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曾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对幼儿园的孩子们来说,美术活动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孩子们喜欢在游戏中自由的探索,大胆的表达,不断的创造。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训练幼儿的技能技巧。在这样的模式中,幼儿不需要开动脑筋,只需要模仿老师的画法。新《纲要》中提出:“要避免仅仅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应支持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美术活动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那么如何激发幼儿的美术兴趣,使其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呢?我在教学活动中做了以下尝试。
一、让幼儿想画
1.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幼儿从中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
兴趣是幼儿参与任何活动的首要前提,但兴趣又是短暂的,易受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单一的美术材料往往使幼儿感觉单调乏味,也无法使其对美术活动保持长久而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在美术区域活动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体验到了丰富的生活材料所带来的快乐。如在活动区为幼儿准备丰富多样的绘画工具,除了各种纸张、彩笔、油画棒、颜料、剪刀、固体胶、橡皮泥、牙签、棉签等之外,还提供各种废旧材料如:碎布、毛线、吸管、蛋壳、水果网袋、纸杯、泡沫板等。幼儿可以在活动区自由选择各种材料,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尽情创作出千姿百态的作品,如在“娃娃”的主题活动中,有的幼儿会用彩笔,油画棒画出可爱的娃娃,有的幼儿会用橡皮泥捏出憨头憨脑的小娃娃,有的用废旧纸杯、毛线做出纸杯娃娃等。由于材料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幼儿的想法不受材料的限制,这也在无形中增强了幼儿对艺术活动的创作兴趣。
2.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激发幼儿作画的欲望。
在活动中运用富有童趣的语言会让孩子产生轻松愉悦的游戏心理,使他们更加喜欢参与活动,轻松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意愿。我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会用讲故事、说儿歌、猜谜语等方式引导幼儿作画。在活动开始时,我总会站在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和捕捉充满情趣的点,用充满童趣的语言激发幼儿活动的欲望。如在教小班孩子画栏杆时,我先出示了一幅小鸡图片,画面上一群毛茸茸、圆滚滚的小鸡一下子吸引了孩子的视线,这时我惊讶的喊:“哎哟,这么可爱的小鸡,离开了温暖的家,它们会走丢的,怎么办呀?” 随后引出了主题 ,让小朋友学习画大栏杆,将可爱的小鸡围起来。画装饰画《裙子》时我对孩子们说:“唉!小兔子要去参加一个聚会,可是它的衣服太旧了,它看到我们小朋友穿的裙子这样漂亮,心里好难过,小朋友愿意不愿意帮小兔子做一件花裙子呀?”这些话会在无意之中让孩子产生了作画的欲望。
3.利用生动活泼的游戏形式激发幼儿画画的兴趣。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是孩子的精神,在游戏中孩子是快乐的,开心的,满足的,开放的,孩子们畅游在赤橙黄绿中游戏 ,穿梭在横竖曲直间游戏,用他们天真无邪的目光欣赏解读生活的美好,用稚嫩的笔触挥洒着对世界的体验,在游戏中我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儿童世界。比如在涂色练习中,小班幼儿缺乏耐心,往往是只涂一点儿就不想继续下去了,为了让他们掌握涂色的方法,我便教他们用擦桌子的方法涂色,擦桌子时一定要慢慢擦,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点一点都擦到,擦干净,才会看到漂亮的桌布。有些孩子涂的时侯就会在嘴里嚷嚷:“快!快!我快看到漂亮的桌布了 ”。在染纸活动中,我准备了不同颜色的彩笔水,然后拿出折叠好的宣纸,告诉小朋友:“我现在是魔术师,法力无边,变—变—变”,看到各种不同的颜料在我手中的宣纸上慢慢的渗透,融合,他们好奇的睁大了眼睛,等我展开宣纸之后,看到了眼前色彩斑斓的画面,孩子们都欢呼起来 :“老师,真漂亮,我也要当魔术师”,染纸的技能就在孩子们“变、变、变”的叫声中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二、让幼儿会画
1.引导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丰富的想象。
所谓想象,想即是动脑筋,象即是图像画面,想象的空间具有无限性,不受知识观念、习惯、制度的限制,也可以打破现实生活的限制。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原则中认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给让他自己去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得,应该让他自己想。儿童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自己所求来的知识,才是真知识,他自己所发现的世界才是真世界”。
想象也不是凭空想象,它要在幼儿已知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将头脑中的原始材料重新加工、改造、组合,产生新的形象、新的构思,在幼儿的作品中,不需要求色彩配置的考究,不需形象逼真,强调的是想像的翅膀自由自在地飞翔。孩子头脑中都是对客观世界带有儿童色彩的反映,他们见过很多有趣好玩的人和事,这些经验都需要老师用一句带有儿童色彩的语言或一个形象的动作去激发出来,让孩子们在他们独有的想象空间中畅游,甚至天马行空。因此我经常组织孩子听故事,欣赏各种图片,到大自然中去欣赏自然界的美……利用各种形式不断积累形象素材。经常让幼儿对同一图案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去想象,幼儿的思路打开了,他们就会创作出各不相同的作品。在一次半圆形添画的活动中,我首先出示了半圆形,让他们从横放、竖放、斜放等不同角度去观察,孩子们七嘴八舌,说出了太阳、雨伞、乌龟、刺猬、老鼠、降落伞、摇摇船、公鸡、母鸡、小猴、孔雀、西瓜船等等各具特色的东西。如在组织绘画活动《伞》时,我事先让孩子们收集各种颜色、图案、形状的大伞小伞,各种有关伞的图片,活动开始时,让孩子们伴着轻松愉快的乐曲转动小伞欢快的舞蹈,让幼儿在充分欣赏的基础上利用我们学过的线条、图案、动手绘制各具特色的花伞,在活动中渗透了听、说、做、看多种感官。由于有了画之前的一系列铺垫,孩子们画出来的花伞的确是不拘一格,各具特色。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表现能力选择有趣的方式。
在美术活动中,若只是单纯的绘画形式会让孩子们觉得单调失去兴趣,于是我会选择吹画、添画、图形想象画、撕贴
想象画、毛线合印想象添画、树叶粘贴、纸团印画等多种形式,让孩子们在边玩边画中完成作品。在一次吹画活动中,我先出示了一张对折好的纸,然后打开在纸的另一半滴上几滴彩笔水,用嘴吹开,接着合上另外半张纸,轻轻按一下,最后打开让孩子们观察想象这个图案像什么,孩子们有的说像娃娃,有的说像奥特曼,有的说像花。于是我便让一个孩子添画,没画几下,旁边的孩子就嚷嚷起来:“奥特曼”,我又在一旁启发孩子:“奥特曼在哪儿呀?他在干什么?他周围还有谁呀?”孩子们又在纸上添画了几个奥特曼、怪兽、星球,没多久一幅生动丰满的画面就展现在孩子们面前。
围观的孩子们都跃跃欲试,由于操作方法简单,容易掌握,再加上浓厚的兴趣,孩子们都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之中了,画出了奇怪的鸟、漂亮的花仙子、花蝴蝶等等有趣的画面。因此我们所要做的就是解放孩子的头脑,鼓励每个孩子奔向创作想象的海洋,只要让孩子们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想象,用心去描绘,不用和大师去比较,孩子们个个都是小画家。
实践使我认识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在美术教学活动中运用多种手段引导幼儿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想方设法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力,给予每个幼儿被肯定的快乐,帮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用心去呵护、发展幼儿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美术活动的乐趣,自由的探索,大胆的表达,不断的创造,从而不断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促进幼儿个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