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英语专业论文文学方向_英语专业论文文学方向好写吗

2023-12-10 16: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英语专业论文文学方向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文学方向选题如下:

1、支架教学理论在英语专业文学课中的应用研究。

2、英语专业文学课程体系的构建。

3、走近文学——独立学院英语专业文学教学探析。

4、生态位视角下理工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定位的实证研究。

5、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课外阅读英语文学作品的调查分析。

6、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学学习现状及对策。

7、浅析高校英语专业的文学教育。

8、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设置的“3+x”原则。

9、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程跨学科设置模式初探。

10、浅论英语专业学生对英语文学学习的专业责任感——以西昌学院外国语学院调查为例。

11、“接受-反应”理论对高校英语专业文学教学的启示。

12、英语专业低年级阶段文学课程建构探索。

13、诗性与理性的关照审美与人格的提升——谈英语专业文学课的教学。

14、高校英语专业英语文学教学的思考——基于理论与历史角度的分析。

15、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低年级化的可行性探析。

16、大学英语课程与英语专业文学课程的整合研究。

17、英语专业体裁文本依托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效果分析。

18、英语专业学生英语文学学习现状及对策。

19、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的思考。

20、浅谈英语专业学生阅读英语文学原著能力的培养。

21、我国高校英语专业文学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22、强化高等院校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浅议。

23、关于大学英语专业文学课的调查与思考。

24、基于内容图式的英语专业文学语篇阅读教学。

25、英语专业文学教学与情感智力培养。

英语专业论文选题可分为以下几个学科方向

英语专业论文选题可分为以下几个学科方向

英语是全球化时代绝大多数国际型活动的首选工作语言。作为公认的使用最普遍的国际通用语言或全球通用语,英语被广泛地运用于会议、期刊和图书出版、新闻传播等方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英语专业论文选题可分为以下几个学科方向,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 语言学(语言学一般理论的研究);

二、 英美文学(英美文学的文化研究、作品分析等);

三、 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探讨、译本研究以及名家名著翻译作品对比研究等);

四、 英美文化(英美加澳新等西方国家文化以及与汉文化的比较研究);

五、 教学法(英语教学法、测试学等方面的研究)。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什么题目最好写?

作为英专毕业学姐,我认为翻译实践报告最好写,因为翻译一篇文章的论文只需要自己好好翻就行,不需要出门做实践调查问卷。

附:英语专业论文参考选题(Suggested Topics of Graduation Papers for English Majors)

1.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Personality in Jane Eyre 《简爱》的主人翁个性分析

2. A Brief Comment on O’Henry Short Stories 亨利的短篇小说述评

3. A Comment on Hardy’s Fatalism 评哈代的宿命论

4.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Themes of Pilgrimage to the West and Pilgrim’s Progress 《西游记》与《天路历程》主题的比较

5. A Probe into the Feminist Idea of Jane Eyre 《简爱》男女平等思想的探索

6. A Study of Native American Literature 美国本土文学的研究

7. A Study of Student-Centered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以学生为中心的英语词汇教学

8. A Study of the Translation of Sports Terms 体育专有名词的翻译

9. A Study of Transitional Words and Expressions 过渡词及表达法的研究

10. About the Breaking of American Dream from the Great Gatsby 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看美国梦的破碎

11. About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12. About Transform of Parts of Speech in Translation 论翻译中词性的转换

13. Application of English Idioms in Daily Life 英语习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14. Body Language Difference in Meaning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体态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意义差异

15. Characterization in Charles Dickens’ Novels 狄更斯小说中的人物塑造

16. Choice of Correct Words in Translation在翻译中如何准确选词

17. Comment on Bernard Shaw’s Dramatic Art 评肖伯纳的戏剧艺术

18. Comparing First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s 二语习得与母语的比较研究

19. Cross-culture Failures by Chinese learners of English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误区

20.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diomatic Expressions in Translation 论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及习惯表达法

21. Cultural Factors and Limitations in Translation 翻译的文化因素局限性

22. Developing Students’ Cultural Awareness throug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通过外语教学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23. Dialectics in Translation 翻译中的辩证法

24. Differences between Audio-lingual Method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听说法与交际法的区别

25. Effects of Learner’s Motiv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外语学习中学习动机的影响

26.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er-dominant or Student-centered 英语课堂教学——教师主宰还是学生中心

