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心理学教育论文

音乐艺术心理学论文范文欣赏(共4篇)

2023-12-06 06:5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浅谈格式塔心理学在艺术领域中的运用


  人们通过艺术一直在寻求的是一种对美的追求。对于美的衡量有不同的标准,世间万物是个性与共性的承载体。同样,人们对美的心里态度也有着这样那样的不同。所以艺术的发展是对应人们的心理特征的,有什么样的心理感受就能创作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而不同的艺术作品又能带给人们心灵的不同洗礼,两者是相辅相成的。所以研究艺术心理学对艺术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作为艺术心理学的一种,自1912年格式塔心理学被韦特海墨提出后,在德国得到迅速发展。进而传入美国后,至今被当代人所运用着。格式塔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为数不多的理性主意理论。格式塔的心理学的理论追随者们曾经提出过这样的问题:为什么我们在观看事物的时候会把一部分当做前景,其余部分当做背景?为什么我们能区分形状?什么形状是好的?人们在观看时,眼脑并不是在一开始就区分一个形象的各个单一的组成部分,而是将各个部分组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更易于理解的统一体。格式塔理论为我们组织事物提出了五项基本的法则: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简单。这里我重点讲述前两点法则的运用。


  (1)接近


  接近强调位置,实现统一的整体。正如下图所呈现的,当你第一眼看到10条白色竖线的时候,会更倾向于把它们知觉为5组双竖线,接近的每两条线由于接近,眼脑会把他们当成一个整体来感知。设计中类似的现象还有很多,可以说接近是实现整体的最简单常用的法则


  (2)相似


  相似,听起来跟接近非常类似,但是他们确实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接近强调位置,而相似则强调内容。人们通常把那些明显具有共同特性(如形状、运动、方向、颜色等)的事物组合在一起。请看上图,你会怎样判断下面竖线之间的关系呢?他们好像是塞进去的一样,为什么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呢?因为从颜色上我们已经把他们作为单独的整体,跟白色线条区分开来。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思考,黄色线条与白色线条位置上是接近的,也是相似的,但是通过颜色变化很清楚的区分了不同的内容,而且我们很容易关注黄色线条。因此,相似中的逆向思维是获取焦点的好方法。


  一、格式塔心理学对绘画的影响


  在人类漫长的绘画艺术中,始终保持对画面整体以及各部分形式的整体属性和整体整合的把握是艺术家本人和观赏者进行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的从始至终的唯一目的。与此相对应,格式塔心理学也提出了相似的结论。即“shape”或“form”。在了解这个结论前,我们应向理解什么是知觉?知觉包括察觉,分辨和确认三个阶段。感觉器官是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的整体属性的反应。就绘画艺术而言,所谓的感觉器官毫无疑问就是人的双眼,知觉是对感觉的整合和解释,但它不是个别感觉信息的简单总和。例如人的形象也绝不是简单的头,四肢与躯干的简单链接一样。格式塔心理学中并不是我们一般人所理解的客观对象的外形,也不是一般艺术理论中笼统指的形式。格式塔所指的“形”,乃是整体意义上的形,是经由知觉活动组织而成的经验中的整体。而这种经验,通常反应为我们记忆中对图形形象的最简化趋势的选取。换言之,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任何“形”都是知觉进行了积极组织或结构的结果或功能,并不是客观对象本身所具有的形式只有通过知觉活动积极组建起来才具有意义,这个过程即是人脑中记忆库相关图形的选取过程。在审美感知中,我们的视网膜上所受的刺激是二维的,但是,我们对物体的知觉却是三维的,


  二、格式塔心理学对音乐的影响


  格式塔心理学不仅应用于绘画艺术上,其实,在音乐作品中也同样适用。一曲平常的乐曲,并不是简单的几个音符的相加。例如音乐中的变调性,一个格式塔即使在它的各个构成成分,如他们的大小,方向,位置等均改变的情况下,格式塔仍然存在。格式塔心理学的理论前提是异质同构说,即认为外部事物的结构样式和人的视知觉活动都是“力”,舒伯特写的《魔王》,大量的运用三连音,乐曲一开始给人一种非常急迫的感觉,似乎在赶路,又像在行军,虽然人们无法看到这幅情景,但是脑海中会浮现和这种节奏类似的意向。


