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浅探内观疗法在高职院校心理教育中的应用
内观疗法(Naikantherapy,introspectivetherapy)是在1937年由日本心理学家吉本伊信先生(1916-1988)提出的。内观,即观察自己的内心,通过观察自我内心及情感的变化进而使体验者认识自身、完善自身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内观是通过将身边的人,如母亲或其他亲人为内观对象,按照“对方为我所做的、我为对方所做的、我给对方添的麻烦”这三个问题为主题,以自我提问的方式针对不同的对象,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各个阶段进行不断反思的一种方法。
一、高职院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人生的重要转折时期,这一重要的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心理和所处的环境都发生着新的变化,随着各方面的新变化的出现,同时也会带来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大学生适应问题、网络成瘾、人际障碍、学习困难等问题。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在关注学生学业的同时,更加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高职院大学生,又存在着一些特有的特点,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具有以下几点。
1、自我意识模糊,适应问题
随着知识经验的丰富,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也趋向成熟,对于自我的评价,也越发客观,但是大学生的心理尚不成熟,对自我认识还不准确。许多同学到了学校之后,无法适应区别于高中学习的大学学习和生活,容易产生焦虑、恐惧等问题。
2、对未来迷茫、学习无目标无兴趣
现在大学生,普遍存在没有学习兴趣,没有学习目标,对学业和未来迷茫、不知所措。高中的学习方法无法适用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很多学生出现厌学、学习疲劳、注意力不集中、考试焦虑等问题。
3、网络成瘾,手机沉迷
学生进入大学之后,随着自主支配的时间较多,越来越多的学生用手机和网络来填补和填充自己的生活。网络具有独特的匿名性、虚拟性,部分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获取归属和尊重等需要,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逃避现实生活的各种问题,沉迷于网络必将严重影响日常的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等。
4、人际交往困难
“90后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心理上渴望交往、盼望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但是在人际关系处理上,又往往会出现很多问题。如人际交往障碍、害羞、不敢主动与他人交往、遇到问题不知如何处理、缺乏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无法互相理解和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所以人际交往问题已成为当下大学生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5、恋爱问题
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的发展,处于青春花样年华的大学生们,感情是极其丰富的,大学生恋爱非常普遍,但同时也会出现很多恋爱方面的问题,如何处理好恋爱关系、如何处理失恋等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普遍问题。
6、亲子关系淡漠
由于大学生活丰富多彩,离开父母管束和约束,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的大学生们,对于父母的管教、约束甚至是关心表现出厌烦、逆反、排斥等心态,沉迷于游戏、恋爱等中的学生,往往亲子关系淡漠。
二、内观疗法的操作
吉本伊信对内观目的的阐述是:不论遭遇怎样的逆境,始终要以感谢和报恩的心态面对生活。打破自己固执、自私、自我的个性,反省和面对自己的内心。
内观疗法包括集中内观、短期内观、一日内观、记录内观、通信内观、行动内观等等。在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中,针对大学生这一对象群体,可以将内观疗法应用到日常处理学生问题之中。
三、内观疗法的应用
1、内观疗法与感恩教育
通过内观疗法,回顾对方为我做的事情,我给对方添的麻烦等等事例,唤起感恩意识,发现内心的自我,对自我进行反思,体味利己心态、自我为中心的自私心理,转变成理解、感恩的心态。内观疗法能使内观者意识到自我的自私,学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和考虑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认知,达到改变自身、提升自我的目的。
2、内观疗法与主观幸福感
内观疗法通过针对不同的内观对象,围绕三个主要问题思考和回顾人生中的不同阶段,很多人通过内观,意识到自己从来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对周遭的人不满意、对父母和现状抱怨、感觉自己不被关心等等,通过内观,领悟到自己给予他们的太少,而从他人那里得到了很多,产生内疚自责、羞耻感。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无私付出,对比自己的自私,渐渐学会体谅他人、完善自我,提高对生活的主观幸福感,感受到幸福。
3、内观疗法与生活满意度
内观疗法通过反省从他人那里得到的关爱,以及给他人增添的麻烦,认识到自我的不足,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和反省,内心受到触动。通过回顾他人为自己做的事情,体会对方的付出,会感受到幸福和快乐,学会理解,能改善亲子关系、家庭关系等等,提高对生活的满意度。
4、内观疗法与人际关系
内观疗法通过对各种内观对象的内观思考,回顾人生不同阶段与他人的关系问题,对自我进行反省。内观的过程中,会产生认知、情感、行为的多重转变的过程,从当初的埋怨他人、对父母、他人、同学等的不满,到对自己行为的羞愧,最后体味幸福的同时、学会换位思考,有效的改善人际关系。
5、内观疗法与亲子关系
