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革命气节的认知心理基础研究

2015-07-08 08:4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在革命气节的形成过程中,军人的认知活动表现出复杂性、主观性、科学性的特点。科学认知是军人革命气节形成的前提,是提升革命气节品格的重要力量,是展现革命气节的重要保证。革命气节的认知心理基础主要表现为:军人的集体认知是革命气节的重要特色;军人的职业认知是革命气节的内在要求;军人的价值认知是革命气节深层次影响的因素。
  [关键词]革命气节;科学认知;心理基础;品质
  
  革命气节是一个人在关键时刻和重大原则问题上所表现出来的百折不挠、宁死不屈的思想、政治和道德信念上的坚定性。军人革命气节作为一种情操和品质,正是建立在人类理性、科学的认知活动的基础上的。可以说,没有军人个体认知心理活动的作用与影响,革命气节就会失去其赖以形成的根基。
  
  一、革命气节的认知心理特征
  
  在革命气节的形成过程中,认知是其心理基础,军人会根据自身的主观认知反应活动,如:是合理的还是不合理的,是高尚的还是卑鄙的,等等,而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和行为反应活动。正因为军人的主观能动性,他们会对各种刺激和信息进行接受、加工和储存,并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获得客观真理,形成军人的革命气节和情操。因此,军人的认知心理活动过程,主要表现为外部物理刺激向内部心理活动的转化过程,物质存在向意识转化的过程。军人会在不断的认知活动中,努力将革命气节的认知结构内化成为一种品质和精神。然而,对革命气节的认知反应活动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矛盾、冲突与斗争的过程,并反映出以下的特征。wwW.133229.CoM
  (一)复杂性
  军人能否形成与坚守崇高的革命气节,本身离不开他们对周围情况的正确感知,以及依赖其所具有的知识结构进行准确的分析判断情况等认知活动,如:到底是谁优谁劣,我方突破敌人的可能性有多大,应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分析判断对方的真实意图,是要真心地帮助我,还是有意地拉扰我,让我腐化变质?等等。此时,在军人的认知结构中应有一杆天平杆,决不能为贪图一己私利而损害国家、民众的利益。因此,从军人的认知反应过程来看:如何形成与坚守革命气节本身就是一个复杂、冲突和反复思索的过程。
  同时,外界环境的复杂性,加大了对军人革命气节的挑战,也加重了军人的认知反应活动。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发送、传递、接收的方式更简单、快捷,各国为了渗透、传播自己本民族的价值观念,也纷纷打起了信息战。这种战争不仅表现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更体现在平时。在平常生活中,西方敌对国家注重借助现代化的信息载体,频繁地运用信息来对军人进行信息绑架和信息干扰,试图在纷杂的信息渗透中,让军人无法选择正确的、有利的信息,进行信息加工、判断,以此达到腐蚀的目的。
  其次,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是对军人革命气节的严重考验,加大了对军人认知的挑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各种破坏和平与稳定思想的渗入,以及不法分子蓄意的拉拢、腐蚀、诱惑军人的种种行为在日常生活中展开,稍不提高警惕,就会有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而变质。因此,加强心理上的防范,遇事进行冷静理智的分析判断,是识破各种阴谋、明辨是非,坚持正义的要求。
  (二)主观性
  认知一词来源于拉丁文的“cognifio”,是指人们获得、加工、提取信息的全部心理过程。人是认知活动的主体,他们以观念的形式反映或再现客观现实,具有主观性。俗话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表明了认识主体信息加工方式、反应方式的差别性。正因如此,在革命气节形成与坚守的认知反应过程中,也表现出明显的主观性特点。
  分析判断是坚定军人革命气节的重要认知心理活动。错误的分析判断,就会让人作出错误的选择,丧失革命气节。而正确的分析判断,能让人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作用,坚守革命气节,作出正确、合理的行为选择。和平时期的军人要能够经受住金钱、名利的诱惑和复杂环境的考验,必须要有正确的认知反应活动。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为什么极个别的人不能经受住诱惑,而腐化变质了呢?最根本的原因是个体的理想信念不坚定。然而,单纯从个体的认知反应活动来看,是他们在对方的糖衣炮弹面前,放松了警惕,也放弃了理性的认知活动。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他们被眼前的利益冲昏了头脑,不去分析对方的真正意图,不去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不调动自己认知结构中的理念去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似乎全然没有大脑这个司令部,让对方牵着鼻子走。因此说,在众多信息诱惑面前,如何选择有用的信息,自动舍弃那些无用甚至是有害的信息,形成和坚守革命气节,本身就受到个体的认知方式和观念的影响。
  (三)科学性
  革命气节的坚定源自于理论上的坚定,精神境界高、有着浩然正气的人,往往有着科学的认知方式。在革命气节形成与坚守过程中,认知方式的科学性体现为:一是辨是非,知荣辱。只有善于分辨是非,正确区分什么是荣、什么是辱,才能把握好自己做人做事的尺度,不为恶势所屈服,不被强权所欺压,不为名利所动摇。二是坚持真理,坚守信念。一个勇于坚持真理、坚守信念的人,才是一个有革命气节的人。革命先烈之所以具有赴汤蹈火、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就是因为他们坚信共产主义。和平时期的军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根本上解决价值取向问题,使革命气节建立在坚实的科学基础和理论基础上,才能经受住任何风浪的考验。
  
