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

中学生不良品行形成的原因探析与矫正

2015-07-02 14:2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中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矫治历来倍受 教育 系统的重视,本文从学校、家庭、社会对中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及影响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矫正对策,只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就可为中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关键词:德育 学生 不良品德 成因 矫正
  
   所谓品德不良学生,是指经常违反社会道德行为规范,或犯有严重道德过错的学生,其中包括学困生和部分失足生。品德不良深造在学校中尽管是极少数,却有着不可忽视的坏影响。矫正他们的不良品德,不仅关系到这部分学生自身的成长,而且关系到全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至影响整个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因此,分析品德不良学生的不良道德行为的形成原因,然后采取有效的方法矫正其不良道德行为,是教育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青少年不良品德行为的形成原因
  1.家庭的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尤其是独生子女如何教育,如何从小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集体主义意识,成为家庭教育的新课题。
  (1)父母、长辈行为不良,举止不雅,言传身教差。少数家长行为粗鲁,常讲脏话;或作风不正,行为放纵,给子女直接树起了坏榜样;个别家长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有的购买、观看、阅读黄色录像书刊,对子女无疑也会产生极坏的影响。
  (2)父母、长辈教育方法不当,正确引导不够。部分家长对子女过分宽容,不分是非曲直,偏袒护短,忽视对子女团结、协作、助人等意识的教育;有的家长错把粗鲁当严格,信奉“棍棒下面出孝子”的古训,轻则训斥辱骂,重则棍棒相加,体罚折磨,把子女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心理隔阂加深,形成子女对父母的畏惧、怨恨和反抗心理;有的父母、祖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要求不统一,当着孩子面唱对台戏,使孩子无所适从;有的父母把子女当成“小皇帝”事事依从,要物给物,要钱给钱,久而久之形成了孩子自私自利,不体谅尊敬父母的懒、馋、娇、散、狂等不良恶习。Www.133229.coM
  (3)单亲家庭或家庭关系不和,子女得不到父母细心调教和关怀,家庭感情淡化冷漠,都给孩子造成心灵的严重创伤。
  2.学校的影响。学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着主渠道作用,但由于一些学校教育措施不得力,一些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也会导致或助长学生的不良行为。
  (1)一些学校忽视经常性的思想 政治 工作,放松或忽视德育。有些学校视升学率为学校的生命线,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将德育工作队伍“刀枪入库”。人们对德育的认识方面出现的这种严重“错位”,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良好品德的形成。
  (2)个别教师不重视师德修养,不能为人师表。有的教师唯我至上,不关心尊重学生,对学习好的学生无原则地偏袒纵容,对学习差的或犯过错误的学生,挖苦讽刺,冷漠歧视,甚至体罚或“鞭策”,使学生的心灵受到严重伤害;有些教师出言不逊,行为不轨,追求名利,奇装异服,给一些品行不良的学生起了“示范”作用。
  (3)一些教师处理问题感情用事,方法简单,容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仅使学生得不到应有的教育,反而增大了学生的逆反心理。
  3.社会的影响。社会环境的主流从整体上说是好的,应当肯定,但也存在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一些消极因素。
  (1)市场 经济 对中学生的人生价值取向具有一些消极方面的影响。在价值观上,诱发价值取向功利化甚至产生拜金主义,这种思想扩大到同学关系中,就会诱发缺乏理想,只讲实惠不思进取、不愿奉献,甚至有的学生为贪图享受铤而走险。
  在道德观念上,导致集体主义精神减弱,社会责任感淡漠。在生活方面,引发贪图享乐、追求高消费。
  (2)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等外界条件腐蚀、毒害着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社会上对学生毒害最大的一是散布色情、盗窃、抢劫、凶杀、恐怖的录像、书刊时有出现,带有色情、赌博色彩的舞厅、卡拉ok厅、 电子 游戏厅、台球室等屡禁不止。二是坏人教唆,不少青少年在坏人教唆下形成恶习并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3)和平建设环境使当代中学生没有经过艰苦生活的磨难,心理十分脆弱,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控能力、抗诱惑能力差,甚至心理错位和行为反常。
  二、学校、社会、家庭要相互配合,综合矫正青少年的不良品德行为
  1.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
  (1)舆论导向应多一点正面教育,少一点反面“教材”。正面教育的形式多了、灵活真实了,就能对中学生耳濡目染,促使其从心中升起对时代英雄的敬仰之情、自豪之感,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荣辱观等。反之就给可塑性极强的青少年提供模仿的反面“活教材”,久而久之,潜移默化,就会起到不良的诱导作用。
  (2)国家应加强执法力度,依法治理文化环境。要严厉打击一些不法分子和教唆犯,取缔一些具有反面诱惑力的影视片、录像片、淫秽书刊等,关闭具有赌博、色情性质的“卡厅”、游戏厅和录像厅,为中学生提供健康的文化娱乐场所。

  (3)提高文化市场管理人员的素质,对各类文化作品流入市场要严格把关。
  2.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鲜明的针对性,从学生和社会的实际出发,进行分层次的 教育 。
  (1)学校的德育既要立足于现实,又要高于现实。立足于现实,就是从现实出发,承认社会价值观的多元性。如果否认这些客观存在,德育工作就会无的放矢,显得苍白无力。承认现实,并不是说现实都是对的,而是要高于现实,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用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广大青少年。
  (2)德育工作渠道要多样化,要分层次实施德育目标。面向全体学生、进行常规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面向广大团员和积极分子,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要抓住这部分积极向上的力量去从正面带动影响其他同学;实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校外辅导员制,定期或不定期地聘请一些社会上的英模人物、解放军官兵、公安干警、街道办事处人员和本校离退休教师以及教子有方的一些家长等,来给学生做有教育意义的报告,促进德育工作。
  (3)抓好起始教育和系列主题教育。起始教育对中学生来讲至关重要,在学生入学之初施教,从严要求,从严管理,能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品质。同时要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开展不同主题的教育活动,使之系列化、 科学 化、整体化、长期化、制度化,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活动之中,能有效地帮助中学生克服各种不良品德行为。
  (4)坚持对中学生进行耐挫折能力教育。学校德育工作者、特别是 政治 课教师,要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正确认识自己的人生价值,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要帮助中学生正确地认识社会,为将来进入社会迎接激烈的挑战做好必要的心理准备。
  3.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是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因素。
  (1)父母应有正确的兴趣、爱好和追求,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养,给子女树立榜样。
  (2)父母应尊重子女的人格尊严,体贴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爱好、交往等,建起和子女平等交流的桥梁,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缩短代沟。对子女好的方面要予以激励,不良方面要及时引导矫正。
  (3)社会、学校开办家长培训学校,共同研讨青少年教育问题。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或采取家长例会制度,加强学校和家庭的双向交流和信息反馈,实行教育联系卡,形成统一的教育 网络 ,通过密切配合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总之,中学阶段是青少年形成良好品德行为、树立正确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学校、社会、家庭要全方位配合,齐心合力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各种有利条件,提供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
   参考 文献 :
  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