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慕课在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应用探析
自2000年《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明确提出“复合型英语人才”的培养目标以来,我国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发展至今已有10多年的历史,为社会发展培养了许多的复合型英语人才。独立学院作为普通高校中的一员,在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的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同时也存在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年轻化、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伴随着高校教学信息化特点出现的大规模网络(MOOCs)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教学资源不足、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促进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一、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现状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学校中的特殊存在,其办学理念应当是培养满足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来看,目前独立学院主要是以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为地区社会经济发展输送人才。而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面临着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资源不足、教师队伍年轻化、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独立学院的生源主要来自于二本分数线以下的学生,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弱,培养“英语+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对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挑战。同时,独立学院的专任教师普遍以年轻教师为主,教师结构不合理,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较少,大部分教师为讲师和助教。此外,大部分独立院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是依托母体学校,主要是以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课程加翻译和文学等专业课程为主,部分院校也开设商务方向专业课程。在课程时序的安排上,大部分的专业课程集中在大三和大四上学期,学生能够真正学习的专业知识较少。
二、慕课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的可行性分析
慕课全称为大规模开放在线网络课程(MassiveOpenOnlineCourses),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模式,具有大规模、开放性和在线学习的特点。
1.慕课的大规模传播和开放性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随着慕课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的传播,国内外许多知名高校如北京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纷纷在Coursera,edX等主流平台上开课。到2016年1月截止,仅Coursera一个平台就提供1556门课程,涵盖艺术与人文、商务、计算机科学、数学科学、社会科学等领域(数据来源于Coursera官网)。将慕课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独立学院课程资源和教师资源的不足。尤其是对于独立学院不具备条件开设或者因师资原因无法开设的课程,学生可以通过慕课学习来获取相应的知识。
2.慕课的在线学习特点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灵活的学习方式
慕课针对所有能够接入网络的学习者开放,因此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移动设备进行自主学习。同时,大部分的慕课在一个课程期限内可以不限时间次数重复学习,并且大部分的以英文授课的慕课还配有中文字幕,因此对于英语基础相对薄弱的独立学院学生而言也能够较为顺利地进行学习。
3.慕课的视频学习加嵌入式测验和评估的教学模式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的质量保障
慕课主要是以多样化视频授课为主,利用拍摄和录屏等手段,再加上生动的动画效果,许多慕课受到了大学生的欢迎。同时慕课在授课过程中对讲过的知识点嵌入问题进行考核,学生必须在正确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进行下阶段的学习。同时,大部分的慕课都要求选课学生提交在线作业,并进行同伴互评。这样使得学生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和思考课程内容,同时在与开课教师和同伴的互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总体而言,作为一种现代化新型教学模式,慕课提供了丰富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满足了不同学习者的需要,将慕课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有其现实可能性,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应对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基础薄弱、教学资源和教师不足以及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等问题,促进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三、慕课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1.选择合适的慕课资源
目前各大主流慕课平台提供了涵盖多个学科领域的多门课程。在众多纷杂的慕课资源中选择适合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学生学习的课程首先要明确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以“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导向,结合教学计划,选择适合学生学习水平,同时又能满足学生情感需求的课程。以培养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的复合型人才为例,大多数的本科院校英语专业商务英语方向课程主要是由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构成。学科基础课程主要是听说读写等英语技能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则根据各个学校教学资源的不同开设经济、国际贸易、会计等专业课程。而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很难实现全英文授课或者双语授课,尤其是独立学院,许多英语专业商务方向课程是以商务类专业教师中文授课为主。因此,针对“英语+商务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可以根据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选取适合的商务方向的慕课,如Coursera平台提供的由宾夕法尼亚大学开设的会计分析和市场营销、由哥本哈根商学院开设的战略管理与创新、由墨尔本大学开设的公司理财实质等课程作为现有专业课程的补充。
2.合理安排课程时序
