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浅谈探究性实验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2015-03-28 11: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我们的共识。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对学生进行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视也日益凸显。新课程的实施和推进,使课堂教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每位教学工作者的内心。《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要由扶到放,逐步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

  一、将教材中的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探究性实验

  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我经常发现:教材中很多的知识点,如一些概念、性质、特征等,学生往往不容易理解。针对这些,我将一些不容易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了探究性实验。学生经过自己的探究活动,不容易理解的也就变得简单了许多。例如:在教学热的良导体和热的不良导体、风的形成等概念、性质的时候,我都把这些设计成了探究性实验来进行。

  二、将课内的讨论题和课下的讨论题设计成探究实验的形式

  探究性实验不能局限于课内进行,同样也可以将实验放到课下。有了充分的时间,学生往往会更有探究的兴趣,这时候教师的引导就会显得格外重要。

  三、亲历探究过程,收集探究信息

  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是实施探究活动计划的过程。这些探究活动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学生亲身经历的自主探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乐于实践,让学生在动手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在探究活动中学习方法。教师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收集第一手资料,教会他们观察、测量、记录、统计与做统计图表的方法,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提供具体的有针对性的帮助。例如,在引导学生做“水有浮力”的探究实验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相关的实验器材,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实验探究。实验中教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并提醒学生及时记录自己的发现。特别是用手向下压浮在水面的物体时,教师要提醒学生反复多做几次,认真体会手的感觉。

  在学生验证“下沉物体也受到浮力作用”时,可以提示学生用橡皮筋提起不同的物体,观察放入水中后长度的变化,并随时测量、记录皮筋的长度变化,学会用比较的方法验证科学假想、归纳科学结论。

  四、变教师的演示实验为教师指导的探究实验

  演示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感性认识,启发学生的思维。但是学生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不能主动地参与到实验中来,往往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把单纯的演示性实验变为由教师指导的探究性实验就可以弥补这些不足。《使小电珠亮起来》,探究的内容很简单:学生通过联接电路使小电珠发光。这一点,学生平时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怎样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有更大的收获呢?上课的老师通过改变实验器材来增加了这一探究的难度:增加原探究活动所需的器材,在实验器材中加入不通电的导线、没有电的电池、损坏的电珠、需要较高电压的电珠等。学生在使用这些器材后产生了许多问题与发现:为什么有的电池不能用?为什么有的电珠用几节电池才能发光?联接时有一处器材中断就不能使小电珠发光;可以使两个小电珠同时发光……增加的实验器材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和创新空间,加大了这一探究的难度,提高了本课科学探究的质量,也让学生体验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增长了科学探究能力。

  五、让验证性实验上升为探究性实验,增加实验的探究性

  有人曾经说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传统的实验教学往往是重结果轻过程、重接受轻参与的验证性实验教学,在学习中学生只是作为被动的接受者,减少了学生参与探索的机会。若换一个角度,把那些适合探索的验证性实验转变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由实验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承担者,在探究中鼓励学生大胆地去构思,去实施自己的实验,就能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和创新能力。如《蚯蚓》一课中,学生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在课堂上不能进行探究:为什么蚯蚓有红色、棕色?这是动物的保护色,要长时间的探究才能发觉其中的奥妙。蚯蚓吃什么为生?实验桌上的蚯蚓处于惊惶状态,不会进食……对于学生提出的探究内容,我给出了实验器材:白纸、放大镜、尺子、线、大的玻璃片和毛玻璃片。让学生选择:你觉得这些器材可以帮你解决哪些问题?选好探究内容后,领取实验器材进行研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后探究,使探究活动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外,体现了科学探究时空的开放性。提高科学课探究的质量,教师不仅要从教学设计和探究内容上下功夫,还要加强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使学生明白探究不仅是学习方式也是学习内容,并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生活态度、价值取向。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习惯于探索,在活动中发现,在应用中拓展,在探索中学习并体验成功的快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让课堂“活”起来,让学生“乐”起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