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多媒介组织小班角色游戏分享活动的案例分析

2015-07-16 08:5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我园将幼儿角色游戏结束部分的活动称之为游戏分享活动(以下简称分享活动)。教师在组织小班幼儿分享活动时有两个重要任务,其一是引导幼儿分享在游戏中的快乐体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角色游戏的兴趣;其二是引导幼儿学习解决游戏中问题的方法,提升幼儿的角色游戏能力。我的探索和实践证明,教师在分享活动中借助多种媒介帮助幼儿想说、愿说和会说,能让分享活动变得更加精彩。
  一、游戏照片为媒
  游戏照片是指教师在幼儿角色游戏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抓拍的照片。作为分享的媒介,游戏照片能够再现游戏情境,具体形象,操作简便,非常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能有效帮助幼儿回忆游戏的具体情境和事件,采用的照片主要有两类。
  1.用“我的照片”激发幼儿分享的积极性。
  “我的照片”是指游戏中幼儿个人游戏的照片。由于年龄特点,小班幼儿或是不愿说,或是愿意说但一时又很难回忆出自己在游戏中的所作所为,甚至忘记自己玩了些什么,所以,在分享时不知说什么。“我的照片”既可以激发幼儿想说、愿说,还可以帮助幼儿回忆起自己游戏的具体情境,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从而打开“话匣子”。每当教师出示“我的照片”时,照片的主人都按捺不住激动的情绪,积极主动地向大家描述自己在游戏中的事情和体验。在进行游戏照片拍摄与分享时,教师应特别关注那些较内向的幼儿,这些幼儿在班级中不活跃,不愿表达和交流,但在游戏中,他们一定也有自己的体验和经验。为他们拍摄游戏中“我的照片”,并在分享活动中展示,引发全班幼儿的注意,既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也能够帮助他们参与游戏的表达与分享。
  2.用“闪光的瞬间”拓宽幼儿的游戏思路。
  游戏照片“闪光的瞬间”,表现的是幼儿在游戏中创造性的行为和情境。游戏分享活动中的“闪光的瞬间”可以拓宽幼儿游戏的思路。对小班幼儿而言,游戏的创造性主要侧重于两个方面:第一是游戏材料的创造性使用,如两位幼儿使用了宝贝箱中的棉签给娃娃涂红药水,在以前的游戏中从未见过有幼儿这样做。教师拍下这一“闪光的瞬间”,分享活动时出示这张照片,引发幼儿的热烈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他们想出了同一材料的多种使用方法。第二是游戏情节的创造性发展,也就是游戏情节的新变化。如娃娃家的“爸爸”大声喊:“我家宝宝发高烧了!快打120!”医院的小医生听见了,立刻带着一个药箱来到了娃娃家,给宝宝看病、喂药。这对娃娃家和医院游戏来说都是创造性的新情节,因此,教师立刻抓拍这张’,闪光的瞬间”照片,使用在分享活动中。照片中情节的创意引起了幼儿极大的兴趣,成为讨论与分享的热点。在以后的角色游戏中,更多的幼儿出现了这一情节,并创意出更多的新情节。
  二、游戏视频为媒
  游戏视频的图像有声有景,还是动态的,可以完整地展现一段游戏的真实过程,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关注。教师可以有目的地关注那些游戏水平较高的幼儿,及时拍摄他们在游戏中高水平表现的视频短片,作为游戏分享的媒介。游戏视频主要用于指导幼儿丰富游戏的情节和玩法。
  1.用“连贯的情节”吸引幼儿关注情节的有序性。
  游戏视频所展示的是一个完整片段,能够提供某种角色游戏“连贯的情节”。小班幼儿在玩角色游戏时,游戏情节的变化常常是跳跃的,缺乏有序性和连贯性。因此,教师可以使用“连贯的情节”视频,让幼儿观察和讨论同伴是如何有序而连贯地开展游戏的,如在一次分享活动中,我播放了一段在游戏现场拍摄的“连贯的情节”视频,内容是“蛋糕店”。视频向幼儿展现了一个蛋糕买卖的游戏过程,不仅游戏情节有序,蛋糕店主人还创造性地想出“顾客未带钱,可以办卡、刷卡”的办法。幼儿观看后发现,一个“买东西”的情节可以玩出这么多的内容,感到有趣的同时也纷纷说出自己的生活经验及想法。在接下来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游戏情节的有序性和连贯性有了较大进步。
