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慧莉,广东仲元中学。
利用电子书包开展文学写作活动,是基于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自我表现的需要,鼓励学生利用电子书包进行文学创作、文学鉴赏与交流的活动课程。目的是借助云平台提供的读者及其发表功能,激发学生写作动力,改变单一的以分数评价写作成果的方式,让写作由无读者走向“真读者”,由“伪文体”走向“真文体”,让写作向“实际写作情境”靠拢,回到“应实际写作之需”,“应自我内心之需”,“提高读者意识”的道路上来,进而让学生认识言语的价值,感受言语个性的被尊重,发现言语创造的乐趣,最终导向言语上的自我表现。
一、新课标对文学教育的弘扬和中学生文学教育缺失的反差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然而时至今日,我们不无遗憾地看到,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文学教育走进了缺失、萎缩的窘境。学生层面,王土荣老师的调查显示:广东省高考中,选文学类的2008年仅38.15%,2009年26.46%,2010年18.37%……不少学生没有阅读文学作品的时间,繁重的学业压力让学生们无暇他顾。不少同学也没有阅读文学作品的耐心,读图式、快餐式阅读已经败坏了他们的阅读趣味,沉下心来读一本名著,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教师层面,日常琐事挤压了文学阅读的时间,急功近利之心消弭了文学细胞,如王老师所言:“现在的语文教师,大多显示不出想象力,没有文学语言;课堂没有文学色彩;语文课充满了数理思维,没有一点诗意”。教师的审美感知力、想象力日益萎缩,文学教育和学生越来越远。
对此,《语文月刊》仅2013年上半年就数次载文,呼吁重视文学教育,从文学教育的宏观现象到微观的教育方法,从文学教育的缺失之处到解决之途,方家同行纷纷振臂高呼。究其实,就是因为现在我们中学文学教育已经到了亟须被关注的地步,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不能回避的课题。
二、文学写作顺应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对心灵成长意义非凡
文学中的读与写,是开启人的精神世界的钥匙,是人性的启蒙和觉悟,对于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完善我们的自我人格,提升我们的人生境界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学时代是文学梦的最佳时期,关于这一点,其实看看那些自发地写诗歌、编故事的同学就知道了。对于他们来说,写作并不一定是为了成为作家、写手,他们在文学的世界里编织梦想,用文学创作的方式抒发情感,在文学的仿写中向经典致敬,在言语生命过程中留下文学创作的记忆,这本身就是他们精神成长的必要营养。
“写作更应该关切生命本体的内在需求,关注入的心灵和精神遭际和处境,关注人的言语潜能、欲求、个性、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都说文学是白日梦,文学写作其实顺应了高中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自我表现的需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做梦的地方、一个放任言语野性、抒发内心情感和欲望的地方。2013年暑假我班开展的小说创作中,《酝酿温暖的故事》的作者在7月中刚刚经历了家里养了10多年的小狗去世的打击,与其说她是在写小说,不如说她是在借小说抒发内心的痛苦;《无身人的举报》的作者是个西方侦探小说迷,他的创作源于很真实的心灵渴求,他就是想创作一个属于自己的侦探故事;还有写同学关系的作者,写兄妹感情的作者,写物质生活很丰富内心却很孤独的主人公的作者……他们不是在写小说,他们是在表达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是在借他人的悲欢离合“浇自己的块垒”。他们的写作和实用主义无关,但对他们自身的精神成长却是大有裨益的。