27. Error Analysis in English Learning as a Foreign Language 英语学习中的错误分析研究

28. Euphemistic Expressions in Foreign Affairs 外事用语中的委婉表达

29. Features of Network English 网络英语的特点

30. Food Culture in America and China 中美饮食文化比较

31. How to Appreciate English Prose: Traditional and Modern Ways 如何欣赏英语散文——传统与现代方法比较

32. Humor and Satir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傲慢与偏见》的幽默与讽刺

33. Influence of Mark Twain’s Works in China 马克吐温的`作品在中国的影响

34. Influen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English Vocabulary 科学技术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35. Inform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信息论与翻译

36. Inter-Trans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英汉谚语的互译

37. Jane Austen and the Heroine in Pride and Prejudice 简奥丝丁和《傲慢与偏见》的女主人

38. Lexical Gap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Inter-Translation 英汉互译的词义差异

39. Linguistic Features of Abraham Lincoln’s Addresses 论林肯演说词的语言特征

40. Linguistic Features of Business Contracts 商务合同的语言特征

41.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ements 英语广告的语言特征

42. Linguistic Taboos in Chinese and English Languages 谈汉英语言中的禁忌现象

43. Logical Fallacies in English Writing 英文写作中的逻辑谬误

44. Metaphoric Expressions in Poem … 论《…》诗中的暗喻

45. Methods and Procedures in Language Teaching 语言教学的方法及过程

46. Needs Analysis of Language Learners 语言学习者的需求分析

47. On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论第二语言学习的态度及动机

48. On Charles Dickens Style in … 论狄更斯的《…》中的语言风格

49. On T.S. Eliot’s Mythological Consciousness 论艾略特的神话意识

50. On Teacher-Learner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交流

51. On the Character of Shylock in The Merchant of Venice 论《威尼斯商人》中的人物夏洛克

52. On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议翻译标准

53. On the Development of Jane Eyre’s Character 论简爱的性格发展

54. On the Feasibility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in China 谈交际法在中国的可行性

55. On the Functions of Ambiguity in English 论英语歧义的功能

56. On the Humour of Mark Twain 马克吐温的幽默观

57. On the Importance of Translation Theory 翻译理论的重要性

58. On the Learning Strategy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谈英语的学习策略

59. On the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Adventures of Huckleberry Finn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语言特点

60. On the Poetry of Robert Frost (1874-1963) 评议弗罗斯特的诗歌

61. On the Poetry of William Wordsworth (1770-1885) 评议沃兹沃斯的诗歌

62. On the Principles for Translation 浅议翻译原则

63. On the Relations of Basic Language Skills 基本语言技能的关系

64. 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Speeches by Elder and Younger Bush 论老布什、小布什语言风格的异同

65. On the Style of Withering Heights 《呼啸山庄》的文体分析

66. On the Tragedy of Loman’s Family in Death of A Salesman 《推销员之死》中罗曼一家的悲剧

67. On the Vividness and Images in Poem … 论《…》诗文的生动性与比喻

68. On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Belittling the Female 蔑视女性的词汇和表达法

69. On the Writing / Translation of Foreign Trade Contracts 论涉外经济合同写作/翻译

70. On Translation of Computer Terms 论计算机的术语翻译

71. On Translation of Tourist Guide 论旅游指南的翻译

72. On Translation of Trade Names and Names of Export Commodities 论商标、出口商品名称的翻译

73. On Winston Churchill’s Prose Writing 评邱吉尔的散文写作

74. Parallelism in English英语中的排比现象

75. Personality Factors to the Success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个性因素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

76. Points of View and the Mode of Discourse in Vanity Fair 论《名利场》的观点及言语方式

77. Politeness and Indirect Speech Acts 礼貌与间接言语行为

78. Pragmatic Failures in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

79. Professional Skills for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in Chinese Middle Schools 中国中学外语教师的专业技能

80. Relations of Speed and Understandability in Reading Comprehension 阅读理解中速度与理解性之间的关系

81. Relationship between … Theory and Language Research 论…理论与语言研究的关系

82. Relationship of Age to SLA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论年龄与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

