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活动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良好的习惯就不易形成,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就要花费很大的精力来维持秩序,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对于中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显得更为重要。中班阶段是幼儿园生活的转折点,起着惩前毖后的作用。“如何做好班级常规教育工作”这是一个困扰所有幼儿园教师的难题,也是值得我们一线教师关注和研究的课题,我们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下是笔者在工作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爱是教育的桥梁和纽带。同时,爱本身又是教育,爱是培养一切优良品质的基础和前提,爱是让幼儿获得成长能量的温暖阳光。没有爱就没有和谐,而师幼关系的和谐往往体现的就是心灵的和谐。我们要让幼儿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关怀,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顾虑,给幼儿带来自信、安全、信任感,只有在关爱的基础上教师才有可能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一天上午,孩子们吃完早点都急着去玩玩具,桶里的碗勺乱七八糟,甚至有的掉在了地上、桌上,这时我却发现李伟伟走过去,将桌上和地上的碗勺一个个放进了桶里,我和配班教师当时一阵感动,我问:“李伟伟你怎么不去玩呢?”“他们把碗丢在地上了。”小小的一件事,我们发现了李伟伟身上的“闪光点”。幼儿全部进入班级后我向大家说了刚才的事,小朋友们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我再也没有了以前的那种想法,觉得他像其他孩子一样,挺可爱的。于是,我经常抽时间和他做朋友,让其他小朋友跟他亲近,与他结伴玩耍,并耐心地在平时活动中指导他的常规表现。平时游戏时,还主动牵他的小手,摸摸他的头。对他的进步,经常在全班小朋友面前表扬。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后,在班上他不再是小捣蛋,班级的常规也明显好多了。
现行《幼儿园教育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要激发幼儿“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内容与要求里,也相应地提出了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我们班开展游戏的时候,刚出活动室总会发生追跑现象。多次提醒后情况仍没有改善。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来来来,咱们今天来学小乌龟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此次活动的常规比以往有所好转了,以后在进出活动室时我又让他们模仿小猫走路、小蜗牛走路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三、以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相结合,改善活动中的常规
例如在区域活动小巧手中,我班的郁伟杰总是做不好荷藕的装饰品,他就不愿做了,在一旁玩自己的,还带动了其他小朋友也不能很好的制作。我发现后先是询问,知道他不会做,而且不想做成和小朋友们一样的东西。我就耐心的说服他:“你觉得教师做的怎么样?喜欢的话,就拿去玩一会儿吧。”他有点动心,便在那仔细观察起来,观察得是那么仔细、认真。一会,我又来到他身边,这时他主动和我说话了:“教师我想做成一个小木偶,可我不会做。”这时我摸摸他的头,表扬了他创新的想法。并再次耐心的指导他制作,他很认真,并很快做好了。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还告诉了班上所有的小朋友,郁伟杰小朋友做了一件非常漂亮的木偶人,当时的他特有成就感。在以后的活动中,他经常会表现出创新的一面,也主动了许多。
幼儿的思维水平决定他们对具体形象的事物更易理解,鲜明生动的形象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好模仿是幼儿的学习特点,教师的一举一动都是幼儿学习的榜样,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如图书角里的一批色彩鲜艳的新图书吸引着孩子们。我向小朋友提出了爱护图书的要求:要轻拿轻放,一页一页地翻看。刚开始时,小朋友都能按照教师的要求看书。自
从有一天,我很不在意地把被小朋友撕成了几张纸条的图书封面扔进纸篓后,小朋友一看见图书烂了一点儿就撕下扔进纸篓,班上的图书越来越少。当我问起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时,他们说:“因为图书烂了我们才撕的。”我这才明白过来,是自己对破损图书不正确的处理方法,导致他们也出现撕书的行为。当时我就向幼儿做了检讨。从此以后,凡是发现有损坏的图书,都用透明胶和剪刀,把撕烂的图书补好。在我的影响下,小朋友们逐渐加入到补书的行列,撕书的现象一天比一天少。
我们每个幼儿园教师,都有义务根据幼儿本身的各种变化,从幼儿日常生活入手不断的进行探索,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机会让幼儿掌握有关良好常规的知识、规范行为,让他们愉快有序的生活,并在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