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研究生论文

21世纪以来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新趋势

2016-05-10 16:5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概况


  目前,在美国除了美国大学组织的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外,其他改革项目多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ScienceFoundation)、研究生院理事会(CouncilofGraduateSchools,CGS)、美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theAssociationofAmericanCollegesandUniversities,AAC&U)、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Car?negieFoundationfortheAdvancementofTeaching)、Pew慈善信托基金(PewCharitableTrusts)、福特基金会(theFordFoundation)等政府机构、社会团体、私人慈善基金会发起或资助进行。这些改革措施的侧重点和适用范围各有不同,既有关于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改革,也有针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位和就业等问题的局部改革。整体方面,例如1999年启动、2006年6月由华盛顿大学教学发展与研究中心主持,美国Pew慈善信托基金支持完成的“重新规划博士生教育”(Re-envisioningthePh.D.Project),主要是针对美国博士生教育过分注重学术研究以及毕业博士就业困难等问题,试图通过改革博士生教育,确保博士学位和博士生教育对社会各界具有持续的吸引力。通过对不同领域的人士进行调査,收集汇编有价值的改革案例,提出了博士生教育改革的八项建议、七项主张。


  局部方面,例如2000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启动的“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整合计划”(Integrative Graduate Educationand Research Traineeship Program,IGERT)主要是以课程改革为核心,试图通过改革科学和工程领域博士生课程,以期望博士生获得跨学科知识结构,掌握多学科领域的精深知识,拥有精湛的专业技术和技能,能够在社会上找到自己的归属,成为其专业领域的领导者和改革者。该计划还希望通过创新研究生教育模式,超越传统的学科界限,培养能适应多个领域多种变化的全球型复合人才,并通过改革改变传统的研究生教育模式,催化研究生教育文化变革。目前该项改革还在进行之中。


  如果说IGERT是以课程为中心的研究生教育改革,那么2007年在卡耐基教育促进基金会的资助下启动的卡耐基教育博士项目(The Carnegie Project on the Education Doctorate,CPED),则是以学位建设为中心,主要是针对目前教育专业博士与教育学博士长期承载着培育优秀教育实践工作者和卓越的教育研究者的双重目标,结果在这两方面都没有做好,使得这两个学位都被指责为“二流学位”的状况,探索出一套全新的教育专业博士培养方式。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任主席舒尔曼(LeeS.Shulman)甚至给它重命名为教育专业实践博士学位(Profes?sionalPracticeDoctorate,P.P.D.)。


  而由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与美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共同发起和进行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Prepar-ingFutureFaculty,PFF)则侧重于就业,其目的是为一些研究生提供机会,使其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教育机构,了解教师职责,为将来成为教师做好准备。


  在欧洲方面,目前影响比较大的是由欧盟组织自1999年发起至今仍在进行的博洛尼亚进程(BolognaProcess)以及伊拉斯漠计划(EuropeanCom?munityActionSchemefortheMobilityofUniversityStudents,ERASMUS)、伊拉斯谟世界计划(ERASMUSMUNDUS)。“博洛尼亚进程”是29个欧洲国家于1999年在意大利博洛尼亚提出的欧洲高等教育改革计划,该计划的目标是整合欧盟的高教资源,打通教育体制,建立统一的欧洲高等教育区。伊拉斯谟计划启动于1987年,现如今的伊拉斯谟计划是欧盟终身教育计划(LifeLongLearningProgramme)的一部分。终身教育计划涵盖学前、初等、中等、高等、职业与成人教育等方方面面。伊拉斯谟计划主要负责高等教育,其改革核心包括课程研发;大学与企业合作项目,旨在将企业文化、创新精神的培养融入学生课程同时也作为教师的一项技能,使培养的学生能满足企业的需求;高等教育现代化,旨在促进欧洲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包括课程现代化、管理的现代化等,以满足全球化背景下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虚拟校园,旨在更好地整合利用虚拟空间资源,促进欧盟范围内校园资源共享。伊拉斯谟世界计划是欧盟委员会于2003年提出来的高等教育交流项目计划。通过建立100个跨大学的“欧洲硕士专业”和提供近万个奖学金和访问学者名额的方法,吸引更多外国教师和学生在欧洲的大学学习,加强欧盟成员国大学之间的学术联系,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质量和竞争力,扩大欧洲高等教育在世界的影响力。


  二、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趋势


  通过对各国研究生教育改革项目的分析,可以窥见目前国际上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几大趋势:


  1.建立与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高培养质量在研究生教育中,如何提高培养质量是亘古不变的话题。就近几年欧美研究生教育改革来看,各国比以往更加重视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提高。甚至一些尚未建立质量保障体系的国家也加入了这一行列。根据博洛尼亚进程2009年调査结果显示,在参与博洛尼亚进程的46个国家中,已经有42个国家启动了“国家质量体系框架”,已经有15个国家建立了“国家质量体系框架”专门网站[2]。由此可见,质量保障体系在世界范围内有了它的根基,今后可能还有越来越多的国家会建立起适合自己的质量保障体系。