内观者通过内观体验,学会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问题,学会理解父母,认识到、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管束和约束是一种关心和爱,学会理解、学会体谅、学会感恩。通过内观,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才能在体会他人对自己关爱的同时,想起自己为他人所作甚少,从而唤起自己的自罪自责的内疚感,重新对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和爱进行再体验,继而促进家庭亲子关系的和睦与和谐。
四、内观疗法在高职院校心理教育中的展望
回顾以往研究,内观疗法被应用于治疗抑郁症、焦虑症、酒精成瘾、强迫症、网络成瘾、身心症等等。研究表明,内观疗法对于治疗各类病症有良好的干预效果。如将内观疗法简化,将内观疗法应用于高校大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之中。可以采用课堂内观、业余时间分段内观等方式,利用课堂上课时间、课外业余时间等,按照内观疗法日志,由老师指导,对内观对象进行自我内观,并引导学生讲内观的思想和状态带入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帮助学生学会感激和回报,正确客观的认识自己,处理好与他人的关系。内观疗法在高校中的运用和推广,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也是一个可以探索研究的创新之处,将会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实践和理论基础。
作者简介:束梦
第2篇:对高职生实施卫生心理教育及服务体系构建的策略研究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设对于高职生心理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构建相对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根本。结合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实际状况,高职院校应建立立体化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包括具有“三维一体”的理念体系、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从未来展望的角度来看,心理健康教育还应有“积极关怀”的取向。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及出国留学的机会增多,来到高职的学生多半属于别无选择的考生,而这些学生通常是在学校和家庭很少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称赞、认可与接纳的,来到高职后,他们大部分表现为消极定势、低成就动机、低自我形象、低自我效能感。这些严重阻碍了高职生的成长,给高职教育的管理和人才培养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笔者从给高职生上课及平时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在他们的行为表现后有许多教育未触及的地方,而高职生心底也珍藏着一颗向上的心。现将其中现象列举一二加以分析。
1我校高职生存在的一些现象
1.1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直接引起、维持和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内部动机。适当的学习动机会促使学生产生积极有效的学习行为,形成学习兴趣。高职生的学习兴趣是通过不断体验成功来培养和激发的。由于他们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缺乏成功的体验,取而代之的是学习活动中不断产生的失败感和挫折感,因此他们对学习很难产生兴趣。况且大多数高职生是因为在中考中的成绩不理想没有被普通高中录取,因为年龄较小,迫于家长和社会的压力而不得已才到高职学校就读。正因为他们缺乏强烈的动机和兴趣,因此对于大多数高职生来说,在学校学习无疑是一件毫无兴趣可言的“苦差事”。
1.2低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所具有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感受。多数的高职生对于自己独立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持怀疑和不确定的态度,即便制定较低水平的学习目标,他们也很难有信心认为自己可以顺利完成。为了避免获得失败的体验,他们通常对学习目标一降再降,即使这样他们仍然认为自己成功的机率很低。每当他们遇到挫折时,他们很容易退缩,对自己没有自信心,不努力尝试便会自动放弃。由于怀疑自己具备的能力,他们经常体验到的是强烈的焦虑,对于探求事物和学习活动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会受到严重的危害。
1.3消极的心理定势
心理定势是指个体心理上的一种准备状态和行为倾向。定势往往会受到个体先前的生活经验、思维方式、需要和态度等因素的影响。对于多数的高职生,由于他们先前的学习经验往往是失败的,同时又受到老师和其他同学的消极评价,从而逐渐形成了“自己不行”或“自己不好”的思维模式和认知倾向,他们很难接受别人对自己有益的意见和建议,不愿意打破自己已有的生存模式,常常以自己固有的、重复的消极的方式对待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从而陷入到痛苦的泥沼中,循环这种恶劣的学习生活模式,不能自拔。这种消极的心理定势使得这些高职生对任何事情失去了主动性和创新性,这对其一生的发展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这些现象在高职生群体中的发生率很高,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业,因此对出现这种现象的高职生进行适当的干预,让他们及时摆脱失败的阴影,重新点燃其对生活学习的乐趣,从而全面发展其个性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2干预对策
2.1适当降低自我期望值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每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恰恰是自己。作为出现上述现象的高职生,应该根据自身情况设置合理的目标,适当降低自我的期望值,这样可以降低自己在学习中遭遇挫败感,勇敢地面对现实,冷静地思考对策,从而激发自己的进取欲望,从微小的进步里看到希望,以获得成功喜悦的体验,从而恢复自信,走出失败的阴影。
