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中专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赏析(共4篇)

2023-12-09 13: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对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的探讨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各个领域基本都离不开对计算机的应用,这样的形式不仅为中专计算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此,对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教学的目标、课程、方法、评价等方面,对其改革内容与重点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一、教学目标的改革


  中专计算机教学要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作为教学目标,即在教学中要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观念,培养出不仅要具备较强的知识运用能力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的人才,且更要培养出具有专业的实践操作技能的人才为教学目标。中专生的计算机能力就当前社会对中专毕业生的要求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其至少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一)在不同的操作系统环境下能熟练的操作计算机;


  (二)对文字处理及表格处理、图形图象处理软件等能够熟练运用;


  (三)对软、硬件常见故障能熟练的予以检测和处理;


  (四)熟练掌握硬件的维护与维修;


  (五)对计算机病毒能检测出来并将其消除;


  (六)常用软件的安装、系统的调试和使用能力;


  (七)具有利用Internet浏览、检索信息、文件下载和收发E-mail的能力。


  二、教学课程的改革


  (一)面向社会,给学生以正确的定位


  由于中专学校对学生计算机专业的培养必须是面向职业岗位的培养。为此,首先就要选用适合中专生学习的课程,例如,计算机课程要包括计算机的组装与维修、网络维护等,给学生以准确的定位,以避免盲目、乱投石,为今后学生的职业生涯奠定基础。


  (二)以社会的需求和学生学习的需求为依据,统一设置课程体系


  学生由初中步入了中专后,其学习的目标也就相应的改变了,在中小学时,如果说学生是以升学作为其学习目标,那么他们进入中专后,虽然没有高考的压力,但其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与挑战。为此,在设定计算机的课程时,需要与当前以及将来市场的发展需要与趋势相适应,根据社会中的职业岗位需要来设定课程,以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打好基础。


  (三)针对中职教育和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大胆进行课程整合


  中专教育培养的人才是技术型人才以及应用型人才,学以致用是其教学的主要目的。为此,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内容只有与生产、生活实际相紧密联系,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实用型和应用型人才。在这样的形势之下,教师要以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为依据,并选择对应的各种软件,以各种演示设备向学生进行讲解,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熟练掌握要领,以实际项目或模块为单位,对相关的课程进行大胆的整合,总之,教学内容要体现出实用性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等原则。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教师讲课要“精讲”,并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当前在中专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仍然大有存在,这样的教学方法只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接受上更加被动,其还会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都抹杀了。为此,教师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要将“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改为“精讲”,即在学习的内容上,要以当前和将来社会的需要为中心,进行精心选择,坚决将那些现在用不到、将来也用不着的内容舍弃掉,要将“技术应用性”充分体现出来。具体来说,在计算机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少而精地将知识点讲解清楚,要给学生更多思考问题的时间;在课堂上,教师要尽量与学生多交流、多沟通,对于学生有疑问的地方,可以将其引入课堂中予以解决;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还要经常注意学生的反应,要对学生的课堂反馈予以关注,以随时对授课予以调整。这样不仅可以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还使得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加强,且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二)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典型代表。多媒体教学不仅具有形象生动、形式新颖、趣味性强、内容丰富等特点,其还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维能力,对于简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与其他专业相比,计算机专业有着其不同的教学特点,很多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用语言是很难描述的,在教师的讲解的过程中,若再借助计算机予以辅助教学,这样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仅能使课堂教学变得灵活多样、丰富多彩,还能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目的。为此,在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过程中,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值得推广,以提高教学质量。


  四、教学评价改革


  由于中专学生综合素质较差,学习内驱力较弱,认知水平和能力也不强,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评价中,如果将学习要求降低,以提高合格率,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刺激,并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方式尽管合格率的提高了,但其并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因为差生并不会因此而受到成功的鼓励,学习较好的学生还会抱怨学到的知识过少,最终而来,教学质量也不会有太大的提高。经过实践经验所得,求知欲来自于对知识本身的兴趣,而满足这样的动机,其重点在于知识的实际获得,而不是外在的刺激。仅仅依靠外在的刺激这样的方式,不仅不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刺激,相反,在某种程度上还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还会使一些本来学习动机就弱的学生产生了侥幸的心理。为此,对于以能力为目标的计算机教学,要以日常成绩作为主要的评价方式,并安排不同的作业或项目,学生以完成其中的百分比为作为其成绩,其中关键在于允许学生在本学期的任何时间内完成都可以。这样学生在当前所不能完成的作业,在学习了后面的内容后又反过来重新来完成作业,又可以在已经掌握了技能的其他同学帮助下来完成,使差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有所增强。