  与此同时,质量保障体系也在不断完善。2005卑尔根会议制定了《欧洲高等教育区质量保障标准与准则》(StandardsandGuidelinesforQualityAssur?anceintheEuropeanHigherEducationArea),作为欧洲国家质量保障的基础。在欧盟总的质量保证总框架之下,博洛尼亚各参与国自行建立适合本国的质量保证体系。如德国建立了政府认证评估机构、评估机构直接评估的制度。德国成立了跨州的学位认证委员会(Akkreditierungsrat),2005年更名为德国局校专业认证基金会(StiftungzurAkkreditierungvonStudiengaengeninDeutschland),它属于欧洲局等教育认证联盟(ECA)和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证协会(ENQA)的成员。它并不直接对高校的专业进行认证,而是通过制定认证标准,批准或是直接认证某些认证机构,再由这些机构判断具体高校的新设学士和硕士学位的质量H。其认证程序是首先由申请认证的机构提交自评报告,然后认证委员会与申请机构进行一到几次的商讨会,随后认证委员会作出认证、有条件认证或不认证该机构的决定。而申请机构一旦获得认证后,认证委员会则负责监督该机构对承担责任的贯彻情况和设定目标的遵守情况。


  英国1997年成立了局等教育质量保证署(QualityAssuranceAgencyforHigherEducation,QAA),独立 于政府和高等院校之外,主要职责是对大学的管理、整体教育服务、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等进行评估。其评估方法不断更新,且针对英国不同的地区采取不同的评价方法,例如学术审査法主要用于英格兰和苏格兰,质量评价与学科评价方法主要用于英格兰和北爱尔兰。学术审査法始于2002年,审査点主要包括学术基础以及教学质量[5]。质量评价主要是针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业成就的评价。除了外部质量保证外,英国的内部保证机制也在不断完善,同时加上社会舆论的压力,英国的高等教育质量处在多元的监控之中。


  在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ouncilHigherEducationAccreditation,CHEA)也于2006年修改了其于1998年制定的高等教育评估标准。重新制定的标准涉及六个方面:第一是学术质量,认证机构在与教学、科研相关的成果等方面要有明确的要求;第二是问责,向公众提供各种可靠信息并接受公众的监督;第三是在适当的情况下鼓励认证机构自我改进和完善其评估方案;第四,保障评审的方案适当与公正;第五,认证机构对自身评审进行自我审査,包括其认证在公众的认可度及影响力等;第六,认证机构要有足够的资金及人员。


  2.关注研究生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更加注重高等教育的服务功能


  如果说传统的研究生培养注重研究能力的培养的话,近年来研究生教育则逐渐从传统的培养模式中解脱出来,越来越关注研究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此各国纷纷采取措施,改变研究生培养模式,改善硕博士毕业生的就业状况。


  最为典型的是美国的研究生教育改革。这里不得不提美国1993年启动、2003年完成的“未来师资培训计划”(PreparingFutureFaculty,PFF)。之所以发起这个项目是因为虽然大部分博士研究生期望毕业后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但是美国的研究型大学仅能为25%的博士毕业生提供教师职务,也就是说75%的博士毕业生将会去其他类型的学院或大学担任教职,而在那些机构对教学、服务的要求比对研究的要求更高。美国大学的传统却又使得其对研究生的培养集中于学术上。PFF计划就是要为博士研究生提供一个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学校期间能够接触到各种不同的学术机构,了解到不同教育机构对于教师的不同要求,并亲身参与实践,为将来成为教师做好准备。208222名博士研究生参与了该项目。PFF使学生在开始其职业生涯时不再手足无措,他们了解他们所要从事的工作,知道如何去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在就业市场中,他们比他们的同辈们更具有优势。虽然现在PFF项目已经结束,但其影响并没有结束。各参与学校正筹划着把PFF所进行的试点项目,融入到博士生的培养中。可以说PFF计划是对美国传统博士生培养模式的一个挑战,要改变由来已久的博士生培养模式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另外在华盛顿大学“重新规划博士生教育”项目的研究成果中,也提到目前美国的博士研究生教育不适应学术界和社会各领域的要求,缺乏系统的职业训练,应该为博士研究生提供广泛的信息,提供合适的导师,使其广泛地接触各种职业。


  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2007年也发起了创业精神与研究生教育项目(EntrepreneurshipandGradu?ateEducation)。该项目主要是通过与研究生院院长、正在创业的学生、企业家、学术带头人的会谈,探讨究竟什么是研究生教育中的Entrepreneurship,如何将创业教育纳入研究生教育的课程中,以及研究生创业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


