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经济论文>会计审计论文

企业财务风险之我见

2015-12-14 11:3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根据笔者的个人见解,初探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并且根据实际案例对财务风险的衡量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如何能够降低财务风险的一些措施和意见,希望能给同行参考。

关键词:财务;风险;防范

一、 财务风险的定义
  财务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财务效果,从而产生的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不合理的财务结构或者资本结构、不恰当的融资方式等因素都可能会造成企业偿债能力的丧失,从而导致企业整体收益率的下降,最终甚至有可能会使企业破产清算。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二、财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1.汇率变动。多种企业,包括出口创汇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等,均会产生一些与外汇收入或者支出相关的业务。相关的汇率变动将会使企业承担一定的财务风险。如果外币汇率上升,有外汇支出业务的企业就不得不准备更多的人民币;而如果外币汇率下降,那么有外汇收入业务的企业就要接受人民币收入减少的不利影响。
2.通货膨胀。企业的多项资产,包括现金、应收账款等都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一般来讲,通货膨胀造成的物价上涨会削弱这些资产的实际价值,换句话说,这些资产会遭受潜在的损失。
(二)内部原因
1.不合理的资本结构。债务资本所占比例过大,从而造成企业有可能不能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应该是企业财务风险产生的最重要因素。
2.较差的资产流动性。在我国,不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较强的风险意识,其结果是其企业的流动性大受影响,从而造成较大的财务风险。
3.盲目投资。现代企业都能认识到现金的非收益性,所以不少企业为了追求收益,大量投资于短期证券、期货等领域,以期获取收益。不过,部分企业在投资之前没有充分分析投资项目的风险程度,也没有做出很好的投资预算。因此,盲目投资也是财务风险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4.不恰当的股利政策。恰当合理的股利分配政策会对投资者产生良好的激励作用,使投资者更愿意继续投资于企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股利政策的财务信号作用。然而,不加节制的现金股利分配,尤其是如果企业的资金又相对缺乏时,企业的流动性就会大受影响,偿债能力也将降低,从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大大加大。
三、企业财务风险的衡量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一般来讲,企业会运用某些财务指标比率来衡量财务风险。笔者从企业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阶段金流量等方面来分折如何对财务风险进行衡量,也就是说什么情况下财务风险大,什么情况下财务风险小。
(一)资产负债类比率
1.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与企业资产总额的比率。
资产负债率表明每一元钱的总资产,企业有多少钱是利用债务筹资进行筹集的。通常认为,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越小,企业就有越大的能力偿还长期债务。而反过来,其财务风险则会更高。目前所接受的一般标准为0.6。
2.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是指企业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该比率用来衡量企业的流动负债受企业流动资产的保障程度,也就是对于每一元的流动负债,企业有多少钱的流动资产用来偿还。该流动比率越大,企业偿还短期债务的能力也就越强。反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则越弱。一般认为,流动比率数值为2较为合适,说明企业有着较为健康的财务状况。
3.速动比率:速动比率是指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
该比率用来衡量速动资产对企业短期负债的保障能力。一般认为,速动比率数值为1较为合适。所以,假如企业该比率小于1,那么说明企业偿还短期负债有一定难度。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案例:

表1资产负债表单位:百万元
该案例是2009年我省某大型企业公布的2005—2008年的财务报表。
通过以上材料分析,我们可得出如下数据:
资产负债率:868395/1855315=46.8%
负债与股权比率:868395/986824=88.0%
流动比率:184160/320081=0.575
速动比率:(184160-30316)/320081=0.48
首先,资产负债率是46.8%,而一般国际上认为较为妥当的是60%,其低于国际水平,虽然表明其长期偿债能力较强,但同时也说明其举债扩大规模经营稍嫌保守,不利于企业的快速发展。再次,其负债与股权比率是88.0%,小于1,因此,可表明具有较强的偿债能力,它的负债经营时比较安全的,但同时,它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该企业是一个低风险、低报酬的财务结构。流动比率是0.575,速动比率是0.48,很显然,其流动比率与速动比率达不到一般的标准,即流动比率在2∶1以上,速动比率应在1∶1以上,证明其变现能力太弱,短期偿债能力十分低下,财务风险十分堪忧,应尽快解决,增强自身的短期偿债能力。
(二)债务支付能力比率
1.利息保障倍数:息税前利润与年利息费用总额的比率。此偿债能力系数衡量的是支付利息的能力。由于利息可以抵税,因此要用EBIT来算。
2.债务保障比率:息税前利润与年利息费用与本金之和的比率。此偿债能力系数不但衡量利息,还衡量本金。因为如果还不上本金,一个公司也要破产。由于本金不能抵税,所以本金要折算税前的数额。
我们再来看例子。上述企业于2009年发行了100亿人民币债券,我们看看它发行完债券后的财务风险如何:

表2损益表单位:百万元
该企业2008年的利息支付款约为13509左右,因此EBIT为:46113+13509=596222008年利息保障倍数:59622/13509=4.4但是,该企业2009年的利息支付款约为12187左右,预计2010年的利息支付款约为15701,本金支付款为30000左右。
假设税前利润不变,税率为零,其2010年偿债能力系数为:利息保障倍数:61814/15701=3.9
债务保障比率:61814/45701=1.4
所以,该企业的EBIT刚刚能偿付本金及利息,表明其支付能力偏低。而且它的利息保障倍数和债务保障比率均不符合正常水平,它的利息根本不足以用来偿还企业负)债,偿债能力非常弱,财务风险十分高,大肆举债的后果很可能导致企业走入更大的困境。因此,该企业当前的首要目的不是靠举债去继续扩大经营,首先应考虑的是怎样先让企业摆脱巨大的财务风险,降低风险系数,使企业能够快速健康的发展起来,而不是像最后一搏似的发行巨额债券来获取资金维持公司。
四、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同的财务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尽相同。一旦企业能够准确地衡量 所面临的财务风险,那么下一步就是如何采用合适的手段去对其进行防范。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
  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系统能够帮助企业确定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及时找到合适方法来避免风险。一般来说,完整的财务风险预警系统由长期和短期两个子系统构成。
短期财务预警系统。该系统最主要的内容就是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如果企业能够拥有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那么企业便能够对一些重要的流动性因素进行控制,包括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等。
(二)财务预算和财务审计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需要一定的制度作为保障。而财务预算与财务审计则是所有保障制度中效果最明显的。通过财务预算制度,企业的财务风险会被设定在一定范围内,而这个范围则是企业可以接收的最大风险。这样一来,在事前就可以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控制,从而避免今后的被动状况。另一方面,通过财务审计制度,企业业已存在的财务活动能够受到监控与评估,从而帮助企业及早发现某些财务活动所带来的风险,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这些财务活动进行事中和事后的防范。
(三)加强财务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
  恰当的会计政策和合适的会计策略是帮助企业对付财务风险的有力工具。企业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都有可能存在财务风险,所以哪怕一个很小的工作失误都会把财务风险带给企业,企业就有可能遭受损失。基于这一点,相关的企业财务人员一定要在财务工作的所有环节中加强财务风险的防范。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衡量与防范企业的财务风险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项重中之重。笔者针对不同财务风险分析其涵义,进而衡量财务风险,并结合实例,对不同财务风险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服务于实际工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