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化解对

2016-06-20 11: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突破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瓶颈的关键,而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总体不容乐观,集中表现在师资短缺生师比高、年龄结构和学科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低、经济地位低下、工资待遇低等方面。

 

为突破现状应通过有效建立多渠道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加大师资供给量;多种途径扩大教师编制,优化师资配置;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依托地方高校师范教育协同培养机制,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从而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最终实现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1 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2011衢州市市政府常务会上原则通过了《关于加快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衢州市发展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并规划三年内斥资3.7亿建设更多优质幼儿园。两个文件的通过,财政方面的大力投入意味着衢州市未来几年学前教育的蓝图已经绘就。

 

  随着第一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落实,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已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无论是规模、办园条件,还是幼儿入园率、师资数量等均有较大改善,但整体而言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偏低等问题却没有根本改观,成为制约农村学前教育质量持续提升的瓶颈。因此,在即将开启新的行动计划之际,对当地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状况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为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更加适切的决策提供客观的事实依据,十分必要而迫切,对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整体质量亦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2 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现状及分析——以衢州市为例

 

  本研究根据衢州市行政区域划分,以衢州市三县两区一市作为调研地区,以该地区所属农村幼儿园及其师资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110份,回收100份,最终有效样本96份。通过问卷获取相关信息,然后进行数理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衢州市农村学前教育师资总体现状不容乐观。

 

  一是学前教育师资短缺,师生比低。根据调研结果衢州各市区县农村幼儿园师生比小于120的比例占55.2%2012年浙江省出台《公办幼儿园教职工编制标准》,规定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中专任教师按照班师比11.5-12的比例核定,寄宿制幼儿园专任教师编制可适当增加。而《江苏省公办幼儿园机构编制标准(试行)》指出,公办幼儿园事业编制按师生比1∶16的比例核定,并主要用于配备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1]。山东省《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规定公办幼儿园编制标准教职工与幼儿比例规定为全日制普通幼儿园:16-8,寄宿制幼儿园:15-6。可见,如果按照标准配备专任师资,农村幼儿园的师资缺口是巨大的。

 

  二是农村在编教师比例偏低。所调查的6个市区县在编教师平均占比只有28.1%,其中较低的区县仅10.7%,个别县参加调研教师无一人在编。其中合同工和代课教师人数比例占到70.8%,个别区县合同工比例高达96.2%。如此一来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就会呈现出较大的不稳定性,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的质量。但值得庆幸的是参研教师中持有教师资格证的人数比例达到84.4%,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专业化在制度上逐渐得到保障。

 

  三是农村学前教育师资学历偏低。调研中本科学历的教师仅占22.90%,其中最低的县区只有3.85%;大多数教师以大专学历为主。从职称来看,接受调研的教师一半以上都没有评级,高级职称仅占4.16%。可见,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以专科及以下学历和无职称的幼儿园教师为主体。同时教师的科学研究意识淡薄,调研中76%的教师从未参加过课题研究,80.2%的教师从未发表过相关文章。甚至有教师认为科研是高校教师、研究机构的事情,与他们无关。这也是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无职称人数偏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是农村幼儿园教师月工资收入偏低。个别区县月均收入2000元以下占到89.3%,而且还存在工资拖欠现象,个别区县人均月工资低于800元,但也因各市区县经济发展不均衡而存在差异。但无论所在市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如何,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工资与待遇普遍很低。与此同时却存在着农村幼儿教师工作量较大的现象,个别区县教师工作量普遍较大,但月收入却在各市区县最低。有64.6%的教师认为政府对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不重视,34.4%的教师坦承农村幼儿教师社会地位较低。

 

  五是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表现出年轻化的倾向。30岁以下教师占教师总数近一半,个别区县达到了92.3%。但结合教龄数据不难发现有经验又有活力的中年教师较少,同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3 促进当前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与发展的对策

 

  3.1 有效建立多渠道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加大师资供给量

 