  在音乐中,让某一主题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但是它变化的每一个阶段都能被识别出原来的或基本的格式塔,这种特殊的方式就被称为某一主题的发展或展开。其中每一个阶段的“形”都是最初的或者是最基本的“形”的变态,或者说,都保留着一种始终不变的格式塔。所以,虽然有一连串的变化,他们之间还是保持着亲密的联系。贝多芬的c小调,《第五交响曲》是所有交响曲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命运交响曲》,他创作的音乐动机几乎无人不晓,就是被称为命运的敲门声的节奏音型。这首曲子就体现了格式塔(动机)的发展,变形,再现。


  三、格式塔心理学在书法中的运用


  格式塔心理学在书法中的运用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完形趋向律


  格式塔派所总结出的具体定律很多,一个百科全书的编纂者曾收到114条,大部分是应用于视觉形状的,可以简化为十几条,但总的规律是“完形趋向律”,其他的规律都是这条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以汉字为例:汉字不存在与个别的笔画中,它存在于整体的配合中,每个汉字不是基本笔画相加的和,每个汉字具有自己的独特的形的特征,人们亦总是把他们看成是完备的图形。正是格式塔这一完形趋向律为汉字行书与草书的简省写法提供了方便。


  (二)简约合宜


  格式塔既是一种组织或结构,不同的格式塔有不同的组织水平,而不同的组织水平的格式塔往往又伴随着不同的感受。格式塔心理学家发现,有些格式塔给人的感受是极为愉悦的,这就是哪那些视觉刺激物被组织的最好、最规则(对称、统一、和谐)和具有最大限度的简单明了性的格式塔。对这种格式塔,心理学家发明了一个独特的字眼,即pragnant,,意即“简约合宜”。


  (三)完形压强


  在很多情况下,刺激物本身的特征并不容许把自己组织成一个简约合宜的或好的格式塔,此时,观者就会表现出一种改变刺激物的强烈趋势;一切看上去不舒服的形体,都会在知觉中产生一种改变它们并使之成为简洁完美的结构的倾向。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知觉中表现出的这种追求“简洁完美”的倾向,是一种以“需要”的形式存在的“组织或建构”的倾向。


  四、总结


  艺术欣赏的对象从表面上看是艺术作品本身,实际上却是融合了欣赏者主观因素的“格式塔”,是一种欣赏着涉入其中的“完形”。艺术心理、审美经验中的“格式塔”现象,异常丰富,很值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审美的具体活动中,细细地去品味,仔细地去感受。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促进我们对今后生活的体验和感知。


  作者:许晓萌

  第2篇:声乐艺术心理学在声乐表演中的运用


  声乐表演艺术是一门综合艺术,对声乐表演者具有较高的要求,既有演唱技法方面的要求,更有动作表情、心理感受方面的要求。声乐表演者要能够正确的运用声乐心理学,对自己在声乐表演过程中的情绪情感、动作与表情进行调整,从而达到完美的艺术效果。本文总结了对声乐表演造成重要影响的心理因素,提出了符合在声乐演唱实践中正确的运用声乐艺术心理学。


  一、声乐艺术心理学概述


  社会艺术心理学隶属于心理学,强调在演唱者进行歌唱与发声的过程中,演唱者的主观意识起到的重要作用①。演唱者的歌唱与发声受到自身心理因素的调控。声乐艺术表演的质量,不仅与表演者的嗓音本质条件和歌唱技术有关,更与声乐表演者的歌唱心理素质有着重要的关系。心理活动支配着人的一切行为,声乐表演者的表演也受到一定的心理状态的支配。声乐艺术心理学指出了表演者的心理因素与声乐表演成败的关联性。声乐表演者要想取得表演的成功,就要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控,将自己的音乐感觉提高,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对声乐表演造成重要影响的心


