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幸的人生》是施光南所做歌剧《伤逝》当中的著名唱段,这部作品是作者根据鲁迅同名小说《伤逝》改编而成的。《伤逝》的唱词优美简洁,意境深远,它充分发挥合唱与重唱的功用,既有东方唱词的优美,同时也有西洋美声歌剧的婉转,可以说是中国歌剧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不幸的人生》是《伤逝》在“冬”当中主人公子君的咏叹调,咏叹调被誉为独唱歌曲中的“尖端”,声乐学习者的奋斗目标就是能娴熟地把握好咏叹调的演唱,通常这也是演唱者艺术修养与歌唱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
一 演唱中的情感表达
在歌唱家的演唱中,情感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对是否能够演绎好作品起着直接作用,尤其是在咏叹调的演唱当中,[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写作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第一论文 网]情感表达更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剧中人物形象特征的设定。“冬”象征着子君爱情的凄凉,《不幸的人生》在剧情发展到“冬”时,涓生与子君的生活已经充斥着各种无谓的争吵,他们之间的爱情已经破裂,生活的重担与社会的重压已经让他们无法再在社会上生存下去,面对着情感的破裂和生活的压力,涓生不得不提出分手,希望两人各自寻求自己的出路。涓生的这个决定对于子君来说无疑是将她推向了死亡的深渊,就像是一下子把她推入了寒冷的冬季,到处都是严寒的侵袭,找不到情感归宿与前进方向的子君终于发出了“哪里是我的路程”这样的追问,这是子君在经历了无限苦痛之后的无助的呼喊,剧中将子君设定为抒情女高音的形象,歌剧要求饰演子君的演员音色不仅要柔美、圆润,而且还要富于歌唱性。
其次,歌剧中的剧情发展和主人公心理活动变化对于演唱者的演唱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歌唱者要善于分析和体会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在演出之前,细心体会人物细致分析剧本是非常必要的,歌唱者必须要充分了解剧情发展的整体脉络,分析剧情发展的起因、经过与结果,在揣摩人物内心活动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情感,争取能够较为完整地表达出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情基调的确定关系着演出的整体效果与演员的情感归属,并且时刻牵动着观众的心,演唱者只有充分了解歌剧的故事情节发展,熟悉哪里是矛盾冲突,剧情规定了什么样的情景,充分揣测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才能确定演唱应该定何种感情基调。而在定好感情基调之后,就要充分考虑剧情发展中各个部分需要展现的技巧与方法,在了解所要表达的意境、内涵与情感之后争取运用多种方式去展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声音的强弱变化、歌唱速度的实时调控、舞台色彩的对应改变等每一方面都直接关系着歌剧的表达效果,歌唱者需在充分理解歌剧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心理活动变化之后,为观众展现人物内心忧郁、激动、平静、喜爱或愤怒等多层次的对比,从而达到完美地展现与表达,细腻而丰富地刻画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子君作为一个追求自由理想爱情的新青年,在离开涓生之后,内心极度茫然,她不知自己的出路在哪里,眼看着好不容易争取来的爱情轰然崩塌,她哀叹自己的不幸,痛恨自己的盲目。而此时此刻,亲情也让子君倍感无助,父亲的威严让她再无颜面回到自己的家中,家庭也毫无温暖,社会也如此冷酷,子君在面对着这突如其来的一切时不禁感到人生前途的黑暗与渺茫。因此,在表现这一段情感和生活经历时,歌唱者应该用咏叹调的方式进行表达,向观众展现了盲目追求爱情婚姻后的悔恨。