大多数的慕课课程期限一般为一个月左右,周课时为2-4小时,每周一个主题,包括课程介绍、教学设计、同伴和自我评估、学习者反馈和评估等内容,每门课程都有相应的课后作业。而目前传统教学中一般一个课程的开设时间为一个学期(通常为16个教学周)或者半个学期,极少有专业课程为4周课程。因此,在选择慕课资源的时候要考虑课程时序的安排,在实际教学应用中要注意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教师在将慕课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来时要考虑是将慕课单独作为一门课程来学习还是将慕课作为现有课程的补充。比如对“英语+商务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培养,大多数的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商务方向都开设了市场影响课程,一般由经管专业的专任教师用中文或者双语上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宾西法尼亚大学在Coursera平台上开设的市场营销作为专业课程的补充,由学生在课后自主学习完成。在实际教学应用中,教师应当注意慕课课程和实际课程的联系。同时,因为慕课课程期限较短,相对应的所讲授的内容则比较精炼,针对以相同慕课课程作为补充的专业课程则要注重对相关知识的补充。
3.完善课程考核制度
目前慕课的考核主要是基于该课程配套的作业为主,学生在完成相应的课程作业之后可以取得该网站提供的结课证书。但是慕课学习主要是基于网络在线学习,因此对于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和作业要求缺乏完全的掌控。将慕课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考核制度。首先,将慕课课程纳入教学计划,按照学分来核算。慕课学习方式的灵活性为学生学习提供了便利,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对于自觉性不强的学生而言缺乏约束力。单纯依靠学生的自主学习不能确保慕课课程学习的完成,而将慕课课程纳入教学计划中来以学分的形式进行核对能够确保学生对于慕课的学习。其次,慕课的课程考核主要是以嵌入式的测试和在线作业为主,达到作业要求即可获得结业证书。对于专业任课教师而言很难考核学生对于课程的学习和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可以将慕课课程的学习内容以课堂提问和试卷测验的形式呈现,将新型的在线学习和传统的考核制度相结合,确保学生对于具体知识的掌握。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将慕课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同时也要注重独立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选择合适的慕课资源、合理安排课程时序和建立完善的课程考核制度都建立在教师对于慕课课程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因此,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能够充分了解本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式;第二,教师要加强教育技术的学习,提升自身理念,将网络学习和传统教学结合起来,利用网络学习的大规模、开放性和灵活性等特点,整合国内外优势慕课资源,加强课程建设。
四、结语
慕课的出现和流行给传统高等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将慕课应用于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中来能够利用慕课的优势弥补独立学院教学中的不足,为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带来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对独立学院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网络课程日益普遍的时代,我们应当利用慕课的优势资源来促进传统教育的发展。
作者:康静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5期
第2篇: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教育界提出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为此,北方民族大学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但随之出现了教学体系和实质内容相互脱节、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管理制度不健全、实习效果不理想及实践教学设备落后等问题。因此,为了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作者试图对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课程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于整个实践教学体之中;同时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突破实践教学依附理论教学的传统框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翻译方向的实践教学与学校实施的创新实践与导师工作室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使实践教学体系与翻译理论课程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一、引言
自19世纪起,德国的柏林大学、美国的麻省理工学院,以及我国的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就开始转变他们的教育观念,采取了一系列的重大改革。当前我们的教育界提出要“重视实验教学,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观念,充分认识并落实实验教学在学校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中的地位,形成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统筹协调的理念和氛围”。各个高校如华中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本着这样的指导思想,都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实践教学体系。
在我校,实践教学已经列入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从2009年初,我校就正式启动实践教学改革工作,结合学校实践教学的实际和民族高校特点,编制学校《“十二五”实践及教学建设规划》,各个学院积极进行改革。2011年,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作,认真开好实践教学会议,开展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改革试点工作。2014年,启动了新的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了新的教学大纲,其中实践环节学分大比例提高,如外国语学院,其中专业实践必修内容占9.7%,选修内容占14.2%,创新创业必修内容占1.3%,选修内容占2.6%。可以看到,主要实践环节学分比例占总学分比例的31.7%。
根据2014年英语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英语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既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又体现在学生的课堂外学习和实践活动中。“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是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1]。英语专业主要实践性环节中与之相关的是专业实践课和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针对2014年英语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翻译方向也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内容。面对着地域和生源特殊性及民族地区的特点,我们如何结合当地经济发展的规划,把2014英语专业翻译方向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付诸实践?如何积极拓展学校与国内高校的校际和校企之间的合作,帮助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学生提高语言运用能力和实践翻译能力?