  理因素


  (一)在声乐表演中会受到生理因素的影响


  人的每一种生理行为都受到心理状态的影响,生理作用和心理作用共同构成了歌唱这一行为②。要完成好歌唱的生理动作,就需要良好的心理活动状态,而心理状态就会影响生理动作,二者相互影响。从生理状态上来说,声乐表演者要完成声乐表演,就必须将自己的嗓音调动起来,在该用力的地方用力。心理状态上的放松、自然并不等同于生理状态上的松弛。特别是在声乐表演中的高音部分,由于受到心理上的畏惧、紧张情绪的影响,表演者的各部分肌肉运动往往出现失衡的情况。因此,表演者在声乐表演中的生理活动状态会对其歌唱水平的发挥造成不同的影响。


  (二)在声乐表演中会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


  人的心理活动会在情绪中反映出来,在声乐表演活动中,对表演者影响最大的一种情绪就是紧张情绪③。紧张情绪对于声乐表演者的临场发挥会产生重要的影响,由于紧张情绪而造成演出失败的情况也屡见不鲜。然而,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又不能没有情绪,没有情绪的声乐表演是僵死的、缺少灵魂的。表演者要受到情绪波动带来的影响,为了高质量地完成声乐表演,表演者就必须拥有心理控制与调节的能力,在表演的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与歌曲的情感结合起来,带给观众良好的艺术感受。


  (三)在声乐表演中会受到意识因素的影响


  意识因素包括“有意识”和“潜在意识”两种,表演者在进行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既会受到“有意识”的影响,也会受到“潜在意识”的影响④。潜意识对于声乐表演的影响甚至更大。很多声乐表演者都经历过这样的情况,在平时训练时可以轻松的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段落,这就说明表演者的歌唱技艺和嗓音条件完全可以达到这个水平。然而在实际表演的过程中,歌曲较难的部分往往是歌曲的高潮,此时表演者的情绪也随之高涨,非常容易出现声音位置改变、气息不够用的现象,不能很好地完成该部分的演唱。这实际上就是“潜在意识”对表演者的声乐表演造成的影响。表演者如果不能有效的对“潜在意识”和“有意识”进行协调,则很容易在表演的过程中受到意识因素的影响。


  三、如何在声乐表演中正确的运用


  声乐艺术心理学


  为了克服心理因素对声乐表演造成的影响,声乐表演者要正确的运用声乐艺术心理学,对自己的状态进行调控,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和心理控制能力。


  (一)摆正表演动机


  对于声乐表演者来说,要很好地完成一场声乐表演,首先需要克服初登舞台时期的一些心理障碍。由于舞台经验都不足,表演者往往会受到一些负面心理的影响,出现忘词、跑调、双腿打颤、身体僵硬等情况,甚至发挥失常,无法完成声乐表演。要克服声乐表演中临阵怯场、发挥失常的现象,声乐表演者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表演信心。在进行表演之前,要对自己的心理情绪进行调整,排除心中的杂念,将精神集中到歌曲中来。一些声乐表演者非常害怕在表演中出现失误,对他人的看法和评价非常在意,这种情绪也很容易造成声乐表演中的发挥失常,给表演者造成巨大的心理包袱。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要能够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控制和调整,有意识的排除消极的、负面的情绪,将自己的表演心态摆正,克服患得患失的情绪。声乐表演者要能够克服外界的干扰,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紧张等不良情绪,卸下心理负担和情绪包袱。声乐表演者树立正确的演唱动机,声乐表演的目的是为了为听众提供良好的精神产品,使听众获得审美感受,作为声乐表演者,要将自己的演唱作品负责地呈现给听众,使自己也进入到演唱内容中来,将自己的歌曲中获得的审美感受传递给听众⑤。


