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治论文

浅谈析劳动价值论的当代价值

2015-09-17 13:4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当代价值;改革开放

  论文摘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既有抽象和具体两种形态,又有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两重功能。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变革,为劳动价值论新的发展提供了基础,呈现出新的当代价值:创造价值的劳动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总和”,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与生产服务的劳动有机耦合,私营企业主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条件。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和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实质,揭示了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灭亡的必然性。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科技和人才日趋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这些客观上要求深化对劳动和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探求新情势下劳动及劳动价值论的新发展、特征及价值意义。

    一、马克思关于劳动价值论的经典阐述

    1、劳动价值论的两种形态。马克思在其经典着作中对劳动价值论作了精辟的阐述。一般来说,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可分为抽象和具体两种形态。抽象形态是劳动价值论的核心和基础,具体形态是抽象形态的具体化和延伸扩展,两者之间是一种互相联系的关系,构成了密不可分的统一体。抽象形态的劳动价值论所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细胞形式”,即“劳动产品的商品形式或商品的价值形式’“最简单的经济范畴,如交换价值”,就是“作为一个既定的、具体的、生动的、整体的、抽象的单方面的关系而存在’,因此抽象形态的劳动价值论所论述的是一些“最简单的规定”,它考察和论述的是“纯粹形态”,并不包括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等因素。它主要分布于《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与《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具体形态的劳动价值论即剩余价值学说,它将研究对象扩展至诸如市场竞争、供求关系等抽象形态所无法容纳的元素,更加贴近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生活,“在本卷中将要阐明的资本的各种形式,同资本在社会表面上,在各种资本的互相作用中,在竞争中,以及在生产当事人自己的通常意识中所表现出来的形式,是一步一步地接近了’。具体形态的劳动价值论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和阶级意识,它把矛盾对准资本家和资本主义社会人吃人的剥削制度。马克思将《资本论》的出版看成是“向资产者(包括土地所有者在内)脑袋发射的最厉害的炮弹”。关于具体形态的劳动价值论主要分布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至第三卷第七篇。

    2、劳动价值论的两重功能。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具有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两重功能。劳动价值论的经济学功能又称为技术功能,它反映和说明了价值和交换价值,反映了商品价格变动的一般规律,是一种抽象的价格理论。劳动价值论认为,由抽象劳动形成的商品价值是决定商品价格变动(而不是价格绝对值)的最基本动力,商品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随着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商品的平均价值(而不是商品价值总量)呈下降的趋势,商品价格则处于长期变动的趋势。劳动价值论的第二重功能是政治经济学(即社会历史)功能,被运用于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分析。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在《资本论》中,劳动价值论起着基石的作用,而劳动二重性理论又是理解马克思的“全部政治经济学的枢纽”,它本质上正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论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的政治经济学表达。马克思运用劳动价值理论,揭示剩余价值规律,揭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的经济根源,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规律。历史唯物主义始终贯穿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中,成为区别于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根本因素,最终实现了伟大的超越。

    二、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在当代的新发展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当今世界无论是经济环境还是社会背景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与马克思所处或论述的时代有着根本的不同。相应地,劳动价值论的基础—劳动也发生了改变,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

    1、服务型劳动的所占比重增大。现代社会的发展,第一、二产业比重开始下降,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事实表明,一个国家服务业发达与否,是衡量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服务业种类众多,包括金融、信息、旅游等行业,从事人员数量大,它极大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丰富了人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增加了社会就业人口,创造了社会财富,促进了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2、科技型劳动的贡敲率增大。随着社会从体力劳动向脑力劳动倾斜,科技在生产力发展推动和贡献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们通过遵循客观规律,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探索出新的知识性产物,这就产生了科学技术。人们一旦在头脑中获得或广泛将科学技术运用于社会劳动和生产中,就会产生出无穷的力量,达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缩短社会劳动时间、提高劳动生产率、满足人民需求等目的。

    3、管理型劳动在经济发展中地位日趋重要。管理与人类同日而生。现代社会随着生产的社会化与规模化,以及社会分工的进一步细化,社会、企业、组织中的关系日趋复杂,事务也渐趋繁多,这便需要有更多的专门人才从事管理活动,推进社会各种组织有序的运作。管理并不直接从事物质产品的生产,而是通过创造有序的规则和环境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促进物质的生产,创造了社会财富。

    4、精神产品的生产成为重要劳动形式。科技的巨大推动作用及生产力的极大发展,除了创造大量物质财富使人类摆脱“生存危机”外,更重要的是还提供大量的精神“食粮”来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在生存的基础上实现人的发展。精神产品是人类社会精神生产活动的成果,是精神生产者劳动智慧的结晶。精神产品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部分,它在塑造国家良好形象、提高国家综合实力、丰富群众精神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最终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三、劳动价值论当代价值的表征

