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暗算·捕风》着意营造“希区柯克”式悬念效果,通过预序和首尾接续式故事行动、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等方式展开惊心动魄的“特使行动”叙事主题。剧情曲折跌宕,千回百折,制造一种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使观众一直处于一种狐疑,窥探、紧张、焦虑的状态,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对故事未知结果始终保持长时间的强烈好奇心。
[关键词]希区柯克 悬念 预叙 行动 蒙太奇
悬念是一种艺术技巧。即运用一切手段使观众对剧中人物和故事情节持有一种紧张的期待心理,一种欲探知事物究竟的心理活动。观众常常从影片一开始便受某种好奇心的驱使,怀着某种期待观赏影片。直到最后一刻悬念解开,从中获得心理愉悦。2006年风靡大江南北的电视连续剧《暗算·捕风》,刻意营造“希区柯克”式悬念效果:将一枚炸弹放在桌子底下,预先告诉观众而剧中人却不知道,制造一种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动,牢牢抓住了广大观众的“眼球”。
一、巧妙地通过对话、画外音和典型情节进行预序,插进剧集顺序以后发生的事情,前呼后应铺垫情节:“告诉观众炸弹放在那儿,并且肯定会在1点钟爆炸”,吸引观众的兴趣
预序即“事先讲述或提及以后事件的一切叙述活动”。如果事先讲述的内容发生在故事当中,则可以视为“内预序”;讲述的内容若发生在故事以外,旨在预告事件或人物的未来结局,给观众的延伸想像设立一个目标,则是“外预序”。《暗算》三部剧集各自独立成篇,但是彼此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编导匠心独运,把按照原生态故事时间本应该放在前面的第三部偏偏安排在最后,将故事时间里先发生的“特使行动”事件往后挪,在此以后发生的《听风》和《看风》的事情,以及《捕风》开头的故事叙述过程中精心布局,把后面剧情的片段和结局提前交代,穿针引线,预叙设谜,为人物命运归宿的情节制造悬念铺垫。wWw.133229.COM如此目的就是事先告诉观众:安在天的父母是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是中共党员,为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然后再倒叙讲出上世纪三十年代血与火的革命斗争故事,父母牺牲及其战友命运之谜的情节预序,其实早就埋下了很多伏笔,以便观众头脑里有根“弦”;就是知道下面将有“地下党故事的炸弹,三天之内将在国民党反动派阵营里爆炸”,前设谜团后揭密,吊足了观众的“胃口”。
(一)人物对话式的预序
《听风》中的对话:
1、安在天和金鲁生的对话:“你父母都是铁院长的战友?”安:“三几年一起在上海做地下工作,不过他们没有铁院长这么幸运,没有看到新中国成立的这一天,就牺牲了。”
2、安与丁姨的对话:“铁院长在上海的时候叫火龙,您叫什么呢?”丁:“老虎!”安:“您叫老虎!”丁:“他是发报员,我是译电员……大家都称我们是“地下的天空”。安:“我父亲和我母亲有没有代号?”丁:“那个时候我们这个小组一共十二个人,按照十二属相分别起了代号,你母亲叫公牛……”“我父亲呢?”“毒蛇”。
3、铁院长与安在天的对话,铁:“你不是一直想知道你母亲为什么要改嫁吗?……”安:“大白兔已经告诉我,……我母亲发展那个人成为了我们的同志,送出不少国民党军统的机密情报。后来他们不幸暴露了,半年后又双双被杀害……所以我确定她牺牲的那一天,是1936年4月7日。”
4、《看风》里安在天与黄依依的对话“听说你从小是孤儿?”。安:“至少10岁之前不是,那时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上海的地下党。父亲也是搞破译的……我10岁那年,父亲为了送出一份关乎上海地下党生死存亡的情报。牺牲了。”
