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

故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价值和途径应用

2015-11-05 09:4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故事教学作为幼儿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主题单纯、内容浅显、情节生动、富有儿童情趣等特点,是幼儿接触最多而又非常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故事教学要达到教与学的最佳效果,必然要运用各种教学方法。那么如何有效运用这些方法?笔者结合一次故事教学的教研活动,谈谈故事教学中教学方法应用的现状及有效对策。
  在以往的故事教学中,多以“先完整讲述,再分段讲述”及“逐图出示,静坐细听”这样的形式组织开展,教学中“多倾听复述,少判断想象”,现场较多地出现听故事时津津有味、回答问题时懒懒散散,教学过程前头热、后面冷。老师觉得故事教学越来越失去意义,不知该用什么方法保持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一度出现了迷茫、困惑的现象。针对这一困惑大家进行讨论,认为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将直接影响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效果。于是,一次以“故事教学中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为主题的园本教研活动产生并展开了。
  为了寻找故事教学方法指导策略的理论依据,我们通过集体和分散自学相结合,重温了《幼儿园语言教学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等书籍中的相关内容。然后围绕“故事教学中哪些教学方法应用比较有效”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大家对教学方法这个关键词的涵义有了共识和理解,并制定了以下三点故事教学方法:(1)以间接教学和发现学习为主要手段;(2)打破常规,以先分段后整合地讲述故事为主线;(3)追求常态,以朴素的教具为辅助。
  1.以集体教学为载体,研究实践
  2.反思教学,集体评议
  第一,个人反思。首先执教老师作了自我反思。她认为这个活动是成功的,因为:(1)互动式参与的教学方法。在故事讲述中打破常规采用了先分段后整合的方法,不仅使幼儿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能继续保持倾听的习惯,而且幼儿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用自己的眼光去审视,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体现一个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过程。(2)动作式参与的教学方法。针对以往故事教学中出现的难点:作品的理解和词汇的理解和应用,本次活动采用了边讲述边用动作辅助表演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对一些词汇及故事内容进行体验和理解,收到了简单又有效的效果。
  骨干组关键词:“朴素、常态”;“开放、互动”。第一组关键词是“朴素、常态”。他们认为:在本次活动中教师采用了朴素常态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了配套图片,以教师自身良好的语言素质和恰当的肢体语言作为辅助,体现的是一个一线教师常态的教学过程,因此预设的第三个方法是有效的。第二组关键词是“开放、互动”。他们认为:教师通过活动前对文学作品的反复研读把握,设计出分、总的故事讲述模式,通过一系列开放性的提问,给了幼儿广阔的想象空间,可以让幼儿对接下来的故事进行大胆猜想,这为活动中良好的师生互动打下基础;在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设计了一场辩论赛,通过对城市好还是乡村好展开辩论,从而实现生生互动;在师生与文本之间的互动中,教师通过语音、语调的变化、肢体动作的设计,将故事讲得生动有趣,幼儿在倾听猜想、模仿创编中较好地理解了故事。他们认为预设的第一个方法也是有效的。
  3.集体讨论
  总之,在幼儿园开展故事教学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以兴趣为中心,从幼儿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出发,遵循幼儿语言发展的规律,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让幼儿通过体验、参与,生动活泼地进行学习,从而培养幼儿热爱文学的情感,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