在《不幸的人生》中,咏叹调是以复三部曲式的方式表达的。在A段中,子君唱起“又是死一般的寂静……斑斑伤痕”,这段曲调要求演唱者极强的声音表达与控制能力,在演唱过程中要做到平稳、流畅,而这一部分乐曲所要表达的是主人公子君内心的凄凉与绝望,在经历过爱情的打击和生活的重创之后,她的内心已经一片黑暗,心中已经没有了希望与梦想,犹如行走在茫茫的黑夜之中,孤苦无依,因此,这段唱曲的伴奏应该着重表达子君内心的荒凉与寂寥,整个伴奏呈现从低音区到高音区,而后又回到起始音的过程。在子君的喃喃自语中,她茫然而无助地唱道,“也许他是对的……我愿为你把一切承担”的句子,听过这句歌词之后听众会明显感到音乐气氛开始变得凝重紧张,这是伴奏中休止符与后十六分节奏的使用所产生的效果。经过这样的铺垫之后,后面子君的情感发展就会显得更加自然流畅。
此后,乐曲进入了抒发激烈情感的B段,B段音乐一改A段平稳的音乐气氛,不再死气沉沉,它的音域被拉宽,开始变得开阔了,音量也经历了由轻到较轻再到较强的发展,在演唱到“天真的爱情……坟墓”之时,音域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于是这首乐曲的第一个高潮也出现在这个部分。在这个部分中,演唱者要表现的是子君的悲痛心情,那是与渴望理想、渴望梦想的悲痛告别,那是与少女痴情和天真爱情的悲痛告别。子君忍受不住了,她要痛苦的呐喊,她连续重复了三次“我要回去”,一个“啊”字引出了这首咏叹调的高潮,这部分的演唱,歌唱家喉位的稳定和声音的连贯非常重要,在演唱过程中不能压喉唱,也不能躲着唱,要注意声音的位置、音准以及旋律的连贯,通过一个“啊“字人们仿佛看到了一个苦苦挣扎想要挣脱泥潭的女子,最后又被硬生生地拖回到冰冷的污泥之中,残酷、悲切此刻都与“啊”字融为一体。
当乐曲沉浸在高潮中时,A段中的四句主旋律又响了起来,再现段的旋律一下子从B段回落到了A段死一般的压抑气氛当中了,紧接着是主题音调的发展,结尾部分又出现了“啊”这个衬字,这种旋律力度的变化是极具戏剧性的变化,以此来表现主人公子君对于反抗命运的绝望与无奈的心境以及肝胆皆裂的痛楚之情。
以上是关于《不幸的人生》中歌唱家演唱作品时对于情感的表达,接下来谈谈另一个方面,即歌剧中歌唱家关于演唱技巧方面的处理。
二 歌剧中关于演唱技巧的处理
《不幸的人生》中,为了使乐曲呈现一种强烈的不稳定感,两个下行模进的乐句构成了它的引子,让和弦的主音落在导音上,这样,一位茫然绝望的年轻女子步履蹒跚走来的形象跃然纸上,她仿佛幽幽地向观众述说着自己的无助与哀伤。
咏叹调在进
入A段之后,歌曲的主题改变了,小调的主和弦进入了主题,在三拍子与四拍子的交替过程中进行着,这样的处理使旋律的不稳定感加强,使女主人公内心的无助彷徨表现得淋漓尽致。演唱第一句乐句时,歌词“又是死一般的寂静……”中“又”字在语气处理上要突出“静”与“死”,演唱时为了表现出女主人公内心的伤痛,要加重语气,有一定的顿挫感,子君生活环境与她内心世界的写照全部寄予在这一句里面,体现了一种凄凉无助的情感。为了暗示女主人公子君的急促不安,之后的“也许他是对的……”用了连续弱起的十六分音符,表现她对于命运的接受与默认。歌词中“酸辛”二字中间有一个八分休止符,这个休止符是为了表现子君的痛苦而设置的,演唱者要揣度子君回首往事的时候内心的压力不安,用声断情不断的演唱技巧来表达出来。“涓生啊……我愿为你承担一切”这一句是子君对于爱情的坚贞的见证,演唱者在演唱时要表现出来子君为了爱情甘愿受苦、用于承担的决心演唱出来。