在执行2014版培养方案时,我们发现教学体系和实质内容相对来说相互脱节、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发展不平衡、管理制度不健全、实习效果不理想及实践教学设备落后等问题蜂拥出现。因此,笔者通过调查研究,试图解决以下几个问题:第一,我校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的问题是什么?第二,如何处理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第三,基于2014年英语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的创新是什么?
二、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现状与问题
北方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2014年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表示,“外国语学院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本科生实践体系,即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以外语文化节为核心的课外语言应用能力实践平台;理论联系实际的认知实践平台;集中统一安排的毕业实习平台;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平台”[2]。根据该培养方案,笔者首先对现有的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实践环节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如下图所示:
在主要实践环节中,我们发现创新创业占学分比例最大为23.9%,而人格养成与专业实践分别占学分比例为3.9%。专业理论课中的必修课涉及翻译课程的仅有在第五学期开设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专业理论课中选修课涉及的翻译方向课程为第三、四学期开设的《笔译1-2》、《口译1-2》,第四学期开设的《英汉比较与翻译》,第五学期开设的《模拟实景口译》、《专题口译》、《模拟同声传译》,第六学期开设的《文体与翻译》,第七学期开设的《语篇翻译》与《翻译研究》。专业实践课中实践选修课关于翻译方向的仅有第六学期开设的《应用翻译》课程,而创新创业理论课、创新创业实践及人格养成教育实践具体内容却要在《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实施方案》与《大学人格养成培养方案》中实施,问题随之凸显出来。
第一,在培养方案中,专业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在学分比例中的确凸显出来,事实是,实践教学内容和体系更新了,然而翻译方向课程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如第三、四学期开设了《笔译1-2》、《口译1-2》,但是相对应的是专业实践教学却是空谈,或者只是个空壳而已。从第三学期开始至第六学期,翻译方向的实践教学内容必须与专业理论课程相辅相成,这样才能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效果。从2013年后半年至今,英语专业翻译方向都没有开设的相关专业实践课。
第二,创新创业实践与导师工作室相互独立、脱节。外国语学院翻译方向的班导师工作室有一个为“英语笔译实训工作坊”,但负责人并不是翻译方向专任老师中的任何一位,甚至成员都没有一位,而是由其他方向的老师负责。2013年至2015年,在院级、校级、国家级的创新项目中,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比例如下表所示:
从该表中,我们发现,2013-2015年,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创新项目数量校级占0.65%,1%,0%;区级占4.7%,0%,0%;国家级占3.1%,2%,2.2%。因此,导师工作室、创新创业和与之相关联的专业理论课、专业实践课程相互独立、脱节。
第三,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发展不平衡、管理制度不健全。全院拥有教职工78人,其中,专任教师73人,教授7人,副教授18人。获得硕士以上学历37人,其中博士5人,在读博士7人。英语专业中,涉及翻译课程老师有10位,其中近三年来能涉及有关创新创业实践工作的只有1位老师,在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中,没有形成体系,都是随心所欲,大部分老师进入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只是为了以后晋升职称,因此发展不平衡,学院没有成型的评价体系即管理制度。
第四,实验室及实践教学设备拥有了,但是得不到及时更新和配备;外国语学院尽管拥有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实践教学实验室,但是基本上充当多媒体教室使用,资源设备使用状况不尽如人意、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第五,毕业实习平台搭建了,但是实习效果不理想。学生只是为了得到实习实践学分,而忽略了真正的实习目的,达不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毕业论文完成不理想,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毕业论文,部分同学因为难度高、费时多而不选择做翻译方向的论文题目,大部分学生选择教育、文化或者文学方向的论文。因此,毕业论文完成状况不是十分理想。
三、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实践教学体系改革与创新
在2014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始终是教学工作的重点之一、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由课堂实践、专业实践、创新创业实践三个部分组成,涵盖了常规课程实践活动、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及创新能力培养等内容。该版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了以实践课程为基础、毕业论文设计为主导、毕业实习为主体、创新能力培养为延伸的实践教学课程的主体框架。因此,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人才培养始终要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首要位置。为了促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