  在欧洲,欧洲大学协会也于2006年发起了“通过创新博士教育增加就业机会”(FromInnovativeDoctoralTrainingtoEnhancedCareerOpportunities,简称DOC-CAREERS)计划。其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博士学位课程与博士职业发展、就业前景的关系,提高博士生的就业率,使学校培养出的博士生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3.更加重视专业型研究生的培养


  在注重学术型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的同时,目前欧美国家对于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并且开始探讨专业型研究生的最佳培养方式。在这方面目前在美国影响较大的要数卡耐基教育博士项目(CPED)以及专业硕士项目(ProfessionalMaster’sInitiatives,PMI)。


  由于在美国约有142个教育研究生院承担着培养Ph.D.与Ed.D.的任务,而在实际的培养过程中,两者在培养方式上却没有明显的区别?。于是在2007年,以CID卡耐基博士教育创新计划(CarnegieIni?tiativeontheDoctorate,CID)为模板启动了卡耐基教育博士项目,以探寻最佳的教育专业博士的培养方式。截至目前,已有26个大学或学院参与了该项目。参与该项目的学校必须由该校的管理者、学者和研究生组成一个团队,以便能在各个学校之间建成一个网络,方便参与项目的学校彼此学习交流。同时,每个参与学校还需要为自己学校设计新的专业教育博士培养方案,并使之有效运作。


  专业硕士项目推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专业研究生毕业后能够满足劳动市场的需求,帮助他们为将来在企业、政府、非营利性机构工作做准备。该项目包括两大部分:一部分是科学专业硕士计划(CGSProfessionalScienceMaster'sInitiative),另一部分是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硕士计划(CGSProfessionalMas?ter'sinSocialSciencesandHumanitiesInitiative)。科学专业硕士计划最先开始于1997年,2006年由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负责推行,其目的就是要使科学专业硕士成为美国研究生学位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那些不愿意攻读博士学位的科学、数学、工程领域的本科毕业生提供一个最佳的选择,同时也为他们的就业增加砝码。


  2002年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在福特基金会的支持下,将专业硕士项目扩展到人文社会科学领域。2003年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硕士项目在美国38所大学中进行试点,经过几年的实践,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准备召集参与项目的研究生院院长、负责人、参与者将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硕士的培养制度固定下来并在2010年出版该项目的重大成果。


  4.关注研究生教育课程的跨学科性,培养复合型人才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一生中的变动性也越来越大。当今社会几乎很少有人一生从事一项工作,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只有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高等学校的改革也越来越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而不仅仅将学生的学习固定在自己的专业领域。


  比如在美国影响较大的“研究生教育与科研训练整合计划”,十分注重给研究生提供跨学科的环境,使参与该计划的研究生能够理解和整合科学、技术、商业、社会、伦理、政策等各方面的问题,培养其跨学科的视野和独立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


  为促进各个参与IGERT项目的大学展开跨学科研究,该计划设立了各种跨学科主题研究项目,并为参与院校提供奖项。目前所设立的跨学科主题包括:可持续发展,生态与环境;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神经科学,生物学与心理学;传感,信号,图像和信号处理等。在国家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各个学校根据自己的教学特色以IGERT所设定的主题为基础设立研究生跨学科培训项目。例如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就建立了植物系统生物学的跨学科研究生培训计划(IGERTPlantSystemBiologyInterdisciplinaryGraduateTrainingProgram),该项目涉及生物基因组学、模型计算科学、系统建模、植物学等多种学科,培训项目设立全新的课程表、建立新的师资队伍,以便为参与项目的研究生提供最好的教育。哥伦比亚大学也发起了应用数学、地球与环境科学研究生联合培训项目(AJointGraduatePrograminAppliedMath?ematicsandtheEarth&EnvironmentalSciences),涉及IGERT所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和环境、科学与工程计算、气候变化的影响和因素等多个主题。


  根据IGERT2006年项目报告,IGERT计划不仅丰富了研究生的学习经历,而且促进了教师的跨学科教学和研究,掀起了学校跨学科研究生教育的热潮。


  此外,在美国2005年发布的《21世纪国防教育白皮书:重新规划研究生教育》(NDEA21:ARenewedCommitmenttoGraduateEducation)也提出研究生教育应促进跨学科的学习,因为不仅社会需要跨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而且知识的创造经常发生在交 叉学科中,需要研究者能够在跨学科的团队中创造出新的知识。


