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

人本视角下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类创造策略

2016-07-12 10:4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勇于思考善于想象的下一代、敢于质疑乐于验证的下一代,而不是鹦鹉学舌的下一代;是培养具有发现发明创新能力的人。数学课堂的核心价值就是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构建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的人本课堂,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在数学领域中,让全体初中生在每节课都探索出人类新知,进行发明创造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常被弄成题海战的初中数学复习课堂上提倡实施类创造策略。

 

  当下的社会是一个科技信息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型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日趋提高,创新型人才在行业中的地位也是越来越高、越来越受欢迎。因此在基础义务初等教育阶段中尤其是初中数学教学中更要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开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美国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认为,教育的目标是造就勇于思考善于想象的下一代、敢于质疑乐于验证的下一代,而不是鹦鹉学舌的下一代;是培养有创造力、有发现和发明能力的人,而不是只知道机械地重复上代人的劳动的人。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提出再创造教学理论:他反对教师把前人已经创造好的完整的体系原封不动地灌输给学生,反对纯粹以掌握数学知识内容为课堂终极目标,强调要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再创造的过程。

 

  一、实施类创造策略彰显人本价值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通过数学教师诱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不是无缘无故被填充的鸭子,死搬硬套地模仿与机械地记忆只会让学生迷失思维的方向。

 

因此,笔者认为数学课堂的核心价值就是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构建以人的终身发展为根本的人本课堂,将传授教材内容为主要目标转变为提高学生数学素养为主要目标;将传授灌输的填鸭式课堂转变为启发诱导、主动探究的创新课堂。笔者以为在数学领域中,让全体初中生在每节课都探索出人类新知,进行发明创造是不现实的。因此提倡在课堂中展开类创造策略:对个人而言的,其思维或品质是新的,而对人类来说是已知的,这种创造性活动称为类创造。

 

  但是在教学理念的简单模仿和迁移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矫枉过正的不协调现象,曲解了创造教学理念,使有些课堂教学走向极端走入误区,笔者以为: 教材内容教学内容;掌握定义理解概念;学习技巧学习技能;掌握知识增长智慧;开展活动培养创新;教师少讲学生主体;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满堂问答主动参与;使用电脑先进方法;提倡民主不要秩序;人本课堂学案导学;学生中心学生上课。初中老师对于单元或章节复习课普遍表示较为头痛,一不小心就上成了死气沉沉的题海战。在初中数学复习课中如何展开类创造策略?成为笔者近年来想攻克的难题。

 

  那么怎样的数学复习课堂才能有效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更有效地类创造以期达到培养真创造的能力?课堂中能让学生:有兴致,有好奇,有疑问,有质疑,有猜想,有推理,有惊讶,有笑声,有争议,有沉思,有钻研,有联想,有收获,有喜悦;这就是一节有成果的人本课堂的体现。结合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笔者归纳以下几点教学策略:

 

  二、非智力因素策略构建人本课堂

 

  ()师生关系和谐化策略

 

  研究发现,部分初中生对数学学习存在焦虑胆怯现象。主要是由于对所学数学知识不能深刻理解,长期累积,形成恶性循环,进而引起的害怕情绪。数学胆怯不仅会影响个体的数学学习效率,还会影响他们数学学习成绩。在学生看来,数学学科与数学教师是一个整体,教师不恰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都会导致学生对数学产生胆怯,包括教师的语言行为、动作行为、表情语气等。这些行为会伤害学生的感情,同时也破坏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绪,导致他们厌恶和数学学习。

 

  ()植入文化刺激化策略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从心理学角度看,每节课的开头几分钟,是学生最渴望新知识最好奇新领域的时候,但又昙花一现转瞬即逝,教师应果断抓住良机,设法点燃学生的热情,引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好奇,不惜植入各种文化元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化被动灌输知识为主动探究,从而提高思维创新度。

 

  () 语言艺术唤醒化策略

 

  第斯多惠云: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1.教师用语趣味性。数学是理科范畴内的科目,主要需要理性思维处理数学问题,可以说是技术类学科,与文科的内容相比有些单调,这就需要数学教师语言的幽默风趣,在试题课堂上尽量妙语连珠,既体现教师的文学功底,又能有效地启发中学生积极思维,这种做法能大大提高试题课堂的教学效率,引发创新思维。

 

  2.课堂组织对话性。只有在思想的交流碰撞中,学生更容易顿悟,收获成功的喜悦。良好的思维效果需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对知识进行创造。老师要作很好的引路人,不能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这要求老师把一些概念、方法设计成合适的问题串,让学生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领悟开窍。教师要多使用高思辨水平的询问语言和表情式语言等教学语言,构建高认知的提问,引发学生高认知的回答减少学生的低效无效负效回答,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生参与。