第一,从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教学角度出发,根据现有的2014年英语专业本科生人才培养方案,结合社会对所需英语专业翻译方向人才的要求,将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进行整体优化,把所有实践教学环节有机统一,分层次贯穿于四年本科教育之中,同时使教学内容融会贯通于整个实践教学体之中。我们的2014版人才培养方案中涉及的相关翻译专业课程最早的是从第四学期开始的,而学生在校真正的时间为7个学期,这样的课程体系设置,让学生感觉到第一、二学期轻松,第四、五、六学期只是在赶课程、修学分。因此,对于低年级学生,我们应该注重基本技能的培养,依托外国语学院的文化节,将学生的听说译能力体现出来。外国语学院的文化节从每一年的秋季学期的第三周开始,持续至第二年的春季学期,贯穿于整个学年度。对于低年级有意于翻译方向的学生来说,主要的实践活动为第一学期第三周的英语角活动、第十一周进行的词汇与英语戏剧大赛、第十二周进行的外文经典诵读大赛。对于高年级学生注重翻译技能的培养,依托于实践实习平台,更新实践教学内容,主要的实践活动为每两年9月份举行的中阿博览会(实践活动为8月份-9月中旬),每学期第八周举行的口译、笔译大赛。这样,我们的实践活动将从第一学期持续至第七学期,做到了真正的不间断,真正做到翻译方向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
第二,从实践教学体系角度出发,改革实践教学体系,突破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教学的传统框架。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把翻译方向的实践教学与学校实施的创新实践与导师工作室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如下图所示:
成立一个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实践教学团队,充分发挥老师的指导作用,成立笔译与口译工作室,每学期根据课程安排,从低年级至高年级参加各个实践活动,积极申报创新创业项目。在实践活动中,扎实专业基础知识,积累经验,真正做到以练带学。
第三,建设翻译方向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规范实践教学文件。优化实践教学队伍结构,提倡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进入实践教学。翻译方向的专任教师为10人,分为两个组,一组为笔译,另外一组为口译,实行小组负责人制度,每个小组有老师成员4人,外籍教师2人,学生成员约28-35人左右。教师要发挥自己的指导作用,多给学生搭建平台,提供素材,在老师的带动下,指导学生完成专业理论、专业实践活动及创新项目。每一学年进行工作量化及资金配给,保证每份工作落到实处。
第四,更新、合理使用实践教学设备与资源,提高实践教学质量与学生动手能力。目前,外国语学院有口译实验室1间,语音多媒体教师9间,这些已经完全满足了英语翻译方向的时间教学设备与资源要求。因此,我们需要调整实训及实习各实践教学内容的结构和层次,扩大学生自主学习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化培养的需要。加强学院口译与笔译综合实验室的完善,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并且实现实验室的开放管理,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平台。
第五,积极拓展翻译方向的实践教学实习基地,实施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通过学校现在实施的“以国家级、省部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申报建设为契机,以‘卓越计划’等教学改革项目为重点,进一步推动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模式创新”,外国语学院翻译方向根据专业特色,建设3-4个以上长期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外事办、宁夏招商局、商务厅、博览局及从事翻译工作的相关企业与公司。在现有的2014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实践教学体系的框架基础上,从2014-2015学年度,外国语学院开始注重毕业实习管理工作,严格要求学生,在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进行。
四、结语
当代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实践教学占有重要地位,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手段,是将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的过程。通过对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实践教学体系现状的调查与问题研究,使我们认识到,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根据英语专业翻译方向实践教学改革的构想,结合社会对所需英语专业翻译方向人才的要求,最终使英语专业翻译方向的实践教学内容实施到位。
作者:杨晓丽来源:文教资料2015年30期
第3篇: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为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培养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必须重视实践教学。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英语专业为例,从实践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并探讨了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一、引言