83. Rhetorical and Narrative Devices in A Farewell to Arms 《永别了,武器》的修辞与描写手法

84. Scarlet and Black in The Scarlet Letter 《红字》中的红与黑

85. Semantic Analysis of Nominalisation in EST 科技英语名词化语义分析

86. Sex Differentiation and Sexism in English Language 论英语中的性别现象及性别歧视

87. Similarities and Dissimilarities of British and American Englishes论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异同

88. Social Context in t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外语教学中的社会语境

89. Study of “Hemingway Style” 论“海明威风格”

90. Symbolism in Idiomatic Expressions 论习语中的象征手法

91. Syntactical Features of Business English 谈商务英语写作的句法特征

92. Syntax in John Milton’s Paradise Lost 弥尔顿的《失乐园》的句法探讨

93. Techniques of Theme Production in Wuthering Heights 《呼啸山庄》主题的表现手法

94. The Application of Communicative Approach Techniques in Moder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交际法的教学手段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运用

95.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Language Vocabulary 计算机语言词汇的特点

96. The Cognitive and Affective Factors in Task-based English Teaching英语任务型教学中的认知和情感因素

97. The E/C Translation of Metaphors 暗喻的英汉翻译

98. The Function of Grammar in English Study 英语学习中语法的功能

99. The Influence of L1 on the Learning of a Foreign Language 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

100. The Influence of Wars on American Literature 战争对美国文学的影响

101. The Linguistic Charms of 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语言魅力

102. The Negation in Translation 论正说反译和反说正译

103. The Role of Grammatical Rules in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语法规则在英语学习中的地位

104. The Significance of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in Foreign Language Testing 外语测试中交际能力的重要性

105. The Theory of “Dynamic Equivalenc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E/C Translation 等效翻译理论及其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

106. The Translation of Proper Names 专有名词的翻译

107.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anslation of Attributive Clause 定语从句的理解与翻译

108. The Use of Nouns in English 英语中名词的使用

109. The Ways of Expressing Emphatic Ideas in English 英语中强调语气的表达方式

110. Thomas Hardy and his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哈代和他的《苔丝》

111. Translation of Rhetoric Devices in EST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论科技英语中修辞格的翻译方法

112.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Idioms and Slangs 成语、俚语的翻译技巧

113. Translation Techniques of Proverbs, Loanwords and Colloquialisms 谚语、外来语和俗语的翻译技巧

英语文学方向毕业论文范文

英语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英语学生的自身能力的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英语文学方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教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注重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英语文学;大学生

一、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现状

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非常重要,然而在大学的英语教学中教师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重视不够,并且学生自身没有较强的意识注重文学素养的培养。大学的英语教学,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英语教学,主要是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在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没有足够的重视。第一,大学英语的教学主要以学生语言技巧为主,以英语词汇、知识点、语法等为主要讲授内容,教师很少讲授到英美文学的知识,也较少布置有关文学阅读的任务,对于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培养非常不利。第二,英语四级、六级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也主要为英语语言自身的应用,但是对于英语文学方面没有很多的要求,影响着全国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从学生角度来说,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对于英语兴趣不高,很少学生去阅读英语文学的相关资料,或者有兴趣但是英语能力不足,慢慢失去了对于英语文学的喜爱

二、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培养的策略

针对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现状,我们必须注重大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从多方面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英语课堂上教师注意培养学生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大学的英语课,多是大学英语的课程,很多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对英语不感兴趣,对于英语文学的兴趣就更小。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注意学生文学的兴趣培养。在讲授教学内容时,继续增强学生对英语语言的喜爱,恰当地为学生介绍文学作品,联系更多的文学信息,将教学内容与英美的文学知识结合在一起,引起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

第二,教学内容多介绍英语文学的相关知识,带领学生学会文学赏析、评论等。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大学英语课程的内容,教师讲授教学内容时比较偏重与英语语言的应用,对于文学作品的分析、文学作品的赏析进行地很少。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教师可以讲课时注意突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学知识,在为学生讲解知识点的同时带领学生去学习如何赏析文学作品,对于文学作品进行分析评论,为学生推荐适合的文学作品,让学生从文学作品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也获得更多的关于世界、人生的思考。

