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1-0051-03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教育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学会生存、学会生活,是为了实现人生的幸福,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幼儿阶段是人生发展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是否帮助幼儿建立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否帮助幼儿了解必要的生活常识,形成必要的日常生活技能;是否培养幼儿自立自强的生活能力,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将直接影响幼儿将来的生活质量、发展空间和人生幸福。
一、更新理念,引发关注,实践幼儿生活教育的价值取向
幼儿园要从生活观念入手、从教育资源入手、从活动形式入手构建幼儿生活自我服务的课程,整合更多有利于幼儿发展的资源和内容,来实践生活教育的价值取向,并由一线保教人员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和水平,制定寄宿幼儿各个生活活动环节的具体内容和要求设计教学方案,研究生活活动实施的方法步骤,探索教学的具体策略,形成课程基本框架体系。
课程面向寄宿幼儿园全体幼儿,着眼于最基本的幼儿生活经验的积累,使每个幼儿获得最基本的发展。课程根据寄宿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愉快教育为主调,结合寄宿幼儿的特点和需求,设计组织相应的一日生活自我服务教育的内容,重点研究晨间生活和晚间生活活动设计,突出独立自理和群体交往互助能力的培养,并在丰富的活动中将家庭和幼儿园教育紧密结合,使之与日间教育主题融为一体,互为补充。
本课程以自理、自护、文明、高雅为标准,综合知识、技能与能力、情感与态度等三个要素,设定为3~6岁寄宿幼儿的课程目标系统。按照不同的年段,分小班、中班、大班,分别设定课程目标,使之具体化并体现年龄特点。
表二:
通过组织寄宿幼儿生活活动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选择具有典型性和独创性的课程模式进行过程实录和效果分析,探求此课程和教学方法的价值所在;通过组织教师层面和保育员层面的幼儿生活活动和教学的优质活动评比,进一步探索幼儿生活活动组织形式、策略和途径,同时探索生活活动组织中保育员和教师之间的合理分工和有机配合;通过开展寄宿幼儿园教师与保育员在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教育职能、分工、配合的专题研讨,不断探索、研究生活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在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幼儿生活自我服务指导策略。
2. 用生动直观的flansh动画,正确示范、展示操作流程和方法。幼儿生活自理的许多内容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正面示范和语言提示,让幼儿了解基本动作的要领和流程,然后让幼儿去模仿练习。如洗手,要求幼儿独立自觉地完成这些基本动作显然不易,幼儿往往只会用水把手弄湿,就表示洗了。所以,我们就要从幼儿的认知出发,细致地教给幼儿洗手的正确方法,并示范整个洗手的过程:卷袖口,湿手,打香皂或洗手液,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指缝搓搓,冲一冲,洗干净,再用毛巾擦擦手,挂好毛巾。示范后,再让幼儿练习,对能力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和巩固,幼儿便能掌握洗手的基本流程和方法了。
但是,不少生活内容的学习教师很难示范,如学习洗
屁股,大小便的自我服务、刷牙等等。幼儿园可以运用生动直观的flash动画,设计一个幼儿喜爱的、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对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进行动画模拟、示范,并配以音乐和讲解,使幼儿在直观、生动、清晰、准确的示范中快乐学习。
4. 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在角色游戏中学习生活技能。老师可以在班级区域角中投放相应材料,创设环境,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然习得。比如,在小班益智区里投放“给小动物喂食”的材料,让幼儿学习使用勺子,发展手指肌肉;在娃娃家中投放一些挂衣架,让孩子学习挂衣服,投放“给娃娃穿衣”的游戏材料;在生活区中投放袜子、衣裤,让幼儿练习卷袜子、叠衣裤;在手工区中投放“有趣的毛毛虫”(用扣子连接成一条可爱的毛毛虫),让幼儿学习扣扣子;投放“娃娃鞋”,让幼儿学习穿鞋带……孩子在区域角游戏中通过动手操作、角色游戏,不断巩固生活技能。
平时各班可组织定期的评比,培养幼儿的坚持性、自觉性。例如,在班级创设“能干的小小手”专栏,根据寄宿幼儿自我服务技能掌握的情况进行分项评比。如,穿衣、扣钮扣、穿鞋袜、取放点心杯、自己吃点心、洗手、整理玩具、搬椅子等,达到某项要求的幼儿,可在相应的地方得到一朵红花。
6. 与主题活动相互整合,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本课程虽是属于日常生活活动领域的课程,但它必然也必须与幼儿主题学习活动、体育活动、游戏活动等其它领域的课程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因此,本课程的开发与推广实施均须与其它课程实施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相互渗透。例如,在有关“家”的主题中开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整理内务”活动;在有关“我爱讲卫生”的主题中开展孩子们喜欢的“洗洗澡”、“剪指甲”、“洗手绢”、“洗袜子”等活动;在有关“我是劳动小能手”的主题中开展孩子们喜欢的“我是值日生”,学习擦桌子、擦椅子日等活动……
7. 家园配合,提高幼儿自我服务能力。尽管是寄宿幼儿,但家庭仍然是幼儿生活的重要场所,是幼儿汲取生活经验的发源地,良好的家庭习惯对幼儿的成长时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反则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是,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点,作为教师既要尊重家长,也要引导家长注重对幼儿进行生活教育,保证幼儿在家中的生活习惯与在幼儿园的教育同步性、一致性。幼儿园要通过《家园练习册》、书面通知、电话联系、短信群发、网上交流等各种形式和途径,帮助家长理解和体会让幼儿参与劳动和自理生活的重要性,获得家长的支持。同时,也要学习、吸收家庭教育的经验,在园内推广,促进家园间的相互交流。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9,2:107、113.
[3]孙云晓.习惯决定命运[M].新世纪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