2.2激发高职生的良好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指人们希望从事自认为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并能超过他人的动机。对高职生而言,应注重自己成就动机的激发,在听取他人有益的建议的同时,对自己也有正确的认识,而不是只依赖于外部的评价,从而失去了自我,阻碍了成就动机的激发。可以让他们通过较少的努力较容易的获得成功,这会极大的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通过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激发了他们的成就动机。
总之,高职生这种现象的消除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有机配合。只要用心对待,并对高职生采取积极措施,就可以使他们走出心理的阴影,重新以积极向上的热情去发展自己。
作者:李淑艳
第3篇:针对心理教育在高职教育管理中的运用
国家招生政策的逐步完善,很多学生进入高职学校学习专业技能,但是高职院校接收的学生在心理、素质等方面都存在一定问题。因而要从思想高度上考虑问题,要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教育工作,寻找解决的对策和方法,让学生能够客观的把握学习方向,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心理教育的概述
(一)心理教学的内涵
心理教育不但可以成为一种教育思想,也会成为一种教育制度。因而从教育的视角可以了解,心理教育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主要是彰显人的情感,能够体现出人的心力、人的潜能、人的德行等相关方面。因而心理教育作为一种可持续的的发展性教育,对人的积极向上、自主意识、健全人格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教育性。开设心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能够让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发挥,推动学生的个性化教育素质的深化。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学生的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等关系密切,心理素质夹杂在两者之间,和生理素质相互配合,构成人生发展的基础。也将构成人的世界“生理—心理—社会”统一的整体。因而心理教育在传统教育过程中意义重大。
(二)心理教育的推行作用
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开展的目的,有益于教师学生双方的心理健康,并且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社会发展的逐步推动中,现在社会对高职院校的认识不到位,所以高职中的学生和教师都可能产生自卑和焦灼的心理。所以高职院校中心理教育的发挥意义重大。通过把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到高职课堂,把心理健康教育逐步的纳入高度职业院校的范畴内,提升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上,有助于学生的心理水平的提升,这样可以带动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最近一段时间就业形势的动荡,加之金融危机的大背景环境让毕业上在求职方面产生一定的阴影,国家为缓解就业生的压力,也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但是面对成百上千的就业大军,当前的就业形势依旧不容乐观。前些年,很多高职学生毕业后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毕业之际通过打和砸的方式宣泄心中的压力。可以证明高职学生在面对困难和心理承受方面,还有待加强。因而为改变这一状况,需要端正学生的思想态度,更要辅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和价值观,所以心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地位和作用越发凸显出来。
二、心理教育在高职院校中的应用现状
(一)家庭教育
当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时候,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容易引发学生的心理偏差。目前很多在校生都是90后,独生子女比重较大,所以在家庭生活中关注点比较高,很多都长期受到父母或者长辈的溺爱。因而在性格方面表现为,自我意识强,意志力较弱,抗挫折能力弱。另外,家庭教育没有高效的指导学生,引发学生性格方面的自卑、自负和从众心理。
(二)学习上存在矛盾和侥幸的学习心理
实践教学过程中,高职学生存在着科学文化薄弱的情况,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较弱,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害怕挂科不得不去上课,学习的目的不是为了掌握能够适应社会的专业知识,而是为了应付考试,这种学习心态能够真正学习到的内容少之又少。对于公共课的学习高职学生有“不在乎”的态度,感觉公共课程很容易过,对将来的就业也没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不听也就性。学生很多都是“混日子”的心态,所以学习上很被动。
(三)学生的自身因素
高职学生的年龄阶段主要趋于18-22岁之间,心理发展状况还没有完全成熟,所以学生的心理非常脆弱,整体适应能力差,当学生进入到学校以后,看到各类现象,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压抑学生的心情。
三、心理教育解决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
(一)创设良好的心理学习环境
环境对学生的情感有较大的触动,让学生有着赏心悦目的心情。因而,在文明健康的社会氛围中,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需要重视和校园关系密切的文化建设、给学生创设浓厚的学院兴趣、要求学生理解学校优良的校风,锻炼和培养学生理性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素质能力。
(二)建立完善心理普查和危机干预