在多渠道补充幼教师资方面,各地区一般都采用了转岗、公开招考等方式,农村特岗教师培养制度被义务教育证明是有效的。特岗计划2006年实施以来有效缓解了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教师短缺状况,有调查数据显示特岗计划服务于中西部22886县,100%地覆盖了国家级贫困县、两基攻坚县、灾区县和边境县,其中少数民族自治贫困县覆盖率达到78.30%,革命老区覆盖率是79.57%

 

[2]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师资数量问题,有力地改善了农村教师的整体配置状况,优化了农村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并有效提升了农村的教育质量,创新了农村贫困地区教师补充机制;同时搭建了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平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3]解决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短缺现状,可借鉴农村特岗教师培养方式,有针对性地为农村学前教育输送师资。政府相关机构要加大对农村特岗幼儿园教师的扶持力度,吸纳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以弥补农村幼儿园教师在数量上的不足。

 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发展的现实困境与化解对策

定向、委托培养制度对保证农村学前教育及时获得新的高素质教师资源,也是极其重要而有效的,应坚持农村幼师定向或委托培养制度。

 

[1]杭州市教育局制定了定向委培农村幼儿园师资的扶持性政策,以吸引立志于农村幼儿教育的高考生。首先,按照户籍实行定向招生;其次,政府确保合格毕业生拥有国家事业单位编制;再次,给予相应的财政经费支持,保证定向委培毕业生工作后的相应待遇;最后,学院、学生与生源所在地教育局签订三方协议,并建立诚信档案,以保证毕业生在农村工作的年限,并对违约行为进行制约。2013年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学院录取的考生中,有近40%的考生超过本科录取分数线,为定向委培农村幼儿园教师奠定了良好的生源基础。

 

[4]然而这些方式的推进有赖于拓宽高校毕业生面向农村基层就业渠道,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

 

  3.2 多种途径扩大教师编制,优化师资配置

 

为促进区域均衡,很多地区在扩大教师编制方面通常采取了多种途径,如全纳入配置编制或按比例核定、配置编制,整合现有编制,打破公办民办界限,为民办园配置一定数量的事业编教师,探索幼儿园教师编制单列制度等。

 

[5]以北京M县和S区为代表的部分地区采用全纳入的方式,通过转变乡镇中心园的性质,将其作为区县教委下属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通盘解决幼儿园教师编制问题,将乡镇中心园及下设分园、村园的园长和专任教师全部转为公办教师,工资由区县财政统一拨付,工资待遇标准与中小学教师一致。在此基础上,区县政府还逐年增加幼儿园教师的编制,如每年从教师招聘的编制中拿出一部分用于幼儿园,招聘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全纳入的办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保障农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数量、质量和稳定性,着力解决农村幼教师资紧缺的问题。

 

教师事业编制与岗位配置应优先用于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着力保证农村幼儿园在编教师的核定与配置,逐年推进并达成在编教师占比50%的规划目标,其中乡镇中心幼儿园应按标准配齐两教一保,村级办园点应配置两教半保。还可建立农村学前教育服务机制,通过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和鼓励城镇骨干教师轮流到农村幼儿园支教服务,一方面缓解农村学前教育师资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对该区域的农村教师进行培训。[6]

 

  3.3 建立健全农村幼儿教师培训体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在幼教师资质量保障方面,各地主要通过纳入整体培训体系、保障培训经费、建设培训机构等方式加强对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在职培训。[5]关注并大力推进农村在职教师的学习与培训,是全面提升农村教师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有效举措。一方面,可以有目的、有计划地给予他们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如分期分批开展农村幼儿园教师全员岗前和岗位培训,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元化、立体开放式培训体系。

 

