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自主探究的有效性分析

2015-08-05 08:4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提出: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必要的信息处理能力,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引导学生学会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学习和解决问题。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一、拨动孩子心弦,引发情感共鸣
  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内容,用真挚感情去扣击学生的心弦。如在教学《初识powerpoint》一课中,我以《我的家乡合川》为主题制作了一张宣传幻灯片,动人的音乐,美妙的图片,强烈震撼了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的心随着灯片的介绍一起上下激荡,整堂课师生都共同沉浸在我们家乡合川那迷人的魅力之中。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幻灯片的强大功用,强烈的激发了学生迫切想了解它,想认识它的求知欲望。为学生能迅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来,注入了一针兴奋剂。
  二、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例如,对美术感兴趣的人,对各种油画、美展、摄影都会认真观赏、评点,对好的作品进行收藏、模仿;对钱币感兴趣的人,会想尽办法对古今中外的各种钱币进行收集、珍藏、研究。兴趣不只是对事物的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是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参与这种活动而使人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而产生的。
  1.创设情景,带领学生进入奇妙信息天地。对小学生来说,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有着极大的兴趣,特别是对电脑,由于他们刚接触电脑不久,对电脑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学习积极性很高,所以我们要利用好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让他们能够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妙。例如在上小学信息技术金山画王《绘上缤纷的色彩》这课时,我以故事形式引入课题:“孩子们,有一天小明外出郊游,突然间他遇到了一件非常奇怪的事,大家想想知道是什么事吗?”孩子们齐声回答“想”。然后我请孩子们看屏幕,课件出示以下情景:小明高高兴兴地外出郊游。走着走着,突然间,他看见一只漂亮的蝴蝶从身边飞过,小明兴高采烈的追了上去,追着追着,他突然来到了一个神秘陌生的地方,这是一个只有黑色和白色的世界。小明正在纳闷时,突然从树上跳下来一只小松鼠,小松鼠说:“这里是森林王国,因为我们无意中破坏了森林的环境,太阳公公把颜色都收回去了。”“那怎么办呢?”小明也着急了。小松鼠接着说:“太阳公公说,只要我们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然后给森林王国涂上漂亮的颜色,就能找回以前的颜色了,你能帮助我们吗”。看到这时,孩子们一个个都跃跃欲试了。这时我及时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愿意帮助森林王国的动物们找回颜色吗?”孩子们齐声回答:“愿意!”。通过以上的情景创设,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在课堂中,他们就会主动地去用学习各种工具的使用、颜色的填充,以便能顺利地帮助森林王国找回颜色。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集直观性、多变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大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了学生主动去学习信息技术的习惯。
  2.寓教于乐,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下主动学习。兴趣是一种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为学生持续学习、主动学习、积极创新提供充足的动力。小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很多时候是从玩游戏引起的。那我们上课时是不是就花费大量的时间让学生玩游戏呢?这肯定是不行的,这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来定,在上某些课程时,我们可以根据学生这一特点,把新课的学习寓于游戏之中,通过游戏来帮助我们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浓厚的兴趣中学习新的知识,掌握新技能,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上键盘指法课时,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的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通过老师的正确引导,理解了指法的重要性,在正确方法的持续练习下,渐渐的,学生们明白了键盘指法的窍门,在玩这个游戏时自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
  3.利用竞赛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热情。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地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以满足学生内在价值的表现欲望。因为当前的学生,除了有好奇、好新、好动、好问等心理特征外,逆反心理强,许多同学不满足现状,热衷于辩证问题,追求强刺激的生活,而竞赛能促进学生自始至终处于最佳的状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对键盘基本键练习这一节,学生长时间的重复机械练习,枯燥无味,精力也很容易被消耗掉。如在上“绘上缤纷的色彩”这课时,我同样以竞赛的方式进行教学,上课时我出示了三幅没有颜色的图画,让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利用我们所学过的知识,帮助找回色彩。竞赛前我设定了竞赛规则,同学们根据规则进行创作,然后小组评选出一幅最好的作品进行全班的评比,最后评出最佳创作能手。在竞赛的方式下,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主动进行创作,能独立地解决学习问题,同时在小组评选时,同学们也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学到更多的知识,在竞赛中不断进步。
  教师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习者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地、有见地地学习,并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爱学”、“我善学”,发展自我调控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实现自我超越。让我们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验;给孩子一点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孩子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孩子一种条件,让他自己去锻炼;给孩子一片空间,让他自己向前走。
  【参考文献】
  [1]庞维国.《论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科版),2003.6
  [2](美)Susan Winebrenner著.刘颂刘巧云译.《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策略》.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