高职学生刚进入校园时,是学生心理问题比较敏感的阶段,尤其是对周边的环境、学习、生活等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当学生进入校园结束军训后,教师可以找机会和全部同学详谈以此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并且协助学生解决问题。通过疏导转变学生心理的想法也是开展心理疏导的有效方略之一,疏导法可以分为深入疏导,主要是运用说理的方式转变学生不良情绪,人处于烦躁情绪的时候,多数不能轻易听取别人的话语,所以运用心理疏导法疏导学生心理可以先让学生的情绪平复下来,然后再对学生做出理性指导。高职学生不同的心理时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预,出现心理低潮的情况,比如学生在应聘工作时,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学生就会出现烦躁、伤心、否定自我的情况。
如若遇到这一情况,高职院校的教师最好要及时的帮助学生走出情绪化的状态,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美好的部分,特别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获取回报。让学生先回味自己努力的艰辛,以及最终获得成功的喜悦,这样可以推助学生改变消极情绪,通过主观的方式做事,学生的自信心在打击中也会逐步恢复。合理疏导法的运用,不但要求教师平时多关注学生的心理变化情况,另外教师在语言运用,疏导方法上也要多下功夫,沟通过程中注意态度、情感方面的因素,如果学生喜欢和教师沟通,那么能敢说出自己的困惑和问题,教师也能及时做出适度疏导,如果学生拒绝和教师沟通,教师不但不能马上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学生长期不去倾诉也会引发心理极端变化,做出一些偏激行为,所以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只有学生把教师看成朋友,才能将自己的各项心理变化情况都倾诉给教师。
(三)究其原因,解决问题
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因素是受到外界的环境刺激。学生在高校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都很闭塞。所以学生在校园范围内吃、住、学等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孩子。因而高职院校在饮食卫生、公寓条件、学习效果等方面都要考虑周全,尽量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各项事物的处理原则都要遵循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实事求是,努力解决当前学生所面临的各类问题,帮助学生减弱各类心理障碍,根源上避免各类问题,给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四、心理教学在学生教育教学管理上的发展趋势
(一)建立学生心理档案
以目前的心理发展状态为出发点,要求每一个学生都要建立院校心理档案,。教师不但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育,档案涉及的因素包含学生的人格、情绪等方面,档案的存放需要灵活,动态化的记录方式让教师能够全方面的掌握学生的各项心理状况,可以有效的防范大学生的心理障碍,可以干预个别心理危机的出现。
(二)心理网络平台的建立
信息社会的飞速发展,很多家长还有学生都从网络上获取知识和信息,学校也会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平台,在平台上面定期的分享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小知识,通过平台以匿名的方式与专职的心理教师沟通,这样可以避免当面沟通的尴尬,让学生的心情放松,放下心中负担,通过和教师轻松愉快的沟通,解决当前需要面临的困惑和难题,并且能够保障心理心理异常学生的自尊。
(三)心理教育是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
在未来稳步的高校发展进程中,不仅需要教师掌握专业的教学技能也要有比较专业的教学能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规律做出了解,善于引入心理教育干预学生的心理发展,让心理教育活动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五、结语
在高职院校内,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低,所以不能满足高职教职工的心理发展和职业需求,因而本文的主要介绍调和这些矛盾的原因,通过加强高校院校的管理,解决师生之间的内部问题,让学生和教师受到社会各界关注,通过心理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于将来学生需要面临的挑战多种多样,价值观的多样化树立,让学生有着坚韧的心理,在面对任何困难的时候都将有乐观的心态,不是怨天尤人。
作者:吴林磻
第4篇: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的问题及策略分析
我国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措施的应用,从而细致深入的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健康习惯以及良好心理素质,从当前的高职院校心理教育现状来看,对其进行问题的解决已经非常紧迫。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
(一)心理健康教育基本涵义分析
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涵义广义来说就是开展维护以及增进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进而帮助和鼓励人们树立增进心理健康的愿望,知道怎样能够达到这一目的,然后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达到保护以及增进心理健康的目的。对于当前高职院校的心理教育主要就是使得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从而增强维护心理健康自觉性,提高学生自我心理保健能力,创造有利于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充分重视高职院校学生的主体地位[1]。
(二)高职院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在当前我国的教育改革深化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加强,是社会以及时代发展的需求,社会的发展需要心理健康的高技能人才进行推进,高职院校承担着培养国家急需的高技能人才重任,合理的高技能人才的心理健康是需要的基础,所以加强这一方面的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另外,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内在因素,同时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加强是高职院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二、高职院校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探究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问题分析
