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浅析美国建国初期孤立主义思想的成因

2015-08-04 08: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孤立主义作为美国思想文化传统中一个贯穿始终并至关重要的思潮,甚至左右政治家形成所谓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并始终成为学者们关注的重点。而孤立主义在美国又有着深远的历史传统,本文就试图从美国建国初期的各方面自然社会环境来分析孤立主义产生的原因,以期对美国外交政策与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有更进一步的思考,并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制定有更深刻的认识与新颖的分析角度。

关键词:美国;孤立主义;成因 American Isolationism roots
  孤立主义思想作为美利坚民族的传统思想,以至于之后对于美国的文化、外交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其产生的历史甚至比美国建国时间还要悠久。斯坦福大学教授马克思·萨维尔在其《美国外交原则的殖民地根源》一文中认为,“孤立主义这一首要的基本原则,可能最早起源于盎格鲁—萨克森人在北美大陆开始殖民的时期。”1十五、十六世纪,在欧洲旧大陆饱经排挤和压迫的清教徒们,怀着找寻纯洁而美好的新大陆的愿望,来到这广袤荒凉却又充满生机的新土地上。各种特殊抑或是得天独厚的因素融合在一起,使得将来,“除了几次短暂的例外,从1789年到1947年一直垄断着美国外交政策”2的思想基础——孤立主义得以形成。
  一、区别于“旧大陆”的纯洁感
  美国例外论(American Exceptionalism)亦称美国特殊论,它的基本内容是:“美国作为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对人类的历史发展和命运承担着一种特殊的责任。”3这样的认识,产生于大多数美国人认为欧洲的形象代表着一种他们不愿意成为的样子:旧世界天赐的权利、贵族阶级的血缘带来的特权、与阴谋和战争相伴的权力政治。这一代美国人对旧大陆存在着不信任、怀疑或是公开的排斥。而与此同时,在他们看来,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大陆却是崭新的,完全区别于他们大多数人所来自的“旧世界”。这片土地上,没有一切旧秩序的桎梏,孕育着巨大的财富和机会。在美国人的思想中,严格区别于“旧大陆”的美国,是一片不应沾染外部纷扰的“净土”,并且他们乐于保持美洲大陆与欧洲的区别度,为此拥有充沛的优越感。
  二、受于天命选择的“使命观”
  美国学者莫雷尔·希尔德等人指出:“考察美国外交事务的出发点应是这种信仰,即美国在外部世界关系中享有一种任何其他国家都不能享有的特殊使命。”4早期移民领袖约翰·温斯洛普不无感触地说:“我们将成为整个世界的山巅之城,全世界人民的眼睛都将看着我们。”5他们深感他们肩负着天赋的使命,“这些人已经不是漂洋过海去撞大运的一小撮冒险家,而是被上帝亲自撒在一片预定的大地上的伟大民族的种子”6。而这些拓荒者所面对的现实是,这个年幼的国家稚嫩并缺少经验以及先天的借鉴模仿对象。这个年轻、充满活力并独特的国家,只能通过保证自己免受外界的影响来发展自己的潜能。以这样的手段,使美国保持对于自己祖国天性与理想的认同,并且达成自己在世界上的“文明使命”。7 因此,美国在未足够强大之前首先要致力于自身的发展,采取置身于国际政治纠纷之外以达成榜样示范的孤立主义外交政策。“拯救人类的使命的实现有赖于美国以自己的榜样教导世人。供他们模仿,而孤立于世界之外,则能使美国专注于国内事务。进一步完善美国榜样,从而为世人的仿效提供更好的‘样板’。所以美国的‘使命’就在于它把自己变成一个学校,供世界观摩、学习。”8
  三、以“中立”的身份获得经济的独立
  在一般人们的印象之中,美国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最显著的例子即,在两次世界战争中,美国与交战双方同时保持贸易关系,继而大发“战争财”,完成了美国历史上两次重要的跳跃式发展。而在探寻这一思想产生的根源时,关注到孤立主义的起源与确立过程,我们更能发现,这样一种在后世发挥了残酷却又实用作用的思想传统,在其建立时亦是充分考虑到国家经济因素的。独立后的美国,虽然在法律和政治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但是在以英国殖民地成长起来的经济上却还是要完全依赖于欧洲。因此,避免卷入欧洲的战乱和外交纠纷,使美国以中立的身份继续保持和发展同外界的商业贸易,成为美国这一时期的外交解决手段。如潘恩所说:“我们的目的是通商,如果谨慎从事,我们将赢得整个欧洲的和平和友谊,……以自由为前提的贸易制度将永远是一种屏障”9而“欧洲王国众多,不可能长期保持和平状态。”10因此,为了贸易市场发展的目的,美国也将采取孤立却独立自主的发展方式。
  四、“独立战争”所打下的舆论和思想基础
  美国是以殖民地的身份获得独立并同时建立国家的,在这一特殊的身份下,美国需要更彻底地斩断与外部的文化上与政治上的依附关系。而将美国描述为一个孤立于“旧文明”的独一无二的整体,以保证其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完整性。显然既符合其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也服务于当下的政治宣传。潘恩在《常识》中这样写道:“既然欧洲是我们的目标贸易市场,我们就应当同欧洲的任何部分保持中立的关系”“北美真正的利益就在于避开欧洲的种种纷争。”11《常识》销售30万本,相当于1776年生活在13个殖民地的居民每10人有一本。12历史学家费里克斯·吉尔伯特作出结论说:“在相当长时间里,(在美国)凡是有关外交政策的言论,都是用潘思的话来开头,并且附和他的思想。”13这样的舆论造势与思想宣传更因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美国独立的实现而稳固下来,为孤立主义的思想提供了某种集体记忆与历史认同感。
  五、务实主义的传统
  美国人的祖先是拥有勤俭刻苦、吃苦耐劳作风的清教徒。他们背井离乡,来到梦寐以求的“新大陆”,用自己的双手在这片荒蛮的土地上创造一个崭新的国度。这样的拓荒者的经历培养出美利坚民族务实、功利的风格。正如康马杰所说:“实用主义的特点反映了美国民族的特性”“从某种意义上说,美国过去的全部经历已为实用主义的诞生作好准备,如今好象又为它的存在提供基础和依据”14这样与生俱来的务实主义传统,使他们认识到,在当时建国之后百废待兴的美国致力于国内的发展,“需要远离欧洲大陆的邪恶政治和是非,保持其超然的地位,以更利于自身独立的经济发展。”15并且当时年轻孱弱、无力扩张的美国,从现实考虑,也更适合在自保的基础上发展。而这样的实用主义,也为其在战争面前选择作“军火贩子”的决定发出了 先声。