  作者:施指南

  第2篇:浅谈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


  校企合作,其根本目的再与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模式可以灵活多样,检验的标准看是否促进了双方的共同发展,双方是否满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


  一、“订单”式合作模式


  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以企业用人订单为依据,组织学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包括从培养目标、课程计划到教学方法、评估方法在内的订单式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发挥企业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在办学过程中的作用,进一步让企业参与定人才规格、定课程计划、定评估标准,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同步。使学生毕业后基本无需岗前培训,毕业直接就业。


  二、“定岗”式合作模式


  学生在校学习和实习期间,侧重具体就业岗位的技能和知识的学习,为毕业后的工作衔接打好基础。


  三、“顶岗”式合作模式


  学生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校推荐与学生自荐的形式,到用人单位进行一段时间的顶岗实习。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参与管理,合作教育培养,使学生成为用人单位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四、“孵化”式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的孵化基地,是人才培养的一个平台。是指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的过程中,根据企业的要求,结合学校、学生的实际,培养完全适应企业需求的合格人才。


  不论是那种培养模式,企业对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有如下需求:


  一是诚实守信,诚实,就是忠诚正直,言行一直,表里如一;守信,就是遵守诺言,不虚伪欺诈,尤其是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更应注重诚信。“言必信,行必果”、“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语,都形象地表达了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品质;二是团结协作,团结协作是指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而联合起来互相支持,紧密合作,是实现工作目标的客观要求;三是不断进取,充满阳光和锐气,表现出年轻人应有的朝气,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始终有更高的目标追求,为人客气有礼。


  当然,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再就业前,还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准备:


  第一方面是要有比较充分的思想准备和较好的职业规划。企业在招聘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时,发现很多毕业生缺乏一定的职业规划,对于工作方向缺少认识,这也或多或少影响了企业对求职者的正确认识。毕业生从专业和实际出发,既要有远大的理想和清晰的职业规划,又要结合现状,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这其实就是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过程,要知道自己最擅长的技能和最大的优势在哪里。


  第二方面要有达到或超过相应水准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与技能。计算机知识和技能可以说是浩瀚的,但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掌握好专业知识与技能,并能熟练应用而且尽快汇入到企业的实际需要当中去,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有关问题,对于计算机工作中出现的一般故障能够快速排除和维护,充分发挥计算机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作用。


  第三方面是要找准定位,调整心态。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经历了几年中专学习过程,或许基础理论知识上有www.yulu.cc优势,特别是仗着自己年轻,体力、眼力、记忆力都表现出长于老员工,但是没有工作的经历,缺乏实践的经验,特别是没有具体工作的专业经验。这就要求毕业生在日常的工作或休息时,在接人待物等方面表现出很高的素质,注意保持低姿态。不论你原来学习多么优秀,还是学习一般,无论你曾经在学校获得了什么成绩和奖励,也无论你的家庭背景怎样,来到一个新的工作岗位,你就是一名普通员工,而且还是一名缺乏技能和管理经验的新手,需要学习和实践的地方很多,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即使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在其他方面也是有他(她)所长的。


  第四方面是要踏踏实实,从零开始,尽快适应企业环境。企业工作环境与学校学习的环境是有很大区别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主要任务就是学习,而到了企业后,主要是根据企业岗位职责完成工作任务。中专计算机专业毕业生,面对任务和环境的改变,容易产生心里不适应,会有各种各样的不理解、不明白,甚至会有很多怀疑和反感,这就要求毕业生注意观察和体会,注意换位思考,不断学习和了解企业的精神、规划、发展目标以及各个部门的规章制度和个人工作岗位的具体要求等等,尽快转换角色,主动与领导、师傅、周围的员工沟通,迅速适应企业环境,摒弃好高骛远的心里,以稳重、阳光、好学、健康向上的姿态示人,才能得到企业的领导、同事的接纳和帮助,才能尽快融入到企业的发展和壮大中去,才能使自己得到快速的提高和进步。