在高职院校的实际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存有诸多的问题,首先就是学生对心理健康还没有得到充分认识,对心理健康课程持有冷待的态度,并没有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自己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方式也有着偏见,对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敬而远之不与其进行交谈,认为只有不正常的才和其交谈[2]。
另外就是在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目标方面还存有误解,在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对思想教育比较重视,但在心理教育方面就忽略了,心理健康课程在教学目标上还存有诸多缺陷,实际的教育并没有针对高职院校的学生特征来讲授,对学生怎样认识自己没有过多关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还没有得到合理,在教材的特色上比较缺乏,还有的院校没有将其纳入到正式的教学计划当中。
还有就是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没有创意,常常是表现出形式主义,从现阶段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来看,主要还是以课堂教育为主,所以受到场地限制只能够在理论知识上进行讲解,很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作为问题关注的焦点,在这一形式下课堂气氛就比较沉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得不到有效提高。
(二)针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对高职院校心理教育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能够从多方面进行着手,首先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思想观念是实际行动的向导,所以要想将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得到有效顺利开展,就需要在观念上进行转变。首先社会以及学校的转变观念,要能够对心理健康问题进行观念转变在认识上进行更新,由于历史文化传统的原因,使得人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关注度以及认识还很不够,所以社会现象的转变就是人们的观念和意识的转变,这就需要在宣传上进行加强,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学校要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地位进行明确,要能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素质教育以及思政教育的关系得到正确认识,对其地位进行明确。与此同时还要能够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到人才培养以及学科的建设高度,对其地位进行确定,高职院校要能够从体制上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学校领导要对其高度重视,学生的观念也要进行及时的转变,将心理健康问题作为自己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3]。
另外,要能够明确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能够根据党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的发展需求和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对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进行确定。主要就是要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所产生的消极行为进行预防,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要能够开发大学生心理潜能,从而提高大学生学习以及生活质量,增强大学生幸福感,对其适应社会能力进行培养,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
对高职院校学生的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最大化的丰富,积极的心理健康教育包括了个体情感体验以及人格特征和个体生存的社会环境,要养成大学生的积极认知,增强大学生的积极情绪体验,让学生在体验当中感受,同时渗透积极品质培养。培养大学生的积极人格探索多样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以积极的心理干预和辅导式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创建积极的大学校园环境,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教师队伍。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职院校在现阶段我国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对社会的人才需求承载着培养重任,所以要能够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进行加强,从多方面的关注学生自身发展,积极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等。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够将问题得到高效的解决,也才能够促进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
作者:谢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