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如何把中学生物课教“活”的几个技巧

2015-07-28 18: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生物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目前主要还是应试教育的局面下,多数学生觉得生物需要记忆的东西多,理解的东西少,因而感到生物就是背,联想到自己学习生物也有类似的感觉。生物需要记忆的东西多,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仍然是一个普遍现象。如何发挥教师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实把活生生的生物讲“活”,是吸引学生的关键所在。下面就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谈谈自己的体会。
  首先,教师应该用心感悟纷繁的生物界,热爱生物,并将感悟到的东西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生物界缤纷多彩,生物科学是近半个世纪发展最快的学科,任何完美的教科书也不可能包容所有的生物知识。作为本科毕业的教师,如果不继续学习,不热爱生物这门科学,知识很快就会老化,跟不上学科的发展,所以,作为知识传播者的中学教师,要不断追求新知识,了解生物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特别是每年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重大科学成就;了解年度国际、国内重大科学新闻,平时注意主要媒体的新科技介绍;重新感悟在大学阶段学过的知识。很多知识,当时就事论事地学过,但是后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比如,DNA复制,为什么要先复制出有一定差错的新链,而不是复制出绝对没有错误的链?这其实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先走过去,回过头来再校对,如果在第一时间保证复制很高的准确率,过分追求完美,那么DNA链在反复校对中延长将非常缓慢;DNA新链有若干起点也是保证合成效率的一种机制,此种方案在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同样有启发意义,就像修一条公路,为了在短时间内使公路贯通,应该在不同地点同时开工建设一样;再如,SOS修复和“好死不如赖活着”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细胞能量转换体系实际上是膜系统将细胞分割成能量不同的区隔,当能量流跨过膜系统时就发生了能量转换,这和水力发电有几分相似。学习生物重要的是向大自然学习,我国东北部最高峰太白山海拔3767 m,植物垂直分布明显,去那里旅游可以学到很多教材上没有的东西,如,太白山金背杜鹃和冷杉在一定区域都是优势种群,它们形成优势种群的机制很不一样。金背杜鹃出苗后,叶片平铺散开,光线几乎不能透到地面,其他植物种子即使发芽,没有光线,也没有了生存机会,待长起后,金背杜鹃枝干又歪歪曲曲,茎干直的植物也几乎无法穿过密密实实的杜鹃林形成扭曲空间,而长不起来;而冷杉林,小树苗一出来就使劲往上蹿,接触不到阳光就会死亡,让人不禁感慨,每种植物都是哲学家。将这些东西介绍给学生,确实可以引起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
  有了这些感悟,还需要教师有意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体会自然界的绝妙之处,认识每一种生物能够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一席之地的内在原因。学生学习繁忙,不可能有很多时间考察自然界,但周围都是生物,自身也是生物,在教学中贯穿学生熟悉的例证,探讨植物生命现象的本质;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维活动,猜想大脑活动的秘密;根据自己的经验探讨做梦的原因和可能机制;广开学生思路,从青春期发育和学习动物的发育过程,让学生感觉到我们就是生物,我们处于生物的包围之中,从而养成热爱生命、尊重生命、保护环境的习惯。  
  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充分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软件,不定时让学生观看国内外有关的科学专题。例如,“Discovery”这个专题节目有关大脑、植物繁殖、动物迁徙等科学性和趣味性都很强的节目,使学生了解我们没有接触过的更奇妙的自然,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他们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完成学习任务,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与此同时,根据物候变化,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及时带领学生观察周围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情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物是一门有哲理性和实用性的学科。
  中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不喜欢课堂上枯燥的讲授,而希望通过自己思考寻找答案。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在广阔的知识海洋里探索,寻求规律,掌握驾驭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去学习,启发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探索生命科学问题,也可以组织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从而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索,大大提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通过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