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咏叹调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问题和策略

2015-07-28 17: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歌剧是将诗歌、音乐、舞蹈、戏曲、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它是结合音乐、诗歌、舞蹈以歌唱为主的一种戏剧表演形式。最早的一部歌剧《达芙尼》是由诗人努尼里奇、作曲家佩里卡奇尼于1597年根据神话故事创作的。歌剧的发展在西方音乐的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歌剧和西方音乐史一样,经历过文艺复兴时期、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等重要时期。歌剧的发展使美声唱法产生,美声唱法又依附于歌剧。
  咏叹调是歌剧中的一种演唱形式,它注重舞台的戏曲表现和声乐演唱技巧的结合。同时要求表演者在舞台表现上有一定的即兴表现能力。咏叹调的演唱表现特性:(一)要求能突出作品的戏剧性、展示角色形象的声音特质和性格特点;(二)在演唱中具有扎实可变的演唱功力。像《我亲爱的爸爸》洛莱塔的咏叹调,同一角色在不同时期、地点,在演唱风格和技术上都有不同。这要求学生在学习演唱时,要反复推敲、实践、完善。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在诠释咏叹调作品时,既要研究角色和作品背景及歌曲当时的处境,更要将演唱的力度色彩、情感表现的细微变化与剧情相结合,表现好角色的所思、所想、所感、所叹、所作,表现出准确鲜活的人物形象。
  歌剧的文学性。歌剧的咏叹调与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结合。歌剧中的戏剧性,是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的。西方的歌剧剧本大多是由古希腊神话故事、《圣经》故事及世界名著改编而成。它与艺术歌曲不同,艺术歌曲来源于诗歌,故事内容及演唱角色没有歌剧复杂、戏剧化。
  歌剧的音乐性。歌剧咏叹调在音乐表现上,要求演唱者音区宽广,旋律走向开放、舒展,大跳比较频繁。作品中音阶上下快速跑动会被经常使用。节奏上律动性强、线条明确、脉络明显。调式调性上,调式布局整体感强,离调简洁明显。与艺术歌曲比较,艺术歌曲音区跨度不大、旋律平缓、大跳不多,音节上下流动呈波浪型进行。节奏以诗歌语言节奏为主。调式调性上变化自由、频繁。在伴奏上歌剧多是以乐队伴奏,音量上的大小变化对比会使歌剧更具有戏剧性,而艺术歌曲是室内乐,多以一种乐器或钢琴来伴奏。
  歌剧中的咏叹调在大学声乐课程中,是帮助学生不断巩固、提高演唱技术与声乐艺术形象创造能力的重要教材,是大学声乐学习不可缺少的内容。歌剧的咏叹调对于声乐学习中完善和稳定歌唱者全面歌唱技巧和独特的声乐艺术风格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在高校的声乐教学中,不应该是单纯的声音技巧和演唱能力训练,更应该是全面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的教学,让学生的声乐技巧和艺术表现能力得到完美的结合。
  声乐教学中应让学生较完整、准确地演绎歌剧的咏叹调,以歌剧《梦游女》的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为例说明,要遵循以下几点:
  一、作品的背景
  歌剧《梦游女》是贝利尼在1831年30岁时写的作品。以现实生活为题材,讲述美丽温柔的农村姑娘阿米娜因梦游进入了住在店内的鲁道夫伯爵的房间。被未婚夫爱尔维诺误会解除婚约。但阿米娜对自己的梦游病一无所知,她依然深爱着爱尔维诺。在梦游中演唱了这首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
  二、作品的语言
  语言是歌者与听众交流的桥梁,如何更好地运用语言将作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是非常重要的。《啊!满园鲜花凋零》这首作品是一首意大利语咏叹调,具有极强歌唱性的语言,它的语言有着相当的连惯性,非常强调语音重音音节,有鲜明的力度对比和节奏感。学习这首作品,先要了解意大利语的发音规则,根据其规则准确地拼读歌词,按照作品旋律节奏朗诵每句歌词,从朗诵中体会句子的语感节奏,同时要和歌词内容结合,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咏叹调的情感。在演唱中要做到把握好语言和音乐及歌词大意之间的关系,使旋律和语言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这首咏叹调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刻画了一位少女被诬陷后悲伤的内心感受,她在梦游的时候还在述说自己的爱情,像昙花一现,转瞬间消失。Ah,non cre—dea mi—rar—ti;si pre—sto e—stin—to,o fio—re; pas—sa—sti al par da—mo—re ;che un gior—no so—lo,che un gior—no sol—du—ro. Po—tria no—vel vi—go—re,il pian—to,il pian—to mio re—car—ti,ma rav—vi—var la—mo—re il pian—to mio—ah,no,no,non puo.这里的歌词基本上是一个音符对应着一个音节。但碰到有六连音或装饰音时,演唱者会忽略字母的发音和发音节奏,以适应节奏突然密集的变化,但是还要注意遵守整个段落节奏的规律。贝利尼咏叹调讲究流畅、悠长、连贯,要注意每句歌词的长音和重音,不能因为连续、强调重音而拖拍。在演唱这首作品第一部分时,一定保证语言平稳流畅,在有休止音符的语言处,要特别注意进入的平稳,防止出现弱起念成重音,破坏作品的整体线条。在pian—to mio re处要强调重读每一个音节,在有no,no,non处要重读,第一部分结尾处damor的da要特别强调。在这首咏叹调第一部分中有些双辅音要特别注意,如果不遵循双辅音的发音规则,会产生歧义。在演唱中遇到双辅音时我们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在保持咬字清晰的基础上,要使音乐和情绪连贯地向前发展。所以在演唱时,演唱者既要了解歌词大意,又要根据旋律正确把握句子的语感,用充满感情的说唱去感染观众。
