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问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2016-07-13 15: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导入:一本书引出一个人

 

  师:知道同学们喜欢读书,我给你们带来了一本书。(课件出示)这本书的名字叫——

 

  生:《儒林外史》。

 

  师:读得很正确。这个书名在我们语文课本上出现过吗?

 

  生:出现过,在《少年王冕》一课的下面。

 

  师:这本书就诞生在我们南京。作者是——

 

  生:吴敬梓。

 

  师:这个名字也出现在了语文课本上。读得很准确,看来你们预习时很用心。这本书被称为儒林百丑图,是吴敬梓先生花了20年的时间写成的。它是一部章回体小说,第一回叫——(课件出示:第一回 说楔子敷陈大义 借名流隐括全文)

 

  (生自由读)

 

  师:猜一猜,名流是什么意思?

 

  生:很有名的人。

 

  师:这里的名流指的是

 

  谁呢?

 

  生:王冕。

 

  师:猜对了。我来写,请你们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个字写正确。发现了吗?

 

  生:上面的写大一点,扁一点,下面的横不要连

 

  起来。

 

  师:那上面的部分叫什么呢?(课件出示甲骨文: )猜猜看,它像什么?

 

  生:像月亮的月。

 

  师:继续猜,像什么?

 

  生:像一顶帽子。

 

  师:像戴在头上的帽子。这其实是一个字,它不念,而念“mào”。下面的部分是(课件出示:)这就是王冕的,是个形声字,从冃,免声。拿出笔来,把这个字认真地写一写,仔细体会它的写法。

 

  师:今天学习的课文《少年王冕》就是根据《儒林外史》第一回改写而成的。这本书中塑造了很多人物形象,王冕是书中的一位正面人物,备受吴敬梓先生推崇。此时此刻,你有什么问题吗?

 

  生:为什么吴敬梓先生要描写王冕这个正面形象呢?

 

  生:文中写了王冕的什么

 

  事情?

 

  生:吴敬梓先生一定要表现王冕的精神,那么,王冕身上有什么精神值得推崇呢?

 

  【点评:这是原生态的课堂,学生提出了问题,而且每一个问题都值得思索和研究,尤其是第三位学生提出的问题,直指本文中心。如此富有含金量的问,源自学生,真的让听者拍案叫绝。豁然明白,潘文彬老师为什么提出问学课堂的实践主张,这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更是以学生的为中心的。】

 

  二、识写:做学习的主人

 

  师: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少年王冕》。课文预习了吧?你们在预习的时候关注到这些词语了吗?(课件出示:耽误

 

  秦家 晶莹 春光 明媚 载着母亲)

 

  师:如果请你从这几个词语中选择一个让同学听写,你会选择哪一个?在心里记住,等一会儿报给同学听写。只许报一遍,可要仔细听哟。

 

  生:我要报秦家

 

  师:听清楚了吗?开始写。

 

  生:(分别报)耽误,晶莹。

 

  师:最后一个机会给谁?

 

  生:我要报载着母亲

 

  师:说说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词语来报。

 

  生:最后一点容易丢;“最后一笔是点;“的左下角是

 

  师:请把课本打开,将自己写的字和钢笔描红的字帖对照,认为自己写得好的,写得比较满意的字,就画上圈。写得不满意的怎么办?

 

  生:可以再多练一练。

 

  师:听写的这四个词语中,有一个多音字,你们发现了吗?

 

  生:载着母亲

 

  师:(课件出示:zài装,用交通工具装;且,又。zǎi ;记载,刊载。千载难逢 载歌载舞 载入史册 满载而归)

 

  生:千载(zài)难逢。

 

  师:千载就是——

 

  生:千年。

 

  师:千载难逢就是——

 

  生:一千年难以遇到。

 

  师:所以,这个成语中的该怎么读?

 

  生:千载(zǎi)难逢。

 

  生:载歌载舞的意思,读zài

 

  生:满载而归用交通工具装的意思,读zài

 

  生:载入史册记载的意思,读zǎi

 

  (生齐读四个成语)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多音字需要引起我们的关注,你们发现了吗?

