至有部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只是利用其广告宣传效应,进行炒作,或打着校企合作的旗号获得扶持,而本身既不会为学校提供专业的实训场地进行学生技能提升,也不会有太多的岗位需求。
  (三)实习结束信息反馈整理不完善
  顶岗实习结束后,是制订下一轮实习方案的最佳时期[3]。然而实际情况是:首先,学生交回的顶岗实习手册只是检查是否完成,指导老师未对手册内容进行审阅及信息的整理与总结。其次,实习结束也是学生回校办理离校手续期间,时间匆忙,没有组织开展顶岗实习交流会,未收集学生对于顶岗实习的问题和建议。再者,学校没有在实习结束后,组织开展系部之间的经验交流会,互相学习总结经验为下一轮的实习制定更为合理、有效的方案。
  三、 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若干对策
  (一)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前期策划
  1.建立健全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保证管理过程的规范化。首先,制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相关制度,包括《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细则》、《顶岗实习指导老师管理办法》以及《顶岗实习学生安全保障实施条例》等文件,以加强顶岗实习管理的规范化和可操作性,保障学生实习期间的安全性,实习任务完成的有效性。其次,制定顶岗实习的评价标准、内容,要求学生明确顶岗实习目的及方向并自主完成顶岗实习任务。
  2.加强岗前教育与引导,帮助学生适应角色的转换。首先,离校 前召开顶岗实习动员大会,帮助学生明确学生实习内容、目的和意义。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实习是教学计划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完成专业培养目标的最后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专业的必修课;引导学生端正专业思想和实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实习动机,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正确对待薪酬与工作付出的关系,尽快适应学生到职业人角色的转变。
  其次,召开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会,做好实习前的交流与沟通工作。每个指导老师安排20-25名学生,在实习前开一到两次交流会,互相认识并填写顶岗实习登记表(本人电话、QQ和家长电话以及顶岗实习单位的名称、负责人和负责人电话等),学生领取顶岗实习手册并认真学习《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的内容。指导老师要在交流会中与学生建立感情,取得信任,强调顶岗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引起学生的重视。
  再次,岗前职业生涯指导,帮助学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顶岗实习阶段实际上是学生预就业阶段,学生既是实习生也是企业的“准员工”,学生在实习阶段干得好留在企业转为正式员工的机会就更大,因此学生在企业的实习期也是其作为企业新员工的试用期,对于学生来说要好好把握做好规划。为学生开展职业生涯指导课程或讲座,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规划自我;帮助学生认识职业、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3.积极落实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以保障学生利益。首先,对于院系来说,要根据专业和行业特点,积极落实有资质、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并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当然这其中需要政府的积极主导、学院的积极落实和企业的积极参与。其次,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学院必须主导完成学生与企业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实习薪酬、住宿和工伤保险等,以确保实习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人生和财产安全的保障。
  (二)落实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中期实施与监控
  1.生产实践严抓共管,执行考核制度,做实“顶岗实习”。在实习期间,校内指导老师每周和学生联系1次,和企业指导老师每月联系1次,并将每次联系内容记录和整理。其次,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要按实习安排,将一周一记事、一月一小节认真记录在《学生顶岗实习手册》上,企业指导老师要认真检查并给与评语,校内指导老师可以与企业指导老师沟通并了解情况,还可以在下企业时再进行审查和考核。再次,校内与校外指导老师共为考核人,考核项目包括操作能力、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团队精神、实习纪律、实习态度等方面。严格实习考核制度,就能使顶岗实习按时、保质完成,就能使学生真正参与实习、学到真东西、打好就业基础。
  2.手段多样,管理用心,负责到底,贴近学生。校内指导老师在顶岗实习管理期间,要做到“耳到、人到、心到”。首先,“耳到”——信息沟通常态化。指导老师要善于运用信息化手段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融入学生。通过电话、手机短信、E-mail、飞信和QQ等信息手段与学生始终保持零距离接触[4],保证管理工作开展的及时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其次,“人到”——定期到学生身边去督促和落实顶岗实习的完成。面对面的沟通相较于远距离的交流最大的好处是,缩进与学生距离增进师生感情,深入学生中帮助其转换角色、适应环境和完成实习任务;再次,“心到”——建立信任,负起责任。在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期间,学校和指导老师不要为了管理而管理,将管理流于表面工作,而是要真正地用心与学生交流沟通。对于刚刚走向社会的学生来说,他们是胆怯的、是紧张的,学校、老师和家长是他们依靠,只有话语的交流是不够的,更多的是用心交流、用心帮助、用心关爱,让他们顺利地迈出步入社会的第一步。
  3.加强与企业联系,搭建沟通平台,明确双方权责,做好跟踪管理。首先,建立与企业的定期沟通机制,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安排顶岗实习企业负责人,使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沟通常态化。一是,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思想与生活的近况,及时与单位负责人一起共商学生实习期间遇到的难点和问题的解决办法;二是,企业负责人也要管理学生按时完成顶岗实习任务,并对其表现给予评价和考核,以便实习结束后评定学生实习成绩。其次,明确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企业与学校的权利及义务,并严格按责任条款处理可能发生的事情,以保障学生、学校和企业三方权益。
  (三)完善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后期评价与改进
  第一,信息反馈。一是,开展顶岗实习经验交流会,收集整理学生对顶岗实习的收获、体会、意见和建议;二是,对学生交回的《学生顶岗实习手册》进行认真整理,包括学生在手册中记录实习的感悟、经验、困惑、困难等等,手册上的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的评语、意见等;三是,开展校内和校外指导老师的顶岗实习座谈会,收集整理老师们对顶岗实习体会、意见和建议。
  第二,质量评价。一是,参考反馈的信息,评价此次顶岗实习。二是,指导老师依据《学生顶岗实习评价总表》对学生进行全面评价,按照评价表的指标逐项打分,并给出最终成绩。三是,学生按照教师顶岗实习评价表给指导老师打分。依据表格成绩,就能够理清此次顶岗实习质量是否达标或是优秀。
  第三,整理归档。一是,关于教学方面的改进,在原来的简单的案例教学法和情境教学法的基础上,加强行动导向教学法的运用;二是,关于课程安排方面的改进,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的比例安排更合理,重点突出、形式多样,使之更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特色;三是,关于专业设置方面,要与地方产业、经济结构、社会发展相适应,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专业、适时开设新专业;四是,关于实习方面的改进,要丰富学生实习形式:可与生产性实习;寒暑假见习;毕业前顶岗实习。
  四、 结语
  顶岗实习是工学结合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学生就业心态和学习积极性,为此要不断总结、详细规划、严谨操作,更要重视过程管理,指导学生转换角色、适应 工作环境,为学生创造合适的岗位和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客观认识就业岗位和形式、学会将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更好地完成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自我目标的定位。
  [参考文献]
  [1] 徐礼丰.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过程管理的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10(7):113114.
  [2] 邵 政.高职院校学生实习预就业阶段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职教通讯,2011(14):7274.

本文选自《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年第1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如有异议,请联系第一论文网QQ712086967,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