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作为民族职业院校来讲,应该发挥教学优势,从提高教师素质、丰富课程教材内容、建立多维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积极构建三个体系,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水平。本课题结合对10所职业院校的调查研究,对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质量进行了探讨研究。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在我国以培养学前教育为主的一些高等学校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对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
一、积极构建以提高教师素质为核心的教学质量体系
影响教学质量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师素质。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师资力量不尽人意。一方面专业理论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软肋,据对10所中等院校进行相应的调查,有7所院校的近六成的专业技能课(如美术、音乐、舞蹈)教师没接受过正规师范教育,尤其是缺乏作为一名教师应具备的教育学、课程论、教学法等方面的专业知识。
有近4成的老师对学前教育领域和幼儿园工作内容不熟悉,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是过分关注学生艺术基础技能的培养,而对幼儿园教师岗位能力要求教学缺乏针对性。我认为要建立以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学质量体系,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建立专业教师岗前培训机制。特别是针对目前的一些转行教师,一定要建立相应的教学培训机制。
比如,为这些老师提供相应的短程学科学习,并由组织方进行相应的考核,只有取得合格证书后才可以进入教学岗位;对于那些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老师来说,必须通过自学考试或者校本培训补修相关课程,成绩合格后再进入教学岗位。
其次,要建立教师顶岗实习制度。我们职业教育大都是就业导向的教育,教师只有自己所教专业的岗位情况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任务引领、能力本位和就业导向,也才能教出符合社会需要和岗位要求的学生。顶岗实习制度应覆盖所有的教学人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三,引导教师向专业化水平发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是国家对中等职业学校合格教师的基本专业要求,也是我们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范,同时也是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据,作为职业学校,就要积极引领教师强化标准意识,进而打造一支合格的教师队伍。
二、积极构建以课程改革和教材配套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体系
目前,我们许多职业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还是主要沿袭师范类学校的课程标准,创新意识不强,我们在对10所职业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中调查发现,有的学校近10年都没有对课程有大的改进,有的只是相应的改进了部分内容,而对教学体系没有相应的修改。
时代性不强,与现实社会的需要脱节严重。应下大力气,抓紧建立一套以课程改革和教材配套相适应的教学质量体系。
一是要尽快设计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尤其是设计中要大量增加实践实习类课程,建立一系列的实践类课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以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和开发。
二是要做好专业课程的编写。我们知道,专业课程的载体和抓手是有一部好的高等教育教材。作业中职校教师来讲,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国家规划教材的编写,尤其是结合实践工作,积极借鉴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编写与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教材相适应的课程。
三、积极构建以多维度评价为考核内容的教学质量体系
我们在对10所职业院校进行调查研究时发现,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没有自己专门的体系,有7所院校的评价体系与普通教育差别不大,主要采用试卷评价的单一评价方法。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应建立以能力为导向、测量维度多样、校内校外接轨的评价体系。
一是评价体系应将知识评价与技能评价、能力评价相结合。职业学校教学特色之一即“以赛促学”,因此在教学评价体系除了包括传统的试卷考试,还更应该将各类竞赛活动的成绩也纳入评价体系。
二是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在教学评价中,不仅仅重视最终的学习结果,还更应该注重学习过程的考核,做到动态与静态相结合,评价体系更科学。
三是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评价体系参与主体要广泛,不仅仅是老师或是学生一方评价,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建立既有老师又有学生参与的评价体系。
四是学校评价与幼儿园评价相结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保育员、育婴师和幼儿园教师,见习实习是每个学生必经的学习阶段,幼儿园对学生的评价是对学生岗位能力测查的结果,因此评价体系不仅要包括校内的各种评价,更要将学生在幼儿园见习实习的成绩纳入评价体系。
综上,通过调查研究,我们认为,提高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从教师、课程、教材、教学、评价等多方面入手,才能达成预想的目标。
作者:齐艳红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中 2016年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