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家长和幼儿园如何有效防范孩子意外的方式分析

2015-11-16 10:0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安全就是生命!安全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尤其是在中国独生子女普遍,小孩子们的安全是众人瞩目的事情,家庭和幼儿园是养育1至8岁孩子的场所,本文就家长和幼儿园如何有效防范孩子意外受伤,做如下探讨:
  1.1 部分家长对儿童意外危险认识不足、急救不利。尽管儿童意外伤害已经成为0—14岁儿童的首要死亡原因,52%的意外伤害还发生在家庭里,但一项对1000名有0—6岁孩子的家长的调查发现,在未接受培训前,33%的家长对哪些是意外伤害不清楚。另外,40%的家长对空饮料瓶装化学剂会威胁孩子没有清楚认识。只有62%的家长认为孩子不能单独留在家中。
  1.2 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急救方法。遇到孩子出现一些紧急的事故时,通常家长马上想到的是送医院,其实现场急救也非常重要。
  1.2.2 误吸——如果孩子不慎将小件玩具或果核等误呛入气管,请采取以下措施:大人坐在椅子上,宝宝俯卧在双腿上,上胸部和头部低垂着,家长用一手固定孩子,另一手有节奏地拍击其两肩胛间的背部,使气管内的堵塞物脱离原位而 咳出。
  1.2.4 触电——尽快关闭电源,用手边的不导电物跳开电线使触电人离开电源,将患者尽快送医院。
  1.2.6 外伤——如果肢体肿胀无骨折,要冷敷。
  1.3 家庭防范措施:忽视细节,会让孩子意外受伤,孩子的生命力既顽强又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对孩子造成极大的伤害。如何避免这种伤害,只需在日常细节上多加注意即可。
  1.3.2 正在熨衣服的熨斗,放在孩子能摸到的地方,容易烫着孩子。
  1.3.4 房间里的设备要牢固安全,没有尖角和裂缝。
  1.3.6 不能将孩子独自留在家里。
  放这些物品的桌子,最好不要铺桌布,一旦孩子用手拉住桌布的边角,很容易将桌面的物品翻落下来。
  1.3.9 药物应贴上标签,放到孩子够不到的地方,定期清理家务药箱,处理过期药品,给孩子吃药时,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按规定剂量和时间服用。
  1.3.11 电插座附近不要放桌或椅,插座上应贴胶布或装安全罩,以防触电。
  1.3.13 年龄小的孩子,最好穿带纽扣的裤子,不要装拉链,以防男孩子的生殖器官被拉链拉伤。较大的孩子家长要督促孩子认真穿衣服。
  1.3.15 父母打架会使孩子跑出屋子,在马路上容易出危险。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可是近年来,幼儿园意外事故频频发生,意外伤害已成为影响幼儿健康的第一杀手。
  2.1 幼儿园意外事故的原因分析
 2.1.2 幼儿安全知识存在空白区,缺乏一定的防范能力——幼儿意外事故发生率的高低与幼儿园、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密切的关系。我国传统的儿童保教观是保护、养育,许多幼儿力所能及的事情都被成人包办代替了,这样,他们在意外事故中,表现出不知所措,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经验和能力,从而导致了意外事故的频频发生。
  2.2 减少幼儿园意外伤害的相应措施
  2.2.1 幼儿体能训练,变弱体为强体——在实际活动中可以看出,平时很少跑动的孩子相对来讲容易受伤,那些活泼好动的孩子奔跑蹦跳灵活,钻爬攀登熟练,相对来讲磕碰就少些。为此,幼儿园、家庭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合理的组织一定强度和密度的体育活动, 使孩子动作更灵敏,思维更敏捷,有效的避免和减少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
  (1)儿歌故事传授安全知识:儿歌、故事是幼儿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将安全教育内容变成儿歌、故事,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促进幼儿理解,从而形成接纳心理。孩子们在这些朗朗上口、浅显易懂的儿歌学习中不知不觉学会了安全知识。
  (3)新闻案例,强化安全意识:这种方法适合中大班的幼儿,中大班的幼儿已建立一些初步的行为评价体系,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教师可通过生活中及报刊、电视、互联网等传媒来收集有关幼儿安全事故方面的案例将给幼儿听,并让幼儿一起分析事故原因、危害,共同寻找预防的方法。
  当然,幼儿园的安全教育形式多种多样,但不管采取哪种形式,都必须将安全教育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安全教育的目的。
  总之,防范幼儿意外事故的发生,培养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父母和老师改变育儿观念,真正做到放手不放心,让幼儿在挫折中成长,使他们获得一个更高层次、更大意义上的保护——自我保护。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