2013年6月,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全国独立学院创新与发展培训班上指出,独立学院作为新兴的民办本科教育,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探索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发展道路作出了积极贡献。但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生事物,在推进独立学院规范和转型过程中,既要尊重历史、肯定成绩,又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充分发挥独立学院在办学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为我国高等教育提供独特发展模式范例。随着高等教育的壮大发展,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剧,独立学院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发展是所有独立学院教育工作者必须迫切思考的问题[1]。为了彰显我院办学特色,优化专业结构,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凸显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促进学院内涵式发展,学院决定启动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便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与应用型专业人才。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英语专业为例,从实践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并探讨了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期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
二、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活动安排看(见下表),英语专业教学实习、翻译实习和毕业实习等专业实习的时间分别为两周、四周和九周。2013届英语专业教学实习大部分在湖南农业大学子弟小学进行,由于场地有限,也有小部分在课堂内进行,学生制作PPT,撰写教案、讲义,由其他学生发现问题,指出不足,并由指导教师点评总结,整体实施效果良好,但对于非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后要从事英语教学,两周的教学实习完全不够,专业课程教师要在日常理论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教学素养和能力。2013届英语专业翻译实习包括笔译和口译,但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师偏向笔译实践,对于笔译分配大量时间,而口译仅仅用一天的时间到景区岳麓山录制导游词,学生反映效果较好,但是实践时间和次数太少。英语专业毕业实习采取分散实习的方式,由学生自主选择实习内容和实习地点,这种缺乏集体组织的实习方式使得毕业实习无法落到实处,导致学生敷衍了事,浪费大量时间。
总之,从东方科技学院英语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不难看出,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表现为:(一)对实践教学认识不够全面,时间分配过少;(二)实践教学目标不明确,存在偷工减料现象;(三)实践教学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四)校内实习基地不够完善,不能满足日趋增长的学生需求;(五)缺乏稳定的校外教学实习基地,校企合作已日渐形式化。因此,设计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实践教学模式,是独立学院谋求出路、寻求发展的必要手段。
表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活动安排①
三、英语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
我国高等教育分为研究型大学、教学研究型大学及应用型大学,这三种类型大学的合理结构比例应该像金字塔的三层,应用型大学是比例最大、最广泛的基石。独立学院的转型应该定位为应用型大学,也就是培养出本科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并从事相关实用研究人才的大学。
转型中的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必须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目前,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依据是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大纲要求在课程设置上“注意英语专业技能、英语专业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的合理配置”,并没有对实践教学环节作出硬性规定[2]。因此,各高校、独立学院英语专业只能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教师学识水平制订合理实用的人才培养方案。
(一)实践教学模式构建思路
1.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考虑其系统性。由上表可知,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课程属性分类有公共实践课和专业实践课;根据实习地点分类有课内实践和课外实践;根据实习形式有集中实践和分散实践。
2.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要考虑专业性。虽然大纲中没有明确提及实践教学,但强调“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是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必须贯穿本科教学的全过程”。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读写译实践能力的培养[3],因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应该考虑英语专业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分配,有机地将英语语言的输与入输出结合,在现有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