上述第一、二、四是内预序,因为《捕风》中有这些内容详尽的揭密情节,但是有关母亲牺牲的对话(第三)是外预序。这里在把当下事情作为叙述主体的同时,为后面的剧情巧设预叙机关。
(二)画外音渲染的预序
画外音指影视片中由画面外的人物或物体发出的声音。它是影视片处理伴音的一种方式,对观众起提示或解说作用。《捕风》中关于父母牺牲之谜中也有这样的画外音。童年的天天送父亲去上班。这时响起安老的画外音:“这是我最后一次见到父亲,三年以后,母亲也离开了我,没能够看到他们的儿子长大,也没能够看上一眼他们为之流血牺牲而打造的新中国”。还有,钱总一跳探戈时的画外音:“这可以说是父亲预知暴风雨来临前一次内心的抗争,也是曾经沧海阅历无数的他最为外露的一次精神体现。”再有,钱之江遗体安放家中的画外音:“父亲就这样被母亲开膛破肚,在他的肚子里,果然找到了那串佛珠,每一颗珠子都刻下了他的“绝笔”!……最终把情报传递给了组织。”以上关于父亲的画外音都是内预序,因为剧中有他舍命传递“特使行动”情报、以及从其肚子取出佛珠的情节,而关于母亲的画外音则是外预序,因为没有表现她具体牺牲经过的剧情,只是通过上面《听风》中安在天与铁院长的对话交代出来。
(三)典型情节预序
1、安在天龙华烈士陵园扫墓:年愈八旬高龄的安老在上海龙华烈士陵园祭奠父母时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父亲是我们这一行(秘密战线)的元老,建党初期的老党员。一直卧底在敌人的内部从事地下工作,他牺牲的时候我才十岁。预示下面将要讲述的是父母在上海从事革命斗争的故事。因为前面的《听风》与《捕风》,讲述安在天风华正茂献身党和国家秘密战线的故事,而现在的主角转为父亲,所以开头要有一个情节过渡向观众交代。
2、父母关于生死的讨论:父亲在书房里告诉母亲:在接受“特使行动”任务时。被同志们推进暗道才逃脱敌人的追捕。并且表示:“有时候我们不得不用自己的手切断动脉、喉管,用自己的牙齿咬断舌头,或者用一粒毒药结束生命。”这里预示“暴风雨”即将来临,父亲是以服毒自杀的方式为革命流尽最后一滴血。
3、夫妻、父子诀别:母亲、天天最后一次送父亲离家值夜班,这时天空中突然打了一个响雷要下雨了,风雨欲来,天天连忙从屋里拿伞递给了爸爸。目送父亲走远。“伞”——散,打雷下雨,都凸现了其象征意义,隐含着深刻的寓意。借景寓情,预示父子情深、夫妻相濡以沫,为了“将来的中国,必是一个新中国”,一家三口从此生离死别,妻离子散,天天在革命斗争的风暴中不幸成为孤儿。自然物象与人物情感命运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的诗意效果。
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捕风》一开篇就安排了这三个典型情节对故事结局进行内预序,抛“弹”引“炸”,接下来才循序渐进展开具体剧情。解密疑云。
二、首尾接续式的故事行动。通过接二连三阻断或否定行动来打破观众的期待,因此造成情节曲折跌宕的悬念,让观众猜不到情节,从而对情节发展和人物命运产生急切的期待心理
好莱坞著名“悬念大师”希区柯克认为: 假设一个场景,我和你坐在房间里漫无边际地聊天,插入一个炸弹的镜头,告诉观众炸弹放在那儿,并且肯定会在1点钟爆炸。然后再插入一个挂在墙上的钟的镜头,显示现在是差10分1点,再切回到谈话场面。我们仍在闲聊,对面临的危险浑然不觉,但观众却在接下来的10分钟里一直处于紧张焦虑之中。经过前面《听风》、《捕风》的预序铺垫,观众已经知道安在天父亲钱之江是与“魔鬼”打交道的人,战斗在敌人的“心脏”,誓为他人不为家,“刀尖上行走”,每时每刻都要面对生与死的考验,用自己的智慧和信念缔造共和国大厦,也就是说编导做足“功夫”,让人们知晓有一颗“地下党特使行动的定时炸弹”放在敌人内部。而且三天之内将要“爆炸”了。但“炸弹”从第一天到第三天整个过程是以怎样的方式爆炸呢?即钱之江及其战友们到底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大家摸不着头脑,只能一集一集地关注守望,期待剧情有一个具体交代,这便有赖于故事行动的安排了。