 人本视角下初中数学复习课的类创造策略

  3.创新异见鼓励性。异见鼓励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不成熟的思路,标新立异的想法,都要及时地向他们送出鼓励性话语或是赞许、信任的眼神和微笑,让每一位学生体会到对思考的肯定,更主要的是激发学生从不同视角对与主题相关知识进行创造性连接,并进行多维度重构的心理过程。消除学生对唯一标准答案的盲从,充分肯定学生对特定结论的大胆质疑,从而能使学生突破学科知识的定势、实现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的结合。

 

  以下是笔者就人本课堂设计的教学案例:《 等腰三角形的复习》引入部分

 

  师:请同学们帮我猜一下:儿子说最近在学校得到的宝贝?我抱怨条件不够,儿子说是个三角形有一个角30度左右。儿子继又说有一个角,三角板量不了,比直角还大呢!同学们猜是:等腰三角形。

 

  师点:红领巾的意义,设计简单大方体现等腰的对称之美!本节课我们玩转等腰!

 

  剖析反思:

 

  1.拉家常式谜语引入,亲近了师生关系,融洽了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瞬间集中了学生的注意。从实物中抽象出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回答,得等腰的分类:锐角等腰,直角等腰,钝角等腰;也渗透分类讨论思想!

 

  2.传统的几何复习课常常生硬地回忆定理性质,学生往往姑且听之背之,心不在焉流于表面,用例题自然生成的方式隐性质复习于无形,课堂显得简约流畅,学生负担小。

 

  三、弹性课堂策略促进思维升华

 

  ()驾驭学情容差异

 

  波利亚非常有名的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是重要的,然

 

  而学生想的是什么却更是千百倍地重要。了解学生的特点、知道学生的基础、明白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的思维、原谅学生的错误、亲近学生的情感。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对不同的同学提出对他来说是恰当的问题,合适的练习。

 

  ()设计方案可弹性

 

  复习课不是练习巩固课,更不是炒炒冷饭,同样追求教学的动态生成;并不是不要预设,而是应该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着眼于整体,立足于个体,致力于主体,设计弹性方案应具有阶梯性:一题多解、多变、多问是创新思维的最适用的体操。要彻底摆脱题海战术达到以质取胜的目的,方能收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给学生留有充分想象的余地和自主建构的空间;也有利于塑造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变式串联引探究

 

  善于举例变式,串联问题情景,课堂练习性作业,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培养学生迁移与创新的能力。教师要掌握分寸,做到:教不越位,学要到位。不要总是一边讲解一边板书计算,学生就在看着,动手解决的时间较少,这种方法禁锢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学生在自己充分思考后,就会出现较多不同的见解,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有价值的思维就会迸发创新的火花。

 

  ()注重方法渗思想

 

  渗透数学观念的策略——激发类创造能力。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思想要无孔不入,增加深度拓展广度以激活学生思维。数学课堂讲授有两条线,一条是主线即传授数学内容知识,一条是副线即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而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精髓,是学生形成良好认知结构的桥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观念和创新思维的载体,在教学中我们必须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

 

  以下是笔者就人本课堂设计的教学案例:《 等腰三角形的复习》变式部分

 

  玩转图1:在△ABC中,AB=ACD为底边BC的中点,DE⊥ABDF⊥ACDE=DF? 为什么?再问:AE=AF? 为什么?

 

  变式1:在一题中,连接AD,若延长FDED,分别交ABAC的延长线于点G、点H,则点G与点H是否关于AD对称?为什么?再问:若增加∠BAC=600,以上结论均成立吗?

 

  变式2:在变式1中增加∠BAC=60°,连接GH,其他条件不变,

 

  (1)求证:△AGH是等边三角形(2)求证:DH=2DEBE+CF=BD?说明理由。

 

  (3)图中有哪些等腰三角形?

 

  变式3:在变式1中,分离部分图形,在△AEH中,∠AEH=90°∠EAH=45°AD平分∠EAH.则线段AEEDAH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变式4::在上题截长图中,连EF,并使AE=AF,隐去ADDF,其他条件依然不变。延长AHC,使HC=HE,连EC,求∠FEC的度数.(1)若去掉∠EAH=45°∠FEC度数保持不变吗?(2)∠AEH=90°改为大于90°,则∠FEC∠AEH有怎样的大小关系?

 

  剖析反思:

 

  以上变式一题多变多问,由简入难层层递进,在学生一环接一环的自主探究中运用这一章的知识,更体会几何中常用的方程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教师应放开根据学情可弹性地实施教学过程。

 

  《芬兰教育全球第一的秘密》有这么一段话,教育不是赢在起跑线的百米赛,而是一场与自己赛跑的马拉松。学习不是为了争冠军,而是为了培养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习惯。” “教学生一堂课,想他们一生事”.学习活动其实是一种行动体验,在弹性预设基础上追求课堂教学的类创造甚至真创造动能,才使我们的数学课堂实现真正的价值。

 

  作者:林敏娟 来源:亚太教育 201619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