(二)实践教学模式内容设置
1.公共实践课:从上表可知,英语专业公共实践课包括军训、入学教育、社会调查及毕业教育等。军训、入学教育执行学期是第一学期,教学周数分别为两周和一周,军训和入学教育教学实践形式为课内实践,集中实习;社会调查的执行学期为第二和第四学期假期,执行周数为一周,它的教学实践形式为课外实践和分散实习;毕业教育的执行学期为第八学期,执行周数为一周,它的教学实践形式为课内实践和集中实习。从公共实践课程执行学期和分配时间比例看,基本上符合本专业的需求,可是对于课外实践和分散实习形式的社会调查来说,由于缺乏一定的监督管理机制,因此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没有落到实处,很多学生都是从网上下载社会实践报告上交学院,就轻松拿到学分。
2.专业实践课:英语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包括听力、口语、写作、翻译等技能课。专业实践课大部分以课内实践和集中实习为主,配备少量课外实践和分散实习。如口语实践可以设定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口语辩论赛和英语话剧表演等多种课内外实践活动;听力实践以VOA、BBC、CNN等听力素材为元素,每个月定期举办VOA、BBC、CNN新闻听写大赛,对于听力实训要遵循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等原则;写作实践课程要以各类信函写作如求职信、简历的写作为重点,在实训的同时,培养学生利用中国期刊网、万方、维普等搜索引擎检索相关专题文献能力,为后期毕业论文写作打下坚实基础;翻译实践课程包括口译和笔译两大块,笔译实践可以结合理论教学同时进行,口译实践可以选择在部分旅游景点,担任外国游客的导游,用英语诠释中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
3.课内实践:英语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是整个实践环节的核心部分,除开公共实践课部分外,专业实践课如英语语音、口语、听力、写作、口译、笔译等都是课内实践的重中之重,这些课程的共同特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存,每次课程教师用一个小时对理论知识进行讲解疏通,留半个小时给学生分组对所授知识消化吸收,举一反三,实操练习。这些课程强调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和对英语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理论知识的输入,还要在实操过程中有意识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3]。
4.课外实践:英语专业课外实践有学科竞赛如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申报、参与专业教师科研项目、课外教学实习等。这些是典型的、具有代表性并每年定期举行的课外实践形式,还有一些不定期的实践项目如:英语沙龙、英语角、学术报告、主题讲座等。所有这些项目都应该纳入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并鼓励学生参与所有实践项目。
5.集中实习:集中实习包括军训、入学教育、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和毕业教育等传统实践项目,还包括其他形式的专业实践课程。独立学院可以根据自身学生的特点构建不同的专业实践模式,如大学第一学年结束,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企业事业单位进行观摩学习,了解本专业的就业前景和社会所需人才,为后期学习方向提供更好的依据;大学第二学年结束,英语专业学生已经完成基础阶段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应该通过英语专业四级考试,此阶段学生已经掌握英语学习基本方法,教师可以联谊相关高校进行英语演讲赛、辩论赛,以此丰富学生的假期生活,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实践能力,并交流英语学习的心得体会;大学第三学年结束后,教师可以在口译和笔译方面设置实践教学环节,组织学生到附近旅游景点担任英文导游,并设立“笔译杯”大赛,此阶段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意识地查阅文献,搜索资料,为后期毕业论文做准备。
6.分散实习:分散实习形式灵活多样,不安排课内实践,但应该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一定学分。由于分散实习管理难度大,因此,在学生入校时就配备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四年的学业,并完成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的指导,一般来说,教授、副教授所带学生人数不得超过10人;讲师(含相当职称)所带学生人数不得超过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的讲师所带学生不得超过8人)。为激发学生的英文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效率,可以设置“英语文学作品赏析”,规定学生每学期阅读两本文学作品,由指导教师督促完成,对于学习效果较好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另外,母体学校为非师范类高校的独立学院更应该加强学生英语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按照指导教师所带学生进行分组,每学期定期举行教学比赛,由不同小组成员相互学习,指出所犯错误,最后由指导教师点评给分,表现优秀的学生也可以获得相应的学分奖励。
