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陶艺活动 彩陶 创造性 综合能力 情感发展
陶艺活动是利用陶泥材料的成型方式的特殊性和工具的专用性等特点进行的立体造型的艺术活动。陶艺作为一种新兴美术教学内容,早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美术课中得到应用。幼儿通过陶艺活动,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对生活的理解,既能满足动手创造的需求,又能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们应该把陶艺活动融入到环境创设、主题活动、游戏活动中去,而不应该仅仅作为一种单纯的手工制作活动。这样能够激励幼儿进行艺术探索的愿望,能促进幼儿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良好的个性、心理健康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
陶艺具有形象性、情感性、表现性、创造性等特点,非常受幼儿的喜爱。幼儿积极参与陶艺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小手指的肌肉,而且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
一、陶艺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
幼儿天生都是爱美的。具有鲜艳色彩、立体形象逼真效果的彩陶自然而然就博得了幼儿的喜爱。幼儿把身边美的事物都自然地呈现在彩陶制作上了。幼儿运用揉捏、混色、塑型等技巧,将做好的彩陶作品放到烤箱之中烘烤后,颜色鲜艳、造型有趣的彩陶作品就产生了。新鲜欲滴的水果,形象逼真的动物,五彩斑斓的手链、项链,穿着漂亮衣服的娃娃,还有美丽的神,神秘的海底世界。我们把幼儿的陶艺作品摆设在班级环境中,不但增强了班级内的艺术美感氛围,而且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对美的视觉感受,培养了幼儿对美的事物的敏感性,引发了幼儿对美的向往和捕捉、发觉美的能力。
二、陶艺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彩陶造型逼真,有立体感,又便于幼儿用手操作,所以我们在语言活动中渗入彩陶的制作,让彩陶服务于我们的彩陶制作。例如,在综合活动“幸福”中,我们用各色的皱纸、积木布置成“动物乐园”作为背景,在活动的前半部分,我们让幼儿自由地选择同伴、互相讨论,再着手制作小动物,作为创编故事的素材。活动的后半部分,我们会请幼儿自由地指挥操作彩陶小动物进行故事创编。幼儿在以彩陶为载体的活动中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从开始的词组到完整的一个句子再到短小自编的故事,彩陶是贯穿其中的平台。这样的活动激发了幼儿利用趣味多多的彩陶创编的兴趣,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陶艺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及想象力
(一)陶艺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
创造性的培养在幼儿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证明,陶泥本身就能夸张变形,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发展的余地,因此成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的途径之一。陶艺活动的教育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幼儿学会做几件作品,学会简单的技巧,更重要的是那些隐含在陶艺制作过程中的教育因素[1]。陶艺的制作比较精细,除了融合揉、捏、压、搓等普通技巧外,还需要混色、接插、 烘烤等特殊技能,有利于幼儿精细动作的培养与养成,也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陶艺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的创造性,能够将幼儿带入充满创造力和富有想象力的艺术殿堂。
幼儿在陶艺活动中,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创造出了多姿多彩的作品,在头脑中也孕育了各种各样的故事情节,很想介绍给别人听。这样就可以给幼儿创造一定的机会,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幼儿进行交流。例如,在一次制作汽车的活动中,幼儿做了出租车、小轿车、卡车、救护车、水泥车等各种各样的汽车。教师就鼓励幼儿自己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幼儿编出了一些有趣的故事。制作的内容是幼儿自己的感受和所思所想,所以幼儿在讲述的时候语言非常生动,既富有童趣,又拓展了创造性思维。
(二)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幼儿是天生的艺术家,他们喜欢自己的成果,因为它们来源于自己的双手,最能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我们在指导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应鼓励幼儿大胆地表现自己的内心情感,重视每个幼儿的个性化艺术创作,并且给予幼儿鼓励与赞扬。
比如,为了配合复习形状的教学活动,教师启发式地提问幼儿:“你玩的积木玩具有哪些形状?它们变一变又会成为什么形状啊?”然后引导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通过陶艺制作展现出来:一个圆加上尾巴就成了小蝌蚪、在三角形的一角加一竖就成了小旗子、许多圆加在一起就成了葡萄、在椭圆下边加个棒子就成了雪糕、圆形去掉下面的一半就成了初升的太阳……幼儿在手中捏着彩陶,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幼儿在与教师的共同探索中,激发了想象欲望。陶艺活动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了良好的自我意识,使幼儿更加喜欢陶艺活动,更赋予了幼儿创造的勇气和热情。
