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圣经》视域下的西方文化艺术主题的相关综述

2015-07-14 09: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圣经》与西方绘画艺术主题
  西方绘画艺术受《圣经》影响十分显著。在西方各大博物馆、美术馆、大教堂甚至旅游名胜,随处可见圣经题材的不朽名画和雕塑作品,如达·芬奇创作的《最后的晚餐》、拉斐尔的《圣母像》、米开朗基罗的《摩西》雕像、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基督山顶的耶稣全身巨像等。
  1.早期的圣经主题画
  公元前3世纪的犹太会堂墙壁上就有关于圣经故事的绘画。后来的基督教堂里也出现了关于《旧约》和《新约》故事的壁画。早期西方绘画中有来自《圣经》寓意的象征符号,如《圣经》传说与古代异族神话相结合的画面;“鱼”和“善良的牧人”象征基督;“鸽子”象征心灵和圣灵;“船”象征教会;“孔雀”象征永恒;“心脏”象征仁爱等。墓窟壁画的艺术特点是寓意、象征、抽象,这些壁画着重精神的表述和象征的含义。
  2.中世纪绘画
  中世纪初期用来装饰教堂的镶嵌画和祭坛画取材于圣经故事。艺术特色是承袭传统、公式化、象征性和抽象化,用“可见的东西”让人“领悟灵性的真理”。中世纪的艺术风格有“三式”:罗马式、拜占庭式、哥特式,体现于欧洲的建筑、雕塑和绘画。
  3.文艺复兴时期的圣经画
  文艺复兴时期,神本主义向人本主义转移。人文主义画家放弃象征、脱俗的手法,用圣经题材宣扬人生、表现现实、讴歌人的躯体和精神,体现灵与肉、信与情的有机结合,展示宗教与人生的绚丽多姿,表露出持久的艺术魅力和生活美感。这一时期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涌现出乔托、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等艺术家。主题名作有《犹大之吻》《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创世记》《坐着的圣母与睡着的圣母》等。
  4.17世纪的“巴洛克”风格
  “巴洛克”是Baroque的音译,这个词源自葡萄牙语barocco,意思是“畸形的珍珠”。“巴洛克”风格的特点是表现丰满、充实,具有强烈的动势和饱和的色调。“巴洛克”风格的圣经画珍品有佛兰德斯的《亚当与夏娃的原罪》《参孙与大利拉》《下十字架》,荷兰画家伦勃朗的《雅各和天使摔跤》《雅各为子孙祝福》《参孙被刺瞎》《巴兰和他的驴》等。
  二、《圣经》与西方影视艺术主题
  进入20世纪后,随着胶片、电影制作和数码技术的兴起,西方影视艺术家对《圣经》的兴趣也越来越强烈。可以说,自电影技术诞生之日起,西方影视艺术家就从未忽视对圣经题材的挖掘和艺术再现。
  1.以圣经人物为题材的西方影视艺术
  影视创作是集文学创作(编剧或改编剧本)、团队合作(导演与演职人员)和电影艺术于一体的艺术,汇集了导演、摄影和表演艺术。影视艺术家经常采用将不同的画面加以衔接、拼凑、叠加的手法进行拍摄,即“蒙太奇”,这种叙事方法可以实现各个镜头单独存在时所无法具有的含义效果。《圣经》中的象征性描述很多,因此蒙太奇对电影艺术的创作和拍摄有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电影的拍摄中,不同的画面和镜头被横向拼接和对比,以此来凸显各个独立镜头和事物所具有的独立性特点或共同特点。这样的手法给观赏者们以无限想象的空间,使整个故事和画面都意境更深远,观众在观赏的同时,更能体会和感悟画面背后的情绪、情感和意义。比如在电影《耶稣受难记》中,观众会看到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面的画面,画面中的耶稣头上戴着荆棘编织而成的环状的带刺头冠,满脸是鲜血,身体呈十字形状被钉在木架子上面,整个画面的色调、音响和人物形象都给观众带来了极强的震撼。在这个画面中,象征的手法被十分恰当地运用其中。十字架自然是基督教和耶稣的象征,那个带刺的环状头冠更是导演借助的一个有力的道具,它象征了基督耶稣常常教导民众的话,那就是“谦卑克己”,“自己忍受苦难,救赎世人”。耶稣本人则象征为救赎世人而献身的“羔羊”。
  2.西方圣经主题影视艺术的分类
  《圣经》对西方世界各个层面的影响都十分深远,无论从思想、政治、经济,还是从文化艺术方面,其影响处处可见。因此关于圣经题材的影视作品种类繁多,让人目不暇接。笔者认为就其内容所侧重的目的和方向,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为了更好地描述和阐释《圣经》,更广泛地传播基督教,让信徒更直接地、更深刻地了解和领悟教义,电影艺术形式被充分使用,并且有很多影视媒体公司合作拍摄出关于《圣经》的系列剧集。这些圣经故事没有进行太大的改编,比较忠实于原著的内容,属于简单朴实的叙述性剧种,宗教性质强烈,让观众体会更多的是其对教义实实在在的、不夸张的呈现。
  (2)为了使圣经主题的电影能够更有观赏性,一些影片在忠实于《圣经》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必要的改编和整理,使故事更贴近生活,故事的情节更紧凑,人物的描写也更真实,整个故事也更吸引人,这种影片可以称作纪实和叙事相结合的记录片。
  (3)为了追求票房,圣经主题艺术电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两类圣经主题影片都是以圣经文本为主要依托的,但是还有一些电影的情节脱离了圣经原著文本,只有非常少的原著线索,影片增添了许多或悬疑,或惊悚,或搞笑,或打斗的场面设计,成了纯粹的商业片。
  结语
  《圣经》是一部记录古代希伯来民族文化和民间艺术的著作,含有丰富而独特的美学因素,可以说是一个审美资源库。无数艺术家从中获取创作灵感,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为世界艺术长廊增添了独特的景色。从文化史的角度看,《圣经》具有显著的文化原型主题的意义,将会有更多的优秀作品从中诞生。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课题名称:《圣经视域下的西方文化艺术主题及其原型的认知探索》,课题编号:13C015)
  参考文献:
  [1]王佐良,祝珏,李品伟,等.欧洲文化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2]解光云.世界文化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9.
  [3]任东升,张德禄,马月兰.圣经文化导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