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浅析农村家庭高中教育投资减少原因分析

2015-07-11 08: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农村家庭;高中教育;教育投资
  论文摘要:我国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在现有高中教育体制下,其教育成本主要由地方和受教育者个人承担。因此,农村居民的收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求学机会的大小,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孩子因高昂的学费而与大学失之交臂,更有甚者,即使在半工半读的条件下仍然难以维持学业,最终不得不中途辍学。本文的分析只是粗略的,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能早日找到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高中教育出路。
  
  我国政府于2005年12月24日发布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规定从2006年农村中小学春季开学起,全部免除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对贫困学生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活费。力争到2010年在全国农村地区全部实行免费义务教育,2015年在全国普遍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将实现免费教育和强制教育相结合,是真正意义上的“义务教育”,它极大地减轻了农村家庭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使得农村家庭教育投入将直接面对高中教育。加上国家经济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给农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农村家庭对子女进行高中教育投入的愿望应有较大提高。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却是,农村家庭对子女高中教育出现了普遍放弃的现象。本文通过对我国农村家庭放弃高中教育的现象进行分析,试图找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人高中教育成本过高是农村家庭对高中教育投资减少的重要原因
  当教育被认为是一种投资行为时,人们必将关心此项投资的成本和收益,同时还有影响投资的各种社会因素。WwW.lw881.com目前,我国高中教育属于非义务教育,在现有高中教育体制下,其教育成本主要由地方和受教育者个人承担。因此,农村居民的收入,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求学机会的大小。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孩子因高昂的学费而与大学失之交臂,有些人即使在半工半读的条件下,仍然难以维持学业,最终不得不中途辍学。王善迈在《教育投入与产出》一书中提出,“个人成本”指受教育者个人或家庭亲友为其子女接受教育直接支付的全部费用(个人直接成本),以及达到法定劳动年龄的受教育者,因受教育而未能就业可能放弃的收入和父母因子女接受教育而在其他方面的牺牲(个人间接成本)。个人直接成本计算:个人直接成本=学杂费+书籍文具费+文体费+生活差距费-助学金。[1]美国经济学家费希洛提出了农村地区学生个人间接成本的计算方法,他认为,农业地区的学生七岁起就开始从事劳动,从而就有机会成本,其计算过程为:①可能在非农业部门工作而放弃的收入=可能在非农业部门就业者的平均收入×1年内放弃收入的时间百分比×工业部门就业者的平均收入;②可能在农业部门就业而放弃的收入=可能在农业部门就业的学生数×1年内放弃收入的时间百分比×农业部门就业者的平均收入。以上两项相加为该年所有学生放弃的总收入,即1年内已进入就业年龄的学生的总机会成本。[2]总机会成本除以学生数为生均个人机会成本。按以上计算方法我们可以尝试计算一下我国农村地区年均个人教育成本(以下均以笔者所在农村当地最低标准估算,而且只计算学杂费,书籍文具费和生活费,其它费用不计)。一个学生初中毕业后升入高中学习,个人每年直接教育成本=2000(学杂费)+500(书籍文具费)+2500(生活差距费①)=5000元;个人间接成本:如不上高中,外出务工当工人的机率大约为0.9,从事农业工作的概率为0.1,1年内放弃收入的时间为100﹪。假设工人年平均工资收入为10000元,农业年平均收入为5000元,该生1年个人间接成本=〔(0.9×100%×10000+0.1×100%×5000)〕=9500元。个人年均教育成本=5000(个人年均直接成本)+9500(个人年均间接成本)=14500元。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07》的有关数据表明,2006年,全国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为3587元(农村家庭人均更低,最低的贵州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1984.62元)。由此可见,一个农村家庭如果要供一个孩子上高中,每年将要支付现金费用大约为5000元,相当于农村两人的年收入。如果放弃高中教育,农村家庭每年将节省14500元的开支,三年下来就是43500元,这对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来说可不是一笔小数目的投资。所以说,现在高中教育成本过高是农村家庭对高中教育投入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教育投资收益过低是农村家庭高中教育投资减少的根本原因
