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小学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策略

2015-12-15 11: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学记》中就有对合作学习的阐述,“独学而无有,则孤陋而寡闻”。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
  那么,究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呢?我根据自己的思考和探索,谈一些心得体会:
一、合理编组,是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基础
  “合作学习”采用的是班组授课与小组活动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这个模式中,每个学生都必须参与,因此划分合作学习小组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在构建合作小组时,应注意结构的合理性。一是小组人数要合理,一般以4-6人为宜。人数太多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个人才能的充分展示,人数太少也不利于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助;二是分组应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的原则。教师应按照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的差异进行分组。这样分组不但有利于学生间的优势互补,相互促进,而且为全班各小组之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三是小组成员应是动态的,可以是组间男女生的互换或流动,也可以是组间某些角色的互换或轮换,还可以按活动主题的需要让学生进行自由组合。这不仅使学生有新鲜感,提高合作学习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学生在小组中长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学生始终处于控制地位,有的学生始终处于从属地位,给每个学生提供发展的机会。
  教师不仅要注重合作学习小组成员的划分,而且要改变教室内传统的“秧田式”座次,我们可以采用“马蹄式”,或者采用“圆桌式”,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采用各种不同的摆法。至于讲台,一般放在教室的角落,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师生之间减少距离感,使教师真正融入学生这个大集体中。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是开展合作学习的前提
  从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林格论提出的学校领域内师生间的交往形式中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单向交往效果较差,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双向交往效果较好,而能获得最佳效益教学的方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促使教学活动中的所有成员都进行双向交往,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这样的一种教学方式。它是以小组为单位,在班级授课制背景上的一种崭新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体现了以人为本,学生是学习自身发展的主体的学生观,它提供给学生主动学习的机会和条件。但是在长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影响下,教师总在不自觉地建立其至高无上的地位和尊严,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师生之间很难打开心锁,畅所欲言。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应正确看待学生,建立起一种以“民主平等、爱生尊师和教学相长”为特征的的新型师生关系。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发展,有赖于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努力,但其关键因素在于教师。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要求:(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应信任学生的能力,更应尊重学生。教师要既做先生,又做学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此时教育教学才有可能走向自由。如学生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困难时,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他的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2)以身作则,以理服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教师应时刻注意自身形象对学生的表率和示范作用,注意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在思想道德等方面对学生起表率作用;教师应该严格要求自己,平易近人,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与学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促进和谐的师生关系。(3) 发扬民主,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发挥学生集体的教育功能。不以教师的权威压制学生,在真理面前师生平等,在人格面前师生平等,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断听取学生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的意见。(4)教师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牢固师生关系。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教师不能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带进课堂,以自己的情趣变化对待学生。虽然人的情绪会直接影响行为,但作为教师这崇高的职业,应克服一切因情绪变化而带来的对教育教学和师生交往不利的因素,把握住自己,严谨对待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受到学生的尊敬,才能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牢固。
  当然,积极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形成非一日之功,这是一个长期磨合的过程,教师应有耐心和信心。因为要使合作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实施,保持这种真诚的师生关系是首要的前提。
三、积极课堂气氛的营造,是保证学生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还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课堂气氛是什么?我认为,课堂气氛是一种感觉,但它直接影响学习者的学习情绪及师生之间,学习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制约学习者的学习态度、情趣。
  营造一个和谐的、愉快的、友好的、充满激励和希望的课堂环境,会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也只有这样,在小组学习讨论争辩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才可能呈开放状态,而不同程度的思维相互碰撞,往往会引发创造的火花,从而开阔学生思路。同时,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路也可以进行广泛的交流,正确的、错误的、全面的、片面的、简单的、复杂的各种认识差异也都展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在各种认识矛盾的交锋中集中正确意见,选择最佳思路,总结一般规律,这个过程是学生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思维不断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获得知识,而且发展了思维,并培养了学生合作探究的精神。
四、帮助学生进入合作学习的活动,学会与他人合作
  现行的班级教学制度客观上为学生提供了交往的场所,然而在应试教育的现状下,学生被沉重的作业、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学生在校的活动场所主要是教室,而教室只是教学场所和学生的自习室。为了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提高升学率,教师都极其重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连自习课都有严格的课堂纪律,要求绝对安静,限制学生商讨问题。这些过分严格的管理措施不仅扼制了学生之间的交往合作,长期下去也会使学生意识不到“交往合作”的重要性。
  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反思。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实施合作学习方法时,教师要帮助学习者自主、自愿、积极、愉快地参与各种活动,并体验成功感。如在 教学《统计的初步知识》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自己看着电视屏幕,要求他们统计5分钟内通过学校门口的车辆,学生兴致都非常的高,个个想做一个小统计员,在说开始后,同学们是一会儿看,一会儿记,弄得手忙脚乱。5分钟后,学生汇报出来的数据是各不相同,抓住这个机会,我就立即问学生:“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同学们一下子议论开了,有的说我看了这辆,就忘了那辆;有的说边看边记一下子忙不过来了……我抓住这个契机,“那你们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这时在学生的心中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如果有同学跟我合作该多好呀!经过讨论,最后学生达成一致意见,“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人统计一种车辆”。针对学生提出的建议,我立即加以采用,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了统计,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合作学习是教师落实面向全体的有力手段,它体现了学生合作的集体智慧,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组织学习,促进竞争,提升了学生的好奇心、成功欲,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在开放、民主、自主、愉悦的气氛中驰骋思维、各抒己见,感悟知识,共同探究。
  “三个臭皮匠赛过一个诸葛亮”,让老师和学生携起手来,在合作学习的天地,各展所长,互助互学,徜徉知识的海洋。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