四、陶艺活动促进幼儿情感发展
陶艺作为艺术教育的一种类别,是塑造领域中的一项内容,它来源于生活,描绘的对象常常是人们在日常活动、生活、劳动中观察到的优美、秀色的景色。在陶艺活动中,通过评价、欣赏和创造美来培养幼儿的美感,陶冶幼儿的心灵,让幼儿能够体验自然和社会美的和谐与平衡,丰富和发展幼儿各方面的情感。陶艺活动对幼儿良好性格、意志品质和积极情感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作用。
(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幼儿从3岁左右开始,表现出对自己内心活动的意识[2]。幼儿期的自我意识处于从生理的自我向社会的自我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一是他律性,二是表面性,三是片面性。正因为这样,幼儿对于自己力量的认识和自己可能达到的成绩就不免出现零星、不稳定、肤浅等情况,从属于成人的评价,实际上是幼儿心目中对权威人士的评语的认定。在彩陶区域活动中,幼儿运用自己的作品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活动,体验的是一种自信、自豪的情感。例如,在制作秋天的水果时,我让幼儿制作一只紫色的苹果。他们会说:“这只苹果宝宝离开了大树妈妈,他从高高的树上跳下来,他的脸都吓紫了。”幼儿赋予了苹果生命,这样的作品值得我们赞叹。幼儿需要老师的肯定与赞扬,这样有利于幼儿意志的锻炼,也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意志品质
陶艺制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长久而又艰辛的过程,这种活动需要人持久的意志品质。意志
力的培养要有目标导向,让幼儿有努力的方向。陶艺活动正好给了幼儿完成某项任务的方向,让幼儿不断地向目标前进,完成属于自己的作品。在陶艺制作的过程中,幼儿会遇到种种困难,我们教师应该尝试着让幼儿自己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例如,在制作彩陶“半个西瓜”等作品时,西瓜瓤上的小黑种子是很难装上去的。我们为幼儿准备了牙签等辅助工具,幼儿可以利用这一工具挑起小黑点装上去。在工具的帮助下,幼儿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显示出了一种经历过努力战胜了困难终于取得胜利的满足感。在这个过程中,幼儿的独立意识、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会随之增加。
五、陶艺活动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表现力
在陶艺活动中,幼儿急于表现出理想的彩色世界。我们应该通过不同的途径,着重于对幼儿进行艺术情感、兴趣、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培养,从而激发幼儿的表现力。
(一)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拓展其表现思路
幼儿的表现力与其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密切相关。所以,对幼儿的观察力的培养很重要。在陶艺活动中,幼儿先是无目的地揉、玩彩陶,在揉捏彩陶的过程中了解彩陶的特性。教师应引导幼儿发现彩陶极强的塑形力和还原力。接着,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对事物进行分析,并与其他的事物进行联系。试从基本几何形体出发,启发幼儿发挥想象力,发散思维,看看哪个幼儿能够塑造出立体形象的事物与图像。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利用辅助材料使所塑形象更加完美、可爱、生动有趣。
在指导时,教师应更注意幼儿在参与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及幼儿的参与态度。还应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因人施教,有针对性地采取最有效、最合理的方式促进每个儿童的发展[3]。在陶艺活动中,幼儿的思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想怎么捏就怎么捏,乐此不疲。幼儿在玩彩陶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玩彩陶的各种技巧,而且能够主动学习,主动去探索,充分发挥了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表现能力。
(二)构建陶艺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
我们把主题活动和陶艺紧密结合,激发了幼儿对陶艺表现的欲望。例如,新年快到了,幼儿自然就会生成了“过新年”的主题,美丽的新年树就会成了彩陶表现的内容了。幼儿非常专注,为他们自己心中美丽的新年树打扮着,为它们刷上绚丽缤纷的颜色,挂上各种各样的礼物。在他们弄好的小小的新年树上寄托着美好的新年愿望和祝福。
参考文献:
[1]丁仕君.在陶艺活动中体现幼儿的创造性[J].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2006(2):16.
[2]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45.
[3]傅建明.学前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7:91.
基金项目: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校级科研项目(项目编号12xyy1207)部分成果,利益相关者理论视阈下的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刘琼﹙1984— ﹚,女,苗族,贵州省黔西南人,兴义民族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研究、教学基本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