行动是推动事件进展的直接原因,首尾接续式故事行动一个行动的结果成为另一个行动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形成一环接一环的情节链,使故事得以一直延续下去。《捕风》围绕父亲要在三天之内把关乎地下党组织生死存亡的情报传出去展开故事,行动至始至终,整个过程几乎全部都是以否定的形式出现行动由于某种原因被阻止或取消,行动失败,没有达到目的,从而导致故事发展方向的改变或出现新的序列,经过主人公的排除万难。最后终于使行动变为现实,取得结果。其中第一次和第二次行动都因为种种原因遭到挫折,情报几经阻滞仍然无法传送,由此产生出更多的故事线索。剧情一开始就展现“毒蛇”布置“特使行动”遭到敌人伏击,被同志们推进暗道才得以逃脱:接着破译南京密电。并且立即送出“取消特使行动,新频率1234567”的情报。由此展开父亲送情报,敌人拦截情报的行动。由于叛徒“断剑”的出卖,小马驹、警犬相继牺牲。十万火急的情报“断了线”。而钱之江再次精心策划,从车上扔下并有望送出的情报,又因为“耗子”没有及时“接收”在雨水里泡了汤。与此同时。敌人紧急围捕地下党,追查“毒蛇”及其同党。父亲身陷囫囵,尽管心急如焚,困兽犹斗,里应外合制造“胃出血”和“天天被绑架”。以及“飞刀”拼死“闯”七号楼等等,但都无济于事。果真是穷途末路,无计可旌了吗?第三次父亲吞食毒丸,选择最简单而又最复杂的方法,用自己的尸体送出情报,使党的事业免遭灭顶之灾。由始至终,三次送情报的行动形成一环接一环的情节链,“毒蛇”布置“特使行动”被追杀,随即回敌巢破译南京密电。显然。这个行动意味地下党与国民党之间将有事情发生,而且也为下一步“送情报”的行动发生提供了条件。钱总把情报顺利传给下线小马驹,行动开始进行。但是,叛徒的出现使敌人第一时间察觉我党动向。致使情报到警犬这一环节中断。以后一再受阻被迫暂时停止。被软禁“笼中鸟”插翅难飞,如何才能把情报传出去呢?
首尾接续行动模式设置的悬念实在太精彩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传递情报的行动一而再,再而三被阻止或取消,使人物经历了几次推到从头再来,百折不挠的奋斗。“三跳探戈”便是三次行动从可能变为现实,取得结果形象而生动的浓缩体现。从而把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此举令剧情错综复杂,长于制造矛盾又善于统一矛盾,一波来平一波又起,解决了一个矛盾又出现新的矛盾,眼看胜利在望了,往往又杀出个拦路虎,不断打破观众对情节发展的期待,每一集都留下一个有待破解的谜团,层层深入,设密解密。环环相扣,疑云重重,牢牢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然后抽丝剥茧,步步为营。钱之江“以死伏生”传递情报,母亲开膛破肚取情报。人们意想不到又在情理之中,情节铺设出人意料又令人信服,人物命运跌宕起伏,以至于几乎每一个情节会如何发展,不看到结尾根本不能预知谜底。观众不甘心原来对故事行动的期待被一再打破而不肯放弃,却又无法推测下一步行动而“穷追不舍”,迫不及待非要看到水落石出不可。
三、平行蒙太奇齐头并进叙述敌我双方展开惊涛骇浪的“特使行动”叙事主题,使得观众一直处于一种狐疑、窥探、紧张、焦虑的状态,对未知剧情保持长时间的强烈好奇心