  2.用“情境中的问题”引导幼儿关注解决问题的方法。
  小班幼儿在游戏中常常遇到困难和问题,但因表达能力有限,他们难以清楚地叙述自己的困难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可以通过视频再现游戏现场中幼儿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引发幼儿解决问题的欲望,借助视频还可以丰富幼儿游戏中解决问题的经验。如在一次游戏中,我录下了一段很短的视频,内容是:娃娃家“爸爸”(威威)想要用火腿肠炒黄瓜,但是厨房里没有火腿肠,只见他转身来到活动室的立柱旁边,装模作样地用手拉了一下说:“我从冰箱拿菜喽!”然后拿了旁边桌上的雪花插片高高兴兴地回家烧菜了。在分享活动中,我把该视频播放到一半的时候暂停下来,组织幼儿讨论“没有想要的菜怎么办”。面对这一问题情景,幼儿立刻兴致勃勃地讨论起来,有的说回家带,有的说请老师画出来,有的说假假地烧一下,还有的说用玩具代替,幼儿想出了许多好办法。结束讨论后,我开始继续播放视频,让幼儿看看威威的好办法,鼓励幼儿下次游戏时遇到困难和问题,要积极想办法动脑筋。
  教师应该根据组织幼儿观看视频目的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播放视频的方法,可以整段播放、片段播放,也可以边播放边提问讨论。教师在使用游戏视频时还可以配合使用其他方法,如实物展示、动作表演、简笔画等,加深幼儿对某一图像的认识。
  三、游戏故事表演为媒
  “游戏故事”表演也是我园小班游戏分享活动的重要媒介。教师根据游戏指导的需要,在分享活动中用游戏故事表演的方式,丰富幼儿的游戏情节、角色语言和行为,发展幼儿的角色游戏水平和能力。教师可以单人表演,也可以和幼儿合作表演。
  1.用“新异的情节”帮助幼儿丰富游戏情节。
  “新异的情节”指的是在幼儿游戏中从未出现的游戏情节,表演“新异的情节”能够激活幼儿对游戏的新兴趣点,拓宽思路,更投入地游戏。如小班初期的幼儿在玩娃娃家时,让娃娃睡觉总是把娃娃直接放在床上就走开了。为了 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在分享活动中是这样表演的:妈妈(教师)抱着娃娃说:“宝宝,中午了你睡觉好吗?”“睡不着吗?妈妈拍拍你好吗?”“我给宝宝唱首歌吧。”妈妈轻轻拍着娃娃,哼唱起歌谣来……“不能蹬被子哦。会着凉的!”在教师表演的故事中,妈妈的“不想睡”“唱歌”等语言和行为对小班幼儿来说是新异的表演,幼儿全都目不转睛地观看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边看一看笑。表演结束后,教师请幼儿说说“妈妈怎么哄宝宝睡觉的”。故事表演使幼儿对妈妈哄娃娃睡觉的方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以后的娃娃家游戏中,爸爸妈妈都是用各种方法哄娃娃睡觉,把娃娃放在床上后还一定帮娃娃盖好被子。
  教师使用游戏故事表演方法时,要注意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接受能力,不能硬性要求幼儿模仿学习表演中的情节。如果这样做,不仅会让幼儿的“游戏”走样,还会让幼儿厌烦游戏故事表演这一分享媒介,甚至会出现幼儿刻板地模仿学习游戏情节的消极行为。
  2.用“丰富的信息”指导幼儿丰富角色言行。
  小班幼儿在角色游戏中不仅游戏情节较为简单,角色的语言和行为也较为贫乏,因此,教师的游戏故事表演可以为幼儿提供更丰富的角色信息,如角色的表情、语言和行为,帮助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出丰富的角色言行。如在一次游戏分享中,一幼儿介绍说自己今天在娃娃家当妈妈,洗了床单还晾了床单。教师立刻抓住这一情节邀请了一位男童表演起来:“哎呀!宝宝尿床了!我把床单洗一洗吧!爸爸,你帮我抱着娃娃好吗?”妈妈(教师)拿起床单,闻一闻,皱眉头说:“有点臭啊!”然后把床单放入洗衣机:“爸爸,放几勺洗衣粉呢?”“两勺吧!”……“洗好了!”妈妈闻一闻:“真香啊!天气这么好,爸爸,我们把床单晾起来吧!”妈妈请爸爸一起把床单拉拉直,用力甩一甩,晾在娃娃家门前的围栏上……
  教师在这段游戏故事表演中,加入“闻一闻”“皱眉头”“拉拉直”“甩一甩”等语言、表情和动作,并一直在与爸爸进行语言交流,互动交往。幼儿在观看表演时,不仅感到有趣,同时还获得了有关爸爸、妈妈这些角色的语言、行为和表情的信息,在以后的游戏中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