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在高校开展得越来越深入,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艺术教育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成为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并在实践探索中逐步得到发展,实践的需要促使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理论不断地丰富与发展。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殊性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公共艺术教育是指在群众中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即通过艺术知识的讲授,运用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戏剧、电影等艺术手段,着重对人们进行的情操教育,是集娱乐、欣赏、基本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其目的是通过艺术教育的渗透,优化人的知识结构,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欣赏水平,陶冶人的情操,塑造人的心灵,发展人的创新思维,培养人的知感性,使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就是指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它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使之掌握人类的艺术审美经验,受到美的感染,具备良好的审美素质,从而达到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殊性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以其特有的艺术教育形式,强调艺术面向大学生,追求大学生权利和意识的尊重与表达,尤其强调大学生参与过程中所体现的交流、互动,培养大学生的艺术素养,造就大学生的完善人格,并以此培养大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最终实现大学生提高文明素质的价值。同公共艺术教育相比,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有其显着的特殊性。
1.对象的特殊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对象,一般在17岁~23岁之间,处于青年发育的中晚期,他们己经具有较高的文化基础,思想品质比较成熟,心理发展比较稳定,对公共艺术教育有一定的理性认识,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注重提高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文化品位和人文素养。
2.内容的差异性。从中小学一路走过来的大学生,由于生活环境、家庭背景以及学生时代公共艺术教育的普及程度的不同,也由于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不同的接受水平,使大学生在接受公共艺术教育方面呈现个体差异性或层次性,决定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根据实际情况开设普及型、提高型、创作型等内容的课程,使不同的大学生在艺术理论、艺术技能等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学习与提高。
3.形式的多样性。进入大学后,自学在大学生学习中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受制于大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形式不仅只局限于课堂,还有第二课堂或是组织学生社团等多样性的公共艺术教育,使教育形式变的丰富多彩。通过这些活动调动大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营造校园文化的艺术氛围。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当前,随着我国教育界涌动着声势浩大的素质教育热潮,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的浪潮中显示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1.从教育本质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教育的本质特性,表现为教育是有意识的以人为直接对象的社会活动,其目的在于促使个体社会化,促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发展,在知识、品格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的需要。而个体先天自然因素和后天的社会因素包括知识技能、文化涵养、心理品质等的“合金”就构成了个体的素质,所以教育在本质上就是培养个体的素质,教育在本质上应该是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并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中。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在高校大学生中广泛开展审美教育的一种形式,通过艺术手段,有机实施培养受教育者形成艺术的整体性认识与创造意识,是一种有意识的以高校大学生为直接对象的社会化活动,因此,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有效形式,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本身又具有艺术教育与其它教育相区别的最基本的质的规定性,即具有审美性、形象性、情感性等特征,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从教育目标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终极目标正是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当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是我们新世纪教育的重要目标,素质教育就是以全面培育和提高受教育者综合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公民。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的培养和熏陶,最终达到其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很多事实也证明,艺术和科学是相通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对实现素质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的目标有着积极推动作用,正如李政道所说:“科学和艺术是不可分割的,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它们的共同基础是人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是真理的普遍性。”素质教育所追求的目标,正是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追求的终极目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和素质教育有着共同的培养方向,那就是使受教育者成为素质全面发展的人。
3.从教育实践看,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正成为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审美的教育,主要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以公共艺术课程教学形式展开。当前,国家己经认识到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以指导各普通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各普通高校也基于素质教育通过艺术教育全面加强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根据方案要求结合高校自身实际制定了公共艺术教育限定性选修课程,使公共艺术课程教学逐步成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日益成为普通高校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二、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还没有进一步明确
这主要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历史紧密相关。回顾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的实践,它经历了停滞一发展一退潮一再发展的阶段。建国前30年由于院系调整和政治运动的冲击,我国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出现了停滞甚至倒退的状况。自1988年教育部颁发了《在普通高等教育中普及艺术教育的意见》后,很多普通高校都相继成立了各种艺术教育机构,开设相应的艺术教育课程和公共选修课。进入20世纪90年代,由于经济体制转轨,经济学热门课程异军突起,公共艺术课相对萎缩,导致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流于形式。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了美育的地位,2006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再次得到重视与发展。相对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由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历史曲折漫长,致使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还不足,而且,素质教育作为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131,也需要不断完善和发展,因此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