第三,课上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进行英语文学的熏陶。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引导学生对英语文学的兴趣,提升学生对文学的敏感度,促进学生的文学积累。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文学学习与电影结合起来。很多的文学作品,尤其是经典的文学作品都被后人拍成电影或者电视,而电影、电视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而且对于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在电影中学生对于文学作品有所了解,对于英语语言的应用也更清晰。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的英语文学知识和作品。在当今时代,接触文学不仅靠书籍,还可以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飞速的时代,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文学阅读和文学思考。

第四,布置课下文学的延伸任务,定期检验学生的完成情况。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布置恰当的文学阅读任务和文学赏析作业。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推荐英语文学作品,要求学生完成文学作品的相关任务,鼓励学生在进行文学阅读和赏析的任务过程中,进行思考分析,获得更多的知识和思考。对于布置的文学任务,可以定期进行检查,通过写阅读反思、影评等来检验学生对于文学作业的完成情况。

第五,学生自身要转变观念,变被动培养为主动提高。大学生为了就业,更多的人都选择学习实用性强的课程,对于短期内实用效果较小的文学学习却很忽略。要提高大学生的英语文学素养,学生首先要从思想上转变以前的观念,意识到文学学习和提高文学素养对于自身发展的重要性,重视自身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其次在课堂上和课下主动进行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学习,配合教师的文学学习的教学,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文学相关作业将文学素养的培养当成一项长期的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从多方面注重学生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同时大学生也要积极进行英语文学素养的培养,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文学素养,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基于思维过程的高中英语文学阅读思维型课堂教学架构兰春寿课程.教材.教法2015-12-01期刊1

2、 英语专业体裁文本依托文学课程体系改革效果分析景婧外语界2015-08-25期刊

摘要: 总之,动词汉译英的过程就是由“动态”向“静态”转化、由展开型句法结构向浓缩型句法结构转化的过程,也体现了由汉民族思维方式向英民族思维方式转化的过程。

关键词:英语文学;研究生

一、汉语的“动态”与英语的“静态”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是最复杂、最活跃的一种词类。英、汉两种语言对动词的概括意义是一样的,但动词的数量及使用频率与方式却并不一样。从总体修辞效果来看,英语呈“静态”,汉语呈“动态”,亦即,英语有一种少用(谓语)动词而用其他手段;而汉语则有一种多用动词的固有习惯。英语每个句子中只能使用一个限定式动词(并列谓语除外);而汉语中却存在着“连动式”和“兼语式”,如“他到了火车站发现火车已经开走了”,及紧缩句,如“我们下雨也去”。英语的限定动词只能做谓语,而汉语中的动词(包括动宾词组、主谓词组等)不仅做谓语,也可做主语,如“理论联系实际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宾语,如“鲁迅主张打落水狗”,定语,如“讨论的问题很重要”,状语,如“一定要批判地继承我国的文学艺术遗产”和补语,如“小溪旁那些女人们听得笑起来了”。汉语是一种离不开动词的语言,除了部分句子(即名词谓语句如“今天星期六”和形容词谓语句如“他这几天心情很好”)以外,大量的句子都不止使用一个动词,有的句子几乎全句都是动词,如“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不怕没办法”。汉语的动词还可以重叠和组合构成新的动词,如“走走”、“商量商量”、“看一看”、“打打闹闹”,而英语的动词却不能。另外汉语中为数不多的介词,也大都是从古代汉语动词演变而来的,有些还具备动词的一般特点,称为“半动词”,“副动词”,“汉语中的绝大多数的‘介词’,应该划归动词的范畴,只是入句时,表现了相当于英语介词的作用”,如“他在家”中的“在”为动词,而“他在家看书”中的“在”则为介词。

