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论中等教育的任务和结构

2016-03-11 14: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等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中最重要,也 是最复杂的阶段。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中等教育,无论在办学形式上还是在课程内容上,都进行过多次改革。中等教育既关系到髙等学校新生的质量,又关系到 劳动者的水平。为了使我国的教育事业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中等教育也必须进行调整和改革。为此,就要对中等教育作全面的历史的考察和总 结,傦鉴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改革的有益经验,提出改革的意见。本文试图就我国中等教育的任务和结构,谈点肤浅的看法。

 

  一、中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演变

 

  中等教育的任务和结构,不是永恒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即使在同一种社会政治制度下,由于各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文化历史传统不同,中等教育的任务和结构也不尽相同。因此,要研究中等教育的任务和结构,有必要对中等教育的发展作简要的历史考察。

 

  在古代学校教育中,没有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髙等教育的严格区分。只有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发展,才出现中等学校。从中等教育的任务和结构来看,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这是中等教育发展的初期。在中世纪,教会垄断着教育,只有封建贵族和髙级僧侣的子弟才能入学。资本主义生产的萌 发,工商业的兴起,城市资产阶级随着财富和势力的不断扩张,就要求自己的子弟有受教育的权利,于是出现了以传授知识和发展儿童个性为主的新学校。如德国在 宗教改革时期成立的拉丁学校文法学校,法国的专门学校”(College),英国的公学文法学校.这些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批中学。

 

  这类中学的一端并不和小学衔接,而是和预备学校或预备班衔接>另 一端则和大学衔接。中学只接受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子弟入学,学习年限较长,目的是培养国家官吏或直接送入大学深造。当时,劳动人民子弟只有极少数能进入初 等学校,而且不能进入中学学习,这个时期的中学,任务很单纯,实际上是大学的预备学校,学习内容都是古典人文学科,不崖视自然科学的教学。

 

  第二个时期是工业革命以后,从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资本主义工商业迅速发展。十八世纪中叶首先在英国爆发的工业革命标志着现代工业化的开始,大机器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社会关系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_济、政治的变革,引起了教育制度、内容、方法的变化。中等教育的变化尤为显著,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if教育范围扩大,学校类型增多。这个时期,除了过去的古典中学外,出现了为资产阶级子弟开设的多种类型的学校。例如,英国、法国、德国的中学都分为三种:一种是为大资产阶级子弟设立的古典中学,注重古典学科,学习年限较长,为升大学作准备;一种是为中产阶级子弟设立的实科中学,注重现代学科及自然学科,培养医学、法律等职业和技术人才》再一种是为中下层平民子弟设立的中学,注重计算和书写能力,培养下级职员。

 

  实科中学的出现是中等教育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它把学校教育和经济部门联系起来了。这类实科中学,已经具备了准备就业和升学的双重任务。但当时,它们无论在程度上,还是升学的资格上,都被认为低于文科中学,它们的毕业生只能升入低于大学的技术学院。

 

  (2)在欧洲大陆,双轨制的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和巩固。前一阶段,受中等教育基本上是有产阶级的特权。工业革命后,大机器生产需要工人掌捏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到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实施普及义务教育,并为劳动人民子女在初等教育的基础上设立髙等小学(HighSchool),毕业后可以升入职业学校或师范学校。这就构成了两条并行不恃的教育轨道:一条轨道担负培养高等学校新生或工商业管理人员的任务;另一条担负培养本力劳动者和小职员的任务。

 

  由此可以看到,这个时期的中等教育,已经具备了为升学和就业作准备的双重任务,学校也由单一型发展到多种型。

 

   第三个时期是十九世纪下半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十九世纪中叶,资本主义开始由肖由竞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效率不断提高。这就 需要更多具有一定科学文比知识的熟练工人和各种各样的技术人才。因此各国都大力普及义务教育,积极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这个时期的特点是:

 

  (1)由于初等教育的普及和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衔接起来了。初等教育建立起统一的学校(小学)。除了极少数古典中学仍然只招收预备班学生外,大多数中学都接受小学毕业生,但需经考试,按儿童的成绩和能力,分别升入不同的中学。这就是说小学阶段的阶级区分开始被打破了。

 

  (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这种学校既能满足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需要的低级技术人才,又能解决劳动人民子女的就业问题,以缓和社会的矛盾。

 

  (3^在普通中学内开设职业科,设置选修的职业课程,使普通中学兼备为学生准备升学和就业的两种职能。

 

  第四个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现在。世界政治经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际竞争的主要形式转入经济实力和科技力量的竞争。人力资源的开发在六十年代被作为髙速度发展经济的条件提了出来。影响战后各国教育发展的还有一个极重要的因素,就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六十年代,世界各国教育都经历了重大改革。中等教育处在改革漩涡的中心。战后中等教育有如下几方面的变化:

 

论中等教育的任务和结构


  (1)中 等教育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得到普及。资本主义国家普及义务教育走过了漫长的道路,几乎用了一个世纪,髙中教育的发展更为缓慢。直到战前,初中毕业生升人髙 中的入学率,除美国外,都还很低。大部分劳动人民子女,学完义务教育后就去工作。但是战后由于生产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工人阶级争取受教育权的斗争,高中阶 段的教育也逐渐普及。到七十年代后期,几个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髙中的入学串几乎都超过80%