更深一层,这种顺应高中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写作也是对人的言语生命的回归,它让写作不再是为了分数,不再是为了迎合他人,而是为满足情感、精神、心灵的需要。它对于高中生言语人格的养护、超功利写作心态的培养和最终导向言语上的自我表现,是很有助益的。
三、文学写作登上云平台——让写作向“实际写作情境”靠拢
1.真实的读者、发表的状态——云平台让写作成为乐事
从孩子的咿呀学语,到网络小说的百花齐放,从迁客骚人的唱和往来,到渔人樵夫的放声高歌,从空间博客的热门到微博微信的热门,人生来就是有表达的欲望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言说的冲动和欲求,都有对语言文字表达的喜好与自我表现的愿望。这就是言语动机和语文教学发生的最本质的原因”。
但是,长期以来“教师出题——学生作文——教师批阅”的模式让学生的写作只有一个让他们畏惧的读者——老师,他们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或者考试要求,基本上是在没有什么写作冲动和发表欲望下完成任务的。当写作缺乏交流对象时,它就变成了一种在纯粹压力下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一种可笑的自言自语。
“写作是为了读者而存在的,这是写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价值”,但是,我们的写作练习中,“无论是读还是作,学生不容易感受到实际的需要……不感到实际需要,读和作都只是为人,都只是奉行功令,自然免不了敷衍、游戏。”
而云平台恰恰就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真实的读者。
在今天,围观是一种力量,被围观是一种“荣耀”。当云平台写作像QQ空间、微博一样,成为学生发泄情绪、表达情感、表现自我的窗口时,当我们的学生感受到写作作为“公众言说”(语见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的荣耀和价值时,写作的欲望就会被激发,写作的内在动力也就产生了。
“言语动力学视界下,从此有个根本的改变。发表,是写作成功的标志,至此,学生的写作就由习作(练习性的、封闭的)状态转而为发表(实际交流的、开放的)状态。这是比高分和老师的鼓励更诱人的成功体验,是写作学习最直接有效的动机和动力。”
在2013年暑假的小说创作活动中,我教的两个班115个同学共提交了87篇小说,查看量达到了1861次,评论数为332次。作品数量之多,质量之高,作者、读者互动之频繁,是传统的写作模式不可能达到的。与拘谨
、被动、苦不堪言的练笔不同,云平台的小说创作成了一件与他人共享创造成果的愉快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这也让写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写作是为“满足生活需要”和“心灵需要”而写,是“有为”而作。
2.开放的文学创作让写作向真实写作情境靠拢
高中生日常练笔和真实写作情境相去甚远。通常的写作实践,往往是始于一次偶尔的契机,作者自己选题,自发地写文章,充满了写作冲动和发表欲。写作需要读者接受,要实现自己的写作意图,或是要完成某个具体的现实的需要。而考试和练笔,则由老师命题,强调审题的能力、表达中心思想的能力,审题正确与否成了老师评分时最先关注的问题。这种训练,脱离实际写作的需要,和实际写作情境也相去甚远。此外,练笔时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划分方式,也不同于实际写作中儿歌、童谣、童话、寓言、小说、散文、时评的划分。写作和实践再次脱节。
“要提高写作训练的效能,就得对写作实践进行‘仿真’,写作训练从失真到仿真(逼真),这是写作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一个带根本性的转向。”提倡文学创作就是为了实现向写作的实际情境的逼近,不限定题目,只要求有感而发;不限定长短,只要求文体,给学生充分的空间。他们需要自己去选择题材,自己去构思立意,需要考虑读者阅读后的反应……
写作不再是随便怎么写、写完评完分就丢掉的练笔,有学生的小说长达4000多字,有学生为了写一篇小说数易其稿。写作也不再是流水线上的对高考满分作文的模拟,学生们争着在创作中去展示自己的个性,他们的性情、他们的阅读积累、他们的文学趣味在写作中渐渐呈现。而这,也是言语走向个性化的开始。