  5.国际化趋向


  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了经济的全球化,同时影响到文化的全球化、教育的全球化[14]。在高等教育方面表现得最为明显的就是教育的国际交流曰益频繁。全球化背景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闭门造车”,促进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必然趋势。美国国务院就表示,国务院、国土安全局以及其他美国政府机构意识到,美国学术与科学研究的一个基础就是充满活力的国际参与。但是这并不是说各国高等教育趋于一致,矛盾与冲突依然存在。


  比如欧洲,在欧盟的领导下,博洛尼亚进程到今年已走过了11年,在离其最初制定的2010年建立欧洲高等教育区的目标仅有一年之际,2009年的鲁汶会议又将建立高等教育区的目标推迟到2020年。博洛利亚进程的参与国家也由最初的四个发起国(法、德、意、英),发展到46个欧洲国家。博洛尼亚进程的核心思想是通过建立三级学位体系、欧洲转学分系统、文凭互认等,促进欧洲范围内各国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欧洲高等教育的竞争力。欧洲大学协会副会长JeanChambaz指出,博洛尼亚进程是欧洲应对全球化的一个策略。尽管博洛尼亚进程在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阻力,牵涉到各种异质文化的冲突及根深蒂固的传统培养模式,但是各国多样化的创新方案,最终能使整个欧洲获益?。


  另外伊拉斯谟计划的初衷也与之相似,其缘起就是因为试图通过欧洲内部的联合,以迎接来自美国、前苏联的激烈竞争。该计划从1987年启动,到1995年成为苏格拉底计划的一部分,再到2007年成为终身教育计划的一部分,二十几年经久不衰。主要就是在于其适应了全球化的趋势。该计划的核心部分,就是通过国际联合课程研发,主题网络系统建设、学生与教师的流动、虚拟校园等项目,促进欧洲高等教育的一体化。截至1999年,有2000所欧洲大学联网成功,35个大学专题网络建成,46万名大学生得到促进流动的奖学金和补助,3万名大学教师接受异地培训和参与交流活动。


  在欧洲还有一项值得关注的就是伊拉斯谟世界计划。它是由欧盟委员会提出的一项高等教育交流项目计划,具体包括三大行动领域:开设联合硕士和博士专业;在欧洲和第三国大学之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宣传推介欧洲高等教育。另外,为了争夺亚洲人力资源市场,欧盟在伊拉斯谟世界计划下还专门开设了“亚洲窗口”计划。2005~2006年间启动的“亚洲窗口”计划有5个,其中4个是为特定国家开设的(中国、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第五个“亚洲窗口”计划则是面向亚洲其余国家。


  而美国高等教育改革也十分关注国际化问题。2008年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第48届年会主题就是全球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GraduateEducationinaGlobalContext)。另外,在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的倡导下,也有许多关于国际合作的项目得以推行。例如,美国研究生院理事会目前在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下正开展一项研究生教育国际合作研究(InternationalCollaborations),主要是调査美国各大学及学院联合学位与双学位项目以及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情况,了解美国研究生教育中国际合作的政策措施及现状,以帮助美国各大高校更好地利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机会。据目前的调査情况来看,在美国约有38%的研究生院至少有一个国际合作项目。有31%的项目打算在未来两年启动新的国际合作。国际合作项目已经成为美国高校一项长期性的规划,而且还可能在未来得到更加广泛的实施。除此之外,其还有一项国际性的研究--国际研究生招生调査(InternationalGraduateAdmissionsSurvey)。从2004年开始,CGS对美国504所高校展开调査,主要是了解美国高校中国际学生的申请、录取以及最后入学注册情况,每年就这三方面的情况撰写研究报告递交CGS。通过调査也使美国人意识到美国的高等学府也不一定是国际学生的首选,如何提高美国研究生教育对于世界学生的吸引力成为美国高


  等教育界一个重大课题。


  美国卡耐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高等教育领域也在进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与欧亚高等教育计划,并与非洲高等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积极支持非洲高等教育的发展。


  总之,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每个国家都试图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对于国力日益增强的我国而言,这也是发展自身的一个绝好的契机。如何通过教育交流和输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并对自身产生益处,成为我国的学者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三、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政策的思考


  面对国外研究生教育改革趋势,我国应紧跟国际潮流积极寻求改革,改变我国研究生教育现状。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扩大也产生了诸如研究生生源质量下滑、课程体系不完善、专业硕士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教育部已推行的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试点工作,表明了国家对研究生教育的重视。针对目前我国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首先需要完善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生教育外部质量保障体系中社会中介评价体系亟待建立,内部保障机制也亟须完善。其次是研究生培养中应注意学术型人才与专业型人才的培养方式的区别,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专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扩大专业型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在研究生课程体系的建构中,应注重本科与研究生层次上的区别以及跨学科课程的设置。当然,在全球化的今天更应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各高校与国外高校的联系,通过国际合作项目促进自身发展。


作者简介:杨春艳,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875;

          王晨,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北京10087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