  教育作为一项人力资本投资,其收益是多方面的,不仅体现在受教育者个人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生活技能的提高,也体现为受教育者可以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提升受教育者本人及其亲属的生活质量。前者称为受教育者的非货币收益,后者则是货币收益。[3]在对个人教育投资收益的研究中,由于很难对非货币收益进行计量,人们通常只考虑受教育者因接受教育而带来的收入变化,因此仅是货币收益。农村家庭对高中教育的投资当然期望获得高收益。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现在大学生就业非常困难,高中生如果上不了大学,那么就业无异于初中生,甚至无异于小学生。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花了这么大的投资来培养一个高中毕业生,无论是非货币收益(农村存在光宗耀祖的想法),还是货币收益,都不会带来期望中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高中教育对于农村家庭来说是带来了损失而不是收益。造成农村高中教育收益过低,农村家庭对高中教育投资热情锐减,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中教育模式滞后,无法适应社会要求。高中教育在提高广大农村人口文化素质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并没有培养一代代有技能的劳动者。目前,我国的高中教育沿用传统的以传授基础知识为主、以考大学为教学目标和导向的旧模式,加上高中教育的教学内容脱离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重基础文化知识的传授,轻职业技术和生活技能的培养。教育方法陈旧落后,重理论,忽略具体实践;注重形式,忽略实用;采用传统方法,忽略现代技术。在这个需要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社会,这些缺少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的高中生毕业后,大多数陷入“升学无望,就业无门,致富无术”的尴尬境地。这一现象说明,高中教育成为没有收益的大笔投资,对于经济落后地区的农村家庭来说,放弃高中教育也是无奈选择。这充分说明了我国现在的高中教育的收益远远低于人们的期望。
  2.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影响。我国从1999年开始进行高校扩大招生,高等教育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教育的过渡,大学生就业方式也从过去的国家统一分配到现在的自主择业。伴随着这一过程而来的是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重,每一年都有许多大学毕业生无法走上工作岗位。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要找到理想的工作就更加困难。现在一个小公司招一个办公杂务人员就要求大专以上学历,这原本是一个初中生绝对能够胜任的事。人们不禁要问,那里还有那些高考落榜生的市场呢?也就是说,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适应的地步,经济水平还不能为各个层次的毕业生提供相应的工作岗位,提前的高等教育大众化让我国的大学教育与国外的高中教育处于相同的水平上,严重的制约了我国高中教育的发展,大大降低了我国高中教育的收益。
  三、综合性社会因素
  改革开放带来了我国经济的腾飞,也使一个个没有接受过多少文化教育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乡村走进了城市,这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无疑具有促进作用。受现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农村家庭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不少人认为,没有知识没有文化也是可以有赚钱的。父母把自己子女的学习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而且一些孩子受父母的影响,也把自己的未来定位在外出务工上。父母与孩子同时陷入了拜金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思想当中,这样一来,高中教育的投资就被认为是没有必要的。在经济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一个家庭要负担一个孩子上高中的话,父母就必须外出务工赚钱,所以,一些家长担心的就是自己的子女上高中就是一笔投资,要是考上大学费用将是高中的两倍以上,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而且,如果子女考不上大学,高中所花投资就白费了,所以还不如趁早放弃高中教育。近年来,由于电视、网络等的影响,很多高中生由于没有父母的管教,沉迷于追求时尚和网络,出现了不爱学习、放弃学习的现象,高中学习风气呈逐年下降趋势,造成了农村家庭对高中教育失去了应有的信心。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农村家庭对子女的高中教育投资减少的原因在于高中教育的成本过高,很多农村家庭无法负担;高中教育收益过低,让农村家庭放弃高中教育;高中学习风气下降,农村金钱至上的思想等社会性的综合因素,也是农村家庭高中教育投资减少的原因。它同时也反映出了我国的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育个人成本过高,高中教育缺乏实用性,高等教育过早的大众化等。本文的分析只是粗略的、趋于表面的,希望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早日找到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高中教育出路。
  
  参考文献:
  [1]王善迈.教育投入与产出[m].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
  [2]孙志军.中国农村的教育成本、收益与家庭教育决策[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王明进,岳昌君.个人教育投资风险计量分析[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4).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