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运用探究性学习方法能让学生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探究性学习模式,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选择是否用探究学习方法,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认知基础
探究性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从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现在很多教师喜欢采用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课堂中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独立解决问题。
在新课程实施中,一些教师把“探究性学习”视为医治百病的良药,一堂课中总要安排几个探究环节,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适合用探究学习的模式。如果运用不恰当,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没有积极的作用,而且还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案例1】一位教师在三年级数学“认识分数”一课中,创造情景引入新课。
师:中秋节,红红到兵兵家做客,有4颗糖,2瓶饮料和一块饼干。怎样平均分给2个孩子吃呢?
生:4颗糖,平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吃2颗。
生:2瓶饮料,平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吃1瓶。
生:1块饼干,平均分给2个人吃,每人吃半块。
师:半块饼干,也可以用分数二分之一表示,二分之一就是分数。你听说过吗?你能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二分之一吗?
生写出: 21和2•1。
师:我们把二分之一写作 12 ,读作二分之一。
教师并没有评价前面学生写的分数对不对,只是出示了正确的分数书写形式,但由于学生开始写出的21干扰了学生的认知,所以有学生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写颠倒。比如把25写成 52。
在案例1中,由于教材是第一次安排认识分数,学生没有关于分数的认知基础,分数对于他们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前面的学生创造出的分数是分子分母颠倒的,影响了学生的思维模式,所以直到课堂练习中,还有相当一部分孩子会把分子和分母写颠倒,需要教师花时间去纠正。
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首因效应,也叫最初效应。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但第一印象并非总是正确,却总是最鲜明、最牢固的,并在头脑中占据主导地位。在案例1中,学生获得的是错误的第一印象,虽然教师出示并讲解了正确的分数,但学生第一次见到的分数还是占据着主导地位。
【案例2】在五年级数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中,教师出示了abc三块草坪,a是长方形,b是平行四边形,c是不规则图形,问:哪块草坪的面积大?
生:c草坪面积大。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差别很大,一眼就可以看出来。
师:a和b哪块面积大呢?
生甲:a大。
生乙:b大。
生丙:a和b一样大。
师:这次为什么你们的看法不一样呢?
生:它们的差别很小,我们猜的。
师:要想知道它们的面积到底谁大,我们要通过计算它们的面积来比较它们的大小。
生学过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独立计算a的面积。
师: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你会计算吗?
生:不会。
师:你能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吗?
生甲:平行四边形面积=长×宽
生乙:平行四边形面积=高×底
生丙:平行四边形面积=长×高
师:你们到底猜的对不对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生拿出准备好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纸和方格纸,剪刀。小组讨论打算怎样使用学具,然后小组合作操作材料。并自己总结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公式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参考文献
[1] 高威华 给自主探究的“不良症状”把脉开方[j]基础教育研究 2007-06-013
[2] 马维荣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j]科学之友 2010-02-092
[3] 奥苏泊尔 [m]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