蒙太奇是指电影镜头与镜头之间的构成与组合。平行蒙太奇就是指两条在空间上间隔,在时间上平行发展的叙事线索,它们构成影片情节的某个叙事段落。通过两条叙事线索的频繁中断和交切来达到共时呈现。由于两条线索之间原本存在着叙事联系,共时性的平行叙事更有利于揭示和强化这种联系。随着剧情的深入展开,观众不仅知道“共产党的炸弹”放在哪里和何时“爆炸”,同时还知道在我党和国民党的烈士档案上都有安在天父亲的名字。敌人怎么也想不到,他们所怀念的人,却是他们最凶恶最强大的敌人,可是这一切剧中的国民党特务始终蒙在鼓里一无所知。再有,安老接受记者采访时披露:父亲可以说是被国民党杀害的。也可以说不是。这都使得观众满腹狐疑:为什么?越是未知越要知,对于这个暂时未知的事情他们感到很新奇,当然迫切想要了解窥探清楚。编导者就抓住人们好奇的心理,淋漓尽致地运用平行蒙太奇,通过左右并连式的故事行动在剧中进行全面的解密表现。左右并连式的故事行动即同一事件序列中的行动可能通过变换角度而形成平行对应的两个序列。《捕风》使用平叙手法交代敌我双方围绕“特使行动”展开的围剿与反围剿斗争,一条主线叙述国民党反动派疯狂杀戮共产党,另一条主线叙述共产党人“从地上爬起来,擦干净身上的血,掩埋好同志的尸体,唾弃眼泪和哭泣,又要继续战斗”。一边是地下党侦听,一边是南京方面反侦听。一边是敌人千方百计拦截情报,要将地下党一网打尽:一边是钱总深入虎穴,迎风而战,机智沉重应对代主任和刘司令不断地试探和考验,用“生命和智慧”传递价值连城的情报。双方明争暗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激烈的“谍战”牵扯出“国共”的搏斗反击、,正反行动线索对应发展,并驾齐驱,一组组平行蒙太奇镜头共时呈现,往往我方没说完就说敌方,敌方还没说完又再说我方,“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两条叙事线索平行交替,不断反复推进,讲述双方行动的叙事时间平分秋色,由此造成了故事情节刺激的紧张感,故事时间长而文本时间短,用12集相应简短的影视画面话语叙述三天相对较长时间里发生的事件。叙述步速越来越快,惊险曲折的情节紧张刺激,扣人心弦,一开场观众就猝不及防地进入了钱之江接受“特使行动”时枪林弹雨的危急关头,“毒蛇”怎样冲破千难万险。完成神圣使命呢?从而造成强烈的悬念直至剧终。
所谓的悬疑必须是假设以观众群为主线,透过提供观众剧中角色陷入危机的情节来发展,但是观众却无法得知这些角色与危险是谁而造成、或是会再造成什么样的危险的这种紧张气氛。但是为了达到能令人印象 深刻和感情印象,又必须让身处其中的无辜者不会受到伤害,于是男女角色之间的互动,都呈现在观众面前。唯剧中的男女主角彼此都毫不知情。我们可以藉由故事的叙述发展来了解男女演员之间的错综复杂,但是却无法推测下一步!《捕风》就是以这样的形式,使用平行蒙太奇双线发展着力铺垫悬疑剧情,让观众的精神始终处于疑窦丛生的状态:“断剑”叛变,敌人在牺牲的“警犬”处截获“毒蛇”传递出去的情报,由此洞察到内部有共产党“卧底”,可是叛徒和特务都不知道那条“王牌大鱼”是谁。于是布下了天罗地网,穷追猛打,敲山震虎,软禁甄别三个南京密电最先知情者,威逼利诱。誓要查出“汪、钱、唐,你们谁是共党?”白色恐怖,血腥镇压,特务零距离贴身追击,令人窒息的剧情和肃杀的气氛,让人们紧张压抑到极点,心跳加速。“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父亲大义凛然,沉着冷静与敌应对周旋,“毒蛇”同志和代主任棋逢对手,旗鼓相当,斗智斗勇,一场接一场诡异险恶的对弈。心口不一。国民党特务设下了一个又一个圈套,软硬兼施,恩威并重。“囚徒”只要稍有闪失破绽,就会暴露身份。把一举拿下,这一切都被他坦然自若地——化解。即使后来情报送出去了,但敌人仍然无法确定谁是共产党。最后的晚餐实际上是一场生死较量的撕杀,钱、代二人谈古论今,谈吃谈喝,从中表明了各自的信仰与境界。既是心理战,也是面对面没有硝烟的“肉搏战”。钱之江破釜沉舟,置于死地而后生,强敌面前从容制胜。该剧人物关系与模式推进基本上围绕公开身份是国民党上海警备司令部总破译师钱之江来建立,而且主要都是在他工作战斗的破译室与“七号楼”封闭的空间里展开剧情。父亲身边敌我双方的人物:汪、唐、刘、代、阎、裘、母亲、“大白兔”等,与其关系从一开始就建立,一直延续到结束。观众藉由他们彼此之间的互动发展来了解国共错综复杂的纠葛,却无法得知这些人将会给钱总造成什么样危险?而他又有何法术保护自己最后送出情报?直到父亲的尸体被送回家时,仍然百思不得其解:“人都死了,情报咋送呢?”这便是“希区柯克式悬念”“抓人眼球”的无边法力了。