四、结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高等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十分重要[4]。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对处于转型中的独立学院来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英语专业来说更是如此。独立学院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在于夯实学生的英语语言基础,而语言学习本身就是一个实践的过程[3]。如何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公共实践与专业实践相结合,课内实践与课外实践相结合,集中实践与分散实践相结合的综合系统教学模式是每个英语教育工作者必须仔细思考的问题。如何加强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语言和文化的深层理解与运用,使其在与其他专业同学的竞争中更突出其能力和优势[4],是各大高校乃至独立学院所面临的共同难题,也是未来几年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作者:贺娟刘湘辉来源:考试周刊2015年45期
第4篇: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近年来,在国内学习型社会文化氛围和终身学习的职业理念之下,教师的职业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之而来教师的职业发展研究越来越活跃。本文侧重于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研究。三本院校作为国内第三类本科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师资力量和师资条件上有区别,以英语专业教师为例,选取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为研究范围,探讨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职业发展问题,提出英语专业教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概念和内容,这对促进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弘扬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职业幸福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是科学技术和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时代的进步对人类的能力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顺应时代潮流,近些年来,国家提出了建立学习型社会和全民终身学习的目标和任务,在教育领域,建立学习型院校也成为高等教育机构的重要目标,在这样的氛围和背景之下,本文研究三本院校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选取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外语学院的英语专业教师为研究对象,探讨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问题。
三本院校作为国内第三类本科院校,与其他本科院校和高职高专院校在师资力量和师资条件上有区别,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为例,西亚斯是一所中西合璧的三本院校,其外语学院的英语专业教师一半来自国内中方教师,一半来自美国外教,中方英语专业教师90%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85%以上都是讲师以上职称,负责英语专业包括综合英语、高级英语、英语阅读等基础课程和英美概况、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汉翻译等专业课程,这些课程要求教师必须具有扎实牢固的英语专业知识、高超的英语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因此,如何提高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以便适应学生的学习要求成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伴随着教师的教学实践而发生,促进了教学实践,解决了教师在教学当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包括专业知识发展和业务能力发展,也包括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职业意识发展。教师作为学习者,强调教师专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学习过程。教师通过有意义的学习,能够优化个人知识结构,改进教学实践(王俊菊,2012)。英语专业教师的学习主要包括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
一、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和国内外研究
学习有正式学习与非正式学习两种基本形式,“正式学习”主要指在学校的学历教育和参加工作后的继续教育(岗位学习、文件学习、听报告讲座、参加培训等这种以单项为主的学习,有的可以取得相应的结业证书);非正式学习是指在非正式学习时间和场所发生的,通过非教学性质的社会交往来传递和渗透知识,由学习者自我发起、自我调控、自我负责的学习,主要指做中学、玩中学、游中学,如沙龙、读书、聚会、打球等(余胜泉,毛芳,2005)。我们的学习有90%是非正式的,而仅仅10%是正式的(JayCross,2006)。但是,人们对非正式学习的关注很少。国外较为系统的非正式学习研究开始于1950年被誉为成人教育学之父的诺尔斯(MalcolmS.Knowles)出版专著《非正式成人教育——管理者、领导者和教师的指南》。紧接着维多利亚·J·马席克(Victoria.J.Marsick)和凯伦·E·沃特金斯(Karen.E.Watkins)引领着美国非正式学习研究的方向。在利文斯通(David.W.Livingstone)、克洛斯(JayCross)等研究者的共同努力下,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国外非正式学习研究的热潮。
