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由随堂听课引出的一次美术教研活动

2015-07-16 08: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在随堂听课中,我发现美术活动的组织是不少老师的弱项,必须进行有效指导。于是我布置了幼儿园里擅长美术教育的戚老师准备一个美术活动在全园展示,让大家体会如何上好美术课。
  戚老师向大家展示了大班美术活动“花朵真美丽”。活动一开始,她出示了六幅花朵的图片,请小朋友说说喜欢哪一朵花,为什么?在幼儿回答时,戚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他们从花朵的颜色、形状来进行观察。在幼儿充分观察交流的基础上,她提供色卡,并通过提问“看看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就像哪一朵花?”让幼儿了解掌握渐变色。接着,和孩子一起欣赏画家笔下的花朵,请小朋友说说从哪里看出很温暖?引导幼儿再次从色彩上对作品进行分析。戚老师的示范注重引导幼儿大胆构图,因为指的时候要专心,不能想其他的事情,手要扶好两旁的扶手。”牛牛说:“一定要穿运动鞋,皮鞋容易打滑。”孩子们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很快总结出了玩滑梯的规则和一些简单的动作要领。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们的能力超乎我们的想象,我们大人总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来对孩子加以诸多的限制。其实,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有时只要我们稍稍放手,孩子往往会带给我们意想不到的精彩!
  体验别样的精彩
  孩子们制订好规则后,我们一起再次来到滑梯旁边展开了“花样滑梯”的游戏活动。由于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制订的,孩子们自主、有序地排队进行游戏。当前面一个人滑到软垫后,后面一个小朋友再做好准备滑下去。还有很多孩子探索了不同的滑梯方法:邓晔博把脸侧向一旁。体验了侧着滑的方法;柔柔在滑之前,神气地对后方的小朋友说:“现在我要潜入到灰太狼那里,你们不要发出声音哦!”后方的孩子互相竖起了食指做出嘘的神态,而柔柔则轻轻地猫着身子滑下了滑梯。后方的牛牛滑下后,还用两只手围成两个圆圈,变成了一个望远镜,回应柔柔道:“柔柔,前方不远处就有灰太狼,我们要小心了……”
  看,没有了老师的干预,孩子们在自主的花样游戏导细致到位,所以小朋友的作品都画面饱满。
  戚老师非常有心,请小朋友用油画棒直接在黑色底板上作画,加上渐变色的运用,作品非常具有美感。对幼儿作品的展示,戚老师也花了不少心思,淡淡的底色加上小花的点缀,让作品的呈现非常有艺术性。
  一节精彩的美术活动,给大家带来了美的享受,大家受益匪浅。
  在观摩了戚老师组织的美术活动后,和以往一样,要进行评析。这一次,我改变了以往评课的方式。请大家不说空话和套话,就说说在这个活动中,学到了什么。
  “我学到了什么?”这是在今天的评课中。我请老师们发言时运用的句式。
  庄老师说,她今天学到了一招:怎样让小朋友的作品画面饱满。“这里的花瓣为什么没有了?”“因为花太大了,都开到纸的外面去了。”在引导小朋友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再加上老师直观的示范,小朋友一下子就掌握了让画面饱满的要领。
  上课的时候小朋友的常规很重要,但怎样让小朋友形成良好的常规?严老师和茅老师不约而同地关注到了活动中常规组织的细节:小朋友油画棒的摆放、座位的安排都是很有讲究的。
  黄老师对活动中课件的巧妙利用特别感兴趣。在请小朋友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花的时候,戚老师一下子出示了六幅图,请小朋友自主选择其中的一幅进行讲述。小朋友讲到哪一幅,就将哪一幅放大。黄老师说:“如果是我上的话,我肯定是一幅一幅出示。现在学到了一招,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尊重每一位孩子。”
  吴老师说:“这个活动效果很好。本来我以为是戚老师在哪里找的现成的教案。但听了戚老师的介绍才知道,是戚老师自己的创新,是对现有的教案进行改编,加入了自己的东西,才让这个活动这么成功,非常值得我学习。”
  每个人的发言都很实在,大家没有照本宣科,都是有感而发。通过讨论和分析,大家对活动进行了再一次的梳理,让活动中的每一个亮点在脑海中更加清晰。通过这样实实在在的研讨,我想大家对如何上好美术课一定会有底气了。
  讨论结束,我又布置了任务,请三个年级组各自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研讨合作准备一个美术活动向全园展示,活动的组织由年级组中最年轻的老师承担。
  大班组黄老师向大家展示了一节美术活动“小手变变变”。活动一开始,由游戏导入,请孩子们玩一玩最熟悉的“石头剪刀布”的游戏。接下来。老师提问“小手除了可以玩游戏,还可以做什么?”自然而然地将幼儿引入本次活动重点:小手变变变。
  “一只小手可以变,两只小手可以变什么?”老师的提问拓展了幼儿的思维,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在此基础上,通过请小朋友欣赏课件,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从利用小手变成的各种各样的动物,再到惟妙惟肖的手上彩绘作品,老师精心准备的课件引得小朋友阵阵惊叹:“哇,好漂亮呀!”
  引导幼儿学画手掌画环节,通过请小朋友欣赏多幅范画,分析作品,再到示范画法,提出要求,幼儿合作完成,环节清晰,教师语言简练到位。虽然黄老师是大班组里最年轻的老师,但今天的活动上出了老教师的风采,因为她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从不会上美术课,到上出好课来,其间经历的一次次研讨过程历历在目。这次由随堂听课引出的成功的园本教研活动,不仅发挥了骨干教师的作用,发挥了团队的合作精神,也激发了每一位教师的参与热情,有了这些,上出好课当然是水到渠成。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