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作文教学备考策略和方向分析

2015-09-24 08:5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近年来,考试作文命题呈现出缤纷多采的格局,有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想象作文、话题作文等形式,既秉承传统,又有发展创新。但话题作文、材料作文仍占据着主导地位。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得以重视,是因为此类题目作文的开放性、发散性、灵活性、多元性及自主性为考生创设了自由的写作空间,考生可以展开自由想象的翅膀,充分张扬个性,展示才情,彰显自我,体现了“人人有话说”的基准点。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充分体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等写作目标要求,并开展有针对性的备考策略与技巧呢?
  1 强化审题,磨砺思维
  1.1.强化审题训练
  现在考试作文加大了审题难度,考生往往拿到题目后抓耳挠腮,半天不能下笔;或瞎碰死套,不能准确把握题目的要求和发挥自己的特长。
  考试大部分作文试题结构目前大致定型为四个部分——背景语、启示语、限制语、强调语。因此,在审题时要做到:从背景语入手,审清思维模式——解决好“怎么想”的问题;再从限制语入手,审清文章主旨——解决好“是什么”的问题;然后从启发语入手,审清写作重点——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最后从强调语入手,审清写作要求——解决好“怎么写”的问题。对于可能出现的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看图作文等,也要作一些相应的训练。
  1.2.重视思辩色彩
  从新课程改革开始,考试作文在继续保持开放性的同时逐渐加大了限制性,不断凸现思辩色彩。所以平时要加强思维训练,不断地强化思维的深度、广度、变通性和辩证性。比如,我们可以运用政治课本所学到的的实践论、矛盾论、方法论、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存在与意识的关系、外因与内因的关系、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主流与支流的关系等知识于写作之中,正确全面地看待问题,使文章具有强烈的理性思辨色彩的同时,又能使主题更深刻。
  2 积累题材,关注生活
  2.1建立题材库
  一方面可以梳理教材(不仅是语文课本)中的古今文化知识、人物事迹、哲理名言;另一方面有意识地搜集相关出版物(影视报刊、经典著作、名人传记、鲜活时文、睿智心语、文化散文)中的时政要闻、科技动态、热点话题等等,并在作文训练中应用。
  至于题材的分类,可以分为社会人生(热点聚焦、人生哲言、战胜挫折等)、美德素养(尊贤尚能、关爱互助、知能修养等)、文化教育(民族传统、创新精神、人文情怀等)、情感思维(亲情友情、民风民情、辩证求异、价值取向等)、理想实践(立志成才、爱国为民、知行统一等)、山川文物(美景佳境、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科技发展等等方面。
  2.2回归生活,关注现实,关注热点
  作文教学中要强调学生多角度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表现生活和对自己人生的反思,尊重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可以有效防止“假、大、空”现象的蔓延。如以“触摸城市”或者“感受乡村”为题材的作文,可以引导学生既走向社会,感受历史文化、美妙自然和现实生活;又关注自我,关照自己的心灵,调动感官,激活青春的感受,用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乡,我手写我事。
  关注社会热点,仍是考试作文命题的一大亮点。关注社会热点和焦点,有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真情实感、真知灼见,有利于引导学生对生活、对人生展开较有个性的、较有深度的反思,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语文生活化”的理念,有助于引领语文教学走出单一课堂,重新回归生活本真。
  2.3相同素材,不同表达
  每年考试,要想选材不撞车,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我们要各有各的“撞法”,做到“同”中有“异”,努力求变,求新。即使是每年出炉的“感动中国”的十大新闻人物,如果每个学生都照搬资料介绍,那么这种“感动”就会大打折扣。如果换个说法,必能使老师眼前一亮,其它的素材也是如此。
  3 规范文体,夯实基础
  熟悉几种文体的基本写法,特别对记叙文(散文)、议论文的写法更要强化。记叙文力求巧妙,要有点文学意味;议论文要力求深刻,学会全面辩证看问题。在技巧上,一是明确观点,二是选好支点,三是联系热点,四是突出重点,五是增加亮点,六是展示态度。