  总之,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不论是“订单式”合作模式,“顶岗式”合作模式,还是“定岗式”合作模式、“孵化式”合作模式,企业最需要的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应有较好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接受能力强,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和服从意识,特别是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爱好广泛、善于沟通、虚心学习、心胸开阔,并较多的掌握日常工作和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只有这样的中专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才能在企业的长期工作、成长中,做到不断提升自己,不断取得成绩,与企业同进步,共发展。


  作者:张忠诚

  第3篇:浅议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策略


  现在的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阻碍了教学效率的提高和计算机人才的培养,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专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现象严重


  计算机专业本身就是一个需要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学科,需要学生能够实际操作才是最终的学习目的。而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更要注重这方面的问题,因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不仅要做到了解这门学科,还要掌握更加精准的专业技术,为以后的专业性工作打下良好基础。所以,对于中专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讲,如今计算机教学的理论与实践脱节十分严重,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性的基础知识与实践无法结合,浪费学习时间又达不到学习效果。


  2.实施“一刀切”的教学,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


  中职的学生来源复杂,大多数学生家庭环境不同,上中专学校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也不同,这直接导致每个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与使用的熟练程度不一样。有的学生家庭比较富裕,接触电脑的时间长,计算机使用较熟练而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比较差。面对这样大的差异,很多中专学校和教师却“视而不见”,实施“一刀切”教学,忽略学生个体差异,极易造成两极分化的现象。


  3.计算机专业教材不符合实际情况,课程结构不合理


  目前,中专学校普遍存在着计算机专业教材不符合实际情况、课程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很多观点以及应用材料都已经沿用了多年,不适合当今时代的形势,而且因为教材陈旧,很多教学观点都是已经被淘汰的观点。另外,在教程安排上也不尽合理,一方面教材本身的编排考虑不周全,不适合学生进行探索和自学;另一方面,有的教师被安排教授几个班级的专业课,而且安排相当紧凑,使得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难以调整每个班级不同的讲授内容,只能按照同一套备课方案进行不同班级的讲授,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


  一方面,上文提到,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课程安排相当紧凑,无法进行自身讲授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中专院校的教师队伍配备不合理,教授计算机专业的教师数量较少,而且有些教师并非计算机专业,而是被临时任命为此专业的教师,没有全面、专业地接受过本专业的培训,讲授水平可想而知。


  二、中职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策略


  1.结合本校实际,构建科学教材体系


  要求中专学校一线的教师分组讨论,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学校计算机硬件设备、学生的计算机大体水平等)来进行初步的策划,教材需要的大致方向是什么需要确定,然后与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的要求相结合,请专业的教材编撰小组来进行教材的编写和修改,最终构建起科学的教材体系。


  2.加强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水平


  学校方面,要优化师资队伍,合理安排每一位教师的教学任务,及时为教师提供进修的机会,招聘专业的教师,为师资队伍补充新鲜血液。教师自身方面,要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准,教师作为计算机知识的传递者,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师的个人形象会为课程增光或者减色,所以教师务必要在知识技能、个人形象以及内在涵养方面做好工作。在了解学生基本情况的同时,积极为其制订大致学习目标。


  3.课堂教学灵活化,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


  学校可设计师生互动网络平台,将部分优秀的教学课件等资源公开出来,供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另外,教师和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要注意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不要忽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开放一些机房,使学生有机会进行操作练习。


  4.改革考试形式,注重理论、实践双重考核


  中专学校计算机专业的考试形式应该灵活多样,注重理论实践双重考核。计算机专业考试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1)书面上的理论知识考试。(2)进行上机实际操作的时间考试。注意两者的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


  中专计算机专业既要加强计算机教学与现实的联系,又要重视专业学习与将来工作之间的衔接。所以,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师要仔细分析自己院校在计算机教学上存在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整改,加大现今计算机专业教学的改革力度,为教学和学生的就业开辟一条便捷的道路。