 

  生: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

 

  供你读书读第一声。

 

  师:非常好,跟我想的一样。(课件出示:ɡōnɡ提供某种东西给对方;ɡònɡ把香烛等放在神佛或者先辈的牌位前表示敬奉。)

 

  (师课件出示课文中三处带的句子)

 

  生:(读并说意思)“供他读书”“供不起你读书”“供你两顿饭

 

  师:还有一个多音字(课件出示:mèn心情不舒畅;心烦。mēn气压低或空气不流通而引起的不舒畅的感觉。)

 

  (师课件出示:闷得慌”“天气闷热”)

 

  (生读后说理解)

 

  【点评:潘老师上得很优雅、大气,听者内心很是激动。这个报词语的环节可谓是潘老师的独创。如此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还给了学生。一方面体现了生本的理念,另一方面

 

  也给了学生一种相互教学

 

  机会。】

 

  三、朗读:选择的自由场

 

  师:这篇课文有七个自然段,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自然段读给大家听,你愿意选哪一个自然段?

 

  生:我要读的是第五自然段。

 

  师:大家看,第五自然段是这篇文章中最长的一段,让我们洗耳恭听。(生读后)读得怎么样?有没有进步?

 

  生:跟他以前的读相比,进步很大。

 

  师:为他点赞。你知道这个自然段讲什么吗?

 

  生:王冕看到荷花,想把它画下来。

 

  师:大家有没有其他想说的?

 

  (生先沉默,慢慢地开始举手。)

 

  师:同学们经过思考纷纷地举起了手,这就是课堂的学习状态。

 

  生:这里是环境描写,为什么要进行环境描写?

 

  生:我想说的是,这一段不仅是在写环境,还为后文王冕励志学画做了铺垫。

 

  师:说得好!相信通过深入学习,大家一定会有更多更深的感受的。哪位同学接着来读?

 

  生:我想读第四自然段。

 问学: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体”

  (生读)

 

  师:读得非常流畅,不过,读书要像说话一样,自然一些。有没有特别的词语引起了你的关注?

 

  生:腌鱼腊肉。秦家给的腌鱼腊肉,王冕自己舍不得吃,拿回家给母亲吃,很有孝心。

 

  师:对于穷苦人家的孩子,这是好东西。书上有一个词,读书时,我们要关注到那些特别的词语。

 

  生:舍不得。

 

  师:一个是舍不得——(生:吃。)一个是舍不得——(生:花。)读书就要这样,能够善于捕捉一些特别的词语。请在这两个舍不得下面画上着重号。

 

  生:我想读第二自然段。

 

  师:大家猜猜看,他为什么要把这一自然段念给我们听?

 

  生:他可能觉得王冕才十岁就很懂事,知道母亲没有钱给他读书,就说自己不愿意在学堂读书,他很孝顺。

 

  师:这一自然段哪些地方最能拨动你的心弦?

 

  生:最能拨动我心弦的是王冕的那番话,如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

 

  (生点头表示认同)

 

  师:请大家把王冕的这番话用横线画下来。这是写王冕说的话,也就是人物的语言。你们发现这篇文章中,描写王冕的语言有几处?

 

  生:一处。我有一个问题:课文为什么只写了王冕的这一处语言呢?

 

  师:是啊,只有一处。言为心声,看来这番话一定意味深长,值得我们玩味。刚才大家读了课文,现在再来读读题目。

 

  【点评:不难看出,在这自由场中,学生不仅可以自由选择读哪一段,也可以关注词语,猜测原因,还可以及时发问。问,是自主阅读的前提,是潜心研读的动力,是洞开儿童思维之门的钥匙。给人自由,任其选择,营造选择的空间,激活多元的思维,诱发阅读的欲望。】

 

  四、识人:多元而立体地提炼

 

  师:正如开始时一位同学提到的,王冕身上究竟有哪些精神值得吴敬梓先生推崇,此时此刻,你脑海中闪现出哪些词语?请你把它写在课文相关段落的旁边。

 

  (生默读标注,师巡视。)

 

  生:善于发现。请大家看第五自然段,大雨过后,王冕看到湖里的荷花,入了迷,就立志要学画荷花。(生到黑板上写)

 

  生:王冕是个懂事的孩子。请大家看第二自然段的这句话,娘,我在学堂里……”其实,他知道母亲的难处,做针线活不够供他读书,就主动提出去放牛。

 

