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对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思考对策

2015-08-05 08:3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幼儿教育是什么?幼儿如何正确接受教育?这些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不然。幼儿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幼儿教育是学前教育或说早期教育的后半阶段,前面与0~3岁的婴儿教育衔接,后期与初等教育衔接,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
  近年来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国幼儿教育越来越多的引入小学的主干课程资源、管理模式和评价标准,渗透小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和较大范围使得幼儿园成为了“小学校”,幼儿成为了“小学生”,幼儿保教成为了“小学教学”,幼儿教育成为了“小学教育”。这一教育现象,即幼儿教育“小学化”。并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严重威胁着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本文以幼儿教育“小学化”为对象,分析了其基本特征和形成因素,进而提出了解决对策。
  一、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特征
  从幼儿园来说,表现为常规化、教学化和状态化。
  1.常规化。一些幼儿园借鉴移植小学的管理规范,对幼儿班级及其幼儿进行管理,由此形成了具有长效性的幼儿教育管理常规。这样的“常规化”将使幼儿的主体性丧失,不利于解放幼儿,发展幼儿的自由。
  2.教学化。“小学化”的幼儿园一般都实施了小学一年级课程的“教学”活动,并且日常化、制度化。这样的“教学化”拔苗助长,异化了幼儿的智育活动。
  3.状态化。小学“化”的幼儿园在管理上“小学常规化”,在保教方面“小学教学化”,由此其幼儿教育的性质即转变并且在一定程度或较大程度上呈现出“小学”的状态,使得这些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再从区域幼儿教育来说,表现为普遍化和趋势化。
  1.普遍化。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幼儿教育“小学化”已经不是某一个幼儿园、某一个地区幼儿园的现象,它已经在较广大的区域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幼儿教育“小学化”可以说已经成为了许多地区幼儿园、幼儿教育的相似特征。
  2.趋势化。幼儿教育“小学化”似乎已经成为了幼儿教育的重症,还有继续漫延纵深的势头。虽然当前各级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但纠正和防止起来比较困难。如果不能树立信心,坚决纠正,有效防控,其“小学化”的趋势将会成为必然。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成因
  1.家长对幼儿教育的理解错误。许多幼儿家长把上幼儿园混同于“上学”。他们认为,上学自然要学知识,哪家幼儿园所学知识多,就把小孩送到哪家幼儿园去。他们以自己的小孩“所学知识多”作为炫耀的资本,到处宣扬、津津乐道。社会舆论也普遍以“所学知识多少”作为评价幼儿园好坏的标准,迫使大部分幼儿园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走上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道路。
  2.幼儿园办园宗旨不端正。大部分私立幼儿园和许多自负盈亏或承包性质的公立幼儿园不是真正把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作为办园的宗旨,而是一味“向钱看”。为了多招幼儿、多赚钱,这些幼儿园一味迎合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和社会拔苗助长的心理,不顾幼儿的年龄实际、身心实际、接受能力实际而开设一些不该开设的课程,向幼儿提出过高的学习要求,以求幼儿拿出学习成绩来,满足家长的虚荣,并以此作为“办园成绩”向社会炫耀,以提高本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幼儿教师业务素质偏低。部分幼儿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幼儿教育缺乏理性思考,对幼儿教育的宗旨、意义和目的的认识若明若暗,甚至错误地认为只要将知识传授给幼儿就是正确的、成功的,传授得越多越好。他们对幼儿素质教育知之甚少,并不懂得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忽视了幼儿身心特点,违背了幼儿教育规律。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不但不能真正帮助幼儿学习知识,反而为幼儿健康成长设置了障碍。
  4.幼儿园教材脱离幼儿实际。纵观我们的幼儿园教材,不管是书店发行的还是教育部门征订的,不管是统编的还是地方编写的,不管是权威性的还是“出身低微”的,大都在“量”方面偏大偏多,在“度”方面偏深偏难,严重脱离幼儿身心实际和认知能力实际。这样的教材,实际上就对幼儿教育小学化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5.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指导、监督力度不够。教育部分多重要中小学教育,对幼儿教育的督察力度不足。目前教育部门对幼儿园的监督多是侧重于办园条件,如场所场地、设备设施等,而对教学内容方面监管力度偏弱。面对日益蔓延的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教育部门所起的作用较弱,对这种错误倾向没有及时予以制止和纠正。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教育部门还从活动组织、评奖、职称评定等方面不自觉地加重了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三、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幼儿园时儿童迈出家庭后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之一,它要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良好的早期教育经验是儿童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既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也违背了教育规律。我们必须采取措施纠正这一错误。
  1.开展家园共建活动,形成幼儿教育合力。首先,幼儿园在办园过程中不能仅仅考虑社会影响和自身收益,而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持正确的教育立场,充分认识到幼儿教育的特殊性,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教育活动。其次,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不成熟,其对家庭无论在物质上还是心理上均有很强的依赖性,家庭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基础。在某种意义上,幼儿园与家庭的合作效果决定了幼儿教育的好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的密切联系,以自身对教育立场的坚守使家长认识到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以幼儿园和家长形成的教育合力促使幼儿教育回归其应然的状态。
  2.遵循幼儿成长规律,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幼儿教育既要体现内容 的丰富性、启蒙性,又要注重幼儿学习的适当性、科学性,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消除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不等于不考虑幼小衔接问题,而是要强调幼儿教育不应被小学教育“绑架”,强调幼儿教育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幼儿园应按照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组织教育教学,才能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在此基础上,幼儿园也需要为幼儿升入小学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如通过各种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主体意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亲社会行为,为幼儿顺利适应小学学习奠定心理与行为基础。
  3.加大政府的监管力度。学前教育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投入和管理。长期以来,政府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投入和管理缺位直接导致了幼儿园错误的办学倾向。为了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政府管理部门应明确自身责任,加强对幼儿园的管理,使学前教育具备有效的领导和管理保障。具体而言,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当地的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出台关于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的文件,对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育形式、教育方法、作息时间和班额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对违反规定的任何形式的考试予以处罚,保证幼儿在园游戏与活动的时间,坚决禁止幼儿园强迫幼儿参加兴趣班。同时,政府要增加投入,提高幼儿教师培养和培训的质量,确保教师素质不断提升,进而使幼儿园杜绝“小学化”现象的努力从外部强制行为变为教师有意识的自觉抵制行为,进而促进幼儿教育的科学健康发展。
  总之,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是违背教育科学的,危害很大。我们必须彻底根治它。只有这样,我们教育的肌体才会健康,我们基础教育的根基才会牢固,我们祖国未来的发展才具有可持续性。如此,现在的孩子才会幸福、快乐,一句“我多想回到童年”就会成为每一个人美好的期待。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