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网络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并具备能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激发兴趣;创设情境;培养能力
中图分类号: H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网络时代,虽然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成了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但如何使网络成为“导引”而非“主体”值得每一个教师深思。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展望未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显得至关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有效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构建新型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一、兴趣培养,提高自学能力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探究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范围的广阔程度,它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经常注意多方面的新问题,增长新知识,丰富生活,提高自学能力,促使其个性得到发展。当今的语文课堂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无所不容,是其它科学所不及的。首先,语文的自学必须是先广博方可变通,如仅仅只是陷于狭小的“小语文”圈子之中,这样新的信息量得不到丰富,同样,知识也得不到延伸。
在网络学习环境中,汇集了大量的数据、档案资料、程序、教学软件、兴趣讨论组、新闻组等学习资源,形成一个高度综合集成的资源库。这些学习资源对所有人都是开放的。一方面,这些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学习者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大信息量,要运用信息技术创设赏心悦目的教学环境,将与每一课或每一单元教材内容相关的信息,经过筛选传达给学生,使之与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学习,获得全面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学生的资料预选,拿出标准和要求,并且,准备评选最佳“资料员”并给予奖励。这些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自学过程中,兴趣更浓,并且,在“知”的环节中,各抒己见,大放光彩。
二、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共鸣
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充分利用了图片、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媒体,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充分的教学情境,力求使学生处于眼动、耳动、脑动的思维和情绪的兴奋状态,不仅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还使学生从中受到良好的文学熏陶,提高了文学审美情趣,很好地培养和拓展了学生的语文思维。有些课文记叙的人或事,因为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或者因为学生的社会知识、生活体验的欠缺,阅读时,往往理解困难,出现思维停滞。比如《麻雀》一文,庞大的猎狗,面对弱小的麻雀,竟然不战而退。这是为什么?从十来岁孩子的生活体验来看,显然不合常理。如果教师仅凭讲述,使学生知道是麻雀面对凶残的猎狗。面对强者,敢于搏斗,敢于牺牲的精神和气势吓退了猎狗,这样做,学生仅仅是囫囵吞枣地记下答案,而没有真正地逾越思维障碍,突破教学上的难点。这时网络教学的优势可以得到有效地发挥。我们可以设计情景再现,通过幻灯再现三个情景:猎狗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走近小麻雀;老麻雀奋不顾身地飞下来掩护小麻雀,准备与猎狗搏斗。猎狗慢慢后退了,然后选择音乐渲染环境,准备一段节奏鲜明、强烈,表现激烈搏斗的音乐,随画面的变换、事情的发展,音乐由弱到强,再到弱,充分地渲染弱者敢于战胜强者的紧张气氛。创设教学情境,学生的情感因素被调动起来了,在不知不觉中与麻雀产生感情共鸣,意会出“强大的力量”就是“爱的力量”。这种教学情境,让学生有趣、有情、有味地沉浸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提高了教学效益。
三、合作学习,培养表达能力
教师要减轻学生沉重的学习负担,把学习的重压变成学习快乐的源泉,必须选择学习易于接纳的方法和手段,而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之间思想意识的相互交流。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提供了民主的、融洽的、自由的交流环境,为他们畅所欲言,合作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一定要充分发挥好网络化学习环境这一平台,通过小组成员在网上查阅作家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绍,以及教学内容涉及的众多相关资料。通过多媒体播放,使学生一目了然,又节省了时间。讨论交流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解决问题。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上诗词鉴赏课,由于这一些课文距现今太远或未曾见过的东西都不容易理解,传统教学难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充分的素材,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让小组合作来上网查阅这些资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师生互启,提高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理论让我们懂得: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关键在于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和主动性。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要真正让语文课堂教学,从过去的“讲堂”变为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启”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对学生启发得当容易激活一节课,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学易学。在“启”这一环节中,教师应对课文中的关键点设计出精炼的问答,让学生围绕问题更好地去理解课文,这样教学才抓住了中心,把握了重点,充分体现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的效果就会自然提高。网络多媒体教学在启发学生兴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具有丰富的音频和视频功能,可将文字符号变成可感的形象,通过视听感觉器官,对人产生不可抗拒的感染力量,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伯牙绝弦》一课时,我首先预设几个教学生成点(出示课件):学生自学后回答三个问题:(1)、文中四个“善”用法有什么不同? (2)、从何处可以看出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3)、换位体验:如果你是子期,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
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为了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问题,教师放视频,师生互动。师:“为什么伯牙鼓琴志在高山?”生:钟子期就好像看到巍峨的泰山。师:“为什么伯牙志在流水?”生:钟子期就像看到了浩荡的江河。师:伯牙是个音乐家,他的琴声肯定不止是高山流水,还会表现哪些景色呢?生:还会有皎皎明月;皑皑白雪;芳草萋萋;大海汹涌。师:“为什么说伯牙鼓琴志在清风?”生答:善哉,徐徐兮若清风。师:好一个善鼓的伯牙,好一个善听的钟子期。生:钟子期必得之。师:“他们是一般的朋友吗?”生:是知音。一起想象这样一幅画面:伯牙正在鼓琴,子期正在听琴。当伯牙鼓琴志在杨柳、志在春雨、志在云雾、志在炊烟……子期会怎样赞叹?引导学生以排比句的形式说句子。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知道“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我心有所念,我的好朋友必得之而赞之,这不是一般的朋友啊!这就叫──知音。而不论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还是志在明月、志在清风,凡伯牙所念,子期必得之,这就是真正的知音!可见,“启”应以提高课堂效益为前提,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了教学效果。
总之,网络多媒体教学为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为了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网络多媒体在语文教学的最佳作用得到很好的利用。我们将努力掌握好这门技术,把学生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能运用现代技术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