 

  (2)髙 中的普及,使教育上的阶级区分推迟到高中阶段。初中成为一个过渡期。在初中加强了职业方向的指导。到髙中,根据学生的志愿和能力,分别进入各种类型的学 校。因此,所谓高中阶段的普及,不是初中毕业生都升入普通髙中,而是升入不同类型的高中。例如日本,髙中分普通高中、职业髙中以及综合高中三类。

 

  职业髙中又分工、商、农、水产、家政、护理等科;法国髙中分为八个组,其中五个组属普通科,三个组属职业科。此外,各国都建立起职业教育体系,一部分初中毕业生进入职业学校。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髙中阶段的学校类型是极其多样的。

 

  (3)确立定向教育阶段,加强职业方向的指导。许多敦育家认为,初中学生是成长中的少年,他们的才能、天赋和兴趣是多种多样的,找到一条适合他们自身情况的培养途径十分重要。这同fijlii公社会上各种不同职业对学校提出的要求。例如,西德把中学的头两年称为促进阶段,有的州叫定向阶段。法国的初中,四年分两段,头两年为观察期,后两年为方向指导期。有的国家虽然不设定向阶段,但主张在初中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指导,通过不同课程,为学生以后的升学和择业作准备。

 

  (4)六 十年代以来普遍进行了教学内容改革,根据现代科学的发展编写新教材。在知识结构方面,强调加强基础理论知识和职业技术教育。在当今科技知识爆炸,陈旧周期 缩短的情况下,只有基本理论知识才是最稳定、不易老化的。掌握了它就能以不变应万变。与此间时,只有加强职业技术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技能,才能适 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有人把这种现象叫做‘‘普通教育的职业化,职业教育的普通化,这是当前中等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向。

 

  二、从中等教育发展的历史中得出的几点结论

 

  上面简要回顾了西方国家中等教育发展的历史和当前的现状。有以下儿点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等教育的产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中等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中等教育作为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一环,是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在此之前,中学不过是大学的预备学校,有的甚至和大学直接连在一起(如法国大学的文学院,就是为其他学院打基础的)。现代教育体系(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建立则是在资本主义发达的后期,即十九世纪中下叶。而中等教育的普及仅仅是近几十年来,在科技广泛应用于生产,生产力空前提髙的情况下发生的。

 

  ()中 等教育的任务是随着教育发展的水平而变化的。最初的中学的任务很单纯,虽然也培养少数国家官吏,但主要是为升大学作准备。以后,随着中等教胄范围的扩大, 它就具备了为升学和就业作准备的双重任务。而且中等教育越发达,为就业作准备的任务就越突出。这里又可分两个阶段:当髙中阶段的教育还没有普及以前,初中 的任务是准备就业大于升学(如图A);当髙中阶段的教育得到普及后,初中的任务就变为单一地为升高中作准备,髙中的任务就变为准备就业大于升学了。

 

  ()中 等教育任务的变化,必然引起结构的变化。当任务是单一地为升学作准备时,学校类型也是单一的。例如,最初只有拉丁学校、文法学校这种传技古典人文学科的学 校。当社会要求中等教育培养工商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时,就出现了实科中学、职业学校等多种类型的学校。同时,受教育机会的阶级区分随着教育发展水平的提高, 不断推迟。当教育发展水平还不太高时,学生受完初等教育后就要升入不同类型的学校,劳动人民子女只能受职业训练。等到生产力发达以后,普及义务教育年限延 长,髙中阶段的教育已经普及,初中的任务变成单一的准备升学,学校类型也趋于一致。此时,受教育的阶级区分就推迟到高中阶段,高中阶段的学校类型也变为多 样化。这些年来,几个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高等教育的大众化,教育的多样化有向中学后教育推移的趋势。但是,还只能说是一种趋势,并未成为现实。只 有到生产力发展到更高阶段,高等教育基本普及时,高中的任务才能变为单一地为升学作准备。目前连高等教育最发达的美国,也还不能做到这点。而且当前大学毕 业生过剩,已经成为西方国家严重的社会问题,高校入学率近年来普遍下降。人们对大学的期望越来越小,许多家庭愿意子女进入职业技术学校,获得一技之长,以 便就业较有保证。因此,当前髙中阶段仍然是准备升学和就业双重任务,学校类型也必须多样化。

 

  ()中 等教育的结构,不仅指学校的类型结构,而且包括知识结构。最初中学的课程主要是拉丁文和人文学科,因为当时主要为升大学作准备,期望学生成为政治家和宗教 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需要处理工商业事务的人才,中学才开始重视自然学科教学。第一个从理论上奠定科学教育体系的是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斯 宾塞。他在《教育论》一书中,以第一个醒目的标鼷提出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他批评当时的教育,只注重表面装饰,不求知识的实际价值。他从资本主义个人主义的观点出发,对人类的知识作了比较评价,设计了中学教育的课程结构,其中数学和自然科学占最大的比重,反映了当时自由资产阶级的利益。他设计的课程体系,至今仍有重大影响。

 

  当然,不同类型学校有不同的课程结构。但中等教育既然有准备升学和就业的双重任务,再加上科技的发展,要求毕业生有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把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技术教育课程结合起来,就是当前中等教育课程发展的趋势。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