  (二)做好演出前的心理准备


  声乐表演者往往非常重视演出前的生理准备,在演出前对嗓音进行保护。然而很多表演者忽视了演出前的心理准备,心理准备对于声乐表演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心理准备能够帮助表演者克服不良情绪,正确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⑥。表演者在表演之前要对自己即将表演的作品进行熟悉,不仅要对歌词、乐谱进行熟悉,还要熟悉表演作品的速度、节奏、音准变化,确保在声乐表演中能够熟练的展示作品,减少由于不熟悉作品而带来的紧张感。在正式进行表演之前,表演者还要对自己进行有意识的心理调节,在正确的表演动机的指导下中自己的意志和注意力,享受声乐表演的乐趣。可以采取伸展运动、眺望远方、深呼吸等方式,使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表演者要确立对自己演出的信息,排除心理杂念,将自己的精神产品完美的呈现给听众。


  (三)在声乐表演中注意情境的把握


  情境是声乐表演的基础,能够将歌曲的情感和情绪表现出来。表演者要通过歌词和曲谱对歌曲所表现的情境进行认真的感受和理解,将其转化为自己脑海中的画面,也就是大脑中的内部视觉想象⑦。表演者要将歌曲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在表演的过程中随着歌曲的发展来表达不同的情境,将观众的情绪吸引过来,形成一个声乐表演中的“场”。声乐表演离不开语言的运用,歌唱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要将语言中的情感生动、热情的表现出来。在声乐表演中表演者要将一些语言艺术运用到声乐表演中来,例如停顿、重音、语调等等,来帮助自己表达歌曲的情感。表演者通过对于调和句法的使用,准确地表达自己对歌曲的认识,这样一来,表演者的积极情绪也在表演的过程中被调动起来了。


  (四)重视技能调整的训练


  要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正确的运用声乐艺术心理学,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就不能忽视声乐技能训练。通过过硬的声乐技能训练,能够提高表演者的表演信心,使表演者能够更好的进入表演状态,克服不良情绪,从而获得声乐表演到成功。要获得声乐技能就要经过长期的学习和和训练,并在演唱实践中不断积累。表演者要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注意训练自己的声乐技能,在训练时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调整,从而达到良好的演唱状态。在演唱过程中表演者要具备“微调”能力。声乐表演一旦开始就不能终止,表演者在平时训练中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微调”能力,使其成为一种“潜在意识”。在正式表演时,“微调”能力能够帮助表演者对自己的心理情绪进行控制,将自己的演唱水平发挥出来。因此声乐表演者要在平常训练时就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心理调控能力,经过长期的训练,将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提高。


  (五)通过肢体语言、速度变化和音色变化来把握歌曲的情感


  声乐表演要让听众感受到歌曲中的情感,这就需要表演者能够对歌曲中的情感进行把握。在表演前表演者要对谱面进行推敲和琢磨,将自己的情感灌注到音色中去,通过音色的强弱和变化使声乐表演的感染力得到增强。表演者不仅要了解和掌握作曲家标识的速度和力度,还要在此基础上将自己的演唱风格灌注进去,通过不同的肢体语言、速度变化和音色变化,来对歌曲的情感进行把握。表演者要能够根据歌曲的情感,来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调节,例如在演唱活泼欢快的歌曲时,就要使自己的情绪积极昂扬,在演唱抑扬顿挫的歌曲时,就要使自己的情绪慷慨激昂。表演者要根据歌曲的内容不断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将这种情绪表现出来,增强自己声乐表演的感染力。


  (六)激发自己的表演欲望


  每一场声乐表演中,表演者都要面对不同的听众、气候、灯光、舞台和场所,表演者无法选择表演的外界因素,只能对自己的主观因素进行调节。在进行声乐表演时,表演者要能够将自己的表演欲望激发出来,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要受到外在环境的束缚。要使自己充满信心,提高自己的心理调节力、控制力和承受力,减少畏惧感,激发表现欲。表演者要在声乐表演之前就使自己充满充沛的情感,希望能够通过声乐表演将自己的情感感染给听众,带给听众美的享受。这样一来,表演者的心理素质将得到极大的提高,更有利于在声乐表演中的发挥。