  生:王冕是个节俭的人。第五自然段中每天给的零花钱,舍不得花。旧书便宜,能学到知识,就用积攒下来的零花钱去买。

 

  师:其实,从这里可以感受到王冕不仅节俭,还很——

 

  生:还很爱读书。

 

  师:想写哪一个?自己决定,上去写吧。

 

  生:我是从第四自然段读出了王冕具有勤奋好学的精神,他家里那么穷,还攒零花钱买书

 

  来读。

 

  生:我从第六自然段的起初……后来……”读出了王冕的专心致志。

 

  生:他能够坚持不懈地读书、学画。他用自己挣的钱来孝敬母亲。

 

  (黑板上学生写的是:善于发现、懂事、勤奋好学、专心致志、孝敬长辈、奋发图强、爱读书、坚持不懈……)

 

  师:我们来看黑板,假如给这些词语分类,可以分几类?

 

  生:两类,一类是孝顺长辈,一类是勤奋学习。

 

  师:一类是对待长辈所表现出来的品行,一类是对待学习所表现出来的精神。王冕身上有这么多可贵的品质,吴敬梓先生只用了七个自然段800多字就表现出来了,你有没有什么问题要与大家探讨的?

 

  生: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吴敬梓先生写了这么多闪光点,却只用了七个自然段,要是我会写很多字的?

 

  生:重点是哪一个精神?

 

  生:为什么写了那么多关于母亲的文字?

 

  师:有一位同学跟我想的一样,全文七个自然段,800多字,就把王冕身上这么多优秀的品质表现了出来,那么,吴敬梓先生是怎么做到的呢?浏览全文,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发现每个年龄段,都有事情发生。

 

  师:(出示课文中带有年龄的语句)读读,你发现了什么?

 

  生:噢,这是年龄的变化,是课文的一条线索。

 

  师:这就是贯穿全文的一条线索。每个年龄段都有事情发生,那都有哪些事发生了呢?

 

  生:第一个年龄段,王冕七岁,父亲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

 

  生:十岁帮秦家放牛。

 

  师:是辍学放牛这件事。十三四岁呢?

 

  生:学画荷花。

 

  师:最后,十七八岁呢?

 

  生:离开秦家。

 

  师:请大家把这几件事用小标题在文章相应的地方记录下来。

 

  师:其实,这样的写法就叫作红线串珠。(板书:红线串珠)这些事情是用一样的笔墨来写的吗?

 

  生:吴敬梓先生重点描写辍学放牛学画荷花这两件事,其他两件事略写了。

 

  师:选取典型的事例,详略得当,疏密有致,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这就是吴敬梓先生的表达智慧。

 

  【点评:提领而顿,百毛皆顺。本环节由初读前一名学生提出的王冕有什么精神这一问题切入,牵一发而动全身。读出自己的理解,发现写作的秘密。这样的课堂,学生是累的,因为他们始终处于精神体操状态;他们又是乐的,因为他们识破了写作的密码,发现了作者的意图、文章的结构。】

 

  五、批注:模仿迁移,古为今用

 

  师:课文中哪些描写对于塑造王冕的形象最为重要呢?刚才说了,这篇课文只有一处王冕的语言描写。请这位没有发过言的同学来读一读。

 

  (生读王冕的话)

 

  师:《儒林外史》是很有影响力的小说,问世之后有许多人读它,也都写下了自己的阅读体会,在清代就出现了许多评本。(课件出示齐评:出语便是不凡。)出语便是不凡,不凡在哪里呢?

 

  生:这番话的言外之意就是不想让母亲伤心,所以出语不凡。

 

  生:王冕把自己想读书的心愿表达了出来,但为了不让母亲伤心,说了这些善意的谎话。

 

  师:这是一种善意的孝心,还有读书的决心。

 

  生:不凡的家庭,穷的是家境,但富的是孝心。

 

  师:王冕,不凡的家庭,说出了不凡的话语。你,不凡的理解,说出了不凡的感悟,都值得点赞。(课件出示天二评:善体亲心,是谓孝子。情愿放牛的也多,只无底下句子。)情愿放牛的多,只无哪些句子?

 

  (生读)

 

  师:这句话有什么意味?

