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5-12-12 12: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作为一种新兴文化和互动文化的代表,网络文化在带给我们更多机遇和条件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挑战。针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文化也在以它特有的形式进行着思想教育工作的渗透。那么在整个渗透过程中它又会对大学生思想产生哪些影响?正确认识和看待这些影响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网络文化概述
  (一)网络文化的概念
  网络文化作为一种互动虚拟文化,它主要指的是网络上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或者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产品,它主要是以网络物质创造发展为基础的一种网络精神创造。网络文化有广义网络文化和狭义网络文化之别。广义的网络文化主要指的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以及多样化的展现。而狭义的网络文化则指的是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的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休闲以及娱乐等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等方面的总称[1]。
  (二)网络文化的特点
  (1)传播速度快。网络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大媒体,它同其它三种媒体相比,突出表现特点就是传播速度快,时效性强。报纸要经过排版、印刷等各个环节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广播和电视则需要在特定的时间去收看特定的节目。自从网络走进人们的生活它可以突破时间和地域的限制,能够实现信息的即时性传输,而且打破报纸和电视媒体传播速度,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信息从媒体到受众的传达时间,大大增加了新闻报道的时效性。
  (2)网络信息容量大。网络信息不但丰富而且容量大,一个网站的实际容量要大过报纸和电台好多倍。同报纸和广播电台的容纳空间相比,网络的信息容纳空间是无限的,它的所谓容量巨大主要体现在网络媒体的专题报道和数据库中[2]。
  (3)跨越时空。网络具有超越时空限制,跨越时空的特性。网络的时空跨越性主要体现在它可以实现使任何一个个体在完全非受控的同时向全球上亿受众传递发布信息,除此之外,它还快捷低廉的成本,实现信息的即时性传输。所以互联网可以打破传统媒体所具有的局限性,实现时间和地域的跨越。如此说来,网络还突破了报纸版面的限制以及电视播放时间和播放数量的限制。
  (4)虚拟互动化。行为者所处的交往环境在现实环境中并不存在是虚拟化的一个重要特性。在虚拟化的空间里使用者只能通过自身赋予的符号来做为自我标识来和对方交流认识。而所谓的互动化指是的在虚拟的环境下各共同体可以在网络上进行自由地表达意见和思想以实现互动。
二、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网络文化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的机遇
  (1)能够真实洞察到学生的思想形态。由于网络文化本身的开放性和平等性的特性,所以借助网络文化这个平台,大学生可以实现自由地沟通、畅快地表达。基于网络这个平台,大学生可以不用过多的考虑因为对方身份、收入或者其它条件而导致的沟通障碍,这样就可以实现网络平台下的平等沟通,这样的沟通氛围更容易让学生流露自己的真实思想。那么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就可以对相关调查信息进行收集,更容易地把握住学生的思想动态,这样的思想动态调查是真实和有效的。
  (2)有益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程度。网络文化信息储量大,可以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宝贵资源。在网络文化信息的熏陶下大学生可以将课堂上的信息迅速地进行外化处理,以更快的速度得到吸收[3]。另外还可以通过网络迅速地参与到现实生活的互动中。所以网络平台成为了大学生与社会进行交流的一个桥梁,同时这个桥梁还可以实现社会各界关注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一个重要通道。
  (二)网络文化影响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1)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主要是因为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冲击是巨大的。长此以往,大学生会更益于在虚拟的网络环境下去寻找心灵的寄托,而不是通过人际交往来疏通内心的情绪[4]。网络带来的这种身份虚幻感,会造成大学生不自知的一种身份丧失,所以通过网络应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就会自然的弱化,长期下去大学生将会对现实环境产生不认同和歪曲的认识,这种心理带到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都会让大学生感受恐慌和无助。
  (2)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主流意识的影响。大学生尚处于自我道德判断力养成阶段,所以在对是非的明辨和自我控制的能力还相对较弱。但是由于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和不可控性使得大学生因缺乏必要的社会管理和监督而造成自由散漫的性情和可以逃避舆论制裁的错觉,这种情形很容易使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多变和过于独立的个性。久而久之,网络文化就会影响到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意识,使他们自律道德弱化他律道德难以形成的困境。
三、网络文化影响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一)加强网络管理和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
  为了使网络信息传播更加有序需要进行必要的网络管理,对于一些恶意的网站传播的不良信息,公安等相关部门要建立好对网络信息防卫的措施。比如可以通过对一些网络规章制度的完善或者对一些网络信息进行严格监控,避免消极不良的信息进入到大学生的视野里。除此之外,要加强对局域网的审查工作,并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阻止不良信息流入到大学校园中去。最后就是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施。因为网络道德教育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管理和网络道德教育的结合使大学生提高网络法治意识和网络自律意识等等。
  
  (二)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营造积极的网络舆论环境
  网络作为新兴的传播媒体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那种把网络建设当作纯技术工作,主张网络与政治保持一定距离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由于社会制度、价值观念以及个人的情趣爱好不同,再加上互联网上的各种信息良莠混杂,这就需要我们对大学生上网进行正确的引导。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者要主动参与,走进网络,占领网络阵地去弘扬主旋律。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丰富生动的形势与政策宣传教育。
  (三)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网上政工队伍
  构建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需要一大批既擅长思想政治教育,又懂网络技术;既有崇高的政治责任感,又熟悉网络文化特 点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信息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大学生进行网络思想教育水平的高低。他们只有具备了优秀的信息意识和能力,才能了解网络环境,并从网络上获取思想政治信息、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并把其用于教育和管理工作中去。
  

参考文献:
[1] 刘爱军. 试论网络文化与意识形态的关联性[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4):76.
[2] 林壹. 网络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1):69.
[3] 弗朗西斯·福山. 大分裂:人类本性与社会程序的重建[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53.
[4] 谢丽萍. 网络文化与高校学生精神诉求[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9(1):73.
[5] 江泽民. 论科学技术[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8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