  四、结语


  舞台表演本身就是一项比较特殊的职业,声乐表演对于表演者的心理因素也有着较高的要求,为了保证演出的圆满成功,声乐表演者不仅要具备良好的表演技艺,更要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心理调控能力,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在声乐表演中将自己的演唱水平充分发挥出来,带给听众良好的审美感受。


  作者:薛青

  第3篇:艺术心理学对动画创作的影响——浅析短片《父与女》


  我认为,艺术心理学的作用就是通过客观事实来营造、突出、加深设计者和参观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加深对于作品的理解,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心理学已成为了必要的考量因素,越来越得到人们重视。而动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更是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艺术心理学影响,它有自己的独特语言,如镜头、色彩、线条、明暗、肌理、刻画、配乐、节奏等等,而《父与女》这部动画短片的魅力就在与它用相对弱化的镜头语言,让观众集中注意力,加深我们通过感觉经验去理解事物天赋,让每一位在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有着不同生活经历的观众、都会有自己些许不同的感受。


  一、基于客观塑造,突出主观感受


  《父与女》这一部短片,一反当下国外主流动画中力求鲜明造型、浓烈色彩和强烈节奏的大欧美式的热烈,在短短不到八分钟的时间里,通过小女孩简单的10次骑车往返湖边去看望父亲,就完整了描绘了小女孩一生的成长历程,这其中没有语言的参杂,让你感觉不到冲击视觉的色彩,甚至连明确的人物细节也没有刻画只是一种视觉符号的表达,这样的处理却让我在观看的时候没有一丝异样和不耐烦。让我沉浸在故事中,听它叙述了这位小女孩对父亲一生的等待,对父亲深深的想念与执著。


  艺术心理学在动画片中的运用,它并不仅仅是最直观的“象征符号”和“含蓄”表达。它比象征符号显得更为灵动,比含蓄表达更为吸引人,它传递的是作者所赋予的整体的情感表达,这其中包含着气氛的渲染,节奏步调的掌控,音乐的选择,色彩的运用,会自然而然的让作者和观众引起思想共鸣,然而这一切并不仅仅局限于接受,而是每一位观众在进行欣赏的时候都会结合自身的经历不同,会有这不同的思考与感受。动画短片《父与女》,更是从各个角度、层次去展现了它独有的绚丽,是值得反复体味的一部影片,每看一遍都会惊奇的发现更多的感受和细节。


  二、音乐语言处理


  短片开始,画面切入眼帘之前,首先吸引我的就是背景音乐的响起,原是大型的乐队演奏的欢快的圆舞的旋律,在这部小片中,被创作者简化为只用钢琴、手风琴演绎的包含多重感情色彩的心灵的倾诉。手风琴的怀旧与近似遥远天边传来的音色配上钢琴的轻快的节奏,构成了小女孩一生的心路历程。全片没有任何语言对白,但却无比丰满的描述了人的一生。当音乐与画面完美的声画一体时,这种带有强烈的感情诉求的音乐旋律即刻就能捕获人的心境之源。


  短片没有多余冗坠的表达,从天空中一朵孤寂的云切入,乡间小道上一对父女骑着自行车从远处走来,而当看过影片之后就可以发现,自行车始终是片中的一条很明显的线索,自行车被作者处理成了时间的年轮,代表着人一生的轨迹,代表着岁月的变迁,代表着女孩的成长经历。它一次次的来返与生活与希望之间,承载者女孩的所有的希望与失望,其实,这就是生活的本质。车轮,年轮,生命的历程。车轮转动的速度也让人能感受到不同生命阶段中,不同的生活节奏与活力。“象外之象、景外之景”耐人寻味,足以引人联想,让人感受到了生命和死亡在时光中的彼此交接与永恒。


  三、色彩的感染力


  阿恩海姆的格式塔艺术心理学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客观的从色彩的角度来分析它们的组合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同心理感受。动画短片创作中,色彩很大程度上渗透了电影人的主观情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快地唤起观众的情绪,营造一个富有感染力的世界。


