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每组课文是以人文主题编写的,而对“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不论是单元导语,还是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往往表述得“模糊、宽泛、空白”,“语用学习”目标的模糊、宽泛甚至是空白,往往导致单篇课文教学时学习语言活动的缺失。
“学习活动”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语文实践活动,包括课文特定情境下的听说读写活动,还包括阅读理解、语言的积累、表达运用等。教师应组织有序递进的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阅读的策略、方法学习阅读,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基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活动的推进,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中亲历学习过程,从而有效达成学习语言的目标。
一、细化目标,螺旋上升
课标提出的有关学习语言运用这一目标是立足语言这一原点的,“语言文字”和“文本形式”组成了“语用学习”的两个层面。如低年级的识字教学,运用字理、结合字义归类识字。如特别的谋篇布局,总分结构式、首尾呼应式、按一定顺序写、内容的过渡等;如典型的段式结构,段落不是词的随意堆积、句子的简单连接而成的,是精心的搭配、有序巧妙的组合形成的。如精巧的句子样式,文中一些句子既富有表现力,也蕴含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如新颖的描述方式,侧面描写与正面描写相结合,概括描写与细节描写相结合等。
以学习活动的推进来有效达成学习语言的目标,首先需要细化课时学习活动的语言学习目标,从较低层次目标逐步达到较高层次目标,循序渐进落实学习语言运用的目标,下一个目标建立在上一个目标学习的基础上,体现学习的有序、扎实。
1.识字教学层层推进。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的教学中,其中一个学习语言的目标预设为“运用字理,结合生活实际,识记形声字‘挂、伙伴、暖’等”。这一主目标的落实分别分解在复习导课——看图猜象形字,运用字理认识“阳”;初读交流——以“伙伴”为例引出“形声字”的定义,运用这一方法猜猜“甜”的意思;研读析文——想象说话谈感受,抓住“温暖”一词,在研读中再次渗透形声字的识记方法;复习巩固——归类复习形声字组成的新词。如此实施,层层推进,将本节课识字的主目标逐一落实到了每个环节中。
2.段落样式点滴渗透。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富饶的西沙群岛》,这课学习语言的一个重难点就是初步体会总分结构段落的构成方式,学会用总分的方法介绍一个地方。如何化解这一重难点?先重锤敲击第4自然段:读后谈感受,感知总分结构的构段方式。接着迁移发现:文中哪一段的结构与之相似?以此进一步巩固对总分段落的认识。最后模仿运用:结合课文第2自然段,创编总分结构的段落。
诸如此类,在第二学段教学中,我们在着力于段落教学时,应立足文本,分解主目标,让学生通过相应的语言实践,有机地渗透“构段”方法的迁移,学习把段落写得更清楚,更有条理。
3.描述方式化为无痕。如教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与象共舞》,我们将学习语言目标预设为“学习用场面描写中‘点面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描写”,将学习活动的目标分解为感知场面描写,整体把握概括写,先从“面”上叙述,再从“点”上描写,点面结合;理解描写方法,在读中发现运用一连串的动作描写来表现大象的聪明灵气、善解人意,揣摩“用动词传情”这一特别的描述方式来描写“点”;转述具体事例,融入语境,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为人做按摩”“和人开玩笑”,借助动词来讲述;迁移场面描写,利用文本空白处,尝试运用“动词传情”来迁移描写“写一写当时大象跳完舞,向人行礼谢幕的场景”。以上四个环节,围绕“学习场面描写点面结合”这一核心语言学习目标,教学中依次呈现“感知、理解、转述、迁移”子目标,把本课时核心语言学习目标巧妙细化,无形中为学习活动的安排导航。
二、遵循规律,有序推进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基于语言学习目标的课堂学习活动的设计,要根据知识的结构特征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由浅入深,环环相扣,有序推进。课堂学生学习活动既有综合性的特点,更有实践性的特质,只有如此,才能凸显以学习活动推进来达成“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目标。
1.感知性学习活动。就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把握文章、段落概貌,力求内容上知大意,结构上识大体,对文章和段落形成总的印象。如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松鼠和松果》的学习中,先请学生逐段读课文,再出示四幅插图,同桌合作按故事内容摆一摆顺序,最后将四幅插图的内容串起来说一说。图文对照,读—摆—说,既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将语言实践活动落到了实处。
2.理解性学习活动。阅读即是对文本的加工和理解过程。包括以领会理解为主的理解性阅读,如理解字词句标点的意思,既有表面的意思,也有透过表面深层的含义,包括以“赏读”为主的评价性阅读,如比较阅读、个性化阅读、拓展阅读等,也包括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的创造性阅读,如提出问题、融入想象等。
3.积累性学习活动。阅读其实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积累理解后的好词佳句好段,积累典型句式段式描述方式。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重要的一项就是在品读想象的基础上对诗文进行背诵积累。最好的评价,就是运用。在评价这项积累性学习活动时,就应该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是否会在一定的语境下去恰当地运用这些诗句。
4.运用性学习活动。阅读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运用,阅读方法的迁移运用,描写记叙方法的迁移运用,在运用中得到内化和提升,运用是阅读的极致。如在教学《穷人》一课时,根据“学习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来刻画小说中人物形象”这一语言学习目标,将课堂学习活动的过程分成感知、理解
、积累、运用等几个步骤,设计几个有层次的、具象化的学习活动:圈出特别的标点,补充省略号中的心理活动;想象补写桑娜抱走两个孩子之前的心理活动。
三、让学于生,从教向学
海格德尔说,教学的本质就是,“他得学会让他们学”。“让学”的重要一点就是“让实践”,就是善于给学生指点实践的门径和方法,即“授之以渔”。
课堂学习是动态的,是生成的,理想的课堂学习活动过程应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转化过程,将教师的教不断转化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课堂中,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展开,需要确立“教学”到“让学”。
1.导学。“让学”需要先学,学习活动的推进需要从引导入手,引导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在教学《花钟》一文中,在研读第一段时,根据第一段总分结构的特点,围绕问题“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展开学习活动,不仅引导学生感知总分构段这一方式,更感受分述部分句式的表达特点:巧用关键词,用不同的说法来表达鲜花开放的写法。理解、体会词语在表达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读读、说说、想想的学习活动中一次次感受用关键词来描写的好处,把分述句写具体、形象这一学习目标水到渠成。
2.放学。“让学”需要放手学,学习活动的推进需要延伸学习,引导学生“自己学”“分享学”。在教学选学课文《黄果树听瀑》一文中,为体现选学课文的教学价值,放手引导学生学习这类游记散文的特点,即语言表达极富渲染和形象化,而且富有变化,如对瀑声的描写,将形象化描写与联想性描写相结合。设计聚焦的是游记的语言表达,引导学生运用诵读、想象、比较等学习方法自主感受、体会“用联想表达感受”,积累游记中常见的表达手法。从而使语言表达、品味语言、体悟情感等教学目标扎实、有效地落实。
3.用学。“让学”需要运用学,学习活动的推进需要归结实践,引导学生“习得学”“享受学”。如教学《蜜蜂》一文中,在学生充分感知、理解怎样写蜜蜂后,落实迁移写:先自主默读第二自然段,圈画表示法布尔做实验的动词,体会用词的准确;再读体会法布尔在写实验过程时,不但写怎么做的,还写看到的和想到的,这样把他的整个实验过程写得非常生动;迁移写法,尝试在自己的习作中运用观察加联想。
基于学习语言这一语文课程特质,以学习活动的推进来凸显语文学习的本质,需要我们语文教师渐行渐思。
(浙江省余姚市东风小学教育集团 3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