  记叙经历,这是最适合表达个人生活体验的途径和方法;编述故事,这是擅长联想、具有一定发散思维的写作者最适合的写作形式;描写感受,是对相关经验体验后的心理特征,写作者应从感受的角度表现出对话题所作的思考和理解;发表议论,这是表现话题的最直接形式,即使写作中不直接采用议论文体,也难免在记叙经历、编述故事或描写感受的过程中穿插议论来表达看法和认识。所谓文体不限,并不是文体不分和文体不明。在写作训练中,要坚持认认真真地写几篇比较规范的记叙文、议论文,打牢各种文体的基础,力争做到记叙能畅达曲折,描写能惟妙惟肖,抒情能真挚感人,说理能严谨精辟,说明能条分缕析,在此基础上,再发挥特长、求异创新。
  4 专题训练,练练模式
  作文教学要认真研究考试大纲对作文的各项要求,对考点要求分项解析,然后按要求,抽出专门的时间进行诸如审题、立意、拟题、开头、结尾、层次安排、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专题训练。练练常用模式,以供选用。
  作文教学要坚决反对写作中的“模式化”倾向。但是,在考试作文的应试训练中,设计若干套路,精选巧练,以备考试之需,应是事半功倍的明智之举。如:思考感悟法。作文要写得深刻,源于认识的深刻,认识的深刻,依赖思考的不断深入,并有所感悟。深入思考方法有三:其一,由此及彼。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由自己“比美”受蔽,联想到齐王“施政”受蔽,进而讽谏齐王,成就千古名篇。其二,由表及里。如《白毛女》创作主题的演化过程:反迷信——反迷信、反封建——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其三,由个别到一 般。如王羲之《兰亭集序》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宇宙、对人生的思考感悟。
联想求新法。为了避免内容单调或者为了打开思路,可以运用联想的方法,由此及彼,发散思维,寻找新意。联想的方式有相关联想,相似联想,相反联想。通过联想,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作为一种创新突破的手段,当然有着明显的效果。
  对比映衬法。运用对比,往往能凸现出材料的深刻内涵,而且可以使文章具有曲线的美感,议论文中常见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说理。记叙的内容,也可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等等。诸如此类,设计种种模式,平时练熟几种,考试时根据题目和材料,选用其一,驾轻就熟,总比茫无头绪、临场苦索强得多。
  5 扬长避短,打造亮点
  “四面出击,不如奇兵一路”。在有限的时间内想全方位地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是不现实的。因此在作文训练中,要先对自己的写作水平和特点先进行“盘点”,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和优点长处,大胆创新,积极尝试多种文体、多种写作方式,从而使自己的“长项”得到充分展现。在作文中展示自己的个性和才情,要有追求“亮点”的意识。
  5.1四个方面,突出一点
  国家考试中心命题负责人曾说过:把作文考试要求分为两个等级,重要的是指导作文教学,在“深刻”、“丰富”、“有文采”、“有创新”四个方面,哪个方面发展都是好的,有一点好就可以加分,优秀的可以加满分,这实际就是说,作文的发展等级,对考生来说是既可望又可即的。因此,我们应要求学生在这四个方面至少做好一点,并努力突出自己的亮点,展现自己的特色。
  5.2要有真情实感
  真情实感永远能扣动改卷老师心扉的东西。但有的考生为了取悦阅卷老师,动辄声称自己父母双亡、兄弟遭殃,或自己变成了残疾,仍然克服困难走进了考试考场,此中用矫情和谎言代替真情的做法,是不道德的,应该受到谴责。同时,感情总是和一定的思想联系在一起,不正确的思想影响下的感情是不健康的。根据中学生的实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热爱自然;热爱家乡;仰慕英雄;热爱亲人;珍惜友情;同情弱者;嫉恶如仇等。具体讲,可以在矛盾冲突中见真情,可以细节描写中绘出真情,也可以在情景烘托中衬出真情等。
  5.3打造“凤头”
  俗话说,好钢用在刀刃上,由于阅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所以要想一下子抓住阅卷老师的注意力,就必须精心打造凤头。
  6 美化文面,重视包装
  考试中因文面不整洁而使作文扣分的教训很多,但是学生往往对此重视不够。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考试阅卷的特点,尽可能写楷书,字迹工整,优美大方,以博得老师的“欢心”,这是获得作文高分的第一把钥匙。作文教学要高度重视作文的“包装”,特别是文面的修饰。抄写是一种很好的训练方法,可以每周抄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也可以每天抄一段,一定要认真书写。这种做法不仅仅训练了书写,还帮助我们拓宽阅读面,积累写作素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