B段部分是由一个单三部曲式构成的,即a+b+c的形式,以上提到的这一部分,作品逐渐地拉宽音域,使旋律更加和谐,起伏较多具有节奏美。我们可以在作品中看到实例,a部分音乐发生了变化,由f小调变化为F大调,在音乐中,我们可以体味出子君虽回忆依恋过往的美好生活,对于眼前这残缺而破旧的爱情却不得不诀别。演唱的时候要注意区分歌词中的两个“别了”,要作出连续声音强弱的对比来增强歌曲的层次感,所以,虽然原谱上标记的音量都是P,但是,在实际的演唱过程中,第二次的“别了”可以在音量上稍微比第一次强烈一点,音量可以由p转到mp。“爱”字在此段中较为重要,作曲者以由弱渐强的方式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了剧中角色对于婚姻与爱情的追忆与不舍,乐声也显得更加的急促,与此相对,情感也在音量的渐强中层层递进。之后“我的眼泪啊……”“啊”字是高潮,演唱时必须将子君内心的绝望与悲苦完全地释放出来,“坟茔”二字相对来说要弱化,这样才能为第二个“我的眼泪”做好情感铺垫,歌词的相同更要求声音处理上的层次感,以求强烈的对比效果。第一个相对来说较为紧凑,主要是因为运用了十六分音符,这就要求演唱时能够吐字清晰,具有质感,而第二个略有不同,要求呼吸更深,更突出“滴滴”二字,要有一字一铿锵的感觉。而b部分为F大调,歌词中有一连串的“我将回去”,在演唱的时候要注意情绪上的递进与对比。c部分的调性又转回到了f小调,钢琴伴奏用柱式和弦三连音伴奏织体,刻画出子君进退两难的境遇,体现她内心的无奈与恐惧。演唱者在演唱时,要突出子君“怕”,表现出她想到现实的残酷之后的不寒而栗,向观众展现出人物此时此刻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在演唱者将主人公的感情化为自己的感情无比真实地表现出来时,观众可以在最后的“恨”字中体会出作品达到高潮的悲痛,由此可以看出主人公子君纠结的内心世界,切记不要刻意去做出这种声音,而是要将感情带进声音,将自己作为作品中的人物,这样才能对书中的感情世界做到真切的体会。
间奏A段的演唱更加偏重于“说”,即这部分的演唱其实就是主人公子君近乎痴傻的念白,在演唱的过程当中,声色务必要轻,犹如此刻的子君已经完全失去了抗争的意志与勇气。 “默默哭泣着”时,其中“哭泣”两个字可以略带哭腔,而演唱《不幸的人生》时,就不能带一点哭腔而要语音平稳。况且,最后一个字发音很长,足有十拍,这就要求演唱者在演唱的时候要做到气息的支持和喉位的稳定,这句话表现了子君去意已决,体现了已经无力与命运抗争的心理变化,最后乐曲在深沉与缓慢中结束。
这部作品歌曲创作实为精品,不仅拥有丰富的咏叹调性,且感情色彩的变化也是丰富多彩,其音乐跨度由C1到bB2,因此,若想将这部曲子进行完美的演绎,就要求演唱者要具备扎实的演唱功底。由于这部作品整体速度为中速稍慢,情绪表现为哀怨、低沉,所以演唱者对于气息的训练方面一定要注意使自己保持一个“松”的状态,要用均匀流畅的气息以及较为松弛的声音去演唱。同时,演唱者在演唱过程中还必须遵照曲子的自然段落而不能太过自由,按照自己的喜好将歌曲随意延长或缩短甚至停顿都是不可取的,这样会破坏了作品原有的音韵美。《不幸的人生》对于演唱者的声音色彩要求非常高,对于演唱者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不仅要求演唱者需要具备充沛的情感表现,同时还要通过自己声音色彩的不断转换塑造出人物形象的情绪变化,所有这些都是需要演唱者具备纯熟的演唱技巧的。
参考文献:
[1] 王燕:《浅析歌剧〈伤逝〉中子君咏叹调的音乐特点及演唱风格》,《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年第9期。
[2] 孙晓春:《子君咏叹调的音乐形象与艺术处理》,《武汉音乐学院学报(黄钟)》,2000年第S1期。
[3] 居其宏:《歌剧情结:从〈伤逝〉到〈屈原〉——简评施光南的歌剧创作》,《人民音乐》,1999年第4期。
[4] 张艳:《歌剧〈伤逝〉子君咏叹调试析》,武汉音乐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
(龙文莉,贵州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