    1、创造价值的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劳动与生产服务的劳动的有机藕合。服务与商品一样具有价值。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不高,服务业还不发达,因此马克思更多地将笔墨放在商品的论述中。“对于提供这些服务的生产者来说,服务就是商品,服务有一定的使用价值(想象的或现实的)和一定的交换价值。可见,马克思是把生产服务的劳动也看成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人和政策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30年来,我国服务业从无到有,有小变大,从单一到多样,经营主体开始走向多元化,年均增长10%以上,2007年,我国服务业占国民生产总值39%,这一比例还将呈上升的趋势。服务业是一国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它有利于扩大就业,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助推力,对经济的发长起着辐射和拉动作用。

    因此,在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同时,改革开放30年来都将大力发展服务业作为重要战略决策,使之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一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改革经济体制,打破垄断、不公平竞争局面,建立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竞争体制,做到对内对各种个私民营资本开放,对外对外资适度开放,使各主体同享公平平等的待遇,同时扩大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和服务企业经营范围,形成多种经济主体参与竞争的格局。二是发挥政府的积极作用,转变政府的职能。政府科学合理制定服务业的发展规划,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加大对服务产业的扶持力度,对服务业进行积极适当的干预、指导和帮扶,引导市场各主体加快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三是加快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为服务业发展奠定基础。制定有利于发展现代服务业的科技产业政策,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的激励机制,加快技术进步,提高服务业的效率和竞争力,以科技进步推动服务业健康发展。培养大量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优化我国人力资源素质结构,使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源强国。

    2、创造价值的劳动是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总和”。劳动力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人的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它是人的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总和”。“我们把劳动或劳动能力,理解为……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劳动过程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在一起了’“为了从事生产劳动,现在不一定要亲自动手,只要成为总体工人的一个器官,完成它所属的某一种职能就够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受到时代发展因素的制约,我们把劳动片面单一地理解成体力劳动,而忽视了脑力劳动在劳动中的应有价值。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科技与教育得到迅猛发展,广大知识分子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成为社会财富和价值的主要创造者。某些原始的、粗放的、知识含量少、智力劳动价值低的行业逐步被淘汰,而那些符合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行业,集约化的、科技含量高、智力劳动价值高的行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包括科学家、教育工作者、人文社科工作者等在内的脑力劳动者,在自身的劳动中,推动了社会进步,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使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繁荣。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脑力劳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教育在脑力劳动中的基础性地位,努力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不断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广大智力劳动者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不断提高知识分子的地位和待遇。“人是生产力中最具有决定性的力量。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我国工人阶级,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0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这得益于对劳动价值论新发展的深刻认识。

    3、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条件,应当参与分配。“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而物质财富本来就是由使用价值构成的)的源泉。物质财富的生产,就是劳动者借助劳动资料而生产出物质的过程,它必须借助物质条件。“要使资本的一部分变成劳动力而增值,就必须使资本的另一部分变成生产资料,要使可变资本起作用,就必须根据劳动过程的一定的技术性质,按相应的比例来预付不变资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调动了要素所有者的积极性,提高市场的配置效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不断壮大,劳动者凭借自身劳动能力获得报酬和收人;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银行信贷市场等资本市场得以形成和不断壮大;以通信、计算机及软件产业为主体的信息产业日趋成为战略性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土地市场不断完善和健全,土地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技术发明、转让、交易、应用等技术市场渐趋成熟。

    生产要素是价值创造的重要条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完善各种生产要素参与的分配方式。建立健全劳动力市场,促进劳动力的自由流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价格体系,优化土地资源。放宽对资本市场的限制,允许和鼓励更多的社会主体进人资本市场,建立起主体多、层次宽、形态繁的资本市场。健全技术市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4、私营企业主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改革开放以前,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私营经济在我国经济成分中比重很少。改革开放以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使得私营经济得到长足的发展。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私营经济适应初级阶段的国情,是生产关系适应一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私营企业主在通过自身的资本、技术、管理能力获取利润的同时,也创造了社会财富,它是我国经济发展新的重要推力,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人,转移和吸纳劳动力,满足多元需求。近几年,我国民营经济占全国GDI,的比重逐年增加,同时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地缓解就业压力。据国家工商总局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个体私营就业人数达1. 2亿多人,创造的经济总量已占40%左右。私营经济的发展催化了市场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的发展,推动了市场关系的不断成熟。

    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私营经济的重要性和私营企业主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私营企业主是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建设的劳动者和建设者,是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新的力量。同时,必须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畅通融资渠道,为私营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扶持。这样才能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才能增加企业的科技创新投人,做大做强私营企业。此外,在技术上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私营企业主和管理者的管理经营水平,提高竞争能力,走一条产权清晰、管理科学、结构合理的运营之路。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