四、“开膛破肚取情报”完成对党组织的“最后一分钟营救”,堪称交叉蒙太奇设置经典,将钱之江的壮烈牺牲。与“特使行动”的成功。敌人的失败三条线索交叉在一起,通过不断的交切来建构惊险场面,取得悬念的预期效果。
交叉蒙太奇在形态上与平行蒙太奇相似,两条叙事线索也是在在空间上间隔,在时间上平行发展。但不同之处在于,这种平行关系并不是贯穿始终,而是随着情节的进展,两条叙事线索在空间上间隔越来越接近,最终实现交叉并汇合成同一条叙述线。此前,《捕风》一直以“三跳探戈”为平行蒙太奇叙事的典型体现,全面展开敌我斗争情节,淋漓尽致地彰显了父亲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人格魅力!千言万语尽在舞步中,孤身奋战,浴血谍海,永不言败,视死如归。第一次是接受“特使行动”之前,一边是阎京生凶残地在母亲罗雪眼皮底下枪杀共产党人“大马驹”,一边是钱总在国民党军人舞会上潇洒热舞,单枪匹马的父亲如何“与狼共舞”?第二次是“毒蛇”破译刘司令给自己的“判决书”,马上意识到情报还没有送出去,预知暴风雨来临却波澜不惊,泰然自若在几乎与世隔绝的七号楼旋转舞步。“毒蛇”的步履如何在“刀尖”上行走舞蹈,化解抗争敌人的怀疑排查呢?第三次是钱总决心“死里伏生”,反败为胜,完成对党组织生死存亡“最后一分钟营救”之前,餐桌上翩翩起舞“最后的探戈”。与此同时,也是双方“特使行动”的华彩落幕。地下党的险情一直维持到最后关头,主人公“甘洒热血写春秋”!钱之江的“最后一分钟营救”,使我党脱离险境,转危为安,再次迎来发展壮大的勃勃生机老奸巨猾的代主任为地下党精心设计的“葬礼”落空了。不甘失败的党国鹰犬“格杀勿论”,把“七号楼”的人全部干掉。至此,三条线索交叉在一起,不断加速,伴随着情节的张力,原先国共激烈交锋两条线索之间的切换速度越来越快,最终与钱总“杀身成仁”交织叠加结束剧情。这里玩得就是心跳,由此形成了惊心动魄的叙事节奏。
交叉蒙太奇往往延长蒙难者陷入绝境的时间,有意夸大营救者在空间上的距离感,因而特别煽情,能产生非常紧张的效果。剧中人物的处境与命运、事态发展悬念众多,“毒蛇”同志蒙难于一个个险象环生,群魔乱舞,危机四伏。孤立无援的绝境之中,党组织对他的辅助与营救不断被敌人各个击破。观众无法想象一举一动被严密监视失去自由的人,到底还能有什么法子不翼而飞传递情报?这个生死攸关、成败一线的大悬念引领着观众穿越一座又一座封闭的敌巢迷宫,在耐心等待“炸弹爆炸”的过程中,时刻为之提心吊胆,担惊受怕。尤其是“七号楼”里的人互相猜疑乱咬,钱与代唇枪舌剑,针锋相对,更使得他们心惊肉跳,忐忑不安,一直为主人公是否会暴露身份而无限担忧。钱总不愧为一个无与伦比的智者,出口成章,不动声色的算计对策气度不凡,在正邪激烈交锋的心理战中,其智慧和个人魅力凌驾于死亡之上,步履行走在“刀尖”上的胆略和气魄,源于坚不可摧的信念和超凡的意志。图穷匕见,谁胜谁败北,一触即发惊悚的情节让越看越“超级”担心的观众焦急万分,如坐针毡。常常焦虑得透不过气来,捏着一把汗,心都快要跳到嗓子眼了。既想“毒蛇”化险为夷,安然无恙,又想知道他为何是国共双方的“烈士”,就这样处于想看又怕看,饱受惶恐惊吓的揪心揪肺心理活动状态下,好不容易挨到最后“炸弹终于准时爆炸了”,即“毒蛇”果断睿智地以生命为代价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恍然大悟又不由得潸然泪下。肃然起敬,同时也满足了他们对“铁桶阵杀人场”里巧妙送情报悬念的强烈好奇心,“最后一分钟营救”,大大增强了“希区柯克”艺术感染力。
追求悬念是人的本能,《暗算·捕风》的编导者十分懂得影视要彰显人的本能,将剧情故事建立在对中国革命艰难危险如何叙述的基础上,以悬念运事,成功营造“希区柯克”式悬念效果,告诉人们中共改写历史的“特使行动”怎样在血雨腥风中流过,将惊险、悬念、刺激、真相查证和谜团释疑结合起来,来龙去脉,耐人寻味。正是这种独特的艺术魅力。构成其悬念设置的巨大张力,使得观众欲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