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是美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绘画与美术类院校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色彩写生作为美术专业的重要课程,是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与提高观察、表现方法的重要教学手段。在色彩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常会面临很多问题:为数不少的学生天生的色彩感知力强,对于颜色的解构能力灵敏;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学生天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并不灵敏,在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色彩教师对学生进行正确地引导。
一、美术类专业发展现状概述
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程度的掌握。学生的绘画天赋、基础,学习的认真度都有可能成为左右学生成绩的重要原因。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也要严格要求自身,通过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上的不断改进,最终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与考试效果。
色彩教育通常情况下关注的成果是:学生作品的构图是否完整,具体形体比例是否准确,大致的色彩应用是否基本上符合色调,大色块倾向与对立统一是否做到和谐。学生要学会对物体的色彩进行准确的塑造。优秀的色彩画作不光要有完整的构图,还要在色彩丰富的过程中实现物体形体的准确塑造。
色彩写生是美术类院校设计专业与造型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师范类学院美术教育通常情况下会涉及到色彩教育。色彩写生不仅能够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方法与表现能力,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新意识。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虽然出现不少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方法,但色彩写生同样是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最重要手段。
色彩作为重要的绘画元素,在高中生跨入艺术类院校之后将会接受到系统的色彩训练。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色彩科目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对自然界色彩的感觉能力与表现能力,通过教师进行系统的讲解色彩知识,让学生充分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与正确的写生步骤,最终实现色彩应用能力的提高。
17世纪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三棱镜折射太阳光的原理后,通过物理实验将太阳光区分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七种颜色聚集起来又可以合成为白色光的色彩规律,最终被应用到美术上。光学规律上的相关发现让光学现象研究的程度进一步加深。艺术色彩与科学之间的相互结合,让艺术色彩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美术专业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得到了广泛关注,有部分美术类学生学习初期的兴趣点并不在美术上,只是为了规避相对较高的文化课分数而选择学习美术类专业。针对当前美术类学生色彩写生基础的现状,教师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出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力与运用科学的引导方法,最终加强学生色彩知识的理解与色彩能力的观察。教师应该在学生认知色彩写生的能力基础上,在重视教学程序与教学方法的原则上循序渐进地开展教学。
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美术类院校的招生比例也在逐年地扩大,学生色彩基础参差不齐的现象也困扰着不少高校的色彩基础教育。不少高校忽视对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学生对色彩的观察与理解通常情况下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学校的色彩教学方法相对于高速发展的教育而言,方法简单、模式陈旧,再加上教师的随意性太大,导致高校的色彩基础教育缺乏相应的针对性,不少高校也缺乏相对有效评价教师绩效的监督体系,最终导致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依赖性较强。
二、面临的问题与相关解决方法
色彩写生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充分制约着学生的个性发展与综合素质的提高,而师范学院的美术类专业通常情况下存在着多重属性,作为培养教师人才的学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则显得尤为重要。
美术史是中国师范类学校专业训练的基础科目,师范类美术生今后极有可能走向中国各个阶段美术教育岗位,对中国全民素质的提高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近年来师范类美术专业发生了巨大的发展,师范类高校作为教师人才培养的重地,承担着推动美术专业向前发展的重要责任。
在教师训练学生的过程中,风景写生是训练学生灵活运用色彩与提高基本应变能力的基础课程。学生在选景、构图与调色的过程中实现了审美能力的提升,同时也让学生的视野在不断训练的过程中不断开阔。在写生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正确引导,除了组织学生实践写生之外,也要在过程中多交流写生心得。美好的景致通常情况下会促使学生拥有写生的冲动。例如,春季与夏季的景物多以绿色系居多,而秋天则多为暖色调景物,冬天的景物通常情况下以冷色调为主。在写生主体的选择上,作为文物的古建筑会加深学生对视觉构图的理解。
中国广袤的土地为美术类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多处用以写生的景观。敦煌莫高窟壁画、婺源、宏村、苏州、杭州等地都是著名的写生圣地。教师要通过有组织地进行写生活动,最终让学生的写生能力获得阶段}生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