四、在分享和交流中感受写作的荣耀和幸福
鼓励高中生文学写作不一定能培养作家,却可以培养兴趣、想象力、审美创造力。在这三者中,最重要的是兴趣。
学生在云平台的参与热情很高,那么,云平台的互动之后,教师可以用什么手段使学生保持言语表现的热情呢?我作了如下尝试:
1.在实体课堂进行展示分享
实体课堂的分享不应过分强调完整、完美,而更应关注个性、野性。特别是在初始阶段,更应借助云平台这个真实语言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挣开束缚,释放言语野性、灵性,教师要善于发现不同的言语个性,尊重学生的言语动机。第斯多惠说:“教育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写作教学首要的任务是唤醒学生用笔说话的愿望,让学生感受到真实表达的舒畅和美好,言说带来的愉悦和骄傲。教师只需履行引领和提升之职,使学生率性的言语行动逐渐上升为言语表现的审美、创造自觉。
如在“小说写作”中,我们用两节课分享了同学的作品,“你最欣赏谁的作品?”“你最欣赏同学作品的哪一点?”在对同学作品的分享点评中,不同的言语个性被发现,不同的言语潜能被肯定。“道不尽的项羽”的写作分享课上,我给出推介点“不一样的项羽”,请同学们利用鲜花和臭鸡蛋功能,推举作品全班交流展示,找出被推举的作品所独有的、区别于其他文章的特色,这就是为了张扬学生个性,诱导学生去发现、培养自己的写作专长。
同时,教师可“适度倾斜”,把所有学生都卷到写作活动的热潮中。一次偶然的成功可能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从文章到点评,总是能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的。让点评课成为学生的“良辰吉日”,就是成功的开始。
2.让电子书包的创作成为文学教育的鲜活资源
(1)教师可以直接选择学生的习作作为鉴赏的素材。如我班卢栩彦同学的《欺骗的故事》,有同学认为“恋爱这个情节多余”,那么,这个情节真的多余吗?这个情节对于主题的凸显有什么作用?在争论中,思维产生了碰撞,写作者、点评者都感受到了尊重,鉴赏力、审美力和探究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2)教师可以用学生的习作生成新的作文教学素材。如在小说创作和分享互动之后,我就设计了“小说的情节波澜——对基于‘电子书包’小说创作的提升”的教学环节。设计中通过阅读同学作品、对比名家同类型小说、拓展阅读理论文章,让学生理解情节波澜的重要性及常见的制造情节波澜的方法,继而现场升格同学作品。
这样做的好处是:①用学生自己的创作作为素材,现场生成,学生参与积极性高。②从评价小说的优劣到自己动手去修改一篇小说,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内化。③从少数学生的独舞到全班同学的共舞,实现了共享共赢。
而同学们最后提交的升格创意更是让人惊喜,如高二(1)班的周政同学从(2)班张嘉乐同学的《公交》中获得灵感,提出从三个视角去讲原本只是平铺直叙谴责医生无良的故事:①从老婆子的视角切入,急于把老头送进医院,可采用先声夺人的开头,多用语言描写,对钱医生进行赞扬,与儿子的不孝形成对比,老人甚至觉得钱医生比儿子都好。②从柱儿的视角切入,不耐烦带父母看病,但碍于面子不得不装孝顺,可从要求医生断药等细节表现,但当柱儿发现钱医生比自己对父母还要细心后,内心越来越内疚。③从钱医生的角度切入,多用心理描写,自己的宰人心态和表面的尽职尽责形成对比,最后进入办公室,关门,完完全全把其贪婪和两面三刀暴露出来。
最后,经过改动的结尾更加耐人寻味:
办公室门外,老婆子满面感激的神情,拿着药单连说谢谢。门内,钱礼摩挲着厚厚一叠回执单,露出了贪婪的瘆人的笑。
病房内,老头子痛不欲生。门外,柱儿抱着头蹲在地上,因愧疚而泪流满面。
热切的眼神、兴奋的表情、经久不息的掌声……当小说创作邂逅云平台,当思维和悟性被激活,我们言语生命产生共振,碰撞出了让人激动的火花!此刻,我们发现了自己言语才能的无限可能性!而作为教师的我,在被学生们言语潜能深深打动的同时,更增强了“做言语生命田园的养护者”的使命感,这,又何尝不是我的成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