  六、得天独厚的边缘地缘位置
  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作为结束蒙昧中世纪的标志,人们在一开始就认识到这块隔绝于旧大陆的土地蕴含着丰饶的新希望。美国东西两面分别有浩淼的大西洋和太平洋作为天然屏障,隔绝了欧洲大陆对于这片土地的直接控制;北面是不设防的大国加拿大,同样的移民国身份的认同感减少了其邻国间的压力;南面是狭长的拉美缓冲带,在宗主国的封建统治下苦苦挣扎生存的拉美殖民地不会对充满生机的新政权产生威胁。如此优越的地理位置为美国在建国初期几乎很少受到来自欧洲封建势力的干预与阻碍,使得新生政权得以平稳过渡。而与“孤立主义”相生相伴的地缘政治学时代的出现又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为基础,为“孤立主义”思想的产生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在自然环境对于国家发展仍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时期而言,效仿其宗主国——英国的“大陆均势政策”的某些特殊立场,对于得到来之不易的“独立”的美国而言,显然是有裨益的。当时的杰弗逊也认为,“美国天然就是与欧亚大陆隔绝的,自己就是一个防御整体。”16亨利·基辛格如是说,这是美国自身特殊的地理和历史环境的产物:“美国所处的近乎是真空的大陆,毗邻的是弱国,又有两大洋将虎视眈眈的强权隔离在外。由于美国没有面临需要与之抗衡的对等势力,自然不太可能全力投人应付平衡权力的挑战中,……让欧洲国家深受其苦的国家安全困境,美国在近一百五十年后才开始面临。”17
  七、资源丰厚的必要条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国家易于倾向喜欢自力更生而不是相互依赖。相互依赖只能是一种次好的选择办法,人们通常认为它是一种必要的“恶”18,这种说法是很容易理解的。可是要实现“自力更生”,并不是只需要主观决定的事,它需要相当的客观条件。而阐发出“孤立主义”思想或是准备采用“孤立主义”战略的美国,确实拥有能够顺利实行这一政策的前提条件——拥有丰富待垦的广袤土地、取之不尽的自然资源,这为美国“孤立主义”的确立提供了必要前提。
1见Max Savelle "Colonial Origins of American Diplomatic Principles ” ed.Mayor Problems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Volume I.D.C.Heath and Company.1989.P45.转引自 董亚军:《论孤立主义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复旦大学 硕士学位论文。
2【美】罗伯特·阿特(Robert J. Art)著《美国大战略》,郭树勇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第219页
3 王晓德:《美国文化与外交》,第18页。
4Morrell Held and Lawrence S.Kaplan Culture and Diplomacy ,The American Experience, Westport,GreenwoodPress,1977.
5见 丹尼尔·布尔斯廷:《美国人:开拓历程》,美国大使馆新闻文化处,1987年版,第3页,转引自 王晓德:“美国对外关系的文化探源”,《美国对外关系史散论》,第4页。
6【法】托克维尔著,董果良译:《论美国的民主》,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年,第37页。
7 Daniela Rossini: Isolationism and Internationalism in Perspective: Myths and Reality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From Theodore Roosevelt to FDR :?internationalism and isolationism in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edited by Daniela Rossini. 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 1995,p13
8 汪涛:“’使命’观与美国外交的孤立主义和扩张主义”,《理论导刊》,2001,第7期。
9【美】潘恩著,何实译,《常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第38页。
10 同上,第39页。
11 【美】潘恩著,何实译:《常识》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年1月,第一版,第39页。
12 【美】托马斯.G.帕特森等著,李庆余译:《美国外交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第一版,第11页。
13 见吉尔伯特:《美国外交的开始》,第43页,转引自托马斯.G.帕特森等著,李庆余译:《美国外交政策》,,第11页。
14 H.S.康马杰,杨静予等译:《美国精神》,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年4月,第一版,第142页。
15 黄梅英:《透视孤立主义》河南大学,2005届硕士学位论文。
16 Selig Adler , The isolationist impulse: its twentieth-century reaction (New York: Collier-Macmillan 1965),p.11.
17 【美】亨利·基辛格著,顾淑馨, 林添贵译:《大外交》,海口:海南出版社,1998年版,第12—13页。
18 【美】罗伯特·阿特(Robert J. Art)著,郭树勇译:《美国大战略》,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第一版,第83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