  咏叹调第二部分,在节奏上与第一部分有明显不同,第二部分的要求是在轻巧而富有弹性的节奏上演唱,弹性中依然要保持咬字的清晰。在有重读音节“>”的标记处,要唱出重音同时保持词与词之间的连贯,尤其是在一个词以辅音字母结尾而下一个词又以辅音开始的情况下,如non giun—ge,我们既不能忽视词尾辅音n的发音,也不能让人听起来有明显断开的感觉,要做到一气呵成。
 三、作品的音乐准确表现
  歌剧中的咏叹调既讲究优美动听的旋律线条,又注重充分发挥声音技巧表现的抒情性作品。故事情节有着强烈的戏剧性,每个角色情感上的喜怒哀乐冲突更鲜明、更具个性,情节更跌宕起伏。演唱咏叹调时要真正地 投入情感,把握好声音和气息,处理好所要唱的段落。
  浪漫主义时期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歌剧中的女高音咏叹调大多是描写爱情中的女性,刻画心灵感受,大致可以分为:表现女性失去爱情的痛苦、疯狂;表现得到爱情的甜蜜、欢喜。如《梦游女》中的咏叹调《啊,满园鲜花凋零》是将这两种感受一并表现出来。
  这首咏叹调的篇幅比较长,前部抒情流畅,后部轻松跳跃,深刻地刻画出阿米娜复杂的内心世界,在演唱时要注意作品中的每一个细节,将乐曲中细腻悠长、婉转动人、华丽跳跃的旋律特色合理生动地表现出来。
  第一部分:4/4拍,乐曲有一个4小节的前奏,一二小节用了五度、六度的跳进,接着三、四小节三连音缓缓上升和下降,形成小的旋律弧线,表现阿米娜神志不清、断断续续的情绪,这个音乐动机一直保持到第一部分咏叹调的结束(在伴奏旋律中)。
  1.乐曲开始,有着4小节的前奏,波浪性的音型,要体会到:描述主人公梦游中的忧伤;描述她的家人、爱人内心的焦急。
  2.乐曲中的弱起和32分音符休止的地方不能随意换气,要做到声断气不断,在短促的乐句上注意音量的控制,保持乐句前后音量稳定统一。
  3.在具有典型的贝里尼式回旋音处,乐句由短加长,在原乐句上进行扩充,气息和声音上要配合协调,保持流畅连贯,做到每个音都清晰。
  4.第一部分伴奏是以抒情的旋律为主,像在模仿她的爱人歌唱的声音,与声乐部分交替出现,形成对答式的乐句。在歌唱的音量上要与钢琴音量保持平衡,琴和声的对话才会更好地融为一体。
  5.旋律在C大调上,相对前面的旋律要明朗许多,在连续附点的节奏上,前面的八分音符力度要有所加强,表现出人在悲伤时的抽泣状态。
  第二部分从速度、情绪、演唱技术、调式上相比第一部分都有所变化。速度上是从抒情、舒缓的节奏进入华丽的快板(1=132)4/4,调式上由C大调变成降B大调,大调色彩比前面更加明了,采取弱起,表现出阿米娜从梦游中醒来,爱情失而复得,在演唱的语气上要求充满活力和力量,演唱的音色要明亮、灵巧、跳跃。
  1.演唱的情绪上要充满激动和喜悦,声音要注意搭在气息上,保持声音的跳跃、灵巧和流畅。在演唱跳跃旋律上,启发学生在拍皮球或弹跳中寻找感觉。演唱中注意标有“>”记号的音符,要强调,但又要会放松,这样的演唱才会使全曲更有律动感,更感染人。
  2.第二部分后半段调式由降B大调转到F大调,乐句中旋律音程有九度、十度的大跳,在演唱这种大跳时特别注意用气息的支撑,不能随着音高而下意识地加劲提喉,使声音变得紧、挤、尖。应该保持声音轻松、自然、流畅,为之后的演唱打好基础。这部分的演唱速度较快,换气时间就要短促,在换气的技术上要练习到放松、灵巧、流畅,不露任何痕迹,这样才不会影响演唱歌曲的艺术效果。
  再现第二部分的乐句,在部分原有的旋律上进行了加花演唱,它的旋律变化是在演唱上加入跳音,注意咬字要清楚、干净、位置统一。
  再现第二部分的结尾四、八度大跳、连续跳音,反复两次的下行音阶(这里是作品的高潮,也是演唱的难点所在),因为前面的大段演唱让歌者已消耗不少力气,这里要特别注意气息的保持,来保证声音位置,否则将会演唱得含糊不清且不灵活。从速度上虽然是结尾,但是不要做减慢的变化,让声音明亮结实,快速流动的在高潮处结束,将一个少女完全沉浸在爱情甜蜜中的快乐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二部分的演唱对歌者的力度、声音控制有极大的考验。
  歌剧咏叹调中剧情跌宕起伏,人物性格及内心活动丰富,需要演唱者懂得运用声音、情感基调来表现作品,通过声音的速度快慢、力度强弱来表现人物细腻的内心世界。高校的声乐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声音技巧和能力训练,对学生的教学要做到提升学生综合的音乐素养。歌剧的咏叹调的学习,对学生的演唱技巧、能力、舞台表现及即兴应变能力等多方面都有帮助,可以让学生演唱技能更全面地发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教材。
  参考文献:
  [1]张宁和,罗吉兰.音乐表情术语字典[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0(3).
  [2]黄洋波.试论艺术歌曲音乐形象的特征[J].中国音乐,2003(4).
  [3]胡栓玲.歌剧与艺术歌曲特征的比较分析[D].云南艺术学院,2010(5).
  [4]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表演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