  《父与女》的色彩氛围设定上,作者营造了一种怀旧的氛围基调,让人感觉是在观赏着一卷承载着很多人回忆的记忆胶片,画面空气中轻轻一层的薄雾质感,黑色黑的却并不沉重,天空、远处、茅草、大地、树叶都被处理成了不同浓度和褐色,这总让我能够闻到这八分钟的时光中的记忆芬芳,这样的色彩氛围给人一种唯美的感动,有种中国水墨画的韵味,让人静心沉浸在其中。色彩作为一种神奇的语言工具,与文字相比,产生的视觉效果更强,当我们看到一幅艺术作品后,可能会忘了作品的名字,但是却能够记住作品的颜色,如果这幅作品的色彩表现,符合观看者心理的想象,那么就会被铭记于心。


  作者运用轻描淡写的色彩、简单的线条和剪影效果去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让人不得不想到命运与生命轮回的苍茫。在这部短片中,黑色是车轮,是时光的流逝,是小船,是生命的消失,是树木,是成长的历程;褐色是人生的旅途,是大地的深沉,是天空的怀旧,是空气中对于亲情淡淡的思念,是对于生命的感受与平静。


  四、镜头语言的叙述


  短片中没有更多的镜头切换的花俏,而用最直白清晰的角度去诉说,这正与短片轻柔的叙事节奏相得益彰。重复场景、镜头角度反复出现,让观众可以更清晰的将小女孩的成长过程做对比,把握住短片的主脉络:小女孩的成长和从未改变的对父亲的盼望。作者塑造的父亲的影子身姿是那样的宽厚,小女孩的身姿是那样的娇小。父亲守护着小女孩,小女孩也习惯了追随父亲的步伐,看着远去父亲,旁边的树处理的那样的高大,天是那么的宽广,与小女孩娇小的身影形成强烈的对比,一种深深的无力感油然而生。


  这部短片朴实、简短,但却给我的内心带来了无限的感动,它用看似简单的形式来表述出深刻的精神内涵,这与作者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密切相关的,在人物造型上多以剪影形式处理,回避了对于角色面部特征的刻画,正式这样,才可以让观众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入到短片中,有更丰满的情感带入,让观众将自己的生活感受,融入到这个充满回忆的人生故事的理解。


  艺术是最完美的形式关系,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对有意识的人来说,经验中的东西通常为整体,比如你听见的曲调,总是旋律的形式而并非音符,是作为统一的整体,而不是个体的堆叠。很多大师们对色彩的应用也早已突破了简单对号入座的层面,他们通过艺术地控制光影,选择色彩来构成节奏,运用色彩来营造独特的审美心理,引导观众自然而然进入创作者营造的心理环境。


  人们在创作和欣赏艺术作品时,更是一种主观情绪的表达,是通过艺术作品唤起更多的个人体验,这就是艺术作品的意境。《父与女》中,它的完美呈现是作者基于艺术心理学的影响对于影片整体把握塑造的结果,无论是音乐、色彩、镜头语言、节奏叙述,无一不强调这整体的平衡性,相互映衬,相得益彰。通过这样“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描述,短片生动的描绘着成长历程中哲理性的沉思。人物造型的模糊化处理与视听语言设定可以说是此片最独特的创造所在,作者用最简单的方式去体现了生命的历程,我们需要去学会接受,学会面对,学会成长。想到的会比看到的多,这想必就是欣赏艺术作品时候最美妙的时刻吧,正是作者将艺术心理学的规律融入短片,用最淳朴的语言描绘别样的深刻,才讲述了这样一个值得回味的故事,简单却又不简单。


  作者:王新昕

  第4篇:浅谈声乐艺术心理学在歌曲演唱中的重要作用


  一、良好的演唱心理决定歌曲演唱的成功


  (一)心理活动对嗓音的影响


  嗓音是歌唱艺术的基本,在音乐艺术中,它是表达思想情感的媒介之一。如何使嗓音充分发挥作用呢?我们这时就需要声乐艺术心理学的引导了。对于初学者来说,深厚的人文积累和平静的心情至关重要。这能使你避免受到任何强烈的心理影响而引起错误的发声方法。