  二、科学认知是革命气节形成的心理基础
  
  (一)科学认知是确保革命气节意识形成的重要前提 科学认知就是对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对世界、对人生的一种正确、坚定而深彻的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军人的革命气节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精神,也正是建立在科学认知的基础上而形成的。
  世界是一个矛盾体,本身就存在着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的对立和冲突,尤其是在和平环境和改革开放条件下的军人,面对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他们应当恪守什么样的准则,坚守什么样的节操和志向,本身就取决于军人对世界、对人生、对职业的认识。科学认知能够坚定军人的信念和实现社会价值的追求,在形形色色的思潮面前,始终能以理性和理智、正确的观念去战胜各种诱惑,战胜自我。
  当然,科学的认知本身是以理论为基础的。军人只有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用正确理论武装头脑,用知识充实精神世界,坚持立身做人的准则,坚决与各种错误思潮和不良风气作斗争。唯有如此,我们所说的革命气节意识才能得以强化和升华。

  (二)科学认知是提升革命气节品格的重要力量
  军人革命气节的意识内化成为一种品格、一种骨气、一种志向和精神,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了认知矛盾与斗争的过程。以科学认知为引导,就能使军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以科学、理性的视角去规范、约束自己的观念和行为,进而将革命气节的意识提升为自己立身做人的一种品格与精神。具有革命气节的情操和品格的军人,无论是在强悍的敌对势力面前,还是在强大的名利、金钱攻势面前,他们都不会动摇自己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坚定地抵抗,展现出威武不能屈,铁骨傲苍穹的气概。哪怕就是在他们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的时候,都能毫不动摇地以生命的代价去展现军人的正气与正义。
  (三)科学认知是展现革命气节的重要保证
  军人的认知与行动本身是密切相关、协调一致的。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也强调:当一个人的认知与行动不协调时,就会感到紧张、难受、烦闷和不安,个体为了维持自己的心理平衡,就会产生消除这种不协调的内在动力,从而达到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的改变。在认知与行动这两者之间,认知是行动的先导。在正确客观认识的引导下,军人会产生正确、合理、积极的行为活动。因此,军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崇高的革命气节,为什么要坚守崇高的革命气节,如何才能更好地坚守军人的革命气节等问题,才会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和控制力,做到在困难、危险、诱惑面前不妥协、不投降、不委曲求全、不动摇,保持浩然正气。而且,军人对革命气节的认识越深刻,其行为的坚定程度就会越高。
  
  三、革命气节认知心理的主要表现
  
  (一)军人的集体认知是革命气节的重要特色
  军队是一个高度集中、组织严密的组织,无论是工作、学习、训练,还是生活中,成员之间更多的是以集体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集体成员在共同完成的活动任务中,通过集体和个体的互动、共同活动的整合、感情生活的联动、集体舆论的压力,就会形成有别于其他集体的军人集体心理,表现出一切行动听指挥、坚强不屈、英勇顽强、不畏艰难、勇往无前、凝聚力强等的共同心理特征,这是集体中每一个成员都应具有的。当集体中的某位成员有悖于此,而贪生怕死,怕苦怕累,或是为金钱、一己私利所迷惑时,那么,他的行为就与军人集体的心理和行为格格不入。这样一来,他不仅会被集体所抛弃,为集体其他成员所疏远和排斥,而且也会让自己陷入一种孤立无助、苦恼的状态。正因为人人都有较强的集体归属感,渴望在集体中通过与他人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强安全感,所以说,没有人愿意被集体和他人孤立开来,也没有人愿意去承受这种内心的煎熬和自责以及他人的冷淡,形成军人集体所应有的心理和行为特征成为了每一个军人融入集体、密切人际关系的必然选择。
  (二)军人的职业认知是革命气节的内在要求
  革命气节建立在对人生、对军人职业正确、坚定而深刻认识的基础上。不让行为违悖自身的职业认知,坚持自身的职业追求,这本身是一种真正伟大的气节。因此,当军人正确地认识到自身职业的特点,明确了职业的价值,就会感到职业的乐趣和满足,把职业、职责与自己融合为一。
  一是军人的职责认知。军人肩负着神圣的历史使命,履行着“保家卫国”的义务,是祖国安全和统一的坚强捍卫者,这就决定了军人职业的最大特点是奉献和牺牲。这种奉献和牺牲表现为,战时要冲锋陷阵、流血牺牲;平时要失去个人更多的正常需求的满足。这样的牺牲和奉献不是常人所能做到的,只有当军人正确地认识到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独特性,才能正确地看待部队纪律的要求、任务的复杂繁重以及作战的危险性。
  二是军人对生命的认知。热爱生命、珍惜生命是人之常情。然而,在生死关头、在危险情况下、在残酷的挑战和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军人只有奋斗到底,不为残酷所屈服和折腰,这是军人生命存在的意义;以国家、社会为己任,“以天下为己任”,这是军人生命价值的体现。美国著名学者费兰克曾反复强调:无论处境多么悲惨,每个人都有责任为自己的生命找出一个意义来。这意义不是一般的生命的意义,而是存在某一时刻的特定的生命的意义。因此,以社会为己任、以民族为己任的生命意义能给军人带来力量、勇气和骨气。
  (三)军人的价值认知是革命气节的深层次影响因素
  军人作为国家的保卫者,从来都是与国家存亡与共。战争年代,军人扛枪打仗,挺身而出,流血牺牲;和平年代,军人为国家建功,为民族赴义。所以说,忠实履行使命,是军人的核心价值所在。这种核心价值观支撑和左右着军人的行为指向和行为准则,从更深层次影响着每个军人的思想方法与行为方式。军人在追求与实现自身的价值过程中,只有完全融入军队发展建设的大潮之中,把自己的命运与党和军队的事业、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自己的能量,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