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蒙克,挪威著名画家,一生创作多部艺术巨作,目前仍被各艺术院校和艺术研究机构推崇。在他的艺术作品中,我们不仅可以欣赏到他那精湛的画技、丰富的色彩以及优美的画面,更能品读出他独特的人生哲学——“生”“死”“爱”“孤独”“病痛”充斥在画面中,像是为世人表述这就是人生;“对抗”“挣扎”“呐喊”隐藏在画面内部,却随时提醒着人们不要放弃,勇敢奋斗。这就是蒙克,一个能“以幽暗的心绪,观察浊世的情形,将隐伏在人间生活深处的惨淡的实相,用短刀直入地、简捷地剜了出来”的人物。
一、 蒙克生平及油画的创作过程
1863年蒙克出生于挪威的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共有五个兄弟姐妹,5岁时母亲因病去世,随后比他大一岁的姐姐也离开了他,面对这种生死离别,对生活渐渐失去兴趣的他患上了自闭症,随后他发现唯有绘画可以将自己的痛苦宣泄出去。1881年,他就读于国立工艺美术学校,受其教师的影响开始接触前卫艺术。1885年,蒙克开始接受印象派以及后印象派的作品,并创作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生病的少女》。随后父亲的去世成为他人生又一打击,于是创作出一系列有关“生”与“死”的作品。1892年,蒙克将自己心中最痛苦、最艰难的回忆释放在《冻结生命》系列组画中。1893年,蒙克创作出以讴歌“生命、爱情和死亡”为基本主题的《呐喊》。1916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蒙克患病,在对抗疾病过程中,怀着向往自由、渴望和平的梦想创作了《太阳》《人山》等作品。
从蒙克生活经历中我们不难发现,蒙克自身的不幸遭遇对他的作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更多的是看到了人们精神的焦虑和恐惧以及绝望。此外,蒙克的作品在很多地方上还体现了在当时资本重压下,人们精神世界的空虚,他将这一切发挥到极致进而形成了一种蒙克油画的独有特质。
二、 蒙克油画作品中绘画技法艺术分析
(一) 蒙克油画作品线条艺术分析
在油画中,线条是丰富多样的,直线、斜线、曲线、虚实的线、光滑的线等都可以被画家运用到画面当中,且不同形式的线条还拥有不同的情感,水平线的平静、垂直线的庄严、斜线的速度感以及曲线的优美和韵律为画面增添了更多情感因素。将这些表达不同情感的线条运用到画面中,不仅可以表现事物的形象,还能为画面增添更强的形式美。
首先,在形体塑造方面,蒙克结合不同形体的质感采用大量丰富变化的线条进行塑造。不同的形体都在它的画笔下被塑造的栩栩如生。蒙克说:“与米开朗基罗和伦勃朗一样,我对线条比对色彩更感兴趣”,因此在绘制衣服时,作者会按照衣服的质感选择相应的线条,而在绘制人物时,作者会根据人物各结构的变化及身体结构的变化选择不同的线条进行描绘。
比如《西班牙流感时的自画像》一图中,作者采用柔软的曲线成功地塑造了主人翁的黑色长服。用坚硬的细线凸显主人公身后竹制座椅的坚固。再比如《呐喊》这一作品,作者分别采用曲线和直线成功的将河水与路面塑造并区分开。另外形体的塑造还表现在线与背景之间的处理上,有时作者为了突出主体,会将主体的轮廓线处理得非常清晰。
其次,在形式美的营造方面,蒙克的用线体现出节奏与韵律、虚实与留白的形式美。蒙克线条所体现的节奏与韵律主要是通过运用缓和的曲线和快速的直线来完成的。翻开蒙克的诸多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蒙克善于运用大量富有弹性的曲线,这些曲线给人带去强烈的想象空间。同时一些直线的运用为画面增添更多的速度感,当两者在同一张画面出现时,节奏与韵律随即而生;蒙克线条艺术的虚实与留白主要表现在对结构的虚实处理以及刻意留白的处理方面。这一点往往是根据塑造形体的基本情况来变化的。同时蒙克的作品中还存在大量空白的线,如《太空中相遇》,这些空白线不仅是为了突出形体结构,更为画面增添了形式美感。
(二) 蒙克油画作品色彩艺术分析
色相、明度、纯度是构成色彩的三要素,三者之间紧密联系,不同的搭配会对画面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下面结合色彩三要素,分析蒙克油画作品的色彩艺术魅力。
首先,蒙克笔下的色彩非常丰富,不同的颜色有机的搭配,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比如《生命之舞》中,红、橙、黄、绿、紫、白等颜色均匀出现在画面中,同时背景与人物所选择的颜色均为色相环中距离较远的色彩,如背景用紫、绿色,人物则用红、橙、黄、白色,这样更容易烘托画面的主体效果。
其次,蒙克笔下的色彩在明度上来讲,色彩明度都非常低,如《呐喊》中画面以黑色和深红色为主色调,《站(下转第38页)浅谈里希特油画创作风格与图片的关系
陈艳(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桂林541006)摘要:在当下的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和数码摄影的飞速发展,各类图片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自摄影术发明以来,就与绘画有着紧密的联系。开始时,画家为了精确地描绘自然,发明了摄影术,摄影术的发明和发展逼着绘画去寻找新的表达途径,使绘画脱离了以精确描绘自然的道路,促使了绘画的发展。摄影术也从当初的模仿绘画,逐渐独立找到自己的形式和特点,独立成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