省市级教师培训机构有计划地实施送培到乡工程,进行项目式和菜单式培训,以有效地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名师教学研讨是当前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主要以优质课评比、名师工作室送教下乡、名师点评课以及名师讲座等形式开展名师教学研讨活动,学习借鉴名师的成长经历等,其中工作室开展活动的周期一般是每21次,以学员的磨课为主要研讨形式。每次磨课集中选取2-3名徒弟,经一个月磨课之后,名师带着徒弟们送教下乡,以展示阶段性磨课成果。

 

[7]以此提升农村幼儿教师教学能力,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增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归属感,持续地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另一方面,应构建农村志愿服务体系,通过开展园本培训和教研活动,有计划的专业引领与叙事性课题研究,如各地区可建立农村教师专项研究课题,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或奖励制度,甚至可将其与职称评定挂钩,激发幼儿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化,从而培育和提高农村幼儿园教师的理论素养和专业能力,帮助农村幼儿园教师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结合其实际需求,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3.4 依托地方高校师范教育协同培养机制,推进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

 

在幼教师资管理模式方面,很多地方政府进行了管理模式创新,推进城乡教师流动。城乡学前教育一体化给农村学前教育带来了发展机遇,有利于农村学前教育的合理规划,能够通过财政手段调节资源配置,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学前教育资金与师资贫乏的问题,为农村学前教育提供发展平台。浙江省部分县市明确提出先农村后城市的策略,要求大学毕业生就业必须先到农村幼儿园工作3(5)以上,方可考虑工作调动问题。这种农村优先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学前教育师资贫乏的问题。

 

[8]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城市学前教育的师资与财政资源,这对当今农村学前教育管理和城市学前教育管理提出了较高要求,需要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完善以县级管理为主的城乡学前教育管理制度,保证一定的财政投入,在可能的情况下,争取地方高校的支持。

 

地方高校作为农村幼儿教师的主要培养机构,要充分利用其资源优势,通过构建培养农村幼儿教师的课程体系,开拓农村幼儿园实践基地等服务农村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整合教育实习与入职培训,编写新教师入职指导用书开展新教师入职教育;按需制订农村幼儿教师培训课程,组建高素质的培训者团队,构建教师培训后跟进机制加强农村幼儿教师的在职培训。

 

[9]在职前培养阶段,以衢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为例,办学定位为立足地方,面向农村,服务基础教育,建设成为浙江省尤其是浙西地区师资培养培训和教研的重要基地。根据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要求,积极探索教师教育协同培养机制。学校积极开展并加强学院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幼儿园建立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的研究,努力探索校地合作的协同培养模式。2014年与衢州市开化县、常山县签订了合作办学协议,开展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的委托培养工作;2015年小学全科教师的委托培养工作延伸至兰溪市、嵊泗县。

 

2014年和2015年先后与龙游县、江山市、常山县教育局签订了学前教育五年一贯制合作培养协议。同时建立各师范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成员由本校教师、高校专家、教研员或中小幼优秀教师组成。与教育局教研室、初中、小学、幼儿园老师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聘请他们参与实习实训指导。实施了校外导师制2014年聘请了107名中、小、幼优秀教师为校外导师,并分学校、分层次对校外导师进行了培训与任务布置,取得了相关学校与教育局教研室的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取得的成效也是显而易见的,以专科为例,2015届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资格证取证率为100%。从近三年的就业情况分析,师范生的专业思想较为稳固,学前教育的就业率从2013年的95.92%再次提升到了97.83%,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通过有效的协同培养机制,地方高校师范教育院系要在职前教育阶段培养适应农村需要的高素质、留得住的幼儿教师,从源头上促进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

 

  4 结语

 

  从现实看,农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存在诸多问题;从历史看,主要由于经费投入、人事编制、教师培训等原因所造成;从未来看,急需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深化教师制度改革和加强教师培训等。因此,各级政府和教育机构等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当前农村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各种现实问题。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师资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师资强弱差别既是教育不均衡的表现,又是教育不均衡的推手,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一大瓶颈。只有加强师资建设,解决师资问题,才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均衡发展。

 

  作者:刘丽君 来源:价值工程 2016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