 

  生:这样可以一边看书,一边放牛,不耽误读书。

 

  生:这样可以帮母亲减轻学费负担,还能贴补些家用。

 

  师:作为母亲,听到这些话会怎样?

 

  生:心里很舒服、很幸福。真是一个懂事的孩子啊!

 

  师:王冕就是这么懂事,就是与一般的放牛孩子不一样。他这样说把自己的心愿表达了出来,出语真是不凡呀!(课件出示黄评:此句必不可少。)

 

  师:哪一句必不可少?

 

  生:这样可以贴补些家用,还能带几本书回去读呢。

 

  生:少了就感觉王冕闷得慌,不想学了。有这句话,说明他还是爱学习的,只是为了不让母亲伤心才故意这样说的。

 

  生:如果王冕不这样讲,母亲就会觉得是自己耽误了王冕学习,所以,他要这样来安慰母亲。

 

  师:写人物语言不在于多,这一处恰到好处,以一当十。所以,此句必不可少。这是清朝三位评论家读到王冕的语言之后产生的一些感受。由此可见,言为心声,王冕说的这番话对于表达王冕的特点非常重要。一起读读王冕的话,细细地品味

 

  品味。

 

  (生齐读)

 

  师:简简单单的话语,当我们静下心来品读的时候,就能读出其中的滋味。名著就是名著,很多地方值得我们玩味。现在,我们就学着齐评”“天二评”“黄评的样子评一评第四自然段,先在旁边写一写。

 

  (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批注学习。)

 

  师:先请一位同学念一念第四自然段。

 

  (生读)

 

  师:谁来说说自己的评注?

 

  生:从此,王冕白天……遇到秦家煮些腌鱼腊肉……”,我觉得这段话的第二、三句写出了王冕的孝心,不能少。

 

  师:他今天的发言值不值得点赞?

 

  生:值得点赞,因为他今天大胆发言了,而且说得也比较完整。

 

  师:还有谁没有发过言?

 

  生:从两个舍不得,我感受到王冕非常孝敬母亲,热爱

 

  读书。

 

  师:这两个舍不得虽然重复,但表达的意义不同,值得我们关注。

 

  生:第四自然段正面描写了王冕的孝敬和喜爱读书。

 

  师:是的,这样的描写非常重要。还有关注点不一样的吗?

 

  生:此段可见王冕是个孝顺之子,同时又是个好学之人。

 

  师:在这一段,我写了这样的评注:”“必不可少。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表明王冕不止一次这样做。

 

  师:你真是老师的知音啊!是的,这些已经成为王冕的习惯了,这就是”“的妙用。所以,阅读要一字未宜忽,方能语语悟其神。请把”“打上着重号。

 

  师:其实,这篇课文值得品读的地方还有很多。可是时间有限,今天就交流到这里。以后有机会,潘老师再到你们班和大家一起学习、交流。

 

  【点评:滋养言语智慧,促进素养形成,离不开学生亲自实践。潘老师在课堂上留给学生动笔的时间,让学生在潜心会文、静思默想的过程中,模仿古人评点的方式,关注课文中颇具意味的独特语言现象,揣摩其表情达意的作用。】

 

  【总评】

 

  潘老师的这节阅读课,给了我三点启示:一是实——扎实的言语实践,实在的能力培养,真实的学习过程,平实的互动交流,是一节实实在在的小学语文课;二是巧——由书引出人,由问带动学,由识走向写,是一节精心打磨的言语实践课;三是简——走出教课文的泥潭,迈出教语文的步子,践行学语文的方式,是一节简约大气的思想智慧课。

 

  在这节课上,学生自然生长出来的使得课堂焕发活力:问在初读前——句句带思考,字字扣主题;问在朗读中——且行且思,读悟结合;问在结构处——问题驱动探究,探究促进解惑,解惑触发智慧。

 

  语文课堂,学生在”“”“”“之间漫步,一路走来,我看到他们潜心的沉思,听到他们成长拔节的妙音,感受到他们学有所得的情趣。语文课堂应怎样返璞归真?如何才能让儿童天性中最美丽的花儿在课堂自由绽放?潘老师的问学课堂,值得我们细细推敲琢磨。

 

  作者:潘文彬 于富民 来源: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6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