近年来,国内有关外语教师学习的研究也很多。余胜泉、毛芳介绍了非正式学习的内涵、特点、理论基础,以及非正式学习促进和实施的相关策略。王俊菊采用多例个案和叙事探究方法研究了课堂教学环境下的外语教师学习情况。郭遂红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了基于教学情境的非正式学习对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杨晓平、刘义兵探讨了教师非正式学习文化的建设。张卫平、浦理娥运用内容分析法调研了2004至2010年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非正式学习的论文,试图推导研究非正式学习的可能性及对策。
二、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途径
以西亚斯外语学院的中方英语专业教师为例,正式学习的途径包括以下三种。第一,教师可以接受进一步的高等正规教育,比如近三年有三位教师选择在国内接受博士研究生教育,一位教师选择去美国的一所大学接受博士研究生教育。第二,教师可以接受进一步的高等成人继续教育,有两位教授专业大三大四专业课程的老师为了不影响正常教学,接受了郑州大学的成人继续教育,攻读相关的研究生学位,其中有部分教师拥有外语专业的国内外双硕士学位。第三,英语专业教师可以参加由学校和学院组织的专业学术报告、学术讲座、专业出国学习培训和短期暑期培训,以及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暑期研讨会。每年,学校和外语学院都会组织一定量的专业学术报告和讲座,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必须参加。仅2015年,类似的报告和讲座就有12场,这些讲座和报告的主题涉及相关的专业知识,比如有效的外语课堂、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以及第二外语学习和教学,也涉及英语专业教师的科学研究,比如如何申报省级及国家重点项目、如何开展课堂研究等,这些学术报告和讲座一方面提高了教师的英语专业知识,拓展了教师的知识领域,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培养教学科研的综合性教师人才队伍。通过面谈,有些教师反映不同的学术报告,培训项目鼓励他们在生活中抽取更多的时间阅读专业书籍,进行专业学习,并在学习当中相互交流经验。
非正式学无处不在,在生活中随时随地都能发生。比如教师个人的日常教学中,通过师生互动,教师也从学生那里学到很多教学知识,发散了教学思维,从学生反馈中学习到如何进一步强化教学效果。课堂之外,外院英语专业教师一直坚持写教学日志,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还有的老师每天除了教学,会给自己留一些时间阅读专业书籍,或者听别的老师讲课,吸取教学经验。教授同一门课的老师比如所有的综英老师会采取集体备课,大家互相学习,互相改进。在周末时间,教师们会举办一些读书会,老师们可以集体阅读专业书籍,还会举办中外教师茶话会,中方教师通过与外教交谈,不仅提高了英语口语表达,还学到了很多新的知识。
信息化时代,互联网飞速发展,交流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教师们之间的交流学习也更多,比如教师个人可以通过网络查阅教学和专业知识资料,运用多媒体技术提高教学能力,同行之间可以分享好的网络英语课程视频和资料。尤其是这两年,教师们利用微博微信相互分享了很多教学方面的资料和英语专业知识,还分享了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除此之外,旅游也成为一种学习,教师们在旅游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丰富的旅游景点知识,还可以学到比如景区的翻译、公示语翻译等专业知识。
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的内容
教师这门特殊的职业决定了教师既是文化知识的传播者,又是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创新是教师职业提升的原动力。英语专业教学作为语言的教学,更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内容,因为语言是在不断发展的。英语专业教师需要通过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全面提高能力。正式学习的内容通常都是英语专业知识、外语教学和学习的知识,以及教师自我发展所需的科研知识,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结构性,学习时间一般比较集中,学习的显性效果比较明显。但是作为英语专业教师,大部分知识还是从非正式学习中获得的。通过非正式学习,教师们可以获得三方面的知识。第一,专业知识和专业教学、研究和学习的知识,比如教师之间的同行听课、评教及集体备课,同事之间的研究讨论会。第二,英语作为语言的综合知识,主要是英语读写译和听说知识。英语专业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就是丰富的语言知识和功底,流利的英语表达。教师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在各种场所获取这些知识,比如图书馆,外院的资料室,教师活动中心,校园、家庭、社交场合等,都可以成为学习英语的地方,尤其是丰富的互联网资源为教师们学习英语提供了极为便利的内容,成为教师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另外,西亚斯大量的外教也为英语专业教师提高英语口语和听说能力提供了很大便利,外交楼的大厅里经常可以看到中方和外籍教师广泛交流的场面。第三,教师的职业价值观和教育信念等广泛的社会文化知识。我们通常会说,英语专业教师不仅仅只懂英语,只教英语。这意味着作为英语专业教师,除了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外,还需要学习广泛的科学人文知识,以及和教师职业有关的职业道德、职业态度等精神层面的知识。因为教师收获了知识,提高了教学能力并不完全等于教师的成长。教师成长是一个系统,各种知识的获得,各种能力的提高,应该大力提倡教师的综合能力,全方位发展,培养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幸福感。
四、结语
当今,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三本院校作为本科院校之一也承担着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的重大责任,因此英语专业教师的职业发展成为高校建设的重点之一。我们应该顺应时代发展,有效整合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努力实现英语专业教师的终身学习,鼓励教师们走向学习型人生。
作者:樊晓培来源:考试周刊2016年7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