二、“动态”与“静态”的思维根源

汉语“动态”与英语“静态”之差异,其深层原因在于汉、英民族思维方式的差异:即汉民族重形象思维、重悟性,而西方人重抽象思维、重理性。汉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象”,汉民族习惯于“观物取像”,即取万物之象,加工成为象征意义的符号来反映、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形成了偏重形象,即偏重具体的思维方式;西方文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尚思”,注重逻辑与形式论证,形成了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为思维形式,偏重抽象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语言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因而显得“虚”和“静”;而汉语则习惯于形象语言,用形象的方法来表达抽象的事物,动词的形象性即满足了中文的需求,由于大量地使用动词,汉语言因而显得“实”和“动”。另外,汉民族相比于西方人更倾向于注重悟性,汉语由意念贯通,行文造句不需要严格的语法规则来规范,词的用法也非常灵活,动词的使用即非常灵活。汉语的动词由于没有形态变化的约束,使用起来十分自由、灵活,可以充当句子的各种成分,也可以连用形成连动式和兼语式,还可以重叠和组合构成新的动词,动词的大量使用使汉语的表达呈现“动态”的倾向。与之相反,西方人更注重理性,注重形式论证,在语言上表现为形态的外漏和形式上的完整,因此行文造句需要严格的语法规则来规范。英语句子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一个句子结构通常只使用一个谓语动词,大量本应该用动词表达的概念,只能用非谓语动词来表达,或借助于动词以外的词类,主要是由动词派生而来的名词,有时还要借助于介词、副词及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形容词,这样便产生了动词的虚化和弱化,使得英语的表达呈现“静态”的倾向。

三、汉译英中动词的处理

鉴于学生动态英译文的问题,从“动态”与“静态”这一修辞差异入手来探讨汉译英中汉语动词(不包括判断动词和能愿动词)的处理,应是汉译英教学中的非常重要的一讲。

(一)单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

“英语的静态修辞的实质是名词优势和介词优势,而介词优势又是名词优势的必然结果。因为名词与名词之间要借助介词来联结”。英语倾向于用名词(词组)来表达汉语用动词所表达的概念,即动作、行为、状态等,尤其在科技、法律、政治等正式文体中更是如此。这不仅使英语句子简洁紧凑,也避免了将人牵涉进来,从而使语句意义更加含蓄、间接,符合英民族表达习惯,因而句子优美。因此,在有些情况下,汉语动词并不是译成英语动词,而是要遵循英语的这一修辞特点,进行必要的词性转换,即动词向名词和介词的转化(如a和b),有时也转化成副词和形容词(如c和d)等,使译文符合英语的句法规律,因而更加地道、更显文采。a.他很贪嘴。Heisagreedyeater.b.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政策.ThisisnotinkeepingwithourParty’spolicies.c.桌布铺上了吗?Istheclothon?d.他怀疑我的动机。Heissuspiciousofmyintentions.

(二)多动词汉语句子中动词的处理

汉语注重“动态”描写,一个句子中往往会涌现大量的动词,但并不会引起句子的臃肿和混乱.汉语的动词可以作句子的不同成分;一个句子中可以连用两个或更多的动词作谓语,有时一个句子中会集结异常大量的动词,按照各动作实际上的时间顺序或逻辑上的因果次序,将事件一一如实说出,甚至尽量省略关系词以达到动词集中、动词突出的效果。因此在将汉语句中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宾补的动词译成英语时,有的可以省译,有的要进行词性转换或译成非限定动词;在将汉语的连动式结构译成英文时,首先要确定一个主要动词,作为谓语动词,与主语形成SV主干,构成全句中心,其他动词有的可以省译,有的作为次要动词进行词性转换或译成非限定动词、独立主格结构,打破汉语的时间或事理顺序,运用英语所富有的各种关系词或关系手段,适当地将它们嫁接到句子的中心主干上,形成空间立体布局,使句子语义层次分明。当然,在将连动式结构译成英文时,若有两个或以上动词都该是英译文中的谓语动词,则应将其译成并列谓语。但译文谓语动词如果铺排过多,就会显得很累赘,语义层次很不分明,带有浓厚的汉语色彩,这时,应首先采取断句处理。

总之,动词汉译英的过程就是由“动态”向“静态”转化、由展开型句法结构向浓缩型句法结构转化的过程,也体现了由汉民族思维方式向英民族思维方式转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完成得好,译文就符合英语语言的规范,这个过程完成得不好,译文就会汉化,妨碍了原文内容的确切表达。我们的学生动辄用动词写英语句子,而且多是小短句或简单的复合句,带有浓厚的汉语气息,主要是受汉语“动态”修辞的影响。因此在汉译英教学中,我们一定要引导学生用英语的“静态”修辞进行思维,克服汉语“动态”修辞的影响,为汉译英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加拿大英语文学在中国的译介(1949—2009)——兼论社会文化对文学翻译的制约朱振武; 綦亮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