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艺术教育论文

试论三种唱法的辩证关系

2015-07-14 08: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于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以及通俗唱法,人们普遍认识的是其个性特征,对其共性和相互之间的联系,认识甚少,这不利于声乐艺术的互相交流相互借鉴。因此,对三种唱法的辩证关系进行认识、分析,十分必要。
  一、三种唱法的共性与内在联系
  1.歌唱心理一致性
  美声唱法是一种外来唱法,源于17世纪的意大利。这种唱法在19世纪以前,歌唱者只注意声音的美和华丽,而不注重用内心情感去表现歌曲的深刻思想和恰如其分的意境。到了19世纪后期,美声唱法发展到了兴旺时期,那种片面地追求声音美的现象有所改变,歌唱者把声音美和内心情感的表达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民族唱法与西洋唱法相比,在内心情感的表达方面则显得更加突出,一般坚持声、情、表、意境几个方面的有机结合。但美声唱法在反映内心情感、歌曲意境方面与民族唱法相比较,前者显得更含蓄些。通俗唱法并不把声音放在首位,由于许多通俗歌曲的音区比较窄,所以歌唱者常不需要经过长期严格的声音训练,但是歌唱者却以丰富、真实、复杂的内心情感来感染观众,从而达到较广泛的艺术效应。当然三种唱法在演唱过程中,都需具备相同的心理素质,即具有兴奋、积极、主动、挺拔向上的歌唱心理素质,都需要展开激情、想象的翅膀,形神兼备,身临其境,声情并茂地进行艺术再创造。只不过三种唱法在对声音与内心情感表达所放置的地位、倾向有所不同。
  2.歌唱生理上的对立与统一
  三种唱法从生理上进行分析,美声唱法对发声器官的嗓音理论研究比其他两种唱法要先进,特别是对发声器官解剖上。三种唱法在声带上的要求是相同的,都要求其具有两种混声机能,否则就没有高音,都需要头声即声带边缘振动的产物。对声音通道的调节是有区别的,美声唱法要求把喉咙充分地打开,其他两种唱法只要求声道不堵塞,如果需要的话一般也只前后打开,因为在唱高音时,通俗和民族唱法喉头不需要向下。在气息上,美声要求音量大,使用上下腹的对抗也大,而另两种唱法只要求气息顺畅即可。
  3.歌唱倾向的对立与统一
  对于三种唱法的歌唱倾向,带有普遍性的观点是,民族唱法注重唱“词”,美声唱法注重唱“声”,通俗唱法注重唱“情”。这种观点使我们不难看出“三种唱法”在歌唱倾向上的对立性,但这仅仅是表面特征。实质上,“三种唱法”虽然在歌唱倾向方面各具特色,但认真分析这三种唱法,在有些方面又有互相联系统一的一面,不管是哪种唱法,它们所追求的共同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以自己鲜明的特点吸引并感染观众,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方式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从而增强艺术的感染力。
  4.音乐感情、音乐表现力方面的对立统一
  “三种唱法”的艺术感染力、艺术表现方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民族唱法具有音乐情感丰富多彩,注重声情并茂和表演相结合,音乐形象明朗清晰可见的特色;美声唱法具有复杂华丽的特色,其注重用复杂多变、跌宕起伏的声音线条来“勾画”艺术世界;通俗唱法不仅有形体动作的律动变化,而且也注重用复杂的节奏变化、速度变化来表现歌曲的意境,感染观众,并且自然洒脱。
  近几年来,“三种唱法”根据本身特点,各发挥其优势。民族、美声唱法与伴舞相结合,通俗唱法与音响灯光相结合,大大丰富了我国艺术舞台。
  二、“三种唱法”在演唱风格、语言特点上的对立统一
  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但民族演唱风格都具有质朴、大方、自然、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形神兼备的共同性。
  1.演唱风格的对立统一
  美声唱法讲究声音的音色音量,讲究声音的壮观气势,伴随庞大的西洋管弦乐队,不用话筒,歌声也能具有较大威力,声音灌满整个剧场。其音域较宽,一般两个八度,或者超过两个八度。从这些方面来看,其他唱法是无法达到的,特别是通俗唱法,由于音域不宽,一般在一个半八度,尽管语言清晰、动听亲切,但其必须依靠先进的音响设备,才能使歌声灌满剧场。
  2.语言风格的统一
  吐字上,美声唱法是在共鸣前提下的吐字,是发音比吐字重要;民族唱法把吐字放在首要位置,强调字正腔圆;通俗唱法要求“说话式”的自然吐字,要求声音必须充分地唱出来,不能含糊不清在嘴里。这三种唱法声音必须充分靠前(听者的感觉)。民族演唱风格既丰富、明快又十分亲切,非常容易被观众所接受。此外,民族唱法的咬字发音口型,一般呈微笑状,因而发出的声音显得比较平直、浅显、明亮、清脆。
  美声唱法的语言风格是一种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音夸张化的语音风格,吐字发音时,口型要求圆而竖,而且要求高、中、低三个声音区域的声音、咬字、位置共鸣协和统一。因此,咬字时不像民族唱法闭口、开口音有明显变化,而是不分闭口、开口音,一律要求每一个字圆、丰满、竖起,从而达到一种立体的声音效果。
  总而言之,三种唱法无论从演唱风格、演唱方法,还是从意境、感情、心理表现方面,不仅有其所长,也有其所短。随着声乐艺术及人们审美观、鉴赏力的不断提高、发展,不论哪一种唱法,都不应该教条式地抱着自己的一套不放,而是应该在自己所学的唱法基础上,研究、分析及吸取其他唱法的优点,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有更大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怎样提高声乐演唱水平[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3.
  [2]赵梅伯.唱歌的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7.
  [3]潘乃宪.声乐实用指导[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4.
  [4]王福增.声乐教学笔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