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浅谈在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发展策略

2015-07-18 08:5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所谓创新型人才,是指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会思考、推理、比较、辨别和分析,情趣高雅,判断力强,视野开阔的人。能够提出、分析并解决问题,开创事业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这种界定,是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进行。内在可以认为是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统一,外在可以看成是创新行为和创新成果的统一。内在和外在协调统一,才可以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标准,我认为应该有以下特点:有可贵的科学精神,有高度的自觉性和独立性,有坚韧的意志品质,有超前的创新思维,有超常的创新成果,敢于冒险,不怕失败。这几个方面作为评价创新型人才的标准,是相容和相互支持的。那么在物理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该如何培养呢?
  一、排除传统应试教育的弊端
  在应试教育这一门槛的影响下,物理同其他学科一样要接受高考的检验,这个貌似鱼跃龙门的槛给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弊端。在层层筛选中,淘汰最多学生的学科就是物理,针对考试,教师会将高考的内容进行研究,研究出高考会考的东西着重进行教学,将知识点一遍一遍地带着学生去进行学习,然后拿来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练习。而高考不考的知识以及让学生自学的东西教师也就会放弃教学,将节省下来的那些教学时间补充到重点考试的内容中。哪里还顾得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呢?这些问题的根源就是学校过分看重升学率,近几年考试制度以及录取方法已经有了一些改革,但是仅限于大城市,一些贫困的山村的人们还是认为主要的出路就是好好学习,考个好大学,所以,升学的压力依然存在着。因此,要想培养创新型学生必须先转变观念,弥补教育体系的漏洞,遏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急功近利的教育管理思想,纠正社会对学校教育质量的不公正裁判。
  二、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
  据统计,截止到1998年,哈佛大学有35名教师、38名毕业生获得诺贝尔奖。研究发现,获奖者一般都有几个共同点:对所从事的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并长期从事一份研究工作;有很好的科学素养和工作环境;具有一流的老师和同事;具有献身科学的精神;具有创新性的思维、丰富的想象力和科学先进的研究方法;具有稳定的生活、宽松的环境和闲适的心态。教师树立起好的榜样,那么学生也会受到熏陶感染,有所成就。我国基础教育的骨干力量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保守派,他们具有很强的做题能力,但是都热衷于当年他们老师的教学方法,没能力也不愿意过多地投入到改革创新当中去。另一类就是有心无力派,他们受到过良好的教育,自身也具备良好的素质以及教学观念,想在教学领域大展拳脚,但是,迫于应试教育升学率的影响而不得不随波逐流,专注于培养高分学生。所以这就大大耽误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重视探究实验,培养探索精神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实验模式,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以前课堂总是教师演示,学生在下面看,这样起到的作用一般都很小。所以,如果换成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让学生大胆去做,解决一个个的难题最终完成实验。这样的方法学生一定会印象深刻,同时思维能力也得到了激发。当然,课内实验做好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做好课外实验。物理实验是一种直观的实践,它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大增,动手欲望大,教师再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学生一旦完成这些实验就会有很大的成就感,慢慢地学生的学习意识、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发现意识都会得到提高,创新能力就是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最后,教师一定要教学生学会坚持,持之以恒是成功的关键,当你对一件事物产生新的想法一定要坚持研究证实下去,如果因为心态不稳,半途而废,那么一定不会有新的发明和创造。所以,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对物理知识熟练掌握,然后积极动脑思考,在实际生活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庆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要凸显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数理化学习,2011(03).
  [2]万郁.如何适应高中物理新课程的教学: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J].教育革新,2007(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