(二)高校管理者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认识还没有统一
目前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开展的规范与否完全取决于“管理者是否重视”。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公共艺术教育的开展和具体实施,各高校的差异较大。有些高校的公共艺术教育“领导重视”,无论在课程的设置,还是教学内容及教学条件等方面都比较好,基本上能满足学生选修的要求,如北京理工大学十分重视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己经形成了涵盖四大艺术领域、7个主要门类、按照3个层次(理论课、赏析课、实践课)构建的课程体系141;但也有相当一部分高校虽然设立了公共艺术课程,却并没有真正实施,一些高校在经费投入、必要的教学条件和课程设置上都还远远没有到位。高校普遍存在着公共艺术课设置不合理,设置随意性大,呈现单一化的趋向,这样的现状无形中造成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畸形发展。
(三)师资队伍自身的综合素质及专业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由于缺乏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及时、深入的研究,许多高校忽略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实际情况的变化,师资队伍与当今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根本需求发生了脱节的状况。面对现实我们可以看到,在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各种各样的“人才”都裹了进来,造成师资队伍的良莠不齐,文化底蕴不足,科研能力不强,敬业精神与教学能力欠佳。透过现象看本质,一是教师大多从艺术院校毕业,本身在校期间受专业艺术教育培养模式单一的影响,造成重艺(技能、技术)轻文、知识面窄、人文知识浅薄的缺陷;二是当前由于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没有统一规范的教材,教师使用教材自主性比较强,存在专业艺术院校的教材‘压缩”使用和按专业教学设置课程情况,缺少对公共艺术教育本身的教学规律的研究,科研意识淡漠,不能适应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需要。
(四)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也制约着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笔者曾在某重点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从认识上还存在偏差。在教学态度方面,许多学生认为艺术教育与专业教育根本不相关,很难意识到公共艺术教育对提高审美素质有帮助,更别提到对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有推进作用和意义,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在教学内容方面,许多学生希望公共艺术课程能能接触感兴趣、结合生活的有时代特征的教学内容,而实际中高校的公共艺术课程很难涉及到除音乐、美术外的其他内容,如摄影、雕塑、戏剧等方面,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公共艺术教学形式看,大学生偏重艺术欣赏,而对技能类、理论类选择的比较少等等。所有这些大学生认识上的偏差制约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但这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了不同艺术水准的大学生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内容、形式上的不同要求。
三、深化素质教育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途径与措施
当前,各高校开展公共艺术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继续加强素质教育中的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研究,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措施推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
(一)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性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普通高校素质教育中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必须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要结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特点,在组织和制度上予以保障。在组织建设上,从国家、省到高校应设有专门机构管理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在高校要配有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公共艺术教育的管理工作。在制度建设上,加强学校艺术教育法规建设,在教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制定相配套的规章制度和实施细则,同时,加大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确保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学科建设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要像素质教育中对思想道德课、体育课等课程规范那样,有具体可行的规范性要求和具体安排进行实施。首先要加强公共艺术教育的学科建设,建立从小学到大学相衔接的公共艺术教育体系,包括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等,特别是要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要结合艺术课程特点,建立适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发展的课程体系。其次主管部门应组织专家全面修订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教学大纲,编写适合大学生发展的规范化指导性教材,并通过教材审查和评选推出若干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高质量的艺术课教材,供各高校选用。再次各高校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构建规范科学的艺术课程教学体系。
(三)改革高校公共艺术课堂教育形式
要制定合理的公共艺术课教学计划,并按规定的周课时排课开课,改变过去公共艺术课可有可无的局面;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高校大学生特点,结合音乐、影视、舞蹈、美术、戏剧、文学等几大艺术门类,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相结合、艺术形象与审美教育相结合原则,把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情趣、高尚道德和创新精神作为艺术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把艺术教育的主根扎在课堂教学中,以充分发挥课堂在公共艺术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对业己形成的艺术团体和兴趣小组,要坚持公共参与原则,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艺术活动,活跃校园艺术教育文化氛围。同时,要拓宽课外艺术教育活动领域利用大自然和广阔的社会课堂进行艺术教育,促进大学生感受艺术的魅力。
(四)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
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虽然国家制定了方案进行宏观指导,但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公共艺术教育,从组织管理机构、制度保障、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课堂教学及教学设施条件等都表现出差异性,为了规范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加强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评价是切实有效的途径,一方面促进高校采取措施加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建设,另一方面可以认真总结经验,相互比较借鉴,共同促进高校公共艺术教育的建设与发展。要重点加强高校公共艺术课程教学的评价,不仅要评价学生,也要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校的教学决策进行评价。要评价大学生对艺术技能的掌握和认知的水平,及其在情感态度、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等领域的发展水平,通过评价逐步建立起能够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公共艺术课程评价体系。
作者:王长喜,陈磊(武汉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43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