  作者:赵正春

  第4篇:中专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教学特点浅析


  一、中专生现状


  计算机技能型劳动人员是近阶段社会需求量非常大的实用型人才,社会各个行业都需要既懂得技术又能具体操作的高素质计算机专业劳动者。


  随着普教和高教的扩招,目前中专生源素质不容乐观。因为素质、成绩相对较高的学生进入普教和高教,相对较低的学生才进入中专进行技能培养,而这些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一般较差,加上有些中专专业技能教育不系统,没有针对性,对社会现状理解浅薄,使得部分中专生进入用人单位后“不能干、干不了、干不好、不会干、干不长”的现象屡屡发生。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是当前中专教育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二、中专生现状及市场需求变化分析


  中专学生就业定位在民营企业和乡镇企业,具备基础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适应岗位变化的储备知识,以及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初步管理能力等是市场对中专毕业生的要求。所以在课程体系上我们要注重基础性和实用性。通过学习计算机基础,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过程,认识到计算机的功能和它在工作、学习、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重要的配置,学习它的基本操作,了解多媒体技术;学会并熟练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汉字录入、排版系统、数据库基础等;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及Windows环境下的Word、Excel、Powerpoint、Frontpage等常用的应用软件;了解因特网的初步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知识,具备分析和处理知识及与人交流的能力。职业教育要培养能够马上适应社会的技术人才,因此,我们的教材也应跟上步伐,一般来说,一本教材用2—3年就要更新。


  三、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及解决思路


  我从事中专计算机教学多年,对现阶段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有一定的了解。就目前的教学状况而言,计算机教学课程设置尚未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思路,教学没有层次感,资源配置不合理、没有针对性是突出问题。


  学生从初中进入中专后,学习的压力和紧迫性降低,就业的压力大大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使得他们不能进行高深的理论研究,这就要求他们必须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目前社会上有一大批计算机短期培训机构,用很短的时间培养从事某一方面的技能型人员,这些人员虽然有一定的特长,但是在择业面的选择上相对狭窄。相对而言,中专的计算机教学有一定的优势,学生能利用较长的时间对计算机各个方面的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


  1、做市场调研,做“定单”教学


  在改革开放的今天,就业市场多变,为了能在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我们应该加强市场调研、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岗位特征、学生特征合理安排课程,少上一些空洞,不切合实际的理论课程。


  在人才的需求上中专计算机专业学生面临很大的困境,主要反映在不能有效地和市场对接,动手操作能力太差,中、高级计算机人才十分缺乏,尤其缺乏从事计算机行业应用型工作的专门人才。就拓维有限公司的人才比例来看,大专以上学历的占80%以上,个别相关部门如原动画、分镜头制作100%需要本科以上学历。调查结果显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在企业中所适应的岗位必须具备:计算机软件的应用能力、计算机硬件组装与维护能力、大众传媒等相关技能。


  人才的引进要求有相关的工作经验,但也不回避新员工引进的再培训,但要考虑再培训的成本,再培训必须安排主管以上的员工进行,他们共同担忧的问题是有工作经验的员工流失,这样就帮别人培训了与之竞争的技术人才,这是所有企业都很担忧的问题。


  加强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是一个大家都认为重要但实际上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易被察觉,也无法提供定量的分析和评价;而一旦出现问题,损失则可能很大,甚至可以让用人单位来参与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提前了解未来自己所从事职业的要求,真正实现与岗位接轨,与实际工作接轨。


  2、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一支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对实现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学科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这就要求专业教师能顺应形势发展,走出去,多进行专业研究,深入企业了解计算机行业发展现状,多参与课题研究,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除此,还应积极邀请一些计算机行业精英参与教学,吸取他们的宝贵意见,增强专业教师的各方面能力。


  3、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以往中专学生毕业只有毕业证,几乎没有任何相关的技能证书,这就在就业中产生了一些问题。完善的考核体系可以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能明确学习目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就业提供方便,使他们有“双证”甚至“多证”,为自主择业提供更多的选择。


  作者:宋一平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