  (二)心理活动对声调的影响


  在演唱中,有时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会使发音器官在发音时对音调的调节极度夸张,这些归根到底是由其人文素养低引起的。一般是由于受到精神紧张之类的心理的影响。而在良好的演唱心理的控制下的声调,可以让我们在音域中轻松地达到任何高度,不可将人为的力量强加于发声器官。这说明,良好的演唱心理才是控制音调最重要的。


  (三)心理活动对思想感情影响


  每一首歌曲都有歌词,这些文字是表达我们的情感的诗句。声音是歌唱的基础,这种关系纯粹是从美学和心理的观点来考虑的,并涉及到字在音乐中的功效。的确,歌曲若没有与之相配词就无法表达爱情、亲情、友情、悲伤、快乐等等。但是,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演唱心理,再快乐的歌词也无法表达出快乐情感。由此可见,良好的演唱心理是一首歌曲演唱的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二、把握心理是良策


  (一)歌曲演唱前要放松精神是关键


  减轻自己的压力,放松自己的心情在演唱前是至关重要的。过分追求超水平演唱,害怕出错,这种心理也是比较普遍的。有时演唱者在尚未出现错误时,却老想着可能会发生错误;有时却在发生某些意外后不能控制,对自己发生的错误耿耿于怀,以至于不能集中精力于接下来的演唱,甚至出现新的、更大的错误。其实,每个演唱者应当平静心情尽最大的努力做到尽可能的准确,这主要靠平时心理的训练与经验,预先有充分的准备等来实现的。


  (二)歌曲演唱时要有自信心


  充足的自信心是远离紧张的根本,当你信心不足或是没有信心时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演唱失利。演唱歌曲的目的是打动听众的心。所以说,只有充分的自信心才是演唱成功的基础。演唱中只有信心百倍,才能全身心的进行这种艺术创造。同时,演唱者还需要自我激励,让强烈的表现欲望来克服心理障碍。演唱欲望越强,反应越灵敏,就越利于歌唱技巧的发挥。所以,演唱的欲望、演唱的自信心与演唱的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歌曲演唱中要用心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对一首歌的演唱不是仅仅唱出声音就足够了。演唱歌曲是心灵的诉说,是情感的表达。虽说歌唱要通过良好的声音来表现,但是注意力仅放在声音和方法上则适得其反。所以说,要摆正技巧与演唱的关系,技巧只不过是你情感表达的一种手段而已,并不是歌唱的主要体现。因此,演唱者在拿到一首新的声乐作品时首先要对声乐作品进行分析和研究,先理解歌词想要表达的内容,再把握好歌曲的风格,是讲述故事还是表现人物的内心活动,然后再把握好音色、语气、语调、情感、手势等歌唱技巧。最后在演唱时要全身心的投入,仿佛你就是歌曲中的人物,歌曲的内心就是你的内心。当你自己完全被歌曲所感动时,就会和观众们产生共鸣的。与此同时完美的歌唱艺术效果便自然地产生了。这样也就克服了心理压力。


  三、结束语


  声乐艺术心理学是艺术心理学的分支,也是声乐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科学。歌曲的演唱不仅要具备生理上的创造条件,而且还要受到心理机能的支配,歌唱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心理的感受、体验、适应、表现等等的控制。而生理器官的外在表现,恰恰就这些内在心理活动的表现。“声情并茂”中“声”是指生理上的表现,而“情”则指的是心理情感的表现。如果没有情的依托与抒发,声也不可能有灵魂和生命,所以“声情并茂”正是体现了声乐艺术心理与心理创造的辩证关系。我们要充分利用这种辩证关系,在演唱中探索“用你